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视野中的科举制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26,共8页
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至为重大,它的兴衰也与中国科举时代的政治、教育、文学、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科举学"可以成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视角。从科举政治、科举教育、科举文学、科举社... 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至为重大,它的兴衰也与中国科举时代的政治、教育、文学、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科举学"可以成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视角。从科举政治、科举教育、科举文学、科举社会、科举文化等多学科视野观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科举制在传统社会的中心地位,及废科举的深远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科举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 科举文化 考试
下载PDF
科举学的文化视角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亚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7-33,共7页
从文化角度研究科举学具有整体综合的优势,有助于加深对科举考试的本质、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的认识,全面评价其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科举制与民族传统文化构成双向关系,在长期考试实践中形成品类繁多的科举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 从文化角度研究科举学具有整体综合的优势,有助于加深对科举考试的本质、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的认识,全面评价其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科举制与民族传统文化构成双向关系,在长期考试实践中形成品类繁多的科举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和重要表现,科举制既存在历史局限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科举考试创设的公平竞争机制及其所彰显的择优选才旨向,是科举文化的精华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学 文化 科举文化
下载PDF
词的由中唐至宋初之变与文化转换 被引量:2
3
作者 邓乔彬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词真正起于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是主要作者,所作以抒情为主,与中唐以来诗因功利化而成为"羔雁之具"显为不同。晚唐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主要有代言和自抒的区别,《花间集》为歌唱而编选,基本是"伶工之词",到南唐词则发... 词真正起于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是主要作者,所作以抒情为主,与中唐以来诗因功利化而成为"羔雁之具"显为不同。晚唐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主要有代言和自抒的区别,《花间集》为歌唱而编选,基本是"伶工之词",到南唐词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文化转换来说,中唐词是进士文化中的"中隐"思想和享乐意识的体现。西蜀和南唐词是两种不同的宫廷文化的体现。而宋初词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晏、欧为代表,继续并发扬冯延巳一派,表现出士大夫文化"忧生"的一面,一是柳永所代表的俚俗一派,与市井文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进士文化 宫廷文化 士大夫文化 市井文化
下载PDF
事有定数:明人对科举功名的认识 被引量:4
4
作者 汪维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8,共7页
自隋、唐以降,伴随着科举制的创立、发展与完善,科举入仕成为社会普遍追求的理想人生模式, 以科举制度、科举人物、科举故事为核心内容的科举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的构成部分。观照明人关于科举人物、科举故事的诸多记载和议论... 自隋、唐以降,伴随着科举制的创立、发展与完善,科举入仕成为社会普遍追求的理想人生模式, 以科举制度、科举人物、科举故事为核心内容的科举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的构成部分。观照明人关于科举人物、科举故事的诸多记载和议论,基本上可以认为,命定、风水、报应等传统思想,因其理论上的包容性和阐释中的灵活性,是明人解释科举功名现象的主要理论依据。这种现象的生成,既是科场激烈竞争所引发的焦虑与无奈的结果,也是明人对社会、自然整体认知局限的自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科举 命定 风水 报应 科举文化
下载PDF
科举文化控制社会分层功能刍议
5
作者 冯用军 郭锐华 张宝昆 《湖北招生考试》 2008年第8期50-55,共6页
科举自公元605年创立以来,就以其多元一统性影响和控制了1300余年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走向。这种控制本身不仅有显性的方式,更多的则是隐性的控制。从科举文化的视角分析它对社会分层的非显性控制,一方面是为了对科举学、考试社会学、考试... 科举自公元605年创立以来,就以其多元一统性影响和控制了1300余年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走向。这种控制本身不仅有显性的方式,更多的则是隐性的控制。从科举文化的视角分析它对社会分层的非显性控制,一方面是为了对科举学、考试社会学、考试文化学等学科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地为当代大规模考试的改革及其价值定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文化 社会分层 控制功能 隐性控制
原文传递
多学科视域下科举文化控制社会分层功能浅议 被引量:4
6
作者 冯用军 郭锐华 张宝昆 《教育与考试》 2007年第1期55-60,41,共7页
作为一种器物、制度与文化多元混同历史要素,科举自隋炀帝于605年创立以来,就以其多元一统性影响和控制了1300余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走向,这种控制本身不仅有显性的方式,更多的则是隐性的控制。从科举文化的视角分析它对社会分层的非... 作为一种器物、制度与文化多元混同历史要素,科举自隋炀帝于605年创立以来,就以其多元一统性影响和控制了1300余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走向,这种控制本身不仅有显性的方式,更多的则是隐性的控制。从科举文化的视角分析它对社会分层的非显性控制,一方面是为丰富科举学、考试社会学、考试文化学等学科进行探索,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为当代大规模考试的改革及其价值定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文化 社会分层 控制功能 隐性控制
下载PDF
中晚唐文人词与进士文化关系考索
7
作者 王莉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2-67,共6页
自中唐至晚唐,进士文化渐趋成熟并彰显出与前期进士文化裂变转型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文人词亦自中唐经晚唐五代逐步发展兴盛起来,最终在宋代形成"词代诗兴"的局面。文章基于文人词的发生原理和进士文化发展嬗变的互济,将历... 自中唐至晚唐,进士文化渐趋成熟并彰显出与前期进士文化裂变转型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文人词亦自中唐经晚唐五代逐步发展兴盛起来,最终在宋代形成"词代诗兴"的局面。文章基于文人词的发生原理和进士文化发展嬗变的互济,将历史文献考证、文人词原典解读、社会分析三种研究视角交织,考察进士群体游宴狎妓风习与娼妓制度和音乐文化之间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文人词 中晚唐进士文化 宴游 娼妓制度 幕府制度
下载PDF
莆田林氏与唐代福建文化的振兴——林蕴《睦州刺史二夫君神道碑》考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为刚 吴晨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2-18,共7页
《睦州刺史二夫君神道碑》是福建名士林蕴为其父林披所作,碑文包含了中唐福建社会变迁的史实,是研究中唐以降福建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碑文的考析,揭示了在中唐变革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林氏一家与江南文化圈的关系,以及以林蕴、... 《睦州刺史二夫君神道碑》是福建名士林蕴为其父林披所作,碑文包含了中唐福建社会变迁的史实,是研究中唐以降福建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碑文的考析,揭示了在中唐变革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林氏一家与江南文化圈的关系,以及以林蕴、林藻、欧阳詹为代表的闽中士子群能够率先走出福建,融入主流文化的原因。通过碑文与相关文献的比读,进一步揭示科举考试刺激下唐代福建文化的文学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田林氏 中唐演变 科举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