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减压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绍银 张兵 庞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前路伤椎大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与效果。方法41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及钢板内固定。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局部脊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41...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前路伤椎大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与效果。方法41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及钢板内固定。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局部脊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4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5年,平均(30±7.8)个月,椎体间均获骨性融合,时间4~8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7例恢复至B级5例,2例无恢复;B级15例恢复至C级10例、D级4例,1例无恢复;C级10例恢复至D级9例,1例无恢复;D级7例恢复至E级;E级2例无变化,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前入路手术直视下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好,Ⅰ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前路重建脊柱稳定性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骨折 截瘫 前路减压 植骨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A3型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姜渤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合并神经损伤A3型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4例合并神经损伤A3型腰椎骨折,均给予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以上,记录手术相关...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合并神经损伤A3型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4例合并神经损伤A3型腰椎骨折,均给予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以上,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4.42±18.98)min,引流量(86.33±7.01)ml,术中出血量(183.23±7.23)ml;随访24~40个月,术后7 d、6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Cobb角、椎管侵占率较术前均显著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较术后7d时Cobb角增加,伤椎前缘高度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SIA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1例浅表切口感染,1例腰部慢性疼痛,无内固定松动、神经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A3型腰椎骨折创伤小、恢复快,神经减压及矫正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 减压植骨内固定 神经损伤 A3型腰椎骨折
下载PDF
针灸推拿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立 黄莉 +1 位作者 曹俊青 杨英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370-372,共3页
目的评价针灸推拿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理,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颈前... 目的评价针灸推拿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理,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接受针灸推拿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JOA评分、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并对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JOA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而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着(P〈0.05);治疗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灸推拿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推拿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脊髓型颈椎病 联合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ero-P钢板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黎一兵 高文杰 +2 位作者 杨小卫 王晓东 郝定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ero-P钢板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4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1例单节段颈椎病,24例术中采用Zero-P钢板(观察组),27例术中采用传统钢板与...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ero-P钢板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4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1例单节段颈椎病,24例术中采用Zero-P钢板(观察组),27例术中采用传统钢板与椎间融合器(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疼痛VAS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病)、JOA评分(脊髓型颈椎病)、NDI指数、颈椎Cobb角、吞咽困难Bazaz等级、植骨融合Eck等级、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81.0±4.4)个月,对照组随访(79.0±3.4)个月。观察组术后1、6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后12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Eck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中应用Zero-P钢板在减轻患者术后早期吞咽困难症状方面较传统颈前路钢板固定具有优势,但这两种手术方式在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缓解临床症状、植骨愈合、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邻近节段退变 Zero-P钢板
原文传递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周亚东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24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ASIA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FIM评分、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效果
下载PDF
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锐 张仁赞 +2 位作者 刘正蓬 孙贺 张义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9-604,共6页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A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情况、术前、术后1 d、3 d血清应激反应有关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疗效、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周、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费用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血清AngⅡ、R、hs-CRP、IL-6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A组术后1 d、3 d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或椎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多节段LSS合并LDH值得肯定的术式,临床疗效满意,而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椎管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多节段 腰椎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植骨融合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陈欢 薛威 程中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选择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拱桥式减压钛网内植骨及前路... 目的探讨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选择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拱桥式减压钛网内植骨及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指数评分(VAS)及椎间隙高度情况。结果 1观察组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VAS评分=21.44,tODI评分=25.61,P<0.05);3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个月=8.05,t3个月=10.22,t6个月=9.01,P<0.05)。结论前路桥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式在治疗相邻双椎间隙CSM方面优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桥式减压 植骨内固定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李玲 毛贵超 +1 位作者 韦柳情 邓盼盼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6期61-64,共4页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观察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观察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Cobb角、脊柱功能障碍、舒适度、心理状态、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数小于对照组,脊柱功能障碍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应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可更好地促进患者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改善患者脊柱功能,还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对其心理、睡眠和生活质量均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单纯椎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枕颈内固定与植骨融合治疗先天性复杂寰枕畸形 被引量:3
9
作者 龚会军 赵学凌 +5 位作者 余化霖 刘文春 孙涛 王飞 夭晓艳 王焕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枕颈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先天性复杂寰枕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l例复杂寰枕畸形患者,其中17例行后颅窝减压+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4例行经口咽寰枢椎间软组织及骨性组织切除减压,齿状突复位减压+后路后颅窝枕骨大孔... 目的探讨枕颈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先天性复杂寰枕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l例复杂寰枕畸形患者,其中17例行后颅窝减压+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4例行经口咽寰枢椎间软组织及骨性组织切除减压,齿状突复位减压+后路后颅窝枕骨大孔减压术+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寰枢脱位并存在延颈髓腹、背侧受压者,选择经口咽寰枢椎间软组织及骨性组织切除减压齿状突复位减压+后路后颅窝枕骨大孔减压术+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疗效满意。硬脑膜扩大修补与否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与否与最终远期疗效无关;伴有多节段脊髓空洞症者行脊髓空洞“T”管蛛网膜下腔引流。本组治愈14例,有效7例。结论针对Chiari畸形解剖变异大的特点以及合并症形成的机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寰枕畸形 后颅窝减压术 融合术 齿状突复位
原文传递
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大鹏 于庆才 李辉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方案,研究组行后路选择性减压植... 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方案,研究组行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前凸角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柱侧凸协会生活质量22问卷(SRS-22),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腰椎前凸角(25.65±5.85)°、Cobb角(13.65±2.54)°较对照组(31.20±4.98)°、(18.65±4.8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7、6.362,P<0.05);研究组VAS(1.22±0.57)分、ODI评分(20.52±5.65)分较对照组(4.22±1.03)分、(35.50±4.78)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39、14.169,P<0.05);研究组功能活动(23.02±3.03)分、心理状况(23.02±2.03)分、自我形象(23.49±1.20)分、治疗满意度评分(9.52±1.02)分较对照组(16.52±2.98)分、(20.00±2.54)分、(21.52±1.03)分、(6.50±1.3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06、6.501、8.720、12.67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与对照组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0,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应用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疼痛症状,提高椎体功能,保障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退变性脊柱侧弯 COBB角 疼痛 椎体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钢 陈永雄 +4 位作者 梁国平 吴晓东 李始汉 黄少中 李孔健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前路手术优缺点。方法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采用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分析前路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本组所有病...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前路手术优缺点。方法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采用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分析前路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本组所有病例脊髓均获得有效减压,术后获随访6-28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24例不全截瘫患者中均有Ⅰ-Ⅲ级恢复;1例全瘫患者未有任何恢复;2例无神经损害者术后功能良好。随访x线见植骨均已融合,无神经、血管、输尿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要注意防范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植骨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娄文杰 车彪 +4 位作者 王凯 覃松 刘骏 喻忠斌 邹凯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8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择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45例对照组行单纯减压植骨融入术,45例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择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45例对照组行单纯减压植骨融入术,45例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征、JOA评分、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4.52±1.21)min、术中出血量(40.64±2.31)m L及JOA评分(13.30±2.53)分均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上肢疼痛及颈肩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疼痛及颈肩痛评分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髓型颈椎病 效果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13
作者 张禹 王琦 段荣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前路手术优缺点。方法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分析前路手术的并发症。结果本组所有病例脊髓均获得...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前路手术优缺点。方法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分析前路手术的并发症。结果本组所有病例脊髓均获得有效减压,术后获随访12-68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21例不全截瘫患者中,19例有Ⅰ-Ⅲ级恢复;2例全瘫患者,未有任何恢复;13例无神经损害者,术后功能良好。随访X线见植骨均已融合,无神经、血管、输尿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要注意防范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植骨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探讨
14
作者 郭伟杰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2期8-9,共2页
目的对胸腰段爆裂骨折治疗中应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行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对术前、术后1... 目的对胸腰段爆裂骨折治疗中应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行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对术前、术后1年神经功能、AMS评分及术后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年患者Cobb角、AMS评分与椎体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各相应数据间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结论在胸腰段爆裂骨折治疗中行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使骨折快速恢复,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爆裂骨折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AMS评分
下载PDF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分析
15
作者 徐继胜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1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5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5±16)min,平均透视时间为(15.6±8.3)min,平均出血量为(410... 目的探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5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5±16)min,平均透视时间为(15.6±8.3)min,平均出血量为(410±15)mL。治疗后患者AM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obb角、前后椎体高度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出现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7%。结论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胸腰段爆裂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不同植骨融合方式选择及术后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塔依尔江.举来提 瓦力斯.尼亚孜 王浩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不同植骨融合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经后路椎管减压并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同时根据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及椎管狭窄类型选择椎体间隙双Cage植骨融合,双侧或单侧关节突关节...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不同植骨融合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经后路椎管减压并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同时根据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及椎管狭窄类型选择椎体间隙双Cage植骨融合,双侧或单侧关节突关节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分别对两组手术前、后和随访期的JOA评分、滑移率、滑脱角、椎体间隙高度、融合时间等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9~30个月,平均14.7个月。双Cage植骨组滑移率从术前平均(31.70±8.957)%降至(8.20±2.44)%,滑脱角从术前平均(7.08±1.32)°降至(-3.19±0.633)°,椎间隙平均高度从术前(4.47±0.80)mm升至(12.30±0.73)mm,关节突关节和横突间植骨组滑移率从术前平均(31.73±8.85)%降至(8.23±2.33)%,滑脱角从术前平均(7.05±1.305)°降至(-3.23±0.623)°,椎间隙平均高度从术前(4.45±0.81)mm升至(12.17±0.70)mm。JOA评分由术前的6.1分术后升至12.5分,改善率为72.2%,优良率80%。植骨骨性融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6.3个月。结论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进行彻底的椎管减压并内固定,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及椎管狭窄类型选择相应的植骨融合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能恢复脊椎的正常解剖序列,并获得三柱间永久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后路减压 植骨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融合技术与Coflex植入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葛新江 朱宏斌 +3 位作者 游建军 姜飞 杨晨 陆江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Coflex植入术与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62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划分为两个小组,即对...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Coflex植入术与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62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划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前组选用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组选用Coflex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22.48±2.74)分、(2.52±0.31)分、(106.43±17.62)mL、(64.89±8.48)min、(80.52±16.07)mL、(5.48±0.91)d、3.23%,对照组依次为(20.72±2.41)分、(3.06±0.64)分、(178.25±24.81)mL、(114.72±15.63)min、(136.41±25.26)mL、(8.75±1.52)d、9.68%。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JOA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更少(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flex植入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优于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安全性、有效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 Coflex植入术 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钛笼与n-HA/PA66人工椎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匡文忠 吴亮 +1 位作者 谢贵杰 陆正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比较颈椎病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置入钛笼与置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人工椎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7-02采用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7... 目的比较颈椎病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置入钛笼与置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人工椎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7-02采用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7例颈椎病,50例在术中置入钛笼(钛笼组),47例在术中置入n-HA/PA66人工椎体(人工椎体组),比较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前凸角度与JOA评分,比较2组术后椎体下沉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等级。结果9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4(6~18)个月。末次随访时97例均获得骨性融合。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前凸角度、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钛笼组6例出现钛笼下沉现象,人工椎体组未出现人工椎体下沉现象。人工椎体组椎体下沉情况较钛笼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笼与n-HA/PA66人工椎体均能有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改善脊髓功能并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n-HA/PA66人工椎体置入后可以获得较低的椎体下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钛笼 n-HA/PA66人工椎体
原文传递
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震乾 孔志强 +1 位作者 张福兴 柳旭洲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5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方便选取的该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标准开放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0例行显微镜辅助颈...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方便选取的该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标准开放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0例行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JOA评分、N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8,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6.51±8.45)min短于对照组(102.47±8.92)min,术中出血量(54.31±6.36)mL少于对照组(75.78±9.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7、10.49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2、0.995、0.037、0.344,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颈椎病均能起到良好的减压效果,且显微镜辅助下手术术野清晰,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显微镜 并发症
下载PDF
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3例行颈前路椎体减压植骨髓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方法结论对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加强术前...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3例行颈前路椎体减压植骨髓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方法结论对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能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骨折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