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蹈影像的哲学问题——从舞蹈绘画到舞蹈视频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洋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文章立足于更为广阔的图像视野而非电影,尝试建立从媒介角度分析舞蹈与影像的哲学关系。我们通过不同技术和媒介形式,把"舞蹈影像"分为绘画、符号、摄影、电影和信号等类型,从不同时期、不同媒介形式的舞蹈影像的内在张力,去... 文章立足于更为广阔的图像视野而非电影,尝试建立从媒介角度分析舞蹈与影像的哲学关系。我们通过不同技术和媒介形式,把"舞蹈影像"分为绘画、符号、摄影、电影和信号等类型,从不同时期、不同媒介形式的舞蹈影像的内在张力,去认识舞蹈与影像、不同性质的舞蹈影像之间的差异,以此触及视觉再现时代舞蹈的核心问题:舞蹈在不断地成为影像的同时,也成为一种对图像的张力完成突破的艺术创作,舞蹈通过连续不断生命的自由运动,展现出在绘画的图像性和造型性之间、在符号的精确性与自由性之间、在摄影的给定与摄取之间、在电影的记录与幻觉之间、在视频信号的分解与重组之间,成为一种超越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影像 舞蹈绘画 舞蹈摄影 舞蹈电影 舞蹈视频
原文传递
实验性舞蹈影像的价值审视与媒体传播 被引量:9
2
作者 袁艺 《艺术探索》 2019年第6期118-124,共7页
西方实验性舞蹈影像以先锋行为的视觉革命、实验艺术的跨界融合、技术演进下的媒介交互,实现对传统剧场舞蹈创作、表演、语言形态的超越与变革,对当代舞蹈形态与影像艺术边界的扩展。实验性舞蹈影像作为舞蹈与影像深度融合的新兴类型,... 西方实验性舞蹈影像以先锋行为的视觉革命、实验艺术的跨界融合、技术演进下的媒介交互,实现对传统剧场舞蹈创作、表演、语言形态的超越与变革,对当代舞蹈形态与影像艺术边界的扩展。实验性舞蹈影像作为舞蹈与影像深度融合的新兴类型,是舞蹈在信息、网络、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与媒介融合的产物。影像、数字、新媒体技术对舞者身体的渗透、扩展、重建,改变了舞蹈影像的形态、内涵、功能、生产与流通,展现出当代舞蹈与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媒体科学的对话与融合,有效满足了观众自由、个性化、交互式的传播体验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影像 实验 价值 跨界 媒体传播
下载PDF
莫高窟第154窟“火宅喻”舞蹈图像新论
3
作者 朱希帆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1,共9页
“火宅喻”舞蹈图像始于莫高窟第154窟,舞者是一胡服装男子,有扬袖、屈腿、出胯等舞蹈动作,舞蹈风格独特。文章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发现舞者的舞蹈形态蕴含着较强的粟特艺术元素,但不能笼统地将其称为“胡腾舞”或“胡旋舞”。文章通过对... “火宅喻”舞蹈图像始于莫高窟第154窟,舞者是一胡服装男子,有扬袖、屈腿、出胯等舞蹈动作,舞蹈风格独特。文章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发现舞者的舞蹈形态蕴含着较强的粟特艺术元素,但不能笼统地将其称为“胡腾舞”或“胡旋舞”。文章通过对此类舞蹈图像的样态分析,反思过去将其误判为吐蕃舞的观点,并阐释此类舞蹈的文化属性及当时敦煌民众对乐舞形式的选择,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石窟营建的复杂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154窟 “火宅喻” 舞蹈图像 吐蕃 粟特
原文传递
张扬与隐匿的舞蹈服饰话语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琬麟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4-77,92,共5页
舞蹈服饰也有自己的话语。它们以其款式、色彩、面料、装饰等服饰语符 ,向其包装的舞蹈形象传达着或张扬或隐匿的话语信息。舞蹈服饰之于舞蹈形象的这种或张扬或隐匿的双重话语性 ,是舞蹈服饰同舞蹈形象之间的辩证互动和此消彼长。杰出... 舞蹈服饰也有自己的话语。它们以其款式、色彩、面料、装饰等服饰语符 ,向其包装的舞蹈形象传达着或张扬或隐匿的话语信息。舞蹈服饰之于舞蹈形象的这种或张扬或隐匿的双重话语性 ,是舞蹈服饰同舞蹈形象之间的辩证互动和此消彼长。杰出的舞蹈服饰 ,其话语信息是对舞蹈形象的张扬 ;拙劣的舞蹈服饰 ,其话语信息却是对舞蹈形象的隐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服饰 舞蹈形象 款式 色彩 面料 装饰 话语信息
下载PDF
由雅并俗:宋代舞蹈图像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柳潜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0-65,共6页
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到宋代进入重要的历史转型期,一方面表现在宫廷舞蹈经历北宋时期队舞形式的高度程式化之后,在朝代变更中很快趋于衰落;另一方面,城市文化的发展使舞蹈的纯舞形式发生动摇,与其他门类艺术特别是杂剧相融,更具戏剧表演性... 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到宋代进入重要的历史转型期,一方面表现在宫廷舞蹈经历北宋时期队舞形式的高度程式化之后,在朝代变更中很快趋于衰落;另一方面,城市文化的发展使舞蹈的纯舞形式发生动摇,与其他门类艺术特别是杂剧相融,更具戏剧表演性。同时,市民阶层的审美倾向成为主流,使宫廷舞蹈被民间舞蹈影响的程度大幅加深,北宋舞蹈艺术的世俗倾向成为大势。本文从现存的宋代绘画资料中,分析部分舞蹈图像对世俗风格不同程度的吸收和表现,从中窥得宋代舞蹈图像由典雅到雅中并俗的风格变化,探析宋代社会雅俗并赏的审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舞蹈图像 雅俗 世俗
下载PDF
水族踏歌与水族铜鼓舞探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显勋 王思民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9-53,共5页
荔波县水浦村板本寨明代水族石板墓群中发现的水族石刻集体舞像浮雕,证明水族地区曾流传过早于水族铜鼓舞的一种最古朴的水族踏歌形态歌舞。通过对踏歌渊源、水族踏歌产生的原由及与铜鼓舞的比对演化的探究,得出了水族踏歌与水族铜鼓舞... 荔波县水浦村板本寨明代水族石板墓群中发现的水族石刻集体舞像浮雕,证明水族地区曾流传过早于水族铜鼓舞的一种最古朴的水族踏歌形态歌舞。通过对踏歌渊源、水族踏歌产生的原由及与铜鼓舞的比对演化的探究,得出了水族踏歌与水族铜鼓舞是水族文化传统舞蹈中两个发展阶段的形态,是时代发展导致了水族踏歌变异融汇于水族铜鼓舞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舞像 水族踏歌 水族铜鼓舞 渊源流变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乐舞图像中的乐伎、乐器、乐队及文化信息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杰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麦积山石窟的乐舞图像多为北朝时期的文物遗迹。在北魏早期,乐伎形象具有西域少数民族风格,之后逐渐向中原汉族风格演变。麦积山石窟的乐器图像多注重写实,胡乐在乐器图像中占有一定比例,绘制细腻,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在127窟的一铺经... 麦积山石窟的乐舞图像多为北朝时期的文物遗迹。在北魏早期,乐伎形象具有西域少数民族风格,之后逐渐向中原汉族风格演变。麦积山石窟的乐器图像多注重写实,胡乐在乐器图像中占有一定比例,绘制细腻,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在127窟的一铺经变画中,出现了我国较早的经变画乐队,乐队具备一定规模,这与同一时期流行的西凉乐有着密切关系。整体来看,麦积山石窟乐舞图像的中原传统文化特征较突出,同时体现出西域、鲜卑、南朝等乐舞风格并存的多元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乐舞图像 北朝 乐伎 西凉乐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流的图像研究——以大同沙岭七号墓乐舞图像为中心
8
作者 孙天慧 程金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共12页
3—6世纪期间,我国中原音乐文化经历了先向周围传播而后又回流到中原的过程,而在此期间河西走廊一带是保存中原文化与接纳西域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枢纽。通过对大同沙岭七号墓中以乐舞图像为中心的相关历史事实的具体考证,并将其与同时期... 3—6世纪期间,我国中原音乐文化经历了先向周围传播而后又回流到中原的过程,而在此期间河西走廊一带是保存中原文化与接纳西域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枢纽。通过对大同沙岭七号墓中以乐舞图像为中心的相关历史事实的具体考证,并将其与同时期丝绸之路出现的相似图像进行对比,可知大同沙岭七号北魏墓中的乐舞图像的具体内容应是来源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这进一步体现了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大同沙岭七号墓 乐舞图像
下载PDF
宋代石窟舞蹈形象研究——大足石刻的典型性舞蹈造像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海涛 王婧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0-165,共6页
大足石刻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石窟艺术,它集建筑、舞蹈、美术、音乐等元素于一体,既受宗教仪规和量制的限制,又受时代精神、审美趣味和风俗礼仪等因素的影响,是宋代造型艺术的代表。深入研究大足石刻所蕴含的舞蹈造型,不仅可以挖掘重庆... 大足石刻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石窟艺术,它集建筑、舞蹈、美术、音乐等元素于一体,既受宗教仪规和量制的限制,又受时代精神、审美趣味和风俗礼仪等因素的影响,是宋代造型艺术的代表。深入研究大足石刻所蕴含的舞蹈造型,不仅可以挖掘重庆本土的舞蹈资源,丰富大足艺术研究舞蹈领域的薄弱,同时对研究宋代舞蹈的审美价值及史学意义大有裨益。文章以大足宋代石窟中的"六师外道谤佛不孝"、"春龙起蜇图"及"帝释天与阿修罗战"三座石窟舞蹈造型为例,运用形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挖掘大足石刻中舞蹈形象特征、语汇表达、表现形式及艺术审美取向,从艺术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舞蹈 石窟舞蹈造像 大足石刻 审美研究
下载PDF
论舞蹈表演的核心“动作”:“控制”
10
作者 苏鹏 郑笑语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27,共7页
文章立足于舞蹈本体的审美立场,借助控制论的原理对舞蹈表演进行解析,认为:舞蹈表演是演员通过塑造“有意味的舞蹈形象”与观者进行信息交流的行为,高度形式化的肢体动作语言是构成“有意味舞蹈形象”的绝对要素,其抽象的和虚实共存的... 文章立足于舞蹈本体的审美立场,借助控制论的原理对舞蹈表演进行解析,认为:舞蹈表演是演员通过塑造“有意味的舞蹈形象”与观者进行信息交流的行为,高度形式化的肢体动作语言是构成“有意味舞蹈形象”的绝对要素,其抽象的和虚实共存的审美特性有别于再现生活的“戏剧角色形象”。从舞蹈表演的角度进行思考,舞蹈作品中“有意味”的形象是与观众进行信息传递的准确值体现,更是有效交流的关键所在。“有意味”的最终呈现实则是编导与演员在各自和相互的创演工作中,对身心材料不断调控而生成的动态控制结果。控制论视域下的舞蹈表演是以编导对动作信息的有效制定及给予演员有效信息的准确传递为前提,以演员对动作信息的完满接收与逐步处理为重点,以完成与观者的身心交流为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表演 有意味的舞蹈形象 控制论 信息交流
原文传递
西汉画像石乐舞图像审美研究
11
作者 韦思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6-81,共6页
西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美学内涵丰富,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音乐器乐配合舞蹈表演的各种场景,不仅记载和复现了西汉时期乐舞艺术,同时映射了汉代历史背景、生活情境、社会思潮,对汉代绘画、图像以及汉唐古典舞的研究至关重要。从画像石外部的静... 西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美学内涵丰富,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音乐器乐配合舞蹈表演的各种场景,不仅记载和复现了西汉时期乐舞艺术,同时映射了汉代历史背景、生活情境、社会思潮,对汉代绘画、图像以及汉唐古典舞的研究至关重要。从画像石外部的静态物理构形,渗入到内部的动态形象、乐舞形式和表演技术等,藉由“以图证史”和“以图佐史”的研究方法双向辨识。舞种、舞蹈动作在金石之声与丝竹之乐的统摄下,展现出和谐、古拙、气势美,皆运用相应的线质呈现。不同的乐舞形象特征从凝固的画像石中得以解读,由此管窥汉代社会精神风貌即舞蹈身体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画像石 乐舞图像 审美特征 审美内涵
下载PDF
西方音乐图像学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音乐舞蹈图像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玲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92-101,共10页
欧美各国率先挖掘和整理音乐图像,揭示其深层文化艺术意蕴,以艺术史学的方法综合研究音乐舞蹈史。音乐图像学在艺术史学、考古学、音乐学其他相关学科的促进下有了新发展。关注与其他学科、与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是当前国际音乐... 欧美各国率先挖掘和整理音乐图像,揭示其深层文化艺术意蕴,以艺术史学的方法综合研究音乐舞蹈史。音乐图像学在艺术史学、考古学、音乐学其他相关学科的促进下有了新发展。关注与其他学科、与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是当前国际音乐图像研究的新动向。音乐图像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我国学界已经历长期实践。鉴于中国音乐图像研究最新成果,既可见其正发展壮大,也发现有待提升的空间,研究方法和范式亟待与国际学术界接轨。有必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音乐图像学"理论体系,以期使中国音乐舞蹈图像研究逐步纳入有计划、步骤、主体意识、学科理念和规范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舞蹈图像 音乐图像研究 音乐图像学 艺术史学 视觉化
下载PDF
唐代莫高窟经变画乐舞图像述略
13
作者 朱晓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48,共13页
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是整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极具特点和风格的部分,尤其是在唐代经变画绘制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乐舞图像不仅成为经变画表现佛教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今人研究唐代乐舞史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本文从乐舞图像的分类、表... 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是整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极具特点和风格的部分,尤其是在唐代经变画绘制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乐舞图像不仅成为经变画表现佛教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今人研究唐代乐舞史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本文从乐舞图像的分类、表现形式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唐代莫高窟经变画乐舞图像加以耙梳,以期对经变画乐舞图像绘制动机、乐舞图像与佛经文本对应、乐舞图像与经变画关系等问题得出一定的结论,为敦煌乐舞和唐代乐舞史研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与学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莫高窟 经变画 乐舞图像
下载PDF
川南僰人岩画中的舞蹈图像判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四川省珙县僰人悬棺伴出的岩壁画是僰人独特文化的符号重现,其中的舞蹈图像是研究僰人舞蹈文化的重要依据。选取现存僰人岩画临摹画的最佳版本,结合朱载堉的舞学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判断标准,对僰人岩画中舞蹈图像的数量和所处位... 四川省珙县僰人悬棺伴出的岩壁画是僰人独特文化的符号重现,其中的舞蹈图像是研究僰人舞蹈文化的重要依据。选取现存僰人岩画临摹画的最佳版本,结合朱载堉的舞学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判断标准,对僰人岩画中舞蹈图像的数量和所处位置进行了初步确认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僰人 岩画 舞蹈图像 朱载堉
下载PDF
论汉画像舞蹈形象的身体语言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共7页
本文旨在从"舞蹈身体语言"的角度对汉画像中的舞蹈形象进行研究,从提炼汉画像各类舞蹈形象的身体语言特点入手,分析其审美特点和文化语境,并最终归纳出其总体风格特色:怡情享乐的舞蹈身体;全能兼容的舞蹈身体;多样统一的舞姿... 本文旨在从"舞蹈身体语言"的角度对汉画像中的舞蹈形象进行研究,从提炼汉画像各类舞蹈形象的身体语言特点入手,分析其审美特点和文化语境,并最终归纳出其总体风格特色:怡情享乐的舞蹈身体;全能兼容的舞蹈身体;多样统一的舞姿范式。论文的主旨在于通过上述视角的"以图证史",推进汉代舞蹈的深入研究并为其课堂和舞台上的当代转化提供资源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舞蹈形象 舞蹈身体语言
原文传递
音乐图像研究的实践意识培养——以僰人岩画中的音乐图像研究为个案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宇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川南僰人岩画是僰人悬棺葬遗存伴出的图像文献,其中的音乐图像是我国音乐图像研究的重要资料。由于这些图像自身的特殊性,需要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注意实践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实践目的、实践对象、实践方案、实践方法和... 川南僰人岩画是僰人悬棺葬遗存伴出的图像文献,其中的音乐图像是我国音乐图像研究的重要资料。由于这些图像自身的特殊性,需要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注意实践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实践目的、实践对象、实践方案、实践方法和手段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图像研究 僰人岩画 悬棺葬 实践意识 铜鼓图像 舞蹈图像
下载PDF
云冈石窟伎乐天舞蹈形象刍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莉 《云冈研究》 2022年第3期19-27,共9页
云冈石窟伎乐天舞蹈形象,深受北方鲜卑少数民族、西域和印度舞蹈风格和美学思想的影响。艺术家们在雕凿云冈石窟时,把鲜卑游牧民族文化、西域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原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丰满多姿的舞蹈伎乐天,留给北魏舞蹈艺术研... 云冈石窟伎乐天舞蹈形象,深受北方鲜卑少数民族、西域和印度舞蹈风格和美学思想的影响。艺术家们在雕凿云冈石窟时,把鲜卑游牧民族文化、西域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原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丰满多姿的舞蹈伎乐天,留给北魏舞蹈艺术研究者极其丰富的直观形象和再现表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伎乐天 舞蹈形象
原文传递
敦煌石窟壁画中舞蹈形象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汤旭梅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32,共6页
敦煌石窟壁画是佛教文化的图式表征,对于壁画中出现的许多舞蹈形象,从文化解析层面上来看,一方面舞蹈形象是佛教文化的表达符号;另一方面,舞蹈形象也为世俗构建了广为民众接受并熟知的佛教世界。本文从历史的源头入手,重点阐述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壁画是佛教文化的图式表征,对于壁画中出现的许多舞蹈形象,从文化解析层面上来看,一方面舞蹈形象是佛教文化的表达符号;另一方面,舞蹈形象也为世俗构建了广为民众接受并熟知的佛教世界。本文从历史的源头入手,重点阐述敦煌石窟壁画的舞蹈形象与佛教文化存在"交互"影响,并从文化的功能视角,进一步解析佛教壁画与舞蹈形态之间内在的文化当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壁画 舞蹈形象 佛教文化 解析
原文传递
从汉画像石看徐州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沈阳 徐欣宁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5,共5页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的一个时代。舞蹈艺术也伴随着其繁荣的经济和兴盛的文化而得以步步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两汉时期非常重要的地区,对徐州...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的一个时代。舞蹈艺术也伴随着其繁荣的经济和兴盛的文化而得以步步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两汉时期非常重要的地区,对徐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舞蹈形象进行研究,可发现徐州汉代舞蹈也有其自身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舞蹈形象 审美特征 审美意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