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中有机碳数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晋京 窦森 +2 位作者 江源 李翠兰 平立凤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7-72,共6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 ,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全土及其水溶性物质、轻组和重组的有机碳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 ,全土有机碳量呈下降的趋势 ;玉米秸秆的残留碳和残留率也呈下降的趋势 ,而分解率逐渐增加 ;...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 ,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全土及其水溶性物质、轻组和重组的有机碳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 ,全土有机碳量呈下降的趋势 ;玉米秸秆的残留碳和残留率也呈下降的趋势 ,而分解率逐渐增加 ;水溶性物质数量呈下降的趋势 ;轻组碳量和追加复合量呈下降的趋势 ;重组碳量和原土复合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暗棕壤 水稻土 分解 有机碳数量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暗棕壤土壤酶活性及春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丁维婷 武雪萍 +7 位作者 张继宗 姜宇 房静静 宋霄君 李婧妤 郑凤君 张孟妮 刘晓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根据41年长期施肥试验结果,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暗棕壤土壤肥力、春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作物产量、品质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长期定位试验于1979... 根据41年长期施肥试验结果,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暗棕壤土壤肥力、春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作物产量、品质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长期定位试验于1979年开展,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农科院内,土壤类型为暗棕壤。设对照、低量化肥、中量化肥、高量化肥、有机肥、有机肥+中量化肥6个处理,于2019年8月采集土壤样品(0~20 cm)和小麦籽粒样品,测定分析了5种土壤水解酶,即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研究暗棕壤酶活性、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相比较,单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2个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处理较单施中量化肥处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21.04%~95.74%。2)不同施肥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差异显著,各施肥处理小麦产量较对照增加了6.93%~111.03%,以单施高量化肥、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2个处理增产比例最高。3)小麦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均表现出一致性的规律,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小麦综合品质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4)土壤酶活性与小麦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小麦产量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处理对提高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作用,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配施是提高土壤肥力并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暗棕壤 有机肥 春小麦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暗棕壤性质和氮磷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尹秀玲 张璐 +3 位作者 贾丽 徐聪珑 张文卿 谢忠雷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9-445,共7页
玉米秸秆生物炭在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特别是在控制氮磷面源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玉米秸秆为生物质材料,在450℃碳化温度下制备了玉米秸秆生物炭,并将玉米秸秆生物炭以不同比例与暗棕壤混合,玉米秸秆生物炭所占质量比分别为0... 玉米秸秆生物炭在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特别是在控制氮磷面源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玉米秸秆为生物质材料,在450℃碳化温度下制备了玉米秸秆生物炭,并将玉米秸秆生物炭以不同比例与暗棕壤混合,玉米秸秆生物炭所占质量比分别为0,0.5%,1%,2%,培养30 d后进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和对氮磷的模拟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能够加深暗棕壤颜色,提高暗棕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有效氮、速效磷的含量。可用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暗棕壤对氮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Langmuir方程拟合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暗棕壤对氮磷的吸附热力学过程。随着玉米秸秆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暗棕壤对氮磷的吸附速率常数增大,对氮磷的饱和吸附量增加,对氮磷的固定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生物炭 暗棕壤 吸附特征
原文传递
短期翻耕和有机物还田对东北暗棕壤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娜 龙静泓 +4 位作者 韩晓增 张凤琴 雷琬莹 盛明 韩智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9-107,共9页
构建适宜作物生长的耕层是解决农田土壤耕层“变浅、变薄、变硬”和透气透水性差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对于土壤黏粒含量较高的土壤来说,更是如此。该研究以黑龙江省较为典型的农田暗棕壤为研究对象,在黑河市爱辉农业示范园区设置不同耕... 构建适宜作物生长的耕层是解决农田土壤耕层“变浅、变薄、变硬”和透气透水性差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对于土壤黏粒含量较高的土壤来说,更是如此。该研究以黑龙江省较为典型的农田暗棕壤为研究对象,在黑河市爱辉农业示范园区设置不同耕层构建模式试验,分析不同翻耕深度(15、35 cm)和不同有机物还田(秸秆和牛粪)对暗棕壤物理性质、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田间试验包括:1)对照处理:常规浅翻15 cm,无有机物还田(T15);2)深翻35 cm,无有机物还田(T35);3)浅翻15 cm,秸秆浅混还田(T15+S);4)深翻35 cm,秸秆深混还田(T35+S);5)免耕秸秆全覆盖(NT+SM1);6)免耕秸秆条覆盖(NT+SM2);7)深翻35 cm,有机肥深混还田(T35+OM);8)深翻35 cm,有机肥加秸秆深混还田(T35+S+OM),秸秆和有机肥的还田量分别为10000和30000 kg/hm^(2)。2019年和2020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和有机物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较大,与T15处理相比,T35+S、T35+OM和T35+S+OM处理可显著减少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比例,优化土壤三相比;T15+S处理对0~15 cm耕层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土壤三相比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影响显著,而T35+S、T35+OM和T35+S+OM处理可显著改善15~35 cm亚耕层的土壤物理性质。不同耕层构建模式对玉米产量和收获指数也产生影响,且在不同降水年型间存在差异:与T15处理相比,在降水正常年(2019年),T35+S、T35+OM和T35+S+OM处理玉米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丰水年(2020年),T15+S和T35+S+OM处理玉米产量和收获指数增加最显著,分别增加了27.6%~37.0%和22.75%~28.57%(P<0.05),免耕可导致玉米减产。翻耕配合有机物还田通过增加玉米穗长和行粒数,减少秃顶长,是玉米增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深翻配合秸秆或有机肥还田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优化土壤三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土壤 有机物还田 物理性质 三相比 玉米产量 暗棕壤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暗棕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芊葆 范分良 +4 位作者 王万雄 梁永超 李兆君 崔喜安 魏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56-2762,共7页
不同施肥方式对我国旱地农田土壤甲烷氧化影响的微生物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PCR-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甲烷氧化速率和土壤性质测定,探索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暗棕壤的"土壤性质-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土壤甲烷氧化速率&... 不同施肥方式对我国旱地农田土壤甲烷氧化影响的微生物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PCR-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甲烷氧化速率和土壤性质测定,探索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暗棕壤的"土壤性质-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土壤甲烷氧化速率"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甲烷氧化速率,降幅为61.2%,而单独施用有机肥或无机肥对暗棕壤甲烷氧化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处理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指数增加91.9%,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增加102.5%,而单施无机肥后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有机肥处理土壤的pmoA基因丰度显著增加,平均pmoA基因丰度为不施用有机肥的12.7倍;土壤甲烷氧化速率与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比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3和0.684,但与甲烷氧化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不相关;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比活性与土壤pH值、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长期不同施肥可以通过改变暗棕壤的pH值、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等土壤性质,改变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和比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和丰度大幅度增加,而甲烷氧化速率却显著降低,说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土壤中只有部分微生物发挥了甲烷氧化活性,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棕壤 甲烷氧化菌 pmoA基因 实时定量PCR 甲烷氧化速率 冗余分析 MONTE Carlo检验 PCR-DGGE
原文传递
珲春中部土壤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月芬 王冬艳 +2 位作者 刘爽 曹鹏 尚媛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8-182,197,共6页
采用XRF-X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吉林省珲春中部常量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以及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MgO(0.85%)、CaO(0.95%)的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分别为1.8%和3.2%),Fe2O3(3.41%)、K... 采用XRF-X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吉林省珲春中部常量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以及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MgO(0.85%)、CaO(0.95%)的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分别为1.8%和3.2%),Fe2O3(3.41%)、K2O(2.61%)、Al2O3(13.33%)、SiO2(69.25%)含量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基本相当(分别为3.40%,2.50%,12.60%和65.00%),Na2O(1.83%)含量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值(1.60%)。暗棕壤和白浆土两种类型土壤剖面常量元素组成差别不大,在垂向上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Sa、Saf和ba指标反映出暗棕壤土壤的风化淋溶度略强于白浆土,在剖面不同层次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Sa和Saf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表层土壤的ba值比深层土壤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地球化学 白浆土 暗棕壤 风化淋溶 珲春 吉林
下载PDF
长期秸秆配施化肥下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微生物量与小麦产量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5
7
作者 韩紫璇 房静静 +3 位作者 武雪萍 姜宇 宋霄君 刘晓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03-1514,共12页
【目的】研究秸秆配施化肥对暗棕壤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碳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特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揭示长期秸秆配施化肥下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协同提升机制。【方法】依托长期定位40年施肥试验,选取4个处理:单施化肥(NP)、秸秆配施化... 【目的】研究秸秆配施化肥对暗棕壤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碳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特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揭示长期秸秆配施化肥下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协同提升机制。【方法】依托长期定位40年施肥试验,选取4个处理:单施化肥(NP)、秸秆配施化肥(S+NP)、秸秆配施1/2化肥(S+1/2NP)、秸秆配施1/4化肥(S+1/4NP),其中秸秆为麦秸隔年还田,用量为3000 kg·hm^(-2),氮磷化肥用量为150 kg N·hm^(-2)、150 kg P2O5·hm^(-2)。采集0—20 cm土层土样,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团聚体中有机碳(SOC)、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结果】(1)长期秸秆配施化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和NP相比,S+NP处理土壤容重降低4.7%,>2 mm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重量直径(GWD)分别提升254.4%、76.5%和91.3%。(2)S+NP、S+1/2NP处理>2 mm团聚体百分含量、MWD和GWD显著高于S+1/4NP,分别增加了49.1%—52.4%,19.43%—22.4%和24.2%—33.3%。(3)S+NP、S+1/2NP、S+1/4NP和NP相比增加了>2 mm和>0.25 mm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全氮贡献率,并显著提高全土SOC、SMBC和SMBN含量;其中,SOC含量在S+NP中最高,比S+1/2NP、S+1/4NP高6.3%和12.6%。(4)产量表现为S+NP>NP>S+1/2NP>S+1/4NP处理,S+NP比减施化肥处理提高小麦产量28.6%—47.5%。(5)土壤团聚体稳定性、SOC含量及小麦产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2 mm和>0.25 mm团聚体含量、MWD和GWD分别与全土SOC含量及小麦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暗棕壤地区在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化肥量150 kg N·hm^(-2)、150 kg P2O5·hm^(-2)时能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小麦产量,最大化实现土壤结构改良、肥力提升和作物增产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化肥 暗棕壤 水稳性团聚体 碳氮含量 微生物生物量 小麦产量
下载PDF
吉林东部暗棕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建维 焦晓光 +1 位作者 隋跃宇 程守全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4-79,共6页
为了研究吉林东部暗棕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采用当前国际土壤分类的主流的土壤系统分类法,以吉林省东部暗棕壤的5个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形态特征调查、剖面描述、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土壤的发生特性,确定土体的诊... 为了研究吉林东部暗棕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采用当前国际土壤分类的主流的土壤系统分类法,以吉林省东部暗棕壤的5个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形态特征调查、剖面描述、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土壤的发生特性,确定土体的诊断层与诊断特征,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的标准,初步确定吉林东部暗棕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为淋溶土和雏形土2个土纲,冷凉淋溶土和湿润雏形土2个亚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部 暗棕壤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诊断层 诊断特性
下载PDF
大巴山北坡土壤特性及其垂直分布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忠俊 马路军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2-88,共7页
应用土壤发生学分类体系对大巴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剖面形态、土壤特性和成土过程存在着明显差异。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壤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异。大巴山北坡基带土壤为黄褐土(<... 应用土壤发生学分类体系对大巴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剖面形态、土壤特性和成土过程存在着明显差异。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壤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异。大巴山北坡基带土壤为黄褐土(<900m),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黄棕壤(900~1600m)、棕壤(1600~2600m)、暗棕壤(>2600m)。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特性 土壤发生学 黄褐土 黄棕壤 棕壤
下载PDF
长期麦秸还田对暗棕壤土壤肥力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喜安 姜宇 +3 位作者 米刚 刘晓莉 马星竹 孙景玲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6-978,共3页
以始于1979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据,研究了麦秆长期还田及与化肥配施对暗棕壤肥力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1)土壤有机质和pH值整体呈下降趋势,麦秸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更有效减缓土壤有机质和pH的降低;(2)土壤... 以始于1979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据,研究了麦秆长期还田及与化肥配施对暗棕壤肥力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1)土壤有机质和pH值整体呈下降趋势,麦秸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更有效减缓土壤有机质和pH的降低;(2)土壤碱解氮整体呈现大幅波动,各处理年均含量表现为麦秸+高量化肥(S+N2P2)>高量化肥(N2P2)>对照(CK)>麦秸(S)>低量化肥(N1P1)>麦秸+低量化肥(S+N1P1);(3)土壤速效磷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处理的年均含量整体表现为S+N2P2>N2P2>S+N1P1>N1P1>S>CK;(4)大豆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各处理年均产量表现为S+N2P2>N2P2>S+N1P1>S>N1P1>CK。因此,长期麦秸还田与化肥配合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和提高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秆还田 暗棕壤 土壤肥力 大豆产量
下载PDF
传统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对暗棕壤氮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文龙 康春莉 +4 位作者 王依雪 郭平 熊鹰 王志强 谢忠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4-269,共6页
为了解传统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对暗棕壤中氮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传统施肥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暗棕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氮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和传统... 为了解传统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对暗棕壤中氮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传统施肥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暗棕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氮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和传统施肥春秋两季相比,0 ~ 20 cm层土壤全氮平均减少了23.2%和20%,而20~40 cm层土壤全氮平均减少了48.8%.铵态氮对施肥模式变化极为敏感,在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秋季的铵态氮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传统施肥模式.传统施肥模式土壤氮素主要分布在0 ~0.25 mm和0.5~1 mm的团聚体中;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土壤氮素主要分布在0.25 ~0.5mm和0~0.25 mm团聚体中.研究证实了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减少了氮素面源污染的风险;测土配方施肥极大地影响暗棕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暗棕壤 形态 团聚体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媛媛 王继岩 +2 位作者 焉莉 韦大明 高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3,共10页
为了探索吉林省玉米主要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的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72个土壤样品进行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通过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特征、多样性指数、冗余分析(RDA)、偏最小二乘法(PL-SDA)等... 为了探索吉林省玉米主要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的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72个土壤样品进行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通过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特征、多样性指数、冗余分析(RDA)、偏最小二乘法(PL-SDA)等分析玉米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pH和有机质差异显著;偏碱性土壤的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较高;风沙土、黑钙土和黑土的真菌丰度显著高于白浆土和暗棕壤,而黑土的真菌多样性最高。所有土壤均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菌门,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为主要的优势菌纲,酵母菌属(Guehomyces)、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腐殖霉属(Humicola)是主要的优势菌属。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土壤pH和有机质是土壤真菌优势类群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上述的研究结果以期阐明东北黑土区土壤群落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为黑土区退化土壤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土 黑钙土 黑土 白浆土 暗棕壤 高通量测序 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添加不同来源生物质炭对暗棕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尹显宝 窦森 +2 位作者 田宇欣 高洪军 董炜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82,共8页
为了研究暗棕壤添加不同来源的生物质炭对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选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JG-Bc)、杨木生物质炭(YM-Bc)和毛竹生物质炭(MZ-Bc)进行培养试验,生物质炭(Bc)添加量为10.6 g/kg(相当于24 t/hm^2)。采用腐殖质组成... 为了研究暗棕壤添加不同来源的生物质炭对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选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JG-Bc)、杨木生物质炭(YM-Bc)和毛竹生物质炭(MZ-Bc)进行培养试验,生物质炭(Bc)添加量为10.6 g/kg(相当于24 t/hm^2)。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测定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u)的含量;用国际腐殖质协会(IHSS)推荐的方法提取和纯化HA样品,并研究了胡敏酸的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培养90 d后,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腐殖质各组分含量。SOC的增加主要体现在Hu上,由ck的8.40 g/kg增加到16.45~18.04 g/kg。可提取腐殖质总量虽然变化不大,但HA比例增加,PQ值由ck的54.71%上升到75.24%~82.50%。添加Bc不仅提高了HA的含量和比例,同时也影响到HA的结构特征,表现为HA的Δlog K、H/C摩尔比、O/C摩尔比降低;碳元素含量和分子缩合度增加,脂族链烃比例增加,促进HA结构趋于复杂化;HA的高温/中温放热和失重比值增加,热稳定性提高。不同处理之间作用大小顺序:毛竹Bc>杨木Bc>玉米秸秆Bc。该研究可为分析不同来源的生物质炭与腐殖质的关系及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棕壤 生物质炭 腐殖质组成 胡敏酸 结构特征
原文传递
加格达奇市黄芪种植地土壤形态描述及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华芝 马锐 +3 位作者 侯萌 陈一民 隋跃宇 焦晓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7期71-75,共5页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因其药用价值高近年来被大量、无节制采挖,致使野生黄芪资源几近枯竭。探究黄芪适宜生长的土壤,将为人工驯化黄芪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加格达奇市连续多年人工种植黄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因其药用价值高近年来被大量、无节制采挖,致使野生黄芪资源几近枯竭。探究黄芪适宜生长的土壤,将为人工驯化黄芪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加格达奇市连续多年人工种植黄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2个典型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较大,土壤颜色较深,干态为黑棕色,润态为黑色;淀积层及母质层土壤结构坚实,孔隙度较小,土壤颜色随着层次加深,颜色逐渐变黄、变棕。表层土壤质地肥沃,多以壤土为主;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分别为122.07、110.09 g/kg,占其整个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的52%和82%,土壤剖面有机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一个骤降的趋势;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分别为6.58、8.87 g/kg,而土壤全磷含量较低,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分别为0.07、1.01 g/kg,土壤酸碱度在pH 5.11~6.35之间。黄芪适应生长土壤质地疏松,土壤温度状况为寒冻性、土壤水分状况为湿润,土壤肥沃,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也较高,而全磷含量较低,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棕壤 土壤剖面 土壤化学性质 黄芪 形态描述
下载PDF
外源镉对暗棕壤呼吸强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文龙 郭景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47-49,共3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重金属镉对暗棕壤呼吸强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天数内,随土壤外源镉含量的增加土壤呼吸强度均呈明显减弱趋势:当土壤外源镉含量为0.5~3.0mg/kg时,随着培养天数的...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重金属镉对暗棕壤呼吸强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天数内,随土壤外源镉含量的增加土壤呼吸强度均呈明显减弱趋势:当土壤外源镉含量为0.5~3.0mg/kg时,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特别是在培养14d后,土壤呼吸强度亦呈减弱趋势,而在土壤外源镉含量为5.0—10.0mg/kg时,随培养天数的增加土壤呼吸强度变化不显著。在相同培养天数内,随土壤外源镉含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呈明显减少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对于所有外源镉处理,随培养天数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亦呈显著减少趋势;10mg/kg外源镉处理培养7、14、21、28、42d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分别为对照的46.43%、32.26%、28.74%、27.39%和24.62%,说明较高浓度的镉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棕壤 外源镉 土壤呼吸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对朗乡林区土壤的评价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16
作者 邱东法 马树平 《林业勘查设计》 2007年第2期53-54,共2页
对朗乡林区所拥有的各类土壤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朗乡 土壤 棕色针叶林土 暗棕壤 草甸土 沼泽土
下载PDF
鸡粪固液分离产物对暗棕壤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岳 吴景贵 +2 位作者 荣立杰 陈闯 吕东波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5-580,590,共7页
通过2年盆钵培养试验,对施用鸡粪固液分离产物后暗棕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含量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施加新鲜鸡粪处理相比,施用分离鸡粪的固体后,松结态腐殖质含量显著提高,且显著减少了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对联结态和稳结态腐殖质含... 通过2年盆钵培养试验,对施用鸡粪固液分离产物后暗棕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含量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施加新鲜鸡粪处理相比,施用分离鸡粪的固体后,松结态腐殖质含量显著提高,且显著减少了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对联结态和稳结态腐殖质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对土壤松结态胡敏酸/富里酸(H/F)产生显著影响,光密度无明显差别;与对照(ck)相比,施用分离鸡粪的液体后,紧结态腐殖质含量显著提高,对松结态、联结态、稳结态腐殖质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对松结态、联结态、稳结态腐殖质H/F的影响无明显差别,光密度无明显差别。松紧比表现为施用分离鸡粪的固体处理显著高于ck,分离鸡粪的液体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别。因此,可以通过鸡粪的固液分离施用,调控土壤不同结合形态腐殖质的含量和组成,进而实现土壤有机定向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固液分离 暗棕壤 腐殖质结合形态
原文传递
长白山区暗棕壤成土作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密 王志华 +2 位作者 白荣杰 孙淑梅 王大勇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695-701,共7页
以代表性暗棕壤垂直剖面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长白山区特定的森林景观条件下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分异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风化过程中主要以CaO、Na2O、Sr淋溶为主,有机酸淋溶过程中SiO2、Al2O3、K2O部分被淋溶,部分... 以代表性暗棕壤垂直剖面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长白山区特定的森林景观条件下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分异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风化过程中主要以CaO、Na2O、Sr淋溶为主,有机酸淋溶过程中SiO2、Al2O3、K2O部分被淋溶,部分游离铁下渗到土体中下部氧化成铁锰胶膜;微量元素在风化过程中被次生黏土矿物吸附,不同程度地富集,在腐殖质积累过程中Cd、Zn、Pb、Mo、Hg、Co、Mn、Cr等亲生物元素进一步富集于表层土壤,Ce、Ni、Sb、Ti、V、Y、Zr在表生环境中地球化学性质稳定,残留富集于土壤表层。母质层继承和保留了基岩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棕壤 地球化学 元素富集 长白山区
下载PDF
外源香草醛对3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19
作者 谢修鸿 刘玉伟 +1 位作者 王晓红 梁运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59,共4页
将不同浓度自毒物质香草醛添加到3种土壤(暗棕壤、白浆土、草甸黑土)中,探讨其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无机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香草醛后,3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降低,降低幅度表现为暗棕壤>白浆土>草甸黑土。添加不同浓... 将不同浓度自毒物质香草醛添加到3种土壤(暗棕壤、白浆土、草甸黑土)中,探讨其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无机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香草醛后,3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降低,降低幅度表现为暗棕壤>白浆土>草甸黑土。添加不同浓度香草醛后,3种土壤无机磷总量均增加;但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变化不尽相同,Ca2-P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均降低,O-P、Ca10-P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白浆土O-P除外)均增加,Ca8-P、Al-P、Fe-P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变化不同。总体上,暗棕壤Ca8-P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增加,其他土壤降低;暗棕壤和白浆土Al-P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降低,草甸黑土增加;暗棕壤Fe-P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降低,白浆土、草甸黑土Fe-P含量增加,但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在0.001mol/L处理分别出现降低、增加,与其他浓度处理变化趋势相反。综上,外源香草醛施入土壤后,短期内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并影响土壤无机磷组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醛 暗棕壤 白浆土 草甸黑土 有效磷 无机磷组分
下载PDF
澧县袁家山遗址黑褐色土文化层出土石制品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李意愿 《湖南考古辑刊》 2018年第1期214-225,376-377,共13页
本文是对袁家山旧石器遗址黑褐色土文化层中出土石制品的研究报告。此层出土石制品589件,原料以小型石英砾石为主,类型包括砾石、石核、石片、工具、废品,其中以废品居多。锤击法为主要剥片和加工方法,石器技术系统属简单石核-石片剥片... 本文是对袁家山旧石器遗址黑褐色土文化层中出土石制品的研究报告。此层出土石制品589件,原料以小型石英砾石为主,类型包括砾石、石核、石片、工具、废品,其中以废品居多。锤击法为主要剥片和加工方法,石器技术系统属简单石核-石片剥片策略。小型尺寸产品占绝大多数,工具组合以刮削器、尖状器为主,其中小型石核刮削器最具地方特点,代表了澧水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区域文化类型。根据石制品的分布和类型等特点可知,该遗址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应为早期人类进行石器生产和加工的临时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县 袁家山遗址 黑褐色土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