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以刑法学为分析重点
被引量:
13
1
作者
邵六益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125,M0005,共27页
摒除苏联的影响是改革开放后法学各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通常认为“去苏俄化”有助于推动学术与政治的分离,最终实现学术的科学化、中立化。本文以刑法学为对象进行分析,发现“去苏俄化”并未实现去政治化,而是接受了另一种形式的政治逻...
摒除苏联的影响是改革开放后法学各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通常认为“去苏俄化”有助于推动学术与政治的分离,最终实现学术的科学化、中立化。本文以刑法学为对象进行分析,发现“去苏俄化”并未实现去政治化,而是接受了另一种形式的政治逻辑。无论是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三阶层的犯罪构成学说,还是刑法教义学的思维方法,背后都隐含着自由主义关于私权至上、“公权力是恶的”等基本假定。这种知识转型不仅关乎学术和逻辑,还涉及历史,更是政治问题,“去苏俄化”是世界局势变化的附随结果,与美国化、西方化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向;这种学术思潮对中国法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改变了共和国前三十年间法学界以苏联为师的进路。对“去苏俄化”的研究,是理解法学知识代际综合的开端,也是中国的法学研究迈向成熟必然要处理的知识重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知识转型
去苏俄
化刑法
自由主义法治
代际综合
原文传递
政法法学的“偏执”抑或法教义学“误入歧途”?——评《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以刑法学为分析重点》一文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1-81,共11页
2006年陈兴良教授发表《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一文,标志着刑法知识“去苏俄化”潮流的初步展开。邵六益博士《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以刑法学为分析重点》一文,从政法法学的视角对法学知识特别是刑法学知识的“去苏俄化...
2006年陈兴良教授发表《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一文,标志着刑法知识“去苏俄化”潮流的初步展开。邵六益博士《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以刑法学为分析重点》一文,从政法法学的视角对法学知识特别是刑法学知识的“去苏俄化”命题提出批评。该文认为,法学知识的“去苏俄化”命题,表面上是试图“去政治化”,实际上却陷入另一种政治逻辑,亦即西方式的“自由主义”的刑法模式。应该说,该文对“去苏俄化”命题存在诸多误解和过度解读,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赋予“去苏俄化”过多的政治含义,后者源于政法法学对政治的过度关注,容易使法学成为政治的附庸。中国刑法学没有单独的政治逻辑,而是以刑法典的政治逻辑作为自己的当然逻辑。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命题,既没有全面搁置价值判断,也没有隔断政治因素通过刑事政策进入刑法的可能,因此,没有割裂刑法与政治的良性沟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苏俄化
去政治化
政法法学
法教义学
犯罪论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危害性理论之当代中国命运
被引量:
51
3
作者
赵秉志
陈志军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26,174,共12页
基于"去苏俄化"的出发点,有论者主张将社会危害性概念从中国刑法理论中"驱逐"出去。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当代中国刑事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地位进行全面审视。社会危害性是社会科学尤其是法学的基本概念...
基于"去苏俄化"的出发点,有论者主张将社会危害性概念从中国刑法理论中"驱逐"出去。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当代中国刑事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地位进行全面审视。社会危害性是社会科学尤其是法学的基本概念,刑法立法之圭臬、刑事司法不可或缺的标尺,中外刑法共有的理论,它不能承载中国刑事法治成败之重担。从刑法学中"驱逐"社会危害性理论,既不可行也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社会功利法则
刑事法治
去苏俄化
原文传递
题名
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以刑法学为分析重点
被引量:
13
1
作者
邵六益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出处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125,M0005,共27页
基金
笔者主持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课题“新时代政法传统的转型与重构”(项目编号:ZK2017042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摒除苏联的影响是改革开放后法学各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通常认为“去苏俄化”有助于推动学术与政治的分离,最终实现学术的科学化、中立化。本文以刑法学为对象进行分析,发现“去苏俄化”并未实现去政治化,而是接受了另一种形式的政治逻辑。无论是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三阶层的犯罪构成学说,还是刑法教义学的思维方法,背后都隐含着自由主义关于私权至上、“公权力是恶的”等基本假定。这种知识转型不仅关乎学术和逻辑,还涉及历史,更是政治问题,“去苏俄化”是世界局势变化的附随结果,与美国化、西方化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向;这种学术思潮对中国法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改变了共和国前三十年间法学界以苏联为师的进路。对“去苏俄化”的研究,是理解法学知识代际综合的开端,也是中国的法学研究迈向成熟必然要处理的知识重构命题。
关键词
法学知识转型
去苏俄
化刑法
自由主义法治
代际综合
Keywords
transition in legal studies
de
-
sovietization
criminal law
liberal legal thoughts
intergenerationalsynthesis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政法法学的“偏执”抑或法教义学“误入歧途”?——评《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以刑法学为分析重点》一文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波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1-8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刑罚制度与实践的社会学分析”(18BFX109)。
文摘
2006年陈兴良教授发表《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一文,标志着刑法知识“去苏俄化”潮流的初步展开。邵六益博士《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以刑法学为分析重点》一文,从政法法学的视角对法学知识特别是刑法学知识的“去苏俄化”命题提出批评。该文认为,法学知识的“去苏俄化”命题,表面上是试图“去政治化”,实际上却陷入另一种政治逻辑,亦即西方式的“自由主义”的刑法模式。应该说,该文对“去苏俄化”命题存在诸多误解和过度解读,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赋予“去苏俄化”过多的政治含义,后者源于政法法学对政治的过度关注,容易使法学成为政治的附庸。中国刑法学没有单独的政治逻辑,而是以刑法典的政治逻辑作为自己的当然逻辑。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命题,既没有全面搁置价值判断,也没有隔断政治因素通过刑事政策进入刑法的可能,因此,没有割裂刑法与政治的良性沟通关系。
关键词
去苏俄化
去政治化
政法法学
法教义学
犯罪论体系
Keywords
de
-
sovietization
de
politicizing
political jurispru
de
nce
legal doctrine
system of crime theory
分类号
DF6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危害性理论之当代中国命运
被引量:
51
3
作者
赵秉志
陈志军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26,174,共12页
文摘
基于"去苏俄化"的出发点,有论者主张将社会危害性概念从中国刑法理论中"驱逐"出去。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当代中国刑事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地位进行全面审视。社会危害性是社会科学尤其是法学的基本概念,刑法立法之圭臬、刑事司法不可或缺的标尺,中外刑法共有的理论,它不能承载中国刑事法治成败之重担。从刑法学中"驱逐"社会危害性理论,既不可行也不可能。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社会功利法则
刑事法治
去苏俄化
Keywords
Nature of Harming Society
Doctrine of Social Utility
Rule of Law in Criminal Matters
de
-
soviet
-russianization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以刑法学为分析重点
邵六益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3
原文传递
2
政法法学的“偏执”抑或法教义学“误入歧途”?——评《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以刑法学为分析重点》一文
李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社会危害性理论之当代中国命运
赵秉志
陈志军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5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