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7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序政治信任的城乡比较——基于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小劲 陈波 苏毓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9,共8页
在中国语境下,城乡差别与差序格局是政治信任的鲜明特性,但是鲜有研究将城乡社会结构差异纳入差序政治信任研究之中。利用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对中国的差序政治信任进行城乡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城乡变量与差序政治信任存在强... 在中国语境下,城乡差别与差序格局是政治信任的鲜明特性,但是鲜有研究将城乡社会结构差异纳入差序政治信任研究之中。利用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对中国的差序政治信任进行城乡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城乡变量与差序政治信任存在强相关性,城市居民更倾向于将政府当作一个同质化的整体,其政治信任受到制度与文化变量的均衡影响;农村居民倾向于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区别对待,其地方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治理绩效评估,而中央政治信任受到文化变量的显著影响。从整体上看,城市居民的政治信任理性化和批判性程度更高,而农村居民的政治信任则具备更多传统色彩,这种差异源于城乡发展阶段不同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全方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政治信任 城乡差别 制度主义 文化主义
下载PDF
多元论影响下的品牌翻译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建福 李晓红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27-129,共3页
品牌的中英文互译需要以多种理论为指导,使之符合当地的文化和习俗,才能达到宣传品牌的目的。将以具体的例子来分析在品牌翻译中常用到的功能论、目的论、文化论和文学论等方法。
关键词 品牌翻译 功能论 目的论 文化论 文学论
下载PDF
教养主义的呈现与日本成长小说的流变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婷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6,共8页
明治时期,日本成长小说在教养主义的前身"修养主义"影响下,以人格主义思想抵抗主流价值观。大正时期,在教养主义的人格主义、内倾性、非政治性等特质的熏染下,日本成长小说在价值诉求、叙事结构、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形成了独特... 明治时期,日本成长小说在教养主义的前身"修养主义"影响下,以人格主义思想抵抗主流价值观。大正时期,在教养主义的人格主义、内倾性、非政治性等特质的熏染下,日本成长小说在价值诉求、叙事结构、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形成了独特范式。昭和时期,教养主义的衰落推动了日本成长小说的流变。教养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日本成长小说文本中呈现的状貌揭示出,日本成长小说不仅积极回应了教养主义的核心内涵,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经典成长小说的文化特性,而且对教养主义话语进行了碰撞和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成长小说 教养主义 流变 教养 修养
下载PDF
中美军事软实力之比较:两种路径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红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7-81,共5页
本文从文化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路径出发,以中国和美国为研究对象,比较两者军事软实力之区别,为中国提升和运用军事软实力得出如下启示:中国要以军事硬实力为基础,弘扬中国优秀的军事文化传统,宣传中国军事安全战略的防御性,加强军事对... 本文从文化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路径出发,以中国和美国为研究对象,比较两者军事软实力之区别,为中国提升和运用军事软实力得出如下启示:中国要以军事硬实力为基础,弘扬中国优秀的军事文化传统,宣传中国军事安全战略的防御性,加强军事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中国军队在国际社会中的认同度,增加军事安全互信,为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军事软实力 美国军事软实力 文化主义 建构主义
下载PDF
开掘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维度
5
作者 欧阳谦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42,共7页
如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寻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贯的理论目标就是要清除经济决定论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及其主体学说。在理论与现实的不断冲撞中,他们抓住意识... 如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寻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贯的理论目标就是要清除经济决定论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及其主体学说。在理论与现实的不断冲撞中,他们抓住意识形态问题,提出日常生活批判,开展文化研究,由此形成了一个"文化的转向",在深入开掘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维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转向 文化主义 总体性范畴 领导权 文化工业 文化研究
下载PDF
文化主义视域下公职人员宪法宣誓仪式探究
6
作者 程天明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86-90,共5页
政治体系的权力和权威必须基于人们对政治体系的心理支持和认可,这种支持和认可应通过特定的政治仪式实现。从文化主义的视角看,政治仪式在塑造和传播政治文化、实现政治权力合法化、整合政治力量和政治社会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 政治体系的权力和权威必须基于人们对政治体系的心理支持和认可,这种支持和认可应通过特定的政治仪式实现。从文化主义的视角看,政治仪式在塑造和传播政治文化、实现政治权力合法化、整合政治力量和政治社会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由官方主导实施的政治仪式,宪法宣誓也发挥着自身所特有的政治功能。政治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政治制度的建构,宪法宣誓的功能实现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仪式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宣誓 文化主义 政治仪式
下载PDF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及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铁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3,共9页
1991年,钟敬文提出了“民俗文化学”,这可以看作他在最近20年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核心性创新概念,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民俗文化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有民俗学自身学科意识需要加强的情况,也有整个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 1991年,钟敬文提出了“民俗文化学”,这可以看作他在最近20年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核心性创新概念,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民俗文化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有民俗学自身学科意识需要加强的情况,也有整个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界尚与民俗学发生割裂的情况,钟敬文在两方面的研究实践,促成了他提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对于“民俗文化学”不能仅从民俗学单一发展的需要上理解,因为它对民俗文化研究和民族文化整体研究,都具有指导作用。但是,从民俗学的建设来说,“民俗文化学”学科的提出,却包含着文化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这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敬文 民俗文化学 交叉学科 性质 方法论
下载PDF
论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旨趣及其文化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金永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7,共9页
新历史主义之"新",在于它是一种将历史文本化,用文化阐释的方式解读历史的理论,它关注的重心不再是由实在事件构成的"历史",而是由话语符号构成的文本和贯穿于文本之中的"文化",因而对其更为准确的描述应... 新历史主义之"新",在于它是一种将历史文本化,用文化阐释的方式解读历史的理论,它关注的重心不再是由实在事件构成的"历史",而是由话语符号构成的文本和贯穿于文本之中的"文化",因而对其更为准确的描述应是"历史文化主义"。相对于原来带有实证主义色彩的历史主义而言,它将一种对于文学而言的外在性历史视角,转化为文化场域内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的互文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将历史文本化,历史首先被视为一种文本的建构而非客观的存在,动摇了历史叙述中那种根深蒂固的语言透明性,使外在性的历史以"文本—文化"的方式转化成了内在性的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在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之间建立起互文关系,将形式方法扩展到了文化领域,将原有的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转化成了一种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跨文体互文",新历史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研究方法的纯内在性。这种泛文本化的思想方法为文化研究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一种文化诗学、历史诗学。但这种文本化的方式依然存在着两方面的困境:其一是使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二元对立的否定性结构更为显著;其二是使"历史"被抽空了丰富性的内核,成了空洞的概念。新历史主义的这种困境也是文学理论尝试以二元对立的共时性结构来批判实证主义、经验主义,重建一种文本自律性的理论体系这一尝试的最终困境。新历史主义使文学理论走到了"文学之外",却没能使文学研究以一种新的方式真正地走到"文化之外"、"文本之外",新历史主义者依然没能走出杰姆逊意义上的"语言的牢笼",将一切泛文本化实际上否定了文学有任何超越文本之外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学理论 历史文化主义
下载PDF
中西美学原理体系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法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2,共6页
西方美学原理在20世纪的演化是一种在艺术美学基础上的演化,而20世纪后期出现的环境美学对以艺术美学为基础的美学原理提出了挑战。中国美学原理在20世纪的演化是西方美学原理基础上的演化,中国资源只是被作为例证和理证去证明西方美学... 西方美学原理在20世纪的演化是一种在艺术美学基础上的演化,而20世纪后期出现的环境美学对以艺术美学为基础的美学原理提出了挑战。中国美学原理在20世纪的演化是西方美学原理基础上的演化,中国资源只是被作为例证和理证去证明西方美学原理的普适性。如何在原理的层面突出中国特性,成为中国美学原理建构在新世纪的挑战,同时中西美学原理在全球化时代又都面临着多元文化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原理 环境美学 中国特性 多元文化
下载PDF
论费正清对儒家文化主义和中国人的体认观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4期193-201,共9页
费正清是美国现代中国学创始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在长期的中国研究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儒家文化主义理念,并对历史中国人和现代中国人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体认。站在西方文化中心的立场上,他对儒家文化和中国人的透视难免有些偏颇,但他山... 费正清是美国现代中国学创始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在长期的中国研究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儒家文化主义理念,并对历史中国人和现代中国人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体认。站在西方文化中心的立场上,他对儒家文化和中国人的透视难免有些偏颇,但他山之石的作用在于帮助当代中国人能够从中获得启迪,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正清 儒家文化主义 中国人 中国近代化 他山之石
下载PDF
浅谈苏珊·巴斯内特翻译理论的务实性原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庆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苏珊.巴斯内特翻译理论的务实性原则既体现了它的真实性,也体现了它的灵活性,同时还开创性地提出了有机统一的翻译理念和标准,即译者和读者的共识。
关键词 伪译 超文本特征 多元文化 灵活性
下载PDF
“文化转向”与视觉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伟胜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文化转向"作为20世纪60、70年代西方人文科学领域衍生兴起的思想潮流,它是"语言学转向"的直接效应和典型表征。这种思潮在其发展的两个阶段基础上,建立起了以"语言学模型"为基础、"文化"范畴... "文化转向"作为20世纪60、70年代西方人文科学领域衍生兴起的思想潮流,它是"语言学转向"的直接效应和典型表征。这种思潮在其发展的两个阶段基础上,建立起了以"语言学模型"为基础、"文化"范畴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这种"文化主义"研究范式,一方面冲击了传统既有学科的陈旧框架,迫使它们集体性地"转向文化",另一方面也随之衍生出包括视觉文化在内的新兴学科。为了把握"文化转向"之后作为概念与实践的文化,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运用"语言学模型"解读和阐释从原始社会到当下的各种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提炼和创建出结构人类学、符号学、文本理论、话语分析,以及精神分析学等方法,这些衍生的方法不仅为视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发展基础,无疑也促成了这一门跨学科的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向” 语言学转向 “文化主义”范式 (后)结构主义 视觉方法论
原文传递
从“人本人”到“人文人”:人类表征系统的全球化隐喻转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阳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49,155,共9页
“人本人”和“人文人”可以作为人类表征系统中出现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前后两个阶段的表达对象的社会模型,亦可以作为分析全球一体化过程中社会变迁的工具性概念。“人本人”是以人类交集作为方式而建立的人的模型,不体现民族和地方文化... “人本人”和“人文人”可以作为人类表征系统中出现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前后两个阶段的表达对象的社会模型,亦可以作为分析全球一体化过程中社会变迁的工具性概念。“人本人”是以人类交集作为方式而建立的人的模型,不体现民族和地方文化特征,以其作为表达对象而生成的语境,追求的是人类的共同特质,由此导向全球人文景观和社会形态的同质化,文化多样性也由此逐渐消失。“人文人”则是以人类合集作为方式而建立的人的模型,这一模型体现的是具有民族文化背景的“我们”和“他们”,因而它既是表达对象,也是表达者。在“人文人”的语境中,人类社会将在共生、共识的基础上走向相互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人 人文人 表征系统 全球化隐喻
原文传递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
14
作者 李凤丹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4-38,共5页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同时继承和批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方法,突出了大众文化主体的能动性,肯定了大众文化的反抗潜能。其目标是通过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寻求适合...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同时继承和批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方法,突出了大众文化主体的能动性,肯定了大众文化的反抗潜能。其目标是通过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寻求适合当代社会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它实现了对唯物史观、传统历史学和文化理论以及其它理论传统的批判性继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传统历史学 精英文化主义 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
下载PDF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理论渊源探析
15
作者 李凤丹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6-30,共5页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同时继承和批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方法,突出了大众文化主体的能动性,肯定了大众文化的反抗潜能。其目标是通过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寻求适合...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同时继承和批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方法,突出了大众文化主体的能动性,肯定了大众文化的反抗潜能。其目标是通过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寻求适合当代社会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政治。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其形成与当时的一系列社会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同时也离不开许多理论背景的支撑。这些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理论成果,英国的理论传统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经验主义 人民历史观 精英文化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460
16
作者 张新红 何自然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5-293,共9页
本文主要讨论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理论输出、启发以及语用翻译的实际应用。文章首先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示意-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等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 本文主要讨论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理论输出、启发以及语用翻译的实际应用。文章首先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示意-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等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的语用观实际上是个动态的三元翻译观。本文把翻译活动看作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和练兵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语用学理论的有效性在翻译领域里也可以得到检验。本文还尝试着把语用学关于规约意义、含意、礼貌、指示语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语用类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而达到译文对原文忠实的手段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译入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和认识,对源语和译入语之间差异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翻译 语用学理论 译入语 译文读者 交际过程 译者 原文 含意 交际主体 认知语用学
下载PDF
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227
17
作者 仲理峰 时勘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2年第3期15-19,共5页
本文从适应变革的人的心理行为的角度,介绍了绩效的基本概念、管理绩效的必要性、绩效管理的基本程序及其应注意的问题。本文认为,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包括绩效计划、管理绩效、绩效考核和奖励绩效四个环节的循环过程;它是全体员工参... 本文从适应变革的人的心理行为的角度,介绍了绩效的基本概念、管理绩效的必要性、绩效管理的基本程序及其应注意的问题。本文认为,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包括绩效计划、管理绩效、绩效考核和奖励绩效四个环节的循环过程;它是全体员工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过程;绩效管理的沟通包括沟通组织的价值、使命和战略目标、对员工的期望结果和评价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该结果、组织的信息和资源,强调员工之间相互支持和鼓励;绩效管理是一个强调发展的过程,目标之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终目标是建立企业的绩效文化,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管理 基本问题 企业
下载PDF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被引量:369
18
作者 马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2-133,共12页
多种族、多族群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本国族群关系以及政府应当如何引导族际关系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中国几千年来在处理族群关系中具有把族群问题“文化化”的传统 ,但是近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吸收了欧洲把民族问题“政治化”和制... 多种族、多族群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本国族群关系以及政府应当如何引导族际关系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中国几千年来在处理族群关系中具有把族群问题“文化化”的传统 ,但是近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吸收了欧洲把民族问题“政治化”和制度化的做法。 2 1世纪的中国应当从本国历史中吸取宝贵经验 ,也应当借鉴美国、印度、前苏联等处理本国种族、族群问题的策略与经验教训 ,把建国以来在族群问题上的“政治化”趋势改变为“文化化”的新方向 ,培养和强化民族—国民意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族群关系 “去政治化” 族群意识 民族-国民意识 政治化 文化化 民族主义运动
原文传递
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 被引量:269
19
作者 许力生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7-21,共5页
通过探讨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与特定文化的交际能力之间的根本性区别,本文着重指出了后者的文化局限,强调了前者对改善跨文化交际所具有的不可为任何后者所替代的特殊意义,并进而对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构成做了初步分析,认为语法能力和策... 通过探讨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与特定文化的交际能力之间的根本性区别,本文着重指出了后者的文化局限,强调了前者对改善跨文化交际所具有的不可为任何后者所替代的特殊意义,并进而对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构成做了初步分析,认为语法能力和策略能力方面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比它们在特定文化交际能力中要突出和重要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跨文化 交际 交际能力
下载PDF
隐喻与文化教学 被引量:241
20
作者 王守元 刘振前 彩吟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3,共6页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 ,许多深层文化内容 (如人生观、价值观 )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和传承。此外 ,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在隐喻使用上有较大差异。因此 ,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是外语教育中文化教...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 ,许多深层文化内容 (如人生观、价值观 )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和传承。此外 ,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在隐喻使用上有较大差异。因此 ,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是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的一条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语言 文化 文化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