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布氏杆菌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栋才 赵新芳 白贺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1期147-149,共3页
近年来,人布氏杆菌病发病率在我国有回升趋势,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很难根治,且易复发,并发症多,采取现有的治疗手段存在易耐药,不良反应多,治疗周期长等问题。目前国内对人布氏杆菌病治疗方面的研究大多为... 近年来,人布氏杆菌病发病率在我国有回升趋势,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很难根治,且易复发,并发症多,采取现有的治疗手段存在易耐药,不良反应多,治疗周期长等问题。目前国内对人布氏杆菌病治疗方面的研究大多为临床观察及回顾性的病例分析,缺乏高质量的RCT及多中心、大样本的科学研究。因此,加大对人布氏杆菌病的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布氏杆菌病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湿温
下载PDF
1962—1964年菏泽乙脑流行与张修斋先生救治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华美 李玉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24-327,336,共5页
[目的]总结张修斋先生1962—1964年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经验,为临床治疗乙脑提供借鉴。[方法]搜集有关1962—1964年菏泽地区乙脑流行情况的文献资料及张修斋先生乙脑治疗医案等资料,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分析1962... [目的]总结张修斋先生1962—1964年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经验,为临床治疗乙脑提供借鉴。[方法]搜集有关1962—1964年菏泽地区乙脑流行情况的文献资料及张修斋先生乙脑治疗医案等资料,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分析1962—1964年菏泽地区乙脑流行情况以及张先生对乙脑辨证分型的认识、制方用药经验,并列举一则医案作为佐证。[结果]张先生认为,乙脑的发病类型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当时菏泽地区乙脑流行以暑温症和湿温症为主。张先生根据卫气营血进行辨证,采用清热、化湿、开窍、息风的治疗原则,兼以滋阴、化痰。张先生守正创新,化裁银翘散、竹叶石膏汤、清瘟败毒饮、甘露消毒丹等经典名方,制订出协定处方,临床疗效显著;针对偏热、偏湿等症状对症用药,应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中医急救药物,有效治疗意识障碍;同时注重药物服用方法,病后防复。所举医案为暑温重症,风邪留络,张先生以竹叶石膏汤加搜风药进行治疗,搜风活血,护阴通络,并结合针刺疗法,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张先生治疗乙脑,以清热、化湿、开窍、息风为主要治疗原则,化裁古方,灵活加减,确有实效,其治疗经验可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暑温症 湿温症 协定处方 医案 治疗经验 张修斋
下载PDF
基于“湿温”探讨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证治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崔翔 杜念龙 盛国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9-731,共3页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在病因、发病途径、发病特点等方面与湿温病相似,其发展特点符合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黄疸前期,病变在卫分;黄疸期,病位多在气分,病变以脾胃为中心;病情进展至肝衰竭阶段,可按内陷营、血分辨证。从湿温认识急性(...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在病因、发病途径、发病特点等方面与湿温病相似,其发展特点符合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黄疸前期,病变在卫分;黄疸期,病位多在气分,病变以脾胃为中心;病情进展至肝衰竭阶段,可按内陷营、血分辨证。从湿温认识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对于从整体上认识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证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卫气营血 辨证
下载PDF
王行宽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继发肺部感染临床经验 被引量:3
4
作者 田丰铭 朴美虹 +4 位作者 袁华 王小菊 王瑾茜 蔺晓源 王行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96-700,共5页
介绍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所致内生之痰饮湿浊与外感六淫等邪气搏结,蕴生湿热之邪,在病机演变中起主导作用。治疗上主张宣利湿热与清营养阴并重,常以三仁汤合清营汤加... 介绍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所致内生之痰饮湿浊与外感六淫等邪气搏结,蕴生湿热之邪,在病机演变中起主导作用。治疗上主张宣利湿热与清营养阴并重,常以三仁汤合清营汤加减进行治疗,意在宣透渗利、驱邪外出的基础上顾护心营。而湿热之邪壅闭渐盛亦能袭扰中焦,造成高热稽留,炼灼脏腑津气为痰,治疗时要注重辨痰的性质,并灵活调整治法方药,常用方剂在三仁汤、清营汤的基础上又有麻杏石甘汤、小陷胸汤、沙参麦冬汤治之。此外,针对湿热伏居阴分所致潮热时间不同的特点,以青蒿鳖甲汤或清骨散治疗夜热早凉型患者,柴芩温胆汤治疗白昼潮热型患者,临床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宣利湿热 清营养阴 王行宽
下载PDF
湿温病源流考 被引量:9
5
作者 姜德友 吴佳姝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8期1397-1400,1408,共5页
湿温病是好发于长夏季节一种外感热病。其病名首见于《难经》,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各代医家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对于湿温病的界定含糊不清,至今仍有医家将其与他病混淆。清代以后,医家对于湿温病的认识臻于全面,确立完整的辨证论治体... 湿温病是好发于长夏季节一种外感热病。其病名首见于《难经》,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各代医家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对于湿温病的界定含糊不清,至今仍有医家将其与他病混淆。清代以后,医家对于湿温病的认识臻于全面,确立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并总结湿温病禁忌证,沿用至今。考察湿温病源流,有助于对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更准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病名 病因病机 治法 禁忌 源流
下载PDF
湿温、湿热辨析及其临证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宁百乐 邓启粤 +1 位作者 纪雪梅 周登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20-223,共4页
历代医家对湿温、湿热的概念出处和认知等存在较大争议,这使得时人及后人对二者的差异混淆不清,从而影响临证。该研究通过辨析湿温和湿热的概念出处及其内涵演变,探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显示,金元时期的医家们认为“湿热”多为内伤... 历代医家对湿温、湿热的概念出处和认知等存在较大争议,这使得时人及后人对二者的差异混淆不清,从而影响临证。该研究通过辨析湿温和湿热的概念出处及其内涵演变,探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显示,金元时期的医家们认为“湿热”多为内伤杂病,“湿温”则多为外感热病;从病因来看,二者皆是湿热为患。明清之后的医家将二者的区别逐渐淡化,湿温被统一在湿热中,统称为“外感湿热证”。历代医家对湿温与湿热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从病因或病机到病证名的变迁。湿温与湿热内涵的演变拓展了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病证的认识。通过辨析“湿温”与“湿热”,可明确疾病的病因与病证发展,从而正确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湿热 外感热病 内伤杂病 病因 病机 病证
原文传递
论滋阴药在湿热病证中的运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邓怀涵 刘兴隆 +2 位作者 贾波 冯瑞权 陈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5-877,共3页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湿温病"禁润"一说,认为湿温初起"润之则病深不解"。据此后人在湿温及湿热病论治时,多畏阴柔滋润之药会导致病邪入里而难治,对滋阴药的使用与否往往存在争议。临证中湿热、湿温兼见阴伤...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湿温病"禁润"一说,认为湿温初起"润之则病深不解"。据此后人在湿温及湿热病论治时,多畏阴柔滋润之药会导致病邪入里而难治,对滋阴药的使用与否往往存在争议。临证中湿热、湿温兼见阴伤者并不罕见,故据多位名医之论述并结合笔者临证观察与导师临床经验,认为湿热、湿温并非禁用滋阴药,且合理使用滋阴药有助于除湿热,并对湿热病证兼夹"阴虚"之机理进行论述,探讨了滋阴药在湿热病证中的运用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湿温 滋阴药
下载PDF
三参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新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237-1238,共2页
目的:研究三参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根据扶正以祛邪,活血消瘀,清热解毒,驱邪外出要的原则,采用三参饮治疗。每日1剂,15 d为1疗程。结果:128例患者痊愈97例(75.78%),基本痊愈16例(12.5%),好转8例(6.25%),无效7例(5.47%),有效... 目的:研究三参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根据扶正以祛邪,活血消瘀,清热解毒,驱邪外出要的原则,采用三参饮治疗。每日1剂,15 d为1疗程。结果:128例患者痊愈97例(75.78%),基本痊愈16例(12.5%),好转8例(6.25%),无效7例(5.47%),有效率94.53%。结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性高,适用性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三参饮 风温 湿温
下载PDF
麻黄在湿温病中的运用刍议
9
作者 邓怀涵 蔡涛 +2 位作者 冯瑞权 贾波 陈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076-2078,共3页
湿温病素有"禁汗"之说,而麻黄有"发汗峻药"之称,能否用于湿温病历来存在仁智之见。文章据诸多医家之论述及临床应用,提出湿温病并非一概"禁汗",且麻黄发汗之力的强弱,可通过控制用量与合理配伍以调节,故湿温病不必禁麻黄。在湿温... 湿温病素有"禁汗"之说,而麻黄有"发汗峻药"之称,能否用于湿温病历来存在仁智之见。文章据诸多医家之论述及临床应用,提出湿温病并非一概"禁汗",且麻黄发汗之力的强弱,可通过控制用量与合理配伍以调节,故湿温病不必禁麻黄。在湿温病兼寒湿束表时,配伍麻黄可助解表祛邪;兼肺气闭郁之咳喘时,伍之可助止咳平喘;湿重热轻、气滞湿阻之象明显时,伍之可收行气祛湿之功。并对其注意事项进行了阐释,最后举两则医案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麻黄 禁汗
下载PDF
湿热环境在湿温发病中的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吴智兵 彭胜权 舒彤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5-46,共2页
探讨湿温发病的机理。比较新西兰白兔在湿热环境处理前后的症状体征、血液中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 1(IL - 1)含量。结果 :湿热环境能使新西兰白兔体温升高 ,血浆内毒素、TNF -α、IL - 1浓度升高 ,并产生倦怠、... 探讨湿温发病的机理。比较新西兰白兔在湿热环境处理前后的症状体征、血液中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 1(IL - 1)含量。结果 :湿热环境能使新西兰白兔体温升高 ,血浆内毒素、TNF -α、IL - 1浓度升高 ,并产生倦怠、纳差、大便粘滞等温病湿热证样表现。提示湿热环境是引起湿温病的部分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湿热环境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分类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陆炜青 钱刘兰 +9 位作者 翟洪军 黄亚博 王一 林杰 程逸文 沈春锋 黄晓珊 庄鑫 陈启光 申春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6-302,共7页
目的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初始症状及现症进行分类,探讨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方法采集2020年2-3月18家医院65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初始症状及中医现症,根据阳性率纳入相关指标,对纳入的中... 目的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初始症状及现症进行分类,探讨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方法采集2020年2-3月18家医院65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初始症状及中医现症,根据阳性率纳入相关指标,对纳入的中医临床症状的二分类信息进行潜在类别分析,识别其核心病机和中医证候诊断分类。具体分析过程包括概率参数化、参数估计与模型拟合、潜在分类与结果的中医理论解释。结果初始症状纳入分析的病例数为605例、症状指标23个,根据阳性率纳入初始症状指标17个,最终取3个类别的潜在类别模型。潜在类别1证候要素的病性为温(热)邪、痰湿和气虚,病位在肺;潜在类别2证候要素的病性为温(热)邪和气虚;潜在类别3证候要素的病性为温(热)邪、痰湿和气虚,病位为肺;综合分析,新冠肺炎发病时的主要证候要素病性为温(热)邪、痰湿、气虚,病位是卫表、肺。中医现症纳入分析的病例数为650例、症状指标55个,根据阳性率纳入现症指标43个,最终取4个类别的潜在类别模型。潜在类别1证候要素的病性为温(热)邪、湿邪、痰邪、气虚,病位主要在肺,分类命名为湿温(热)毒蕴、痰热郁肺;潜在类别2证候要素的病性为温(热)邪、湿邪、气虚,病位主要在脾,分类命名为湿温(热)毒蕴、脾失健运;潜在类别3证候要素的病性为湿邪、温(热)邪,病位主要在脾,分类命名为湿温(热)毒蕴、气阴两伤;潜在类别4证候要素的病性是温(热)邪、湿邪、气虚、阴虚,病位在脾、心,分类命名为湿温(热)毒蕴、心脾两虚。结论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方法,新冠肺炎发病初期的证候为湿温(热)毒袭卫表,继而犯肺,兼有肺气不足;其核心病机为湿温(热)毒蕴,兼见痰热郁肺、脾失健运、气阴两伤、心脾两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潜在类别分析 中医证候 证候要素 湿温毒疫
原文传递
三仁汤临床应用举隅 被引量:8
12
作者 叶梦怡 牛阳 《光明中医》 2017年第6期887-890,共4页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为清代医家吴鞠通创立治疗湿温病的首剂,具有清热利湿,宣畅气机之功效。临床上,结合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法则,应用三仁汤分消走泄,湿解热清的作用,不仅用于治疗外感湿热病,更广泛用于治疗内伤杂病三焦湿热内阻之证...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为清代医家吴鞠通创立治疗湿温病的首剂,具有清热利湿,宣畅气机之功效。临床上,结合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法则,应用三仁汤分消走泄,湿解热清的作用,不仅用于治疗外感湿热病,更广泛用于治疗内伤杂病三焦湿热内阻之证,其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效果俱佳。故现将三仁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提高临证水平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仁汤 湿温病 中医药疗法 异病同治
下载PDF
国医大师段富津运用三仁汤辨治湿温发热验案举隅 被引量:7
13
作者 庞宇航 梁雪 +3 位作者 孔菲 胡晓阳 段富津 李冀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95-1497,共3页
三仁汤具有清利湿热,宣畅气机之功。文章通过整理段富津教授治疗湿温发热病案4则,分析段富津教授的临床辨证思维,为临床治疗发热提供参考。文章选取三仁汤为基础方治疗湿温发热病的病案,从而深入探讨段富津教授运用三仁汤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湿温发热 三仁汤
原文传递
叶薛二氏论治湿温之异同 被引量:7
14
作者 钟燕春 杨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4-536,共3页
湿温是临床常见的较为特殊的一种湿热类温病,通过对叶天士、薛雪论治湿温病的思想和方法作比较,分析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用药方法等异同之处,提出重视湿与热合邪侵犯人体,重视患者体质差异对疾病传变和转归的影响,侧重舌诊,在三焦分治... 湿温是临床常见的较为特殊的一种湿热类温病,通过对叶天士、薛雪论治湿温病的思想和方法作比较,分析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用药方法等异同之处,提出重视湿与热合邪侵犯人体,重视患者体质差异对疾病传变和转归的影响,侧重舌诊,在三焦分治的基础上结合脏腑、表里辨治,提倡分治湿热平衡阴阳,选用质轻灵动的药物治疗湿温病,意在为湿温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谨守病机,随机策应,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治疗 温病学 中医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感染性发热病84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岳培荣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感染性发热病 湿温病 选原饮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连朴饮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苗 邵文雪 张晓艳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2期1792-1795,共4页
连朴饮为温病苦泄法的代表方,黄连、厚朴相配,能通能泄,既可宣降湿热,又可通降胃腑,恢复中州升降之机,共为君药。豆豉与栀子相配,可增强苦寒泄热燥湿作用,共为臣药;石菖蒲、半夏、芦根共为佐使之用。以苦寒降泄之品配伍辛开微温等药辛... 连朴饮为温病苦泄法的代表方,黄连、厚朴相配,能通能泄,既可宣降湿热,又可通降胃腑,恢复中州升降之机,共为君药。豆豉与栀子相配,可增强苦寒泄热燥湿作用,共为臣药;石菖蒲、半夏、芦根共为佐使之用。以苦寒降泄之品配伍辛开微温等药辛温散湿、苦寒降热,起到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效。将苦泄法与其他治法相结合,体现了"分解湿热""宣上、畅中、渗下"等湿热病治疗思想,给邪以出路,使气机畅达,湿去热清。连朴饮虽由王孟英为治疗霍乱而设,而霍乱当今已不多见,但该方组方独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疗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凡是具有湿热阻滞中焦且见湿热症状并重表现的疾病均可用连朴饮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连朴饮 《霍乱论》 辛温散湿 苦寒降热 分解湿热 王孟英
下载PDF
新冠肺炎长期阳性患者的中医辨治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晨阳 方邦江 +2 位作者 石李 孙鼎 曹敏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1期1955-1958,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可人际间感染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核酸检测连续阳性超过当地平均转阴时间的患者,即为新冠长期阳性患者。长阳患者因感邪日久,多脏腑受累,病机易于传变,如何把控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可人际间感染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核酸检测连续阳性超过当地平均转阴时间的患者,即为新冠长期阳性患者。长阳患者因感邪日久,多脏腑受累,病机易于传变,如何把控治疗,使病机向良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湿热疫毒 正气亏虚 瘀血阻络
下载PDF
祝味菊治湿温病用附子释疑 被引量:4
18
作者 毛以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5-7,共3页
湿温病属温病,附子辛温,用附子治疗湿温病,于理似不相合。但自上海20世纪初著名的中医学家祝味菊先生首开以附子治疗属湿温病之肠伤寒始。众多医家亦使用附片于温热病,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当今“火神派”过火的状况下。很多... 湿温病属温病,附子辛温,用附子治疗湿温病,于理似不相合。但自上海20世纪初著名的中医学家祝味菊先生首开以附子治疗属湿温病之肠伤寒始。众多医家亦使用附片于温热病,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当今“火神派”过火的状况下。很多中医初学者不加辨证地盲目追从,恐遗祸于人。因此,有必要对祝氏使用附子治疗湿温病的历史背景、辨证要点,加以分析,以正视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味菊 湿温病 附子
下载PDF
姜鹤轩教授治疗小儿湿温证经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泽湘 《中医儿科杂志》 2010年第2期7-9,共3页
姜鹤轩教授提出治疗小儿湿温以通利阳气为第一要务,应遵循吴鞠通所提"湿温三忌",整个治疗过程要始终顾护脾胃,并自拟"通利达原饮"治之。引用3个典型病例说明。
关键词 姜鹤轩 湿温证 临床经验
下载PDF
温病学——湿温病提要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丽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4年第8期23-24,共2页
湿温是感受湿热邪气引起的急性热病,多发生于夏秋之季.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缓等为主要特征.其特点为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病变部位重心在脾胃,邪热稽留气分.
关键词 温病学 湿温病 中医药疗法 湿温正局 湿温变局 白虎加苍术汤 独参汤 参附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