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子与迈克·I.汉德尔情报欺骗理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书臻 魏长春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1,共7页
[研究目的]欺骗是对情报的谋略运用,是认知对抗的基本手段,孙子和迈克·I.汉德尔的著作中都蕴含丰富的欺骗理论,系统梳理其欺骗理论并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形成对中西方欺骗理论异同的直观认识并指导欺骗与反欺骗工作实践。[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欺骗是对情报的谋略运用,是认知对抗的基本手段,孙子和迈克·I.汉德尔的著作中都蕴含丰富的欺骗理论,系统梳理其欺骗理论并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形成对中西方欺骗理论异同的直观认识并指导欺骗与反欺骗工作实践。[研究方法]采取文本对比分析法,从对欺骗的总体认识、对欺骗方法的认识、对反欺骗的认识三个方面对二者的欺骗理论进行对比研究,重点阐述两者欺骗理论的异同和优劣。[研究结论]孙子的欺骗理论兼具哲学层面的高度和触及战争本质规律的深度,在实践层面也更具实操性和谋略性,但忽视了欺骗活动的风险性和投机性;汉德尔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欺骗理论拓宽了欺骗研究的视角,对欺骗潜在的危害也有成熟的认识,但在实践层面则过于悲观和理想化,两者交相辉映又互为补充。因此,在今天的欺骗理论研究中,应重视对中西方欺骗理论的比较研究和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 情报欺骗 欺骗理论 反欺骗 《孙子兵法》 迈克·I.汉德尔
下载PDF
迈克尔·I.汉德尔欺骗理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千繁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26,113,共7页
[目的/意义]美国著名情报学家迈克尔·I.汉德尔以“三重噪音”理论蜚声学界,但国内外鲜有针对其欺骗理论的专门研究。研究汉德尔欺骗理论有助于填补对汉德尔情报理论体系研究的空白,对我国的军事情报工作改革与发展亦有借鉴意义。[... [目的/意义]美国著名情报学家迈克尔·I.汉德尔以“三重噪音”理论蜚声学界,但国内外鲜有针对其欺骗理论的专门研究。研究汉德尔欺骗理论有助于填补对汉德尔情报理论体系研究的空白,对我国的军事情报工作改革与发展亦有借鉴意义。[方法/过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研读汉德尔发表的原始文献,系统梳理其情报与战略欺骗理论,并运用比较法、历史研究法将其理论置于纵向的历史维度与横向的领域内多家理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论]汉德尔对战略欺骗具有独到的认识,提出了在战争中运用欺骗的方法,关于战略欺骗的三个悖论最具理论和实践价值,但囿于西方军事理论传统和个人经验,对欺骗本质的认识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 欺骗理论 战略欺骗 悖论 迈克尔·I.汉德尔
下载PDF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欺骗理论研究的演化
3
作者 王海霞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7-43,53,共8页
[目的/意义]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欺骗理论研究进展,有助于把握其演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夯实情报学领域欺骗问题研究的基础。[方法/过程]采用历时性文献分析,梳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欺骗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其研究... [目的/意义]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欺骗理论研究进展,有助于把握其演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夯实情报学领域欺骗问题研究的基础。[方法/过程]采用历时性文献分析,梳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欺骗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其研究态度、内容、概念、范围等发展脉络,揭示其演化特征及趋势图景。[结果/结论]西方欺骗研究内容自史料汇编到经验总结,再到原理阐释,逐渐系统、成熟化,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学者;欺骗概念经“虚假+信息优势”到“误导+操纵决策”,再到“损害+影响行动”,逐渐清晰、明确化,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欺骗研究范围由传统战争到信息战、网络战和数字战,逐渐扩大、泛在化,成为情报领域应加大重视的一个风险议题,未来研究更加关注反欺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学 欺骗理论 反欺骗 网络欺骗 数字欺骗
原文传递
欺骗的认知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英良 买晓琴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423-1435,共13页
欺骗是一种当事人有意试图让他人相信某种错误信念,从而为自己或他人获取利益或规避损失的心理过程.已有的研究为揭示欺骗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启示,但欺骗这一复杂行为中大规模脑网络的整体性作用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总结了欺骗的相关... 欺骗是一种当事人有意试图让他人相信某种错误信念,从而为自己或他人获取利益或规避损失的心理过程.已有的研究为揭示欺骗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启示,但欺骗这一复杂行为中大规模脑网络的整体性作用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总结了欺骗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以及欺骗行为涉及的认知和情感加工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欺骗的认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中,欺骗行为产生于动力系统、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执行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而奖赏网络、突显网络、中央执行网络和默认网络的激活和相互作用是其背后的神经基础.模型建立了欺骗相关的研究和理论、心理过程、心理功能、脑区与神经网络之间的联系,并有望对欺骗行为及其神经机制作出更为整体性、系统化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骗 欺骗理论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神经网络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IDT和ToD理论的网络欺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建川 张仙锋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1期38-43,共6页
基于人际间欺诈理论和欺诈识别理论所提出的伪造、隐藏、模糊化、诱骗、仿冒、制造、重新包装和“双簧戏”等欺诈手段,分析了网络欺诈的表象及特点,描述了五大类网络欺诈形式,即金融类欺诈、基于诱饵的欺诈、通讯类欺诈、信心类欺诈和... 基于人际间欺诈理论和欺诈识别理论所提出的伪造、隐藏、模糊化、诱骗、仿冒、制造、重新包装和“双簧戏”等欺诈手段,分析了网络欺诈的表象及特点,描述了五大类网络欺诈形式,即金融类欺诈、基于诱饵的欺诈、通讯类欺诈、信心类欺诈和其他类欺诈,以期为反欺诈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间欺诈理论 欺诈识别理论 网络欺诈
下载PDF
社交情境对鱼叉式网络钓鱼易感性影响的组态效应研究
6
作者 王志英 施婷婷 《软件导刊》 2024年第10期152-160,共9页
为降低鱼叉式网络钓鱼的严重危害,通过有意情境诱导与无意情境卷入的交互,探究互联网社交情境中鱼叉式网络钓鱼的易感性。基于人际欺骗理论提出社交情境对鱼叉式网络钓鱼易感性影响的组态模型,聚焦钓鱼者有意情境诱导和被钓者无意情境... 为降低鱼叉式网络钓鱼的严重危害,通过有意情境诱导与无意情境卷入的交互,探究互联网社交情境中鱼叉式网络钓鱼的易感性。基于人际欺骗理论提出社交情境对鱼叉式网络钓鱼易感性影响的组态模型,聚焦钓鱼者有意情境诱导和被钓者无意情境卷入的交互,采用必要条件分析法和定性比较分析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得出两类鱼叉式网络钓鱼易感性构型,即钓鱼者高信息嵌入诱导、高偏好匹配诱导和被钓者高社交信息卷入构型以及钓鱼者高信息嵌入诱导、高信任诱导和被钓者高主题卷入构型。研究结果从社交情境视角将鱼叉式网络钓鱼易感性情境从组织内拓展至组织外,结合人际欺骗从组态视角将情境对鱼叉式网络钓鱼易感性的影响从单向扩展到有意情境诱导和无意情境卷入的双向交互,推进了影响鱼叉式网络钓鱼易感性的情境研究,为降低鱼叉式网络钓鱼易感性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叉式网络钓鱼 人际欺骗理论 有意情境诱导 无意情境卷入 组态效应
下载PDF
非真实性话语的人际及语言学习研究
7
作者 李诗颖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114-115,共2页
非真实性话语是日常人际交往中频繁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一方面从Buller和Burgoon(1996)的人际欺骗理论分析非真实性话语,另一方面将非真实性话语与语言学习相结合,试图找出二者之间的潜在联系。
关键词 非真实性话语 人际欺骗理论 语言学习
下载PDF
“导致网络缓慢的凶手”——ARP病毒
8
作者 陈智渊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0年第4期11-11,17,共2页
ARP欺骗攻击是近来网络行业普遍的现象,文章通过分析ARP协议,给出了ARP攻击防范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ARP协议 ARP病毒原理 防御手段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在欺骗情境中的行为判断及意图理解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静欣 苏彦捷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7,共5页
研究采用动画形式呈现欺骗故事情境(欺骗他人/欺骗自我) ,考察孤独症儿童对欺骗行为及意图的理解。结果表明,在欺骗行为判断的问题上,孤独症和匹配组儿童的表现没有差异。孤独症儿童对于欺骗他人的意图理解差于正常儿童,也不如他们自己... 研究采用动画形式呈现欺骗故事情境(欺骗他人/欺骗自我) ,考察孤独症儿童对欺骗行为及意图的理解。结果表明,在欺骗行为判断的问题上,孤独症和匹配组儿童的表现没有差异。孤独症儿童对于欺骗他人的意图理解差于正常儿童,也不如他们自己对欺骗自我的意图理解。两组儿童在欺骗任务上的表现提示,孤独症儿童通过错误信念任务并不等于达到与正常儿童一样的心理理解水平,欺骗他人与欺骗自我的意图理解可能基于不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意图 判断 错误信念任务 欺骗行为 正常儿童 故事情境 理解水平 他人 心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