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春霞 谢春雷 +2 位作者 李爱文 钟丽丽 黄维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35期4233-4235,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科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可能影响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制定出护理对策.结果 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科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可能影响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制定出护理对策.结果 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0.35%,发生部位以左下肢最高.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相关的因素有5个,分别是高龄、糖尿病、应用甘露醇、股静脉置管、患侧肢体瘫痪.根据这5个影响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结论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体征,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加强高龄、长期卧床、存在高凝状态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并及早给予肢体的功能训练,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出血 相关因素 护理
原文传递
早期行双下肢气压波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2
作者 叶雪花 杨志娟 魏职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9期45-47,共3页
目的探索分析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双下肢气压波治疗对于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索分析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双下肢气压波治疗对于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双下肢气压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周径及DA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DVT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5.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第1、7天肢体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21天,研究组肢体周径为(34.13±2.03)mm,小于对照组的(36.56±1.9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双下肢气压波治疗,可以有效预防DVT,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气压波 高血压脑出血 预防
下载PDF
基于U-Net的颅内出血识别算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天麒 康波 +2 位作者 孟祥飞 刘奕琳 周颖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98,共7页
针对颅脑计算机断层成像(CT)影像中脑出血的分析和识别,提出采用神经网络模型U-Net与轮廓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脑实质区域,通过阈值分割算法分析血块的图像纹理特征,并过滤软组织、脑组织和脑脊液等无关生理组织结构,实现对颅内出血点... 针对颅脑计算机断层成像(CT)影像中脑出血的分析和识别,提出采用神经网络模型U-Net与轮廓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脑实质区域,通过阈值分割算法分析血块的图像纹理特征,并过滤软组织、脑组织和脑脊液等无关生理组织结构,实现对颅内出血点的精确定位,最后采用插值方法将出血区域进行三维重建,对血块的三维形态作出评估.在天津市某医疗机构提供的500例颅脑CT数据上进行了验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达到97.4%的目标识别准确率,能够为脑出血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分割 脑出血 颅脑计算机断层成像
原文传递
不同吸痰深度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于士艳 王爱凤 +2 位作者 黄焱 刘莉莉 葛慕莲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2905-291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术的7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气管切开术后第2天进行深部、浅部吸痰各4次,比较不同吸...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术的7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气管切开术后第2天进行深部、浅部吸痰各4次,比较不同吸痰深度吸痰前后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脑组织血氧饱和度(cerebral tissue oxygen saturation,rSO_(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深部与浅部吸痰后即刻SPO_(2)水平均低于吸痰前1 min(均P<0.05),吸痰后3、5、10 min的SpO_(2)水平均高于吸痰前1 min(均P<0.05);深部与浅部吸痰相比,吸痰前后各时间点SPO_(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深部与浅部吸痰后各时间点的rSO_(2)水平均高于吸痰前1 min(均P<0.05);深部与浅部吸痰相比,吸痰前后各时间点rSO_(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血压水平在吸痰后首先增高再逐渐下降至吸痰前1 min水平,深部、浅部吸痰患者血压变化规律类似,且深部吸痰患者吸痰后5 min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浅部吸痰患者吸痰3 min恢复至吸痰前水平,吸痰3 min内深部吸痰相较于浅部吸痰患者血压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深部吸痰、浅部吸痰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患者的吸痰效果一致,且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临床建议实施浅部吸痰,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吸痰 浅部吸痰 高血压脑出血 气管切开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深部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5
作者 杜永贵 甘鸿川 刘家骏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2期17-20,共4页
讨论机器人辅助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深部脑出血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9例。参照组实施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实... 讨论机器人辅助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深部脑出血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9例。参照组实施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实施机器人辅助下血肿穿刺引流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术后1min、24h及72h,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均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下降幅度更显著,试验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P<0.05)。术后2周~3个月,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ADL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发现,将机器人辅助下血肿穿刺引流术应用于深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出血 血肿穿刺引流术 机器人辅助治疗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改良深部吸痰法对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万盼盼 张玉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4011-4015,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深部吸痰法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探讨改良深部吸痰法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改良深部吸痰法护理。对比两组气管切开前后临床肺部感染积分(CPIS)、气道黏膜损伤率、吸痰前后体征变化(颅内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吸痰质量(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屏息时间)。结果吸痰时、吸痰后1 min,观察组颅内压、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pO_(2)下降谷值、下降至谷值用时、恢复至基线值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率[6.38%(3/48)]低于对照组[21.28%(10/47)];气管切开后7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PIS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屏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深部吸痰法吸痰护理应用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效果良好,可提升吸痰质量,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气道黏膜损伤及肺部感染,有助于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吸痰护理 重症 脑出血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血栓弹力图在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汪海滔 陈伟鹏 张彦泰 《中外医疗》 2022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应用D-二聚体联合血栓弹力图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7 d超声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深静脉血栓组(18例)以及非深静脉血栓... 目的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应用D-二聚体联合血栓弹力图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7 d超声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深静脉血栓组(18例)以及非深静脉血栓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指标。结果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8.89%,血栓弹力图的敏感度为7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6,P=0.206);联合诊断的特异度(91.67%)以及检测准确率(91.03%)明显高于血栓弹力图(71.67%、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19.554,P=0.001、0.047)。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8.89%,D-二聚体单一检测的敏感度为7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0,P=0.371);联合诊断的特异度(91.67%)以及检测准确率(91.03%)明显高于D-二聚体单一检测(75.00%、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6.646,P=0.010、0.014)。深静脉血栓组的TT(17.44±3.20)s、PT(10.11±2.38)s、APTT(30.23±5.11)s明显低于非深静脉血栓组(19.52±3.01)、(13.01±3.20)、(37.89±3.0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3.555、7.944,P<0.05);深静脉血栓组与非深静脉血栓组相比,R值、K值、MA值、α角、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用于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中,能够较好地监测脑出血卧床患者的血液状态,继而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可靠性的诊断意见,以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血栓弹力图 脑出血
下载PDF
动脉瘤性颅内出血的自动检测和血肿分割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海柱 张东 +1 位作者 胡平 祝新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89-397,共9页
目的提出一种端到端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多类型血肿全自动分割方法。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644例CT影像数据,按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首先通过区域生长的方式获取脑组织区域,然后利用深度学习对出血... 目的提出一种端到端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多类型血肿全自动分割方法。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644例CT影像数据,按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首先通过区域生长的方式获取脑组织区域,然后利用深度学习对出血区域进行多类型血肿分割。结果测试集上的结果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和颅内出血的Dice系数分别为62.13%、68.64%、50.08%、71.10%。结论本文提出的分割网络可以有效地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完成多类型血肿分割,配合脑组织提取算法可以在未处理的临床数据上自动完成端到端的处理流程。该方法有效提升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的诊治效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血肿分割 深度学习 颅内动脉瘤 颅内出血 特征融合
下载PDF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韩沛沛 吴先珍 《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6例)与... 目的探讨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athel指数(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深部功能区出血患者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调节神经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功能区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因子
下载PDF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
10
作者 周津虹 叶骞 林福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基于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进行早...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基于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流速,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流速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50.29±5.71)cm/s、平均流速为(35.66±3.15)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72.15±6.28)分及FMA评分(88.12±5.5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16±7.15)、(72.10±5.7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3.33%),对照组发生7例(23.33%),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有效改善了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了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功功能,具有显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康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运动训练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出血 预防
下载PDF
吸痰深度联合精细护理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爱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8期123-125,共3页
目的:研究吸痰深度联合精细护理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6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行深... 目的:研究吸痰深度联合精细护理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6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行深度吸痰以及常规护理,试验组行浅度吸痰以及精细护理,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吸痰前,两组心律、收缩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5 min,试验组心律高于常规组,呼吸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5 min,常规组血氧饱和度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吸痰次数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深、浅部吸痰效果无明显差异,但采用浅部吸痰对患者的伤害更小,并且采用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显著,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深度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 气管切开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强 黄好峰 +6 位作者 李习珍 胡海成 李春 张成 韩超 王如海 曹祥记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5例行经皮气管切开的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使用材料不同分为试验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5例行经皮气管切开的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使用材料不同分为试验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试验组使用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对照组使用常规气管切开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费用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因及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相关费用[(694±2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1402±18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23,P=0.000);手术情况比较: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导丝弯折率及更改术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渗血、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皮下气肿、气胸、纵膈气肿、切口感染、切口处溢痰及套管脱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常规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前提下,神经重症患者应用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同样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降低手术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气管切开术 深静脉穿刺包 颅脑损伤 自发性脑出血
原文传递
高分辨熔解曲线检测潮汕地区自发性深部脑出血患者载脂蛋白H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二佳 黄樾 +2 位作者 陈琦 黄亿平 杨立业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潮汕人群中载脂蛋白H基因(apolipoprotein H,Apo H)多态性与自发性深部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组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潮州市中心医院和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自发性深部... 目的:探讨潮汕人群中载脂蛋白H基因(apolipoprotein H,Apo H)多态性与自发性深部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组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潮州市中心医院和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自发性深部脑出血患者340例,对照组选取性别、年龄与研究组相匹配的轻度外伤患者257 例。应用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法(high-resolution melting assay,HRM)检测Apo H基因型并测序验证。结果:所有患者的Apo H基因rs4581位点由HRM法成功检测,并且HRM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与对照组比较,自发性深部脑出血患者Apo H 基因6个SNP位点(rs8178822、rs52797880、rs8178847、rs4581、rs1801690 和rs6933)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法能广泛运用于SNP基因多态性研究。潮汕地区自发性深部脑出血与Apo H基因多态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深部脑出血 载脂蛋白H基因 基因多态性 高分辨熔解曲线
下载PDF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深部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小飞 尹善浪 +1 位作者 邵俊卿 林顺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深部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收的62例深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根据GOS评分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4~72 h拔管,术后... 目的:观察深部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收的62例深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根据GOS评分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4~72 h拔管,术后30 d良好率为27.42%;术后2~30个月良好率为56.45%。结论:深部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可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特别对血肿量较少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血压 脑出血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出血昏迷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杰 王英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856-1856,共1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昏迷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收治脑出血昏迷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之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昏迷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收治脑出血昏迷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之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脑出血昏迷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脑出血 昏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