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宗教批判到社会批判——鲍威尔对“犹太人问题”的解答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
李彬彬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2
|
从伊壁鸠鲁的愤怒到普罗米修斯的誓言——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宗教批判背景分析 |
罗晓颖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3
|
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真正意义与“感性对象性原则”——兼与李毓章同志商榷 |
卜祥记
|
《新疆社会科学》
|
2005 |
5
|
|
4
|
马克思与基督教关联的双重面相——从洛维特审理近代启蒙历史观的神学前提谈起 |
田薇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5
|
马克思的宗教、理性与资本三重批判的内在联结 |
田园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3
|
|
6
|
论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影响的发生及其本质所在 |
卜祥记
李华
|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4
|
|
7
|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及其当代启示 |
曾长秋
黄秋生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8
|
费尔巴哈人本学宗教批判的文本逻辑 |
姜宗强
冯扬
|
《榆林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及其中国化 |
胡春风
|
《哲学分析》
|
2011 |
3
|
|
10
|
论马克思实现人的尊严的三维向度 |
韦顺国
|
《学术探索》
CSSCI
|
2014 |
3
|
|
11
|
论尼采宗教批判的力度与局限 |
卫弥夏
瞿旭彤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2
|
霍布斯的“申辩” |
刘小枫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3
|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理解模式与实质 |
王志军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4
|
启蒙与遮蔽:论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二重性 |
李晓江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5
|
历史唯物主义原像——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犹太人问题” |
王思远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6
|
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态度是费尔巴哈早期思想的精髓 |
卜祥记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7
|
理论的解放:从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到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 |
陈雷
|
《理论界》
|
2015 |
0 |
|
18
|
《耶稣传》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突破 |
刘艳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9
|
作为政治性文本的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
鲁克俭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
2022 |
0 |
|
20
|
宗教的现实与现实的宗教——试析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逻辑 |
谢永康
|
《哲学门》
CSSCI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