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反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算法 被引量:22
1
作者 彭亚丽 张鲁 +2 位作者 张钰 刘侍刚 郭敏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6-934,共9页
图像超分辨率一直是底层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直接利用传统网络模型,未对图像超分辨率属于回归问题这一本质进行优化,其网络学习能力较弱,训练时间较长,重建图像的质量仍有提升空间.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 图像超分辨率一直是底层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直接利用传统网络模型,未对图像超分辨率属于回归问题这一本质进行优化,其网络学习能力较弱,训练时间较长,重建图像的质量仍有提升空间.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反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算法,该算法利用反卷积层对低分辨率图像进行上采样处理,再经深度映射消除由反卷积层造成的噪声和伪影现象,使用残差学习降低网络复杂度,同时避免了因网络过深导致的网络退化问题.在Set 5、Set 14等测试集中,所提算法的PSNR、SSIM、IFC这3项评价指标都优于FSRCNN,重建图像的视觉效果同样验证了该算法出色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超分辨率 深度映射 上采样
下载PDF
超越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技术及历史学研究的未来 被引量:7
2
作者 David J.Bodenhamer 孙頔 +1 位作者 钦白兰 吴宗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强大,学者们为搜集定量数据、使用定量方法,对它十分感兴趣,但大多数历史学者并没充分利用该项技术。特别是受网络2.0技术与实践的影响,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促成地理空间技术与历史研究的新结合,以多角... 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强大,学者们为搜集定量数据、使用定量方法,对它十分感兴趣,但大多数历史学者并没充分利用该项技术。特别是受网络2.0技术与实践的影响,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促成地理空间技术与历史研究的新结合,以多角度反思后现代历史研究范式与未来走向,有望重树历史学研究。在新研究方式下,地理空间技术可用于更好地建构"空间叙事"及"深度绘图",无疑可营造一种反思性的、深循环的、合作性的研究环境,成为标志未来历史学研究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历史学 空间转向 空间叙事 深度绘图
下载PDF
深度地图——论地图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 被引量:2
3
作者 钟耳顺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88-2002,共15页
在研究地图学与神经科学相互影响和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探讨了深度地图的内涵,提出深度地图是神经科学与地图学的结合,是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理论和方法理解地图,以揭示地图的神经学机理。神经科学的新发展为地图学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特... 在研究地图学与神经科学相互影响和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探讨了深度地图的内涵,提出深度地图是神经科学与地图学的结合,是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理论和方法理解地图,以揭示地图的神经学机理。神经科学的新发展为地图学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空间细胞的发现,为深度地图的研究奠定了神经科学基础。通过对大量神经科学研究资料的分析,提出地图功能是大脑空间信息处理功能的反映,构建了深度地图概念模型,并构建了空间细胞和编码机制与地图功能之间的关系,以阐明地图的神经机制,从而深化人们对地图本质的认识,促进地图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与深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学 神经科学 深度地图 空间细胞 认知地图
原文传递
历史的空间转向与遗址的古今会通 被引量:3
4
作者 钦白兰 吴宗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3期54-63,共10页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长期局限于西方权威遗产话语中,时间与空间往往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遗址保护试图通过物质原真性概念将其凝固在过去。近年来,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为打破这一话语提供了契机。由此,我们以空间视角探...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长期局限于西方权威遗产话语中,时间与空间往往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遗址保护试图通过物质原真性概念将其凝固在过去。近年来,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为打破这一话语提供了契机。由此,我们以空间视角探析曲阜泮水遗址的时空关系,着力从古人留下来的空间标识——碑刻,来挖掘中国本土对遗址的空间认识。我们提出重新探讨遗址的"历史空间"及其保护理念。中国传统对遗址利用的理解在于"思古抚今",遗址的发掘就是让处在当下的空间注入"尊古"与"崇德"的空间意义。石碑承载着将过去与现在、时间与空间相互转换、相互提升的意义。这份文化遗产的利用方式必须加以重新认识,以重构当下文化空间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空间 深度绘描 遗址 泮水 过去 经义
下载PDF
遗址历史空间的深度绘图及其经义接续
5
作者 钦白兰 吴宗杰 丰杨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24,127,共12页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如果仅限于西方遗产话语,往往导致时间与空间、物质遗迹与人文精神被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致使遗址在传承文化、教化当下的功能上难以充分体现。以鲁故城"泮水"遗址作为例,借用"深度绘图"方法,...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如果仅限于西方遗产话语,往往导致时间与空间、物质遗迹与人文精神被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致使遗址在传承文化、教化当下的功能上难以充分体现。以鲁故城"泮水"遗址作为例,借用"深度绘图"方法,梳理遗址承载的历代文本源流,则能更好地显露沉积在遗址空间里的意义层及其传承关系。因此,中国文化遗址的保护,不只是关注"物质原真性",还可以用"历史空间"这一概念,把物质遗迹和历史文脉打通,实现贯通古今、德泽当下的遗址文化传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历史空间 深度绘图 曲阜泮水 经义
原文传递
空间人文学:技术·途径·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戴维·J.博登海默 马庆凯 +1 位作者 钦白兰 吴宗杰 《文化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55-71,共17页
空间人文学是空间视角下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美国开发西部荒原国土时的空间观,以及近些年兴起的人文社科研究"空间转向"。空间从被动的社会背景,变成社会变革的积极的、决定性的因素和社会变革的重要产物。对人文社... 空间人文学是空间视角下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美国开发西部荒原国土时的空间观,以及近些年兴起的人文社科研究"空间转向"。空间从被动的社会背景,变成社会变革的积极的、决定性的因素和社会变革的重要产物。对人文社科研究而言,地理信息系统虽然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备与处理功能,但人文学者们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上对其有批判性的认识。地理信息系统一度被大量地运用于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研究当中,但它始终缺乏从文化角度审视空间的表述意义的能力。最后本文还展示了一些地理信息技术系统与人文社科研究相结合的空间人文研究案例:地理信息技术能通过虚拟现实呈现历史空间的视觉原貌。以记忆和地方为中心,人文空间可以构成地理信息系统及其他技术辅助的一种深度绘图。未来空间人文学力图将真实空间和概念空间的定量数据和定性资料融合为一体,对记忆和空间变量进行动态地表征。这种研究方式必定会带来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新理解,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学术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向 空间人文学 地理信息技术系统 深度绘图 记忆
下载PDF
基于多敏感度最优传输的深度图匹配方法
7
作者 杜千 《信息化研究》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本文针对不同图像中关键点之间的关系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敏感度最优传输的深度图像匹配网络框架。该框架利用视觉几何群网络(VGG16)从图像中提取一阶表观特征,进而使用德洛内三角测量建立关键点二阶邻接关系图。在此基础上,采用图... 本文针对不同图像中关键点之间的关系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敏感度最优传输的深度图像匹配网络框架。该框架利用视觉几何群网络(VGG16)从图像中提取一阶表观特征,进而使用德洛内三角测量建立关键点二阶邻接关系图。在此基础上,采用图卷积学习关键点的特征嵌入,并引入多敏感度的最优传输进行关键点之间的结构化关系度量,以增强关键点对齐能力。该框架在计算机视觉挑战赛(Pascal VOC Keypoints)数据集取得了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匹配 深度图神经网络 多敏感度最优传输
下载PDF
基于“价值认知深度地图”模型的古城遗产价值量化研究——以通海“御城旧县”的遗产价值识别与评价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庄晓平 陶楠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76,共6页
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量化研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海“御城旧县”遗产价值,探索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评价与数据化方式,提出以构建“价值认知深度地图”模型的方法来... 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量化研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海“御城旧县”遗产价值,探索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评价与数据化方式,提出以构建“价值认知深度地图”模型的方法来识别古城遗产。运用深度地图(Deep Map)历史要素分层重构的原理,借鉴英国历史土地利用评价(HLA)方法,对“历史丰富度”与“时间深度”两大指标体系进行计算,从而对古城遗产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价与可视化展示,以期达到系统化呈现古城遗产价值信息的目的。数据结果作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要素,为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产价值量化 识别与评价体系 价值认知深度地图 国土空间 通海
下载PDF
有关深部地质填图和立体地质填图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克强 高振家 李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84-990,共7页
大多数20世纪下半叶建立的矿山,资源已近枯竭或出现了资源危机,都需要寻找接续资源。为此提出在成矿远景好的地区有计划地开展“深部地质填图”和“立体地质填图”的设想。“深部地质填图”是找寻隐伏矿和半隐伏矿的深部地质研究的战略... 大多数20世纪下半叶建立的矿山,资源已近枯竭或出现了资源危机,都需要寻找接续资源。为此提出在成矿远景好的地区有计划地开展“深部地质填图”和“立体地质填图”的设想。“深部地质填图”是找寻隐伏矿和半隐伏矿的深部地质研究的战略性工作,“立体地质填图”则是其战术性工作。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为了寻找隐伏矿、半隐伏矿的“靶区”,或为“靶区”提供背景地质资料;后者是为了找到“新矿体”、“新矿层”,扩大矿床规模和矿山远景。“深部地质填图”要采用地质、物探、化探及少量钻探等综合手段,提交比例尺不小于1∶5万的地表地质图和深部地质图;“立体地质填图”主要是按一定间距(100~200m)进行钻探,结合物探剖面,发现新矿体,提交立体地质图。当前应全面开展资源危机矿山外围的“深部地质填图”,积极慎重地进行“立体地质填图”试点,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地质工作纳入地质调查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质填图 立体地质填图 资源危机 接续资源
下载PDF
二次开发油藏中井眼导向和防碰方案分析
10
作者 高永明 何理鹏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底水油藏在二次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包括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构造倾角和当前流体分布特征的不确定性,而且两期开发井眼之间可能存在较高的防碰风险。该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定量刻画厚储层的细节特征。为此,提出了基于GeoSpher... 底水油藏在二次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包括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构造倾角和当前流体分布特征的不确定性,而且两期开发井眼之间可能存在较高的防碰风险。该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定量刻画厚储层的细节特征。为此,提出了基于GeoSphere超深随钻油藏描绘技术的综合优化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在南海东部的实例分析表明:(1)沿着水平井轨迹,GeoSphere可同时识别垂向上多达4个有效边界和5套地层的特征,而且确认当前实际的油水界面仍为倾斜状态,有效的剩余油柱高于12m;(2)基于该综合方案的定量地质导向结果,不仅保证了二次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安全,而且使得实际产能比设计高约30%。综合分析认为,基于GeoSphere超深随钻油藏描绘技术的综合优化方案可为单井的随钻追层和井眼防碰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二次开发 地质导向 井眼防碰 GeoSphere超深随钻油藏描绘技术 电阻率反演 油水界面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深度恒等映射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壮 吴斌 +1 位作者 廉炜雯 韩兴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0年第9期150-153,共4页
针对在自然场景下,受到姿态变化、侧脸等因素的干扰,人脸识别难度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残差神经网络,优化原有网络模型结构并且引入加强通道重要特征获取的注意力机制。同时添加深度残差恒等映射模块,不增加过多参数量的情况下,实... 针对在自然场景下,受到姿态变化、侧脸等因素的干扰,人脸识别难度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残差神经网络,优化原有网络模型结构并且引入加强通道重要特征获取的注意力机制。同时添加深度残差恒等映射模块,不增加过多参数量的情况下,实现了在深度特征空间层将侧脸特征映射为正脸特征的功能,进一步实现人脸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常用的LFW,CFP,IJB-A等人脸数据集上,提出的网络优于现有的残差神经网络,提升了非约束条件下的人脸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场景 残差网络 注意力机制 深度残差恒等映射 深度特征空间
下载PDF
基于联合损失和恒等映射的动态人脸识别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成攀 吴斌 杨壮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3-156,共4页
在视频及非约束条件下获取的动态人脸受到姿态、表情和侧脸等复杂干扰因素,使其识别难度增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联合损失和恒等映射的动态人脸识别算法。以Resnet34为基础网络,联合SoftMax Loss,中心损失(Center Loss)和Joint ... 在视频及非约束条件下获取的动态人脸受到姿态、表情和侧脸等复杂干扰因素,使其识别难度增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联合损失和恒等映射的动态人脸识别算法。以Resnet34为基础网络,联合SoftMax Loss,中心损失(Center Loss)和Joint Loss扩大人脸类间距;减小人脸类内距,同时在网络中引入深度残差恒等映射模块,进一步减小侧脸的干扰。在LFW,SLFW,YTF,MegaFace等数据集上,所提算法表现出更强的性能,并且在实验平台上能完成实时视频动态人脸识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约束条件 动态人脸 联合损失 深度残差恒等映射模块
下载PDF
泛地图理论下深空探测场景空间制图表达思考
13
作者 曾兴国 刘建军 +7 位作者 左维 任鑫 严韦 张舟斌 高兴烨 陈王丽 刘宇轩 李春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23-2133,共11页
以月球与行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活动将人类对于物理空间的认知从地球空间拓展到月球、行星乃至行星际等深空场景空间。如何构建深空探测场景下的空间位置概念、制图内容,并建立相应的制图表达机制和可视化方法,以满足深空探测工程任... 以月球与行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活动将人类对于物理空间的认知从地球空间拓展到月球、行星乃至行星际等深空场景空间。如何构建深空探测场景下的空间位置概念、制图内容,并建立相应的制图表达机制和可视化方法,以满足深空探测工程任务实施和重大科学发现的需求,这对制图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此问题,在泛地图等前沿理论的指引下,结合笔者团队在中国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制图实践,对深空场景中涉及的天体卫星轨道、月球与行星、探测器本体等多尺度空间进行统一位置关联,并对所涉及的制图内容、数据、可视化技术等进行了探讨,以构建一种面向深空探测场景的天、地、器一体化空间可视化表达的制图方法。可为研制中国后续深空探测工程任务和科学研究所需的新型制图产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与行星制图 深空探测场景空间制图 泛地图 地图可视化 空间认知
原文传递
超深油藏描绘技术在非均质储层策略性开发中的作用分析
14
作者 何理鹏 高永明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11期47-49,共3页
珠江口盆地Z储层较厚且非均质性较强,夹层不规则发育,水平段需要沟通多个砂岩层,而且不同层中的水平段长度需要按照要求的比例分布。基于地震和探井数据建立的地层模型的准确性受限,由此利用常规随钻技术会影响开发效率。在此分析基础上... 珠江口盆地Z储层较厚且非均质性较强,夹层不规则发育,水平段需要沟通多个砂岩层,而且不同层中的水平段长度需要按照要求的比例分布。基于地震和探井数据建立的地层模型的准确性受限,由此利用常规随钻技术会影响开发效率。在此分析基础上,应用GeoSphereHD随钻超深油藏描绘技术实现了距井眼30m尺度范围内油藏展布特征的描绘,综合地震资料和常规随钻资料完善了多尺度连续的数据序列,有效指导了非均质厚储层的策略性开发。不仅保证了轨迹的精确控制,而且降低了钻井风险,提高了钻进时效。另外,在节省评价井数量的基础上,可优化地震资料解释和更新地质油藏模型及储量。这为珠江口盆地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储层 地质导向 超深油藏描绘技术 电阻率反演 策略性开发
下载PDF
基于个性化图书馆的Deep Web Crawler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云冬 徐和祥 +1 位作者 胡运发 邓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09年第4期148-149,252,共3页
为了整合复旦图书馆数字化论文资源,来为教授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使用sniffer监听网络信息,模拟IE的浏览行为,实现了针对Vip、ISI和Metalib三个数据源的Deep Web Crawler,并研究了通用Deep Web Crawler的系统框架和功能模块。
关键词 deepWEB 模式匹配 信息抽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G区块储层有利区预测
16
作者 余若愚 高飞 +1 位作者 祁攀文 刘柯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3年第5期602-608,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G区块位于伊陕斜坡南部,构造平缓,断裂不发育。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前人研究表明马家沟组储层品质是影响其成藏的主要因素,古岩溶斜坡带储层品质较好,为其成藏有利区。为了展现马家沟组顶部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G区块位于伊陕斜坡南部,构造平缓,断裂不发育。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前人研究表明马家沟组储层品质是影响其成藏的主要因素,古岩溶斜坡带储层品质较好,为其成藏有利区。为了展现马家沟组顶部构造特征,寻找储层有利区,根据G区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品质分析、测井特征分析,使用频次直方图法对测井曲线进行一致性校正,在此基础上对各井进行精细标定,并完成该区的地震解释;利用测井速度曲线,构建G区块速度场,绘制马家沟组顶部深度域构造图,并最终给出储层有利区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斜坡带 一致性校正 地震解释 速度场 深度域构造图
下载PDF
基于深度图的人体动作分类自适应算法
17
作者 蒋韦晔 刘成明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共6页
由于深度相机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使用RGB-D(red,green,blue and depth)视频进行人类动作识别(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HAR)。使用深度运动图的局部二值模式进行特征提取,利用自适应差分进化极限学习机(self-adaptive dif... 由于深度相机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使用RGB-D(red,green,blue and depth)视频进行人类动作识别(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HAR)。使用深度运动图的局部二值模式进行特征提取,利用自适应差分进化极限学习机(self-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aDE-ELM)用于动作分类,其中隐藏节点的学习参数通过自适应差分进化的方法进行修改。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用3个公共数据集(MSR Action3D,MSRDaily Activity3D,MSRGesture3D)进行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基于内核的极限学习机(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KELM)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动作识别 深度运动图 差分进化 自适应差分进化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