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mage-constitutive model for seawater coral concrete using different stirrup confinements subjected to axial loading
1
作者 Jiasheng JIANG Haifeng YANG +1 位作者 Zhiheng DENG Yu ZHANG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3期429-447,共19页
Recently,the application of detrital coral as an alternative to natural aggregates in marine structures has attracted increased attention.In this study,research on the compressive performance of coral aggregate concre... Recently,the application of detrital coral as an alternative to natural aggregates in marine structures has attracted increased attention.In this study,research on the compressive performance of coral aggregate concrete(CAC)confined using steel stirrups with anti-rust treatment was experimentally conducted.A total of 45 specimens were cast,including 9 specimens without stirrups and under different strength grades(C20,C30,and C40)and 36 specimens under different strength grades(C20,C30,and C40).Moreover,three stirrup levels(rectangular,diamond-shaped compound,and spiral stirrups)and different stirrup spacings(40,50,60,and 70 mm)were used.Subsequently,th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specimens subjected to axial loading were measured.The effects of the stirrup spacing and stirrup configurations on the stress and strain were investigated,respectively,and the lateral effective stress of the different stirrups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cohesive-elastic ring model and modified elastic beam theory.Moreover,a damageconstitutive model of CAC considering the lateral stress was set up based on damage mechanics theory.The results indicated an increase in the stress and strain with a decrease in the stirrup spacing,and the adopted stirrup ratio had a better strengthening effect than the different concrete grades,and the variation in the deformation was restricted by the performance of coral coarse aggregate(CA).However,an increment in the lateral strain was observ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axial strain.The lateral stress model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and the proposed damageconstitutive model had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measured stress−strain cur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al aggregate concrete stress−strain curves lateral effective stress peak stress axial−lateral curves damage-constitutive model
原文传递
材料微损伤在高速变形过程中的演化及其对率型本构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礼立 蒋昭镳 陈江瑛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1996年第3期47-55,共9页
材料在高速变形过程中常常伴有不同形式的内部缺陷或微损伤的演化。根据锆合金中孪晶演化,钛合金中绝热剪切带演化,以及铸镁合金、有机玻璃和水泥砂浆中微裂纹演化的实验观察,基于热激活机制,提出了同时依赖于应变率和应变的微损伤... 材料在高速变形过程中常常伴有不同形式的内部缺陷或微损伤的演化。根据锆合金中孪晶演化,钛合金中绝热剪切带演化,以及铸镁合金、有机玻璃和水泥砂浆中微裂纹演化的实验观察,基于热激活机制,提出了同时依赖于应变率和应变的微损伤演化律,及相应的计及损伤弱化效应的率型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高应变率 损伤演化 本构关系
下载PDF
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俊 矫桂琼 +1 位作者 王波 王刚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71,共7页
基于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建立了该材料的宏观正交各向异性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模型中以可检测的应变作为变量,采用形式简单的函数分别描述了单轴拉伸和剪切加载下的材料损伤演变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卸载状态... 基于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建立了该材料的宏观正交各向异性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模型中以可检测的应变作为变量,采用形式简单的函数分别描述了单轴拉伸和剪切加载下的材料损伤演变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卸载状态的刚度变化规律。同时,考虑了材料的单边效应以及拉压应力状态转换时的损伤钝化行为。将此本构模型编写成UMAT子程序并引入ABAQUS有限元软件,可以完整描述该材料的加载非线性和卸载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及其加卸载历史。通过对带孔板的拉伸模拟,孔边应变分布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SIC复合材料 二维编织 非线性 损伤 本构关系
原文传递
考虑含水合物沉积物损伤的多场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小玲 夏飞 +1 位作者 杜修力 许成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29-4239,4305,共12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水合物开采过程中温压条件的改变会引起水合物的分解,导致含水合物沉积物胶结强度的丧失;同时,沉积物在加载过程中由于其内部微裂纹、缺陷逐渐扩展以及土颗粒间的水合物逐渐...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水合物开采过程中温压条件的改变会引起水合物的分解,导致含水合物沉积物胶结强度的丧失;同时,沉积物在加载过程中由于其内部微裂纹、缺陷逐渐扩展以及土颗粒间的水合物逐渐破碎也会引发含水合物沉积物的损伤,而以往对于水合物分解过程中多场耦合模型的研究忽略了沉积物结构损伤演化过程及其对耦合过程的影响。因此,基于连续损伤理论,在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中引入三参数的Weibull分布和残余强度修正系数,建立起考虑损伤阈值和残余强度影响的含水合物沉积物损伤统计本构模型;进而将本构模型嵌入到水合物分解过程的多场耦合模型中,建立了考虑含水合物沉积物损伤的温度-应力-渗流-化学(THMC)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讨论了含水合物沉积物结构损伤对水合物分解过程中沉积物储层的变形、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含水合物沉积物结构损伤对水合物分解的多场耦合过程具有显著影响,并且随着分解时间的增加,其影响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合物沉积物 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多场耦合
下载PDF
三维正交机织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玲燕 李永池 +2 位作者 王志海 王肖钧 胡秀章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7-162,共6页
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三维正交机织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厚度方向和面内方向的动、静态压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动、静态压缩载荷作用下该材料响应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非线性和应变率敏感性。针对三维正交机织玻璃纤维/环氧树脂... 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三维正交机织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厚度方向和面内方向的动、静态压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动、静态压缩载荷作用下该材料响应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非线性和应变率敏感性。针对三维正交机织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高速变形过程中不同形式的内部缺陷和微损伤的演化,提出了一个依赖应变、应变率的宏观损伤量,建立了一种含损伤的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采用数据处理方法拟合了其本构方程材料参数,在加载过程中,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正交机织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非线性黏弹性 损伤 本构方程
原文传递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塑性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马宝 吴诗惇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23,共2页
概述人工种经网络理论在塑性加工中的应用近况,探讨它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它在塑性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塑性加工
下载PDF
大跨、高层结构动力弹塑性和倒塌分析(Ⅰ):原理、MSC.MARC子程序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7
7
作者 柳国环 陆新征 李敏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87,共6页
基于钢和混凝土静态、动态本构模型和纤维梁基本原理,开发了直接能够与MSC.MARC主程序保持数据相互调用的子程序(包括材料应变率效应、被动控制、主动控制与单元生死判断)。主要涉及到材料的应变率效应,该子程序不限于只考虑静态本构模... 基于钢和混凝土静态、动态本构模型和纤维梁基本原理,开发了直接能够与MSC.MARC主程序保持数据相互调用的子程序(包括材料应变率效应、被动控制、主动控制与单元生死判断)。主要涉及到材料的应变率效应,该子程序不限于只考虑静态本构模型,还考虑了动态本构模型以进一步考虑结构在动力作用下应变率因素对结构反应的影响,可结合单元生死子程序用于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弹塑性和倒塌分析。最后,将编制的应变率子程序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弹塑性分析,并与已有试验结果对比,说明了该子程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认为有必要考虑应变率因素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损伤滞回本构 应变率效应 纤维梁 MSC MARC 倒塌
原文传递
型钢混凝土粘结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俊华 赵鸿铁 +1 位作者 薛建阳 杨勇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0,81,共3页
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损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其损伤机理很少有人研究。将概率引入损伤的定义 ,首次提出了基于概率统计的型钢混凝土粘结损伤本构模型 ;并用两个推出试验展现了型钢混凝土粘结损伤的发展演化过程。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粘结 本构模型 损伤 复杂 试验 概率统计 并用 研究
下载PDF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晓红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50-53,共4页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除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致人损害事实、机 动车交通事故致人损害行为的违法性,以及机动车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一般要件,还 应包括道路要件、车辆要件、交通要件和人身损害赔偿...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除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致人损害事实、机 动车交通事故致人损害行为的违法性,以及机动车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一般要件,还 应包括道路要件、车辆要件、交通要件和人身损害赔偿要件等特别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赔偿责任 机动车交通事故 构成要件 损害事实 损害行为 机动车侵权行为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及其在FLAC3D中实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树 文宝萍 +2 位作者 蒋秀姿 李瑞冬 赵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3,共8页
滑坡形成是一个典型的岩土变形破坏时效过程,低速滑坡时效过程尤为显著。基于流变理论,建立反映滑坡变形破坏发展过程的本构模型、预测滑坡活动趋势,一直是国内外滑坡研究的基本途径和难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多数流变模型... 滑坡形成是一个典型的岩土变形破坏时效过程,低速滑坡时效过程尤为显著。基于流变理论,建立反映滑坡变形破坏发展过程的本构模型、预测滑坡活动趋势,一直是国内外滑坡研究的基本途径和难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多数流变模型仅能反映滑坡岩土蠕变的第一、第二阶段,不能刻画滑坡岩土蠕变的第三阶段(加速蠕变阶段)。本文基于滑带在滑坡中的作用以及滑带岩土剪切蠕变发展的累进性和非线性特征,借助损伤理论,在FLAC3D内置的CVISC流变本构模型中引入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构建了可描述滑坡加速蠕变过程的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依据类比原理建立了改进的CVISC三维差分模型,通过FLAC3D开放的用户接口实现了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并将改进的CVISC模型用于长期缓慢滑移、伴随间歇性剧烈活动的甘肃舟曲泄流坡数值模拟中。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不仅呈现了滑坡的加速蠕变特征,而且揭示的滑坡活动特征与其曾经出现的活动特征基本一致,从而证实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滑坡 滑带土 加速蠕变 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不同本构模型的拱坝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先锋 彭刚 姚艳华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基于线弹性本构、D-P本构和ABAQUS中的损伤塑性本构,对某拱坝进行动力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蓄水位下,采用损伤塑性本构时坝体的顺河向位移峰值最大、D-P本构次之、线弹性本构最小,且采用损伤塑性本构时坝体的顺河向位移响应最... 基于线弹性本构、D-P本构和ABAQUS中的损伤塑性本构,对某拱坝进行动力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蓄水位下,采用损伤塑性本构时坝体的顺河向位移峰值最大、D-P本构次之、线弹性本构最小,且采用损伤塑性本构时坝体的顺河向位移响应最大值有滞后现象;采用损伤塑性本构坝体的应力峰值较其他两种本构坝体的应力峰值小,考虑材料的非线性后,应力值较线弹性本构和D-P本构更符合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上游面的坝踵部位和下游面的两侧坝肩部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应加强这些部位的安全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 线弹性本构 D-P本构 损伤塑性本构 地震动响应
下载PDF
损伤接触面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武颖利 李登华 徐光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2,共3页
通过接触面试验研究,结合损伤理论,建立了损伤接触面本构模型。该接触面模型可以反映接触面剪应力随着剪切位移变化的规律,并可反映法向压力对剪切应力的影响以及接触面剪切位移变化而产生的损伤。接触面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通过接触面试验研究,结合损伤理论,建立了损伤接触面本构模型。该接触面模型可以反映接触面剪应力随着剪切位移变化的规律,并可反映法向压力对剪切应力的影响以及接触面剪切位移变化而产生的损伤。接触面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面试验 损伤接触面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剪切位移
下载PDF
罕遇地震下天津湾某塔楼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信 赵宇欣 +2 位作者 黄兆纬 胡雪瀛 王跃辉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90,共7页
天津湾D地块1号塔楼为超限高层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整体数值分析模型,采用损伤塑性本构考虑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利用显式直接积分方法进行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超限高层非线性时程分析。... 天津湾D地块1号塔楼为超限高层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整体数值分析模型,采用损伤塑性本构考虑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利用显式直接积分方法进行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超限高层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得到: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基底剪力与频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比值合理,核心筒剪力墙和外框架柱损伤状态满足预定的性能目标要求,连梁塑性发展明显并起到耗能作用。综上所述,该超限高层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承载能力,满足预定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 地震作用 非线性时程分析 性能目标 损伤塑性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负温钢纤维混凝土受压损伤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永胜 王肖钧 马芹永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9-344,共6页
利用岩石力学试验系统(RMT)对负温下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测得了-5℃、-10℃、-15℃、-20℃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杨氏模量、极限应力、泊松比等。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强度、杨氏模量随温度的下降而上升,尤其是当... 利用岩石力学试验系统(RMT)对负温下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测得了-5℃、-10℃、-15℃、-20℃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杨氏模量、极限应力、泊松比等。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强度、杨氏模量随温度的下降而上升,尤其是当温度由-10℃下降至-15℃时,这些物理量变化特别显著,之后它们将逐渐趋于某一稳定值。本文对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温度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细观上的讨论。最后针对负温钢纤维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基于塑性力学和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负温钢纤维混凝土的含损伤本构方程。该方程物理概念清晰,形式简单,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温 钢纤维混凝土 实验 损伤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模型的桥墩仿真分析
15
作者 涂俊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3年第3期61-63,共3页
由于花瓶墩的体型巨大且几何构型不规则,采用一般的杆系单元方法只能近似分析其力学性能。利用ABAQUS的三维实体单元,分析该墩在组合工况作用下的三维应力分布情况,建立钢筋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计算桥墩混凝土开裂区的钢筋应力,分析混... 由于花瓶墩的体型巨大且几何构型不规则,采用一般的杆系单元方法只能近似分析其力学性能。利用ABAQUS的三维实体单元,分析该墩在组合工况作用下的三维应力分布情况,建立钢筋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计算桥墩混凝土开裂区的钢筋应力,分析混凝土裂缝的分布情况。与杆系单元相比,考虑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关系的实体有限元仿真,更能直观精确地显示出非规则性结构的受力及细部裂缝的空间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非规则混凝土构件 三维应力分析 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 开裂分析
下载PDF
纤维掺量对PVA纤维混凝土力学参数的影响及压缩韧性指标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7
16
作者 沈才华 钱晋 +3 位作者 陈晓峰 谢飞 陈伟 郭佳旺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52-3160,共9页
通过聚乙烯醇(PVA)纤维混凝土的力学试验,研究纤维掺量对于混凝土破坏形态、峰值应力、峰值应变、抗折强度以及折压比的影响,依据单轴抗压应力-应变曲线,提出一种适用于普通C40纤维混凝土的压缩韧性指标计算方法,并采用拟合法,建立了损... 通过聚乙烯醇(PVA)纤维混凝土的力学试验,研究纤维掺量对于混凝土破坏形态、峰值应力、峰值应变、抗折强度以及折压比的影响,依据单轴抗压应力-应变曲线,提出一种适用于普通C40纤维混凝土的压缩韧性指标计算方法,并采用拟合法,建立了损伤变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损伤本构方程。分析表明:由于纤维的桥接作用,纤维混凝土呈现“裂而不碎”的特征,与素混凝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PVA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强度、抗折强度和折压比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应变则持续增长,压缩韧性指数随着PVA纤维掺量的增加提高明显,综合考虑力学性能影响,建议的工程最佳纤维掺量为0.2%(体积分数)。根据试验曲线拟合对比,对数正态分布损伤本构方程优于Weibull分布的损伤本构方程,误差更小,充分反映了PVA纤维掺量对峰后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而且能反映纤维掺入量引起的损伤性质突变现象,对工程优化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纤维 峰值应变 对数正态分布 压缩韧性指数 损伤本构
下载PDF
破碎围岩注浆加固体承载特性与损伤破坏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国瑞 马敬凯 +5 位作者 李竹 戚庭野 崔家庆 郭伟 赵彦同 侯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11-423,共13页
注浆加固是提升破碎围岩整体性及其承载性能的重要途径,破碎围岩注浆加固体强度、损伤变形及其破坏特征决定加固体抵御外载扰动并维持围岩稳定的能力。选用不同粒径的破碎岩体并注入不同质量浓度水泥净浆,自凝固形成破碎围岩注浆加固体... 注浆加固是提升破碎围岩整体性及其承载性能的重要途径,破碎围岩注浆加固体强度、损伤变形及其破坏特征决定加固体抵御外载扰动并维持围岩稳定的能力。选用不同粒径的破碎岩体并注入不同质量浓度水泥净浆,自凝固形成破碎围岩注浆加固体。基于声发射监测和DIC变形测量技术,探究破碎围岩注浆加固体力学承载机制,掌握“声发射-应力-表面位移”耦合规律及其动态响应特征,阐明注浆对破碎围岩承载能力的强化效应及加固体二次承载损伤破坏失稳机制,据此建立破碎围岩注浆加固体承载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①注浆加固体峰值强度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随水灰比的提高而降低。以水灰比0.4为例,粒径从5~10mm增加到20~30mm,注浆加固体强度从23.99MPa降低到19.30MPa,降幅达19.55%;以破碎岩石粒径为5~10mm为例,水灰比从0.4增加到0.6,加固体强度从23.99MPa降低到14.83MPa,降幅达38.18%。此外,注浆加固体峰后阶段并未发生典型岩石材料的脆性破坏,应力-应变峰后曲线多次“起伏式”下降,呈现出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变形特征。②声发射振铃累计次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期—活跃期—平静期”3个阶段。注浆加固体中破碎体粒径越小,上升期跨度越大,平静期声发射事件相对越频繁;浆液水灰比越高的加固体,声发射振铃次数总体水平越低。③基于声发射b值和DIC的联合监测,发现了声发射b值和注浆加固体试件内部裂缝尺度的对应关系,即“小b值大裂缝”和“大b值小裂缝”,且粒径大小与加固体试件裂缝尺度正相关,粒径越大,裂纹发育及扩展越明显,表面大应变集中带分布范围更广,裂纹开度更大,损伤破坏更严重。④根据测得的注浆加固体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建立了破碎围岩注浆加固体损伤本构方程,据此可以预测不同粒径的破碎岩体和不同浆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加固体 峰值强度 峰后应变软化 损伤本构 声发射 应变集中带
下载PDF
不同龄期再生混凝土直剪损伤分析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晏方 邱新生 +2 位作者 付善春 杨子泉 郑振斌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7期137-144,共8页
为研究不同龄期再生混凝土损伤性能,以龄期、取代率为变量设计了45个试件进行直剪试验,获取了再生混凝土直剪破坏形态及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取代率、龄期对试件损伤的影响,并建立了分段式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7天龄期再生混凝... 为研究不同龄期再生混凝土损伤性能,以龄期、取代率为变量设计了45个试件进行直剪试验,获取了再生混凝土直剪破坏形态及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取代率、龄期对试件损伤的影响,并建立了分段式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7天龄期再生混凝土直剪破坏以界面破坏为主,在14天龄期、28天龄期转换为界面破坏、粗骨料剪断共存;直剪作用下再生混凝土荷载-位移曲线可分为线性段、上升段及下降段三段,与破坏过程中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及塑性阶段对应;取代率低的再生混凝土试件损伤出现时间相对较晚,28天龄期再生混凝土损伤出现最早但发展速度慢;使用分段式模型建立再生混凝土直剪全过程本构曲线,并给出本构曲线参数取值表,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直剪 龄期 损伤本构
下载PDF
基于能量的混凝土单轴受压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祚华 李安 滕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82-186,共5页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及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考虑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损伤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混凝土材料的塑性Helmholtz自由能与弹性Helmholtz自由能间存在某种内变量函数关系,以此重新定义损伤能量释放率的表达式,并给出内变量函...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及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考虑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损伤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混凝土材料的塑性Helmholtz自由能与弹性Helmholtz自由能间存在某种内变量函数关系,以此重新定义损伤能量释放率的表达式,并给出内变量函数的具体表达式。参考Weibull分布曲线的形状,建立了损伤能量释放率与损伤变量的关系,推导单轴受压混凝土的损伤演化方程。根据混凝土材料单轴受压下的塑性特征,给出材料塑性变形关系的经验公式,从而建立完整的单轴受压混凝土的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与混凝土的单轴受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和损伤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本构模型 单轴 损伤本构 塑性自由能
下载PDF
箍筋约束混凝土单轴受压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滕军 李祚华 +1 位作者 李安 陈亮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89-194,共6页
基于所建立的素混凝土单轴塑性损伤模型,研究箍筋约束作用对混凝土单轴受压作用下损伤行为的影响,引入损伤约束因子来综合体现在约束作用下不同物理量对材料损伤演化规律的影响,将单轴受压混凝土的塑性段分成塑性第一阶段和塑性第二阶段... 基于所建立的素混凝土单轴塑性损伤模型,研究箍筋约束作用对混凝土单轴受压作用下损伤行为的影响,引入损伤约束因子来综合体现在约束作用下不同物理量对材料损伤演化规律的影响,将单轴受压混凝土的塑性段分成塑性第一阶段和塑性第二阶段,确定了方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约束下混凝土的损伤演化方程,并给出相应的塑性变形关系的经验公式,建立了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与单轴荷载作用下约束混凝土的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好反映混凝土材料在约束作用下的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本构模型 箍筋约束 损伤本构 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