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新解——兼论但书在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展开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强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95,共10页
规范刑法学的范畴内,遵循司法刑法学的逻辑要求,作为犯罪司法概念的《刑法》第13条,应该是形式和实质相结合的犯罪概念,前段是体现形式理性的刑事违法性的积极、类型化判断,而但书则是体现实质理性的社会危害性消极、个别化判断。因此,... 规范刑法学的范畴内,遵循司法刑法学的逻辑要求,作为犯罪司法概念的《刑法》第13条,应该是形式和实质相结合的犯罪概念,前段是体现形式理性的刑事违法性的积极、类型化判断,而但书则是体现实质理性的社会危害性消极、个别化判断。因此,但书不仅仅是轻微违法的阻却事由,而且应当包含相当于三阶层体系中阻却构成要件符合性、阻却违法和阻却责任的全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书 定量因素 犯罪概念 犯罪构成
原文传递
论犯罪治理的理念革新 被引量:26
2
作者 卢建平 姜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犯罪治理之理念革新尤为必要。作为对犯罪现象采取行动或作出反应的实践过程,犯罪治理涵盖"本体、过程与效果"等基本范畴,犯罪治理的理念革新应围绕着上述基本范畴来展开。本体是对犯罪现象本身的认识,本...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犯罪治理之理念革新尤为必要。作为对犯罪现象采取行动或作出反应的实践过程,犯罪治理涵盖"本体、过程与效果"等基本范畴,犯罪治理的理念革新应围绕着上述基本范畴来展开。本体是对犯罪现象本身的认识,本体范畴之理念革新表现为犯罪治理中树立正确的犯罪观。过程是展开犯罪治理实践的行动与方法,过程范畴之理念革新表现为犯罪治理中引入现代化的治理理论。效果是关于犯罪治理的绩效评估,效果范畴之理念革新表现为建立科学的犯罪治理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治理 理念革新 犯罪观 治理理论 评估机制
下载PDF
企业刑事合规本土化的现实困境及化解路径 被引量:23
3
作者 冯卫国 方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62,共11页
企业刑事合规是新时代国家与企业合作治理的现代公司治理新模式。我国企业刑事合规的本土化面临刑事合规制度的理论根基匮乏、“放过企业,严惩责任人”的刑事合规理念出现偏离等困境。究其缘由,除现有规范供给不足外,我国刑事合规适用... 企业刑事合规是新时代国家与企业合作治理的现代公司治理新模式。我国企业刑事合规的本土化面临刑事合规制度的理论根基匮乏、“放过企业,严惩责任人”的刑事合规理念出现偏离等困境。究其缘由,除现有规范供给不足外,我国刑事合规适用的对象范围相较于域外发生错位,以及我国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与刑事合规制度的引入尚存在衔接不畅等问题。将“基本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刑事合规适用对象范围的实质限定条件,同时结合司法实践立足于“两个主体说”的立场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条款重新审查作出合理解读,实现企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分离,以此扭转实践中“双放”的错误刑事合规价值取向。此外,我国的单位刑事责任论现阶段无需重构,将企业责任视为合规责任的观点应是未来我国企业普遍形成合规文化时的理想选择。当下亦亟须完善刑事立法供给,增设合规不起诉的特别程序,补充刑法层面的合规“恩惠”规定,为刑事合规提供稳固的教义学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刑事合规 单位犯罪 单位刑事责任 合规改革 合规理念
下载PDF
“仇恨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文华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仇恨犯罪"并非新生事物,它纵可溯至我国古代的"复仇文化",横则涉及英美法系国家的"HateCrime",只是它一直未能引起我国刑法学、犯罪学理论与实务界的应有关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期,在构... "仇恨犯罪"并非新生事物,它纵可溯至我国古代的"复仇文化",横则涉及英美法系国家的"HateCrime",只是它一直未能引起我国刑法学、犯罪学理论与实务界的应有关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仇恨犯罪即为典型表征之一。提出"仇恨犯罪"的概念,从而认真对待这种犯罪现象,对仇恨犯罪进行数据收集与统计,对其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刑事法内外的抗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犯罪 概念 犯罪现象 抗制措施
原文传递
网络犯罪及其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正鸣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6-29,共4页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技术下产生的新的犯罪形态 ,它是在特定的空间内实施的信息犯罪。这种新型犯罪具有危害的扩散性、空间的虚拟性、手段的智能性、行为的隐蔽性、本质的信息性等特征。
关键词 网络犯罪 概念 特征
下载PDF
中国犯罪参与理论的本土构建与刑事实践——以有组织犯罪为视角 被引量:7
6
作者 莫洪宪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3,共11页
我国犯罪参与层面刑法理论的本土构建集中体现在有组织犯罪领域。在概念上,通过《刑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界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组织。在政策上,从“打黑除恶”转向“扫黑除恶”彰显有组织犯罪刑事政策的成熟,其内容具有广泛... 我国犯罪参与层面刑法理论的本土构建集中体现在有组织犯罪领域。在概念上,通过《刑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界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组织。在政策上,从“打黑除恶”转向“扫黑除恶”彰显有组织犯罪刑事政策的成熟,其内容具有广泛性、实质性、协同性和衔接性的特点。在刑事立法上,我国围绕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规定了专门规则,并在特别累犯、限制减刑假释、洗钱罪上游犯罪范畴规定了该类犯罪的特别规则。在有组织犯罪网络化上,我国围绕网络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网络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融合的层面分别制定和完善相关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概念构建 刑事政策 刑事立法 网络时代
下载PDF
结合犯立法刍议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庆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59,共4页
结合犯是大陆法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罪数形态,但在我国的刑法体系中,还没有典型的结合犯立法例,这也造成了我国刑事司法中部分犯罪的罪名和罪数认定的混乱,为解决这种罪数和罪名认定上的混乱,合理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防止司法擅断... 结合犯是大陆法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罪数形态,但在我国的刑法体系中,还没有典型的结合犯立法例,这也造成了我国刑事司法中部分犯罪的罪名和罪数认定的混乱,为解决这种罪数和罪名认定上的混乱,合理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防止司法擅断,同时也为了保证对犯罪分子的宣告罪名更加真实直观地反映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有必要增加结合犯的立法例,以促进我国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犯 概念 特征 法理依据 司法意义 立法建议
下载PDF
再论犯罪现场的概念——兼与尤小文博士商榷 被引量:8
8
作者 贾永生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9-19,共11页
犯罪现场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犯罪现场概念是指发生犯罪行为的空间场所;广义的犯罪现场概念是指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人、物、时、空存在及其内在联系的总和,其中,与犯罪有关的人、物、时、空要素是犯罪现场的四个维度,犯罪行为... 犯罪现场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犯罪现场概念是指发生犯罪行为的空间场所;广义的犯罪现场概念是指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人、物、时、空存在及其内在联系的总和,其中,与犯罪有关的人、物、时、空要素是犯罪现场的四个维度,犯罪行为是联系各个犯罪要素的函数方程,犯罪现场的内在结构模型就是犯罪现场构成要素的立体图形。犯罪现场概念的研究应包括各种学科与层次的方法。犯罪现场学是专门研究犯罪现场的理论和知识体系的总和,是犯罪现场概念等理论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犯罪现场概念与刑事侦查学理论体系有内在联系。犯罪现场的本质是犯罪活动的社会存在,其应用价值体现主要是解析犯罪线索和搜集犯罪证据。犯罪现场的概念是反映和联系犯罪存在和犯罪证据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现场 概念 要素 结构 结构模型
下载PDF
论聚众犯罪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德法 孔德琴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1-107,共7页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独有的概念,它是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在首要分子的作用下以聚众的行为方式实施的一种犯罪类型。聚众犯罪具有法定性、"聚众"性、"首要分子"必备性等三个必不可少的法律特征。根据聚众犯罪的内涵...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独有的概念,它是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在首要分子的作用下以聚众的行为方式实施的一种犯罪类型。聚众犯罪具有法定性、"聚众"性、"首要分子"必备性等三个必不可少的法律特征。根据聚众犯罪的内涵,其外延应当是确定的,我国刑法规定的聚众犯罪包括纯正的聚众犯罪、选择的聚众犯罪和加重的聚众犯罪等三种共计19个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众犯罪 概念 法律特征 罪名范围
下载PDF
对向犯初论——以相关刑事司法解释为切入点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剑波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3期154-158,共5页
对向犯是指二人以上互以双方的对向行为的存在为条件的一种犯罪形态。对向犯可以分为彼此同罪、彼此异罪和只罚一方三种类型。彼此俱罪的对向犯,应直接依据刑法分则条文进行处理;只罚一方的对向犯,应综合考虑行为定型性、社会危害性和... 对向犯是指二人以上互以双方的对向行为的存在为条件的一种犯罪形态。对向犯可以分为彼此同罪、彼此异罪和只罚一方三种类型。彼此俱罪的对向犯,应直接依据刑法分则条文进行处理;只罚一方的对向犯,应综合考虑行为定型性、社会危害性和期待可能性来适用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向犯 概念 类型 处罚
下载PDF
《反有组织犯罪法》中有组织犯罪概念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军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2年第4期56-67,共12页
域内外有关有组织犯罪概念的分歧,源自有组织犯罪现象的复杂性和法律的地方知识属性。由于内涵与外延的非规范性和不确定性,我国理论上对有组织犯罪概念的争议也很大。在制度层面,我国有组织犯罪概念规范表述历经了时代迭变,尤其是恶势... 域内外有关有组织犯罪概念的分歧,源自有组织犯罪现象的复杂性和法律的地方知识属性。由于内涵与外延的非规范性和不确定性,我国理论上对有组织犯罪概念的争议也很大。在制度层面,我国有组织犯罪概念规范表述历经了时代迭变,尤其是恶势力概念在演变中逐渐实现了“半制度化”。《反有组织犯罪法》第2条非常明确且相当完整地界定了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即有组织犯罪涵盖了恶势力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黑社会组织犯罪三种发展形态与“组织罪”“行为罪”两种行为类型,正式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组织犯罪概念体系。《反有组织犯罪法》中“恶势力组织”统摄了“恶势力团伙”和“恶势力犯罪集团”,与恶势力组织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法律定位保持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有组织犯罪法》 有组织犯罪 恶势力组织 概念
下载PDF
污染环境罪的刑事处罚研究——以480份裁判文书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7-42,共6页
污染环境罪的刑罚配置饱受争议,扩张自由刑幅度、改采限额罚金刑是学界的主流观点。然而实证分析发现,污染环境罪的刑罚适用与理论预设存在背离。现阶段不宜扩张自由刑幅度,而应当降低"后果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增大3-7年自... 污染环境罪的刑罚配置饱受争议,扩张自由刑幅度、改采限额罚金刑是学界的主流观点。然而实证分析发现,污染环境罪的刑罚适用与理论预设存在背离。现阶段不宜扩张自由刑幅度,而应当降低"后果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增大3-7年自由刑幅度的适用率。无限额罚金刑是立法需要,无需过度诟病,出台司法解释细化罚金数额标准、强化量刑说理制度同样能够限制罚金刑滥用。预防犯罪和修复环境的双重目的,决定了环境犯罪处罚中刑罚辅助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环境刑罚辅助措施补充自由刑和罚金刑的不足,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刑事处罚 预防犯罪 恢复理念
下载PDF
论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13
作者 关国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新刑法颁布后,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的概念进行了多种界定。笔者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将单位犯罪的概念定义为: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负责人决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故意或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依照法律规定为犯... 新刑法颁布后,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的概念进行了多种界定。笔者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将单位犯罪的概念定义为: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负责人决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故意或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依照法律规定为犯罪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并对单位犯罪的构成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概念 犯罪构成
下载PDF
有组织犯罪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殿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101,共9页
有组织犯罪的研究是当今学界的热门话题。探讨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立法尚需完善 ,刑法总则应当明确规定有组织犯罪的总体概念、外延及其类型 ,增设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法条 ,行刑制度中应增设对有组织犯... 有组织犯罪的研究是当今学界的热门话题。探讨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立法尚需完善 ,刑法总则应当明确规定有组织犯罪的总体概念、外延及其类型 ,增设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法条 ,行刑制度中应增设对有组织犯罪首要分子判处1 0年有期徒刑以上的 ,不得适用假释的规定 ,刑法分则应提高有组织犯罪的法定刑 ,增设对有组织犯罪财产刑的适用并加大财产刑的处罚力度 ,增加对参加有组织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重处罚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黑势力"犯罪 行刑制度 黑社会组织犯罪 中国 刑法 立法完善
原文传递
单位犯罪的概念界定新论
15
作者 徐浩源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1期58-61,共4页
我国现行刑法尚未在立法规定上明确单位犯罪的概念,因而,研究这一立法空白领域很有必要。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具有一定的有限扩张性,但始终要小于犯罪的成立范围。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分标准是犯罪行为与单位业务活动是否相关。据此... 我国现行刑法尚未在立法规定上明确单位犯罪的概念,因而,研究这一立法空白领域很有必要。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具有一定的有限扩张性,但始终要小于犯罪的成立范围。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分标准是犯罪行为与单位业务活动是否相关。据此,单位犯罪是指单位通过其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内部从业人员在单位业务活动过程中,根据单位参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犯罪能力而实施的刑法上规定为是犯罪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业务活动 犯罪概念
下载PDF
暴力犯罪:一个概念的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永兴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14,共7页
暴力犯罪不仅仅是犯罪学上的概念,而且与刑法学具有密切联系,研究刑法学意义的暴力犯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我国《刑法》来看,暴力犯罪不仅涉及刑法总则犯罪论与刑罚论的联系,而且还关系到刑法分则对暴力犯罪犯罪构成的规定。目... 暴力犯罪不仅仅是犯罪学上的概念,而且与刑法学具有密切联系,研究刑法学意义的暴力犯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我国《刑法》来看,暴力犯罪不仅涉及刑法总则犯罪论与刑罚论的联系,而且还关系到刑法分则对暴力犯罪犯罪构成的规定。目前理论学界对暴力犯罪的概念争议较大,因此,研究刑法学意义的暴力犯罪,必须厘清相关理论争议,界定"暴力"与暴力犯罪的概念,从概念上解读暴力犯罪,揭示暴力犯罪的刑法规范性、手段暴力性、暴力程度性和对象双重性等特性,从而划定我国《刑法》中暴力犯罪的概念,以此为刑法学研究暴力犯罪的相关问题提供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 暴力犯罪 概念界定 范围划定
下载PDF
网络犯罪的理论与立法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泽林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7-33,共7页
网络犯罪在刑法上属于特殊类型的犯罪。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在理论上对网络犯罪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在理论和立法上,概括了网络犯罪概念的各种学说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界定网络犯罪的见解;在犯罪构成上,论述了网络... 网络犯罪在刑法上属于特殊类型的犯罪。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在理论上对网络犯罪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在理论和立法上,概括了网络犯罪概念的各种学说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界定网络犯罪的见解;在犯罪构成上,论述了网络犯罪客体的复杂性、行为方式的独特性、犯罪主体的智能型和主观罪过的预见性,提出了完善立法的意见;在刑事处罚上,提出了我国刑法对网络犯罪的处罚规定存在的缺陷以及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犯罪 概念 特性 刑罚 立法
下载PDF
犯罪论中主体概念的机能考察
18
作者 王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9,共13页
刑法学中围绕主体问题的争议主要表现在概念、体系和机能三个不同层面,其中机能问题是争议的焦点。在犯罪论体系中,主体概念需要发挥作为犯罪行为的逻辑起点、犯罪认定的法律标准和刑事责任承担者的机能。行为主体概念主要发挥作为犯罪... 刑法学中围绕主体问题的争议主要表现在概念、体系和机能三个不同层面,其中机能问题是争议的焦点。在犯罪论体系中,主体概念需要发挥作为犯罪行为的逻辑起点、犯罪认定的法律标准和刑事责任承担者的机能。行为主体概念主要发挥作为犯罪行为逻辑起点的机能,犯罪主体要件概念主要发挥作为犯罪认定法律评价标准的机能,而犯罪主体概念则主要发挥刑事责任承担者的机能。不同的机能期待导致主体概念在犯罪论中不同的体系定位,不同的体系定位又会相应产生不同的体系效果。在三阶层体系中,行为主体概念作为犯罪行为的逻辑起点需要与作为责任要素的刑事责任能力分属不同的犯罪评价阶层;在四要件体系中,犯罪主体要件作为犯罪认定的法律标准就需要包含刑法所规定的刑事责任能力等内容并与其它犯罪构成要件相互依存;犯罪主体作为刑事责任的承担者,无论是在三阶层还是四要件体系中都是犯罪评价的结果。因此,不同的主体概念实质是不同学者研究主体问题的不同逻辑起点和理论预设,作为一种纯粹的解释选择问题,不同主体概念之间并无优劣高低之别、是非对错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论 主体概念 机能期待 体系效应
原文传递
正当防卫“僵尸条款”的“苏醒”:“于海明案”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晓明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9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于海明案”五天后被认定“正当防卫”,并宣布撤销案件。案件虽了但本案引发的争论并未平息,联想近年来的“于欢案”等,着实需要对正当防卫在法理上予以澄清和论证。“于海明案”的再次出现及其争论绝非偶然,与长期以来“正当防卫”在... “于海明案”五天后被认定“正当防卫”,并宣布撤销案件。案件虽了但本案引发的争论并未平息,联想近年来的“于欢案”等,着实需要对正当防卫在法理上予以澄清和论证。“于海明案”的再次出现及其争论绝非偶然,与长期以来“正当防卫”在认定上的相对保守有关,这不仅导致司法理念与立法理念的背离,而且人文环境和司法环境也缠绕其中。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此次“于海明案”的及时处理,不能不说与先前“于欢案”的激烈争论和先期准备有关。但更应反思的是,长期以来司法观念上的滞后,包括认识上的偏差及“惯性司法”的思维定势,同时也应检讨刑法第20条立法上的不足,注意从立法完善、司法理念、法治环境和适用标准等多个层面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海明案” 不法侵害 行凶 正当防卫 特殊防卫 司法理念
下载PDF
恐怖主义犯罪的事实定义与基本类型研究——以犯罪学为视角 被引量:4
20
作者 兰迪 《净月学刊》 2016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立足于犯罪学立场,通过澄清对象、手段、主体与主观等要素内涵,进而将恐怖主义犯罪定义为:个人或组织运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以非战斗性目标为直接攻击对象,旨在营造社会恐怖,最终实现民族、宗教、社会等政治目标的严重危害社会的... 立足于犯罪学立场,通过澄清对象、手段、主体与主观等要素内涵,进而将恐怖主义犯罪定义为:个人或组织运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以非战斗性目标为直接攻击对象,旨在营造社会恐怖,最终实现民族、宗教、社会等政治目标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传统观点将恐怖主义犯罪局限为一种有组织的犯罪形态,但这一观点正在为日趋严重的"独狼"恐怖主义现象所打破。暴力是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实现方式,但是非暴力手段同样能为恐怖分子所运用。政治目的性是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追逐、获取或者影响国家权力的主观意图。依据主体与主观的分类标准,恐怖主义犯罪的外延可划分为多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主义犯罪 犯罪学视角 事实概念 基本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