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等效论视角下壮族嘹歌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研究——以《平果壮族嘹歌·三月歌篇》为例 |
李柳湘
|
《百色学院学报》
|
2018 |
4
|
|
2
|
从纽马克翻译理论看林版《浮生六记》文化负载词翻译 |
崔卓然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1
|
|
3
|
英语学习中文化词语的理解与翻译 |
杨德祥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2001 |
0 |
|
4
|
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 |
廖光蓉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70
|
|
5
|
从词汇的内涵意义看英汉文化差异 |
张继红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4
|
|
6
|
语词的“越境”及其跨文化阐释 |
高圣兵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7
|
蓝译本《阿Q正传》中文化词的翻译策略探析 |
周世培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2
|
|
8
|
从文化自信看专有名词“黄帝”的英译 |
马东敏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9
|
“桑”的灵物意蕴——同“桑”相关文化词语深层意蕴浅索 |
顾瑛
|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1
|
|
10
|
中国文昌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铃木大拙《文昌帝君阴骘文》译法分析 |
蒋秀珍
|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1
|
中国古代小说在欧美认知度的文化语言学解读 |
邓巨
潘演强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2
|
汉英语言中动物符号文化涵义差异对比分析 |
刘明阁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4 |
0 |
|
13
|
试论方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浮躁》中的“瓷”为例 |
李颖玉
郭继荣
袁笠菱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9
|
|
14
|
《红楼梦》三个英译本的文化翻译比较 |
师杰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6
|
|
15
|
基于语料库的《生死疲劳》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
杨莎莎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16 |
6
|
|
16
|
跨文化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及对比研究——以《论语》经典英译本为例 |
谢有莲
|
《济宁学院学报》
|
2017 |
6
|
|
17
|
商洛花鼓戏《带灯》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基于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视角 |
廉洁
孙雪娥
冯哲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6
|
|
18
|
译学悖论:“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从民族文化负载词谈起 |
黄信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10 |
5
|
|
19
|
中医文化负载词等效翻译策略探讨 |
谢婉霞
郑兰淼
刘泽林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0
|
汉英字幕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生态三维转换——以美版《甄嬛传》为例 |
杨娇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