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AI换脸技术的应用风险及法律规制
1
作者
刘文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AI换脸源于深度伪造技术,涉及大量人脸信息,兼具数据属性。AI换脸的逼真度高、操作门槛低,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技术的滥用导致了较高的著作权、人格权等私权利侵犯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和犯罪防控风险。目前域外对AI换脸技术的法律...
AI换脸源于深度伪造技术,涉及大量人脸信息,兼具数据属性。AI换脸的逼真度高、操作门槛低,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技术的滥用导致了较高的著作权、人格权等私权利侵犯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和犯罪防控风险。目前域外对AI换脸技术的法律规制主要存在分散式立法规制和统一立法规制两种模式。我国尚未建立系统化的规制体系,今后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明确以区分应用场景前提下的合理使用为基本规制原则;二是构建事前、事中规制体系,明确研发者的技术伦理和制作者的标识义务、声明义务,保障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加强传播平台的内容审查义务;三是构建以数据、算法为核心的监管体制;四是严格民事法律责任追究,加大刑法制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换脸
深度伪造
数字治理
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播学视阈下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刑事治理逻辑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文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4,共8页
随着图像自动化识别、捕捉以及合成等技术的发展,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入罪面临对象认定概括化、样态评价粗疏化、构罪标准机械化等诸多刑事治理弊端。为化解利用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实施下游黑灰产业犯罪的高发态势,...
随着图像自动化识别、捕捉以及合成等技术的发展,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入罪面临对象认定概括化、样态评价粗疏化、构罪标准机械化等诸多刑事治理弊端。为化解利用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实施下游黑灰产业犯罪的高发态势,应该在厘清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对象认定特殊化、明确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样态评价区别化、调整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构罪标准规范化等方面优化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特征识别信息
法益侵害程度
入罪标准
深度伪造信息
刑罚配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形态信息污染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威胁与对策
被引量:
1
3
作者
常宁
刘明强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第12期99-102,共4页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新闻、教育、娱乐等领域提供了智能化的应用,但因其滥用而造成的技术异化也带来了新形态信息污染风险,从而引发不可控的网络空间安全和意识形态治理难题,这将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造成巨大冲击。文章基...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新闻、教育、娱乐等领域提供了智能化的应用,但因其滥用而造成的技术异化也带来了新形态信息污染风险,从而引发不可控的网络空间安全和意识形态治理难题,这将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造成巨大冲击。文章基于跨学科视角,以技术协同治理为对策研究切入点,提出建立“研判—预警—规避—防范—抵御”为一体的数据驱动式常态化对策体系: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研判与预警机制,建立针对新形态信息污染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机制,扩展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空间,创建高校融媒体舆情引导平台与机制,抵御新形态信息污染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信息污染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用风险规制的公益诉讼路径研究
4
作者
顾秀文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40-44,52,共6页
生物识别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给国家、社会、个人带来科技福利的同时,也滋生出了一系列潜在应用风险。本质为“深度伪造”的“吗咿呀嘿”魔性换脸视频技术应用,给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应用与规制敲响了警钟。专门立法模式和综合...
生物识别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给国家、社会、个人带来科技福利的同时,也滋生出了一系列潜在应用风险。本质为“深度伪造”的“吗咿呀嘿”魔性换脸视频技术应用,给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应用与规制敲响了警钟。专门立法模式和综合立法模式均是随着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对新的权利义务主体之间的关系的重新思考。由于两种立法模式的政治基础、立法背景不同,立法模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二者各有利弊。综合考量我国立法现状、技术应用等各方面因素,可以探索构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用风险规制的公益诉讼路径,确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用风险规制的国家义务,引入公益诉讼制度规制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侵权风险,拓宽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公益诉讼启动主体范围,建立健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公益诉讼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立法模式
风险规制
公益诉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I换脸技术的应用风险及法律规制
1
作者
刘文涛
机构
四川轻化工大学
出处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基金
2023年度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一般课题(CJ2023C30)
文摘
AI换脸源于深度伪造技术,涉及大量人脸信息,兼具数据属性。AI换脸的逼真度高、操作门槛低,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技术的滥用导致了较高的著作权、人格权等私权利侵犯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和犯罪防控风险。目前域外对AI换脸技术的法律规制主要存在分散式立法规制和统一立法规制两种模式。我国尚未建立系统化的规制体系,今后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明确以区分应用场景前提下的合理使用为基本规制原则;二是构建事前、事中规制体系,明确研发者的技术伦理和制作者的标识义务、声明义务,保障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加强传播平台的内容审查义务;三是构建以数据、算法为核心的监管体制;四是严格民事法律责任追究,加大刑法制裁力度。
关键词
AI换脸
深度伪造
数字治理
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保护
Keywords
AI
face-changing
deep
forgery
digital
governance
information
security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D9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播学视阈下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刑事治理逻辑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文娟
机构
四川大学法学院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4,共8页
基金
司法部2021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科研项目“数据犯罪治理的‘民行刑’衔接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SFB3009)
四川省社会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公共安全的风险防控和法律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R21A06)
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民行刑衔接立法与实践”(项目编号:FZFK21-10)。
文摘
随着图像自动化识别、捕捉以及合成等技术的发展,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入罪面临对象认定概括化、样态评价粗疏化、构罪标准机械化等诸多刑事治理弊端。为化解利用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实施下游黑灰产业犯罪的高发态势,应该在厘清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对象认定特殊化、明确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样态评价区别化、调整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构罪标准规范化等方面优化治理对策。
关键词
生物特征识别信息
法益侵害程度
入罪标准
深度伪造信息
刑罚配置
Keywords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degree
of
legal
interest
infringement
criminalization
standards
deep
forgery
information
penalty
configuration
分类号
D923.8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形态信息污染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威胁与对策
被引量:
1
3
作者
常宁
刘明强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媒介数据研究中心
出处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第12期99-102,共4页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专项: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舆论传播触发机制与引导研究(20CDCJ08)
山东省教学改革面上项目:新文科视阈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数据特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M2022319)。
文摘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新闻、教育、娱乐等领域提供了智能化的应用,但因其滥用而造成的技术异化也带来了新形态信息污染风险,从而引发不可控的网络空间安全和意识形态治理难题,这将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造成巨大冲击。文章基于跨学科视角,以技术协同治理为对策研究切入点,提出建立“研判—预警—规避—防范—抵御”为一体的数据驱动式常态化对策体系: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研判与预警机制,建立针对新形态信息污染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机制,扩展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空间,创建高校融媒体舆情引导平台与机制,抵御新形态信息污染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冲击。
关键词
深度伪造
信息污染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Keywords
deep
forgery
information
pollution
valu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用风险规制的公益诉讼路径研究
4
作者
顾秀文
机构
东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40-44,52,共6页
基金
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数据安全的刑罚区分性保护”(22LKT0081)。
文摘
生物识别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给国家、社会、个人带来科技福利的同时,也滋生出了一系列潜在应用风险。本质为“深度伪造”的“吗咿呀嘿”魔性换脸视频技术应用,给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应用与规制敲响了警钟。专门立法模式和综合立法模式均是随着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对新的权利义务主体之间的关系的重新思考。由于两种立法模式的政治基础、立法背景不同,立法模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二者各有利弊。综合考量我国立法现状、技术应用等各方面因素,可以探索构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用风险规制的公益诉讼路径,确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用风险规制的国家义务,引入公益诉讼制度规制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侵权风险,拓宽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公益诉讼启动主体范围,建立健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公益诉讼保障机制。
关键词
深度伪造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立法模式
风险规制
公益诉讼
Keywords
deep
forgery
personal
biometric
information
legislative
model
risk
regulation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分类号
D922.16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AI换脸技术的应用风险及法律规制
刘文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传播学视阈下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刑事治理逻辑研究
王文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形态信息污染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威胁与对策
常宁
刘明强
《当代教研论丛》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用风险规制的公益诉讼路径研究
顾秀文
《中州大学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