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楔形微纳光纤能量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章玲 曾燕 +1 位作者 陈国庆 周爱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9-693,共5页
为了探究楔形端面对光纤传输特性的影响,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仿真软件,模拟研究了具有楔形端面的微纳光纤,数值计算了两根楔形微纳光纤的耦合效率,得到了单根楔形微纳光纤中的能量分布和两根光纤发生耦合时的耦合效率。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楔形端面对光纤传输特性的影响,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仿真软件,模拟研究了具有楔形端面的微纳光纤,数值计算了两根楔形微纳光纤的耦合效率,得到了单根楔形微纳光纤中的能量分布和两根光纤发生耦合时的耦合效率。结果表明,越靠近楔形微纳光纤的尖端位置,束缚在纤芯表面上的能量越多;沿着光场的传输方向,楔形区域中的能量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楔形端面处存在的菲涅耳反射对耦合效率有微小的影响,但不影响整体变化规律;轴向位移和径向位移的增大,都会使得耦合效率减小,而随着楔角的增大,耦合效率先减小后增大。对楔形微纳光纤的研究,将为其在光纤传感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耦合特性 数值仿真 能量分布 光纤耦合
下载PDF
激光注入误差对多模光纤传能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兴海 高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42-1847,共6页
采用ZEMAX软件对激光光纤注入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了激光注入光纤横向偏移、角度偏移对光纤传输激光能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纤输出激光能量分布与激光注入对准误差密切相关.注入误差引起光纤初始输入段激光峰值功率密度的剧烈波... 采用ZEMAX软件对激光光纤注入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了激光注入光纤横向偏移、角度偏移对光纤传输激光能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纤输出激光能量分布与激光注入对准误差密切相关.注入误差引起光纤初始输入段激光峰值功率密度的剧烈波动,出现了一个激光峰值功率密度极大值,这个极大值是可以达到光纤截面内激光平均功率密度的数十倍;横向偏移激发大量斜光线产生,使光纤输出激光能量分布匀化;角度偏移仅影响光纤内子午光线与斜光线的传播方向,对光纤内激光能量分布的匀化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耦合 光纤传能 注入误差 能量分布 ZEMAX
下载PDF
任意激励关系下非保守耦合振子能量分布与功率流的一般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建 顾崇衔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7-32,128,共6页
传统的统计能量分析(SEA)理论不能解决非保守耦合系统和保守或非保守耦合系统在相关输入时的能量分析问题。作为任意输入关系下非保守耦合系统统计能量分析的基础,本文研究了耦合振子在非保守耦合及任意输入条件下能量分布与功率流的一... 传统的统计能量分析(SEA)理论不能解决非保守耦合系统和保守或非保守耦合系统在相关输入时的能量分析问题。作为任意输入关系下非保守耦合系统统计能量分析的基础,本文研究了耦合振子在非保守耦合及任意输入条件下能量分布与功率流的一般特征,推导了功率平衡方程式及各有关功率项的计算式,讨论了振子间功率流的构成及各向功率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耦合阻尼和输入形式对耦合振子能量平衡和功率总体特征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振子 能量分布 功率流
下载PDF
高寒区不耦合介质装药爆破能量分配模拟研究
4
作者 蒋长春 姚毅 +2 位作者 白宇 李旖晴 毛亚纯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7-1089,共13页
为探究炸药在高寒区的能量分配情况,首先以爆炸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耦合介质装药爆炸压力传递规律,并通过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空气、水和冰单孔不耦合装药爆破漏斗模型;其次,根据爆炸损伤云图确定不耦合介质装药爆破漏斗体积,分... 为探究炸药在高寒区的能量分配情况,首先以爆炸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耦合介质装药爆炸压力传递规律,并通过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空气、水和冰单孔不耦合装药爆破漏斗模型;其次,根据爆炸损伤云图确定不耦合介质装药爆破漏斗体积,分析爆炸压力衰减规律及岩体吸收炸药能量的大小;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方案,并应用于现场爆破。结果表明:在同一耦合系数下,相对于空气介质不耦合装药爆破,水介质不耦合装药爆破的孔壁初始压力峰值提高1.14~2.60倍,爆破漏斗压碎区半径增大1.04~1.11倍,裂隙区半径增大1.19~1.48倍;冰介质不耦合装药爆破漏斗压碎区半径增大1.02~1.12倍,裂隙区半径增大1.15~1.48倍;空气、水和冰介质不耦合装药爆炸压力与爆心距呈指数关系;耦合介质为水介质时岩体产生的动能比耦合介质为空气时提高了33.33%,岩体吸收总能提高了46.03%,耦合介质为冰介质时岩体产生的动能比耦合介质为空气时提高了28.21%,岩体吸收总能提高了35.15%。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寒 水耦合爆破 冰耦合爆破 数值模拟 能量分配 LS-DYNA
下载PDF
磁耦合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空间能量的分布规律研究
5
作者 刘欣 刘晓倩 国安邦 《大学物理实验》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在电源和负载之间不需要任何物理接触就可以传输电能的技术。随着该技术的逐渐普及,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因其特有的中短距离传输的高效性进入人们的视野。文章基于磁耦合共振原理设计制作了研究装置,首先分析了... 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在电源和负载之间不需要任何物理接触就可以传输电能的技术。随着该技术的逐渐普及,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因其特有的中短距离传输的高效性进入人们的视野。文章基于磁耦合共振原理设计制作了研究装置,首先分析了在磁耦合共振条件下能量分布随线圈距离以及角度的关系,并基于以上关系得出能量在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共振 无线输电 能量分布
下载PDF
活性破片作用后效靶板耦合能量分布特征
6
作者 周晟 郭萌萌 +2 位作者 张甲浩 葛超 余庆波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1-88,共8页
为揭示活性破片穿透前靶后,对后效靶板的耦合能量分布特征及机理,开展活性破片毁伤双层靶板弹道枪实验。通过高速摄影记录弹靶作用行为,结合间隔靶毁伤形貌、破片侵靶破碎理论和二次碎片能量分布,建立活性破片作用后效靶板毁伤行为模型... 为揭示活性破片穿透前靶后,对后效靶板的耦合能量分布特征及机理,开展活性破片毁伤双层靶板弹道枪实验。通过高速摄影记录弹靶作用行为,结合间隔靶毁伤形貌、破片侵靶破碎理论和二次碎片能量分布,建立活性破片作用后效靶板毁伤行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破片在毁伤后靶过程中,动能化学能分别在不同碰撞速度区间内占据主导地位,随碰撞速度增加,活性破片被完全激活,活性破片对后效靶板的毁伤从化学能主导转变为动能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破片 二次碎片 飞散行为 耦合能量分布
下载PDF
多平行光子晶体波导耦合分束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未 陈小玲 +1 位作者 何玉平 徐旭明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0,共3页
将多光子晶体单模波导平行、邻近放置构成定向耦合器。基于自成像效应的波导多模偶合,提出了一种二维光子晶体波导四端口分束器。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平面波法作为研究工具,在偶合长度L=7a的长度下,研究了调节介质柱半径R,使耦合区电... 将多光子晶体单模波导平行、邻近放置构成定向耦合器。基于自成像效应的波导多模偶合,提出了一种二维光子晶体波导四端口分束器。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平面波法作为研究工具,在偶合长度L=7a的长度下,研究了调节介质柱半径R,使耦合区电磁场的相位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四个输出端口的光强度自由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束器 耦合 光子晶体波导 能量均分
下载PDF
基于COMSOL的强流脉冲电子束能量分布仿真研究
8
作者 古亮 刘帮藩 +3 位作者 陈新岗 胡晓倩 蔡瑜 伍梦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6-1293,共8页
以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的强流脉冲电子束混合场仿真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强流脉冲电子束磁场、阳极的放电波形,以及强流真空二极管内部潘宁放电的电子密度分布,分析了氩气气压、磁... 以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的强流脉冲电子束混合场仿真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强流脉冲电子束磁场、阳极的放电波形,以及强流真空二极管内部潘宁放电的电子密度分布,分析了氩气气压、磁场电流、阳极、阴极电压等因素对强流脉冲电子束能量分布的影响规律,以期在最小的输入能量下,获得最强的辐照效果。该仿真对于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在金属和半导体表面处理行业的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COMSOL 电磁耦合 能量分布 影响规律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牵引供电系统能耗分布规律分析
9
作者 安秘 张雄飞 《电气化铁道》 2021年第6期44-49,共6页
针对高速列车模型,研究了牵引传动系统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详细的车-网耦合仿真模型,并对整个车-网系统的能量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的能量损耗约占总能耗的2.5%,牵引传动系统... 针对高速列车模型,研究了牵引传动系统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详细的车-网耦合仿真模型,并对整个车-网系统的能量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的能量损耗约占总能耗的2.5%,牵引传动系统所消耗的能量约90%可以转化为牵引电机动能,再生制动能量占比约15%并反馈给牵引网。本文还对能耗分布规律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节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传动系统 牵引供电系统 车-网耦合 MATLAB/SIMULINK 能耗分布
下载PDF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考虑季节负荷特性的多能流耦合运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媛 杨秀 +3 位作者 凌梓 李莉华 张美霞 刘舒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8-86,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电、热以及天然气三种能量流的耦合情况,文中基于能源集线器理论,提出一种适用于冬夏两季不同负荷类型的通用能源集线器模型,建立了该模型下的耦合矩阵及运行模式,结合与之相连的天然气管网与配电网稳态... 为了深入研究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电、热以及天然气三种能量流的耦合情况,文中基于能源集线器理论,提出一种适用于冬夏两季不同负荷类型的通用能源集线器模型,建立了该模型下的耦合矩阵及运行模式,结合与之相连的天然气管网与配电网稳态计算,得到能源集线器的能量分配计划。以MATLAB及其simulink为平台实现对该系统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及计算方法可用于分析能源集线器中不同能流的耦合程度,算法能够合理的反映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稳态特性。通过运行模式的对比与检验,进一步证明了考虑负荷特性的冬夏运行方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能源集线器 冬夏运行模式 牛顿网孔-节点法 多能流耦合算法 能量分配计划
下载PDF
喷雾电火花铣削加工的能量分配与材料蚀除模型 被引量:9
11
作者 薛荣 顾琳 +1 位作者 杨凯 张发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75-182,共8页
针对喷雾电火花铣削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illing,ED-milling)建立电蚀坑形成过程的热-流耦合模型,并改进电火花加工中放电能量在阴极及阳极分配系数的判断方法来为所建立的蚀除模型提供边界条件。此外,通过试验得到不同放电参数... 针对喷雾电火花铣削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illing,ED-milling)建立电蚀坑形成过程的热-流耦合模型,并改进电火花加工中放电能量在阴极及阳极分配系数的判断方法来为所建立的蚀除模型提供边界条件。此外,通过试验得到不同放电参数下的电蚀坑半径,并对蚀坑半径随脉宽和电流变化的规律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作为等离子体扩张方程。基于材料蚀除的热-流耦合二维模型,应用仿真-试验比对的方法得到雾中电火花铣削加工时放电能量在正极的分配系数近似为0.29,负极分配系数约为0.025。根据相关加工参数及所建立的模型,对喷雾电火花加工的电蚀坑尺寸进行计算并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误差约在8%,证明该模型是可信的。通过对比试验和分析结果,可知喷雾电火花铣削加工中放电通道中的能量分配在阳极的比例远大于阴极,从而揭示了在雾中电火花加工中工件接正极时材料去除率更高的原因。通过所建立的阴、阳极的蚀除模型,用于对喷雾电火花加工的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等进行推导和预测,从而优化工艺参数并减少加工成本。此外,所建立的模型可进一步扩展应用到液中、气中等多种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中,并为EDM加工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电火花铣削加工 电蚀坑 热-流耦合模型 能量分配系数
下载PDF
基于季节负荷差异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模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松枝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2-571,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RIES)中电、热以及天然气3种能量流的耦合情况,提出了一种考虑冬夏两季负荷差异性的通用能量枢纽模型,建立了该模型下的耦合矩阵,结合天然气管网与配电网稳态计算方法... 为了深入研究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RIES)中电、热以及天然气3种能量流的耦合情况,提出了一种考虑冬夏两季负荷差异性的通用能量枢纽模型,建立了该模型下的耦合矩阵,结合天然气管网与配电网稳态计算方法,制定了不同运行模式以抑制配电网电压、天然气管网气压的波动。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及计算方法可用于不同耦合程度的能流和系统稳态分析。另外,考虑季节差异性的能量枢纽运行模式能有效抑制配网电压和天然气管网气压的波动,并能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能量枢纽 冬夏运行模式 牛顿网孔-节点法 多能流耦合算法 能量分配计划
下载PDF
2023年第27届国际供电会议学术动态——配电系统规划
13
作者 范明天 张祖平 张东南 《供用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2023年举办的国际供电会议(CIRED 2023)按照传统的6个分会进行交流,其中配电系统规划专业分会(CIRED-S5)共录用175篇论文(录取率约为55%)。所录用论文共分为4类传统主题,包括风险管理与资产管理、配电新发展、配电规划以及方法与工具。... 2023年举办的国际供电会议(CIRED 2023)按照传统的6个分会进行交流,其中配电系统规划专业分会(CIRED-S5)共录用175篇论文(录取率约为55%)。所录用论文共分为4类传统主题,包括风险管理与资产管理、配电新发展、配电规划以及方法与工具。此外,CIRED-S5还举办了3个圆桌会议,分别为RT9“最大化接纳容量:配电系统中PV和EV容量管理的创新方法”、RT11“全方位加速能源转型:从授权到投产”和RT13“智能计量功能的新角色”。CIRED-S5关注的热点问题有:资产管理的气候适应性、不同能源和电力系统的耦合、具有高占比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直流配电在能源转型中的价值、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灵活性,以及管理内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必要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供电会议 资产管理 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不同能源与电网的耦合 灵活性 配电系统
下载PDF
空间电容耦合法测量局部放电信号的波形及能量分布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旭涛 周秀 +5 位作者 周童浩 田天 汲胜昌 罗艳 李秀广 马云龙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3-190,共8页
文中基于空间电容耦合法制作了非接触式局部放电传感器,并利用4种典型的绝缘油纸缺陷模型,搭建了局部放电实验平台,探究了所制作的传感器与传统脉冲电流法测量到的局部放电时域波形和频域能量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空间电容耦合... 文中基于空间电容耦合法制作了非接触式局部放电传感器,并利用4种典型的绝缘油纸缺陷模型,搭建了局部放电实验平台,探究了所制作的传感器与传统脉冲电流法测量到的局部放电时域波形和频域能量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空间电容耦合法可有效获取绝缘油纸缺陷模型的局部放电信号。传统脉冲电流法测量频带较低,4种缺陷模型中,仅可有效分辨出含强垂直分量的沿面针板放电信号,其他3种缺陷模型放电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域能量分布特性较为接近,无法有效分辨。而文中制作的局放传感器测量频带可达数百兆赫兹,测得的信号高频信息量含量较为丰富,利用信号的时域波形或频域能量分布特性均可实现对不同缺陷模型放电的识别,为利用空间电容耦合方法测量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及进行放电模式识别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空间电容耦合法 波形分析 能量分布特性 在线监测
下载PDF
基于稀土Dy离子荧光强度比的温度测试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粟 庞然 +3 位作者 姜丽宏 李达 李成宇 张洪杰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大面积表面温度测量技术在风洞测温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更高表面温度的测量需求,亟待开展新型测温技术及温度传感材料的研发。基于稀土离子的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进行温度测量是一种新型测温技术。本文合成了一种温敏发光材料(Y... 大面积表面温度测量技术在风洞测温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更高表面温度的测量需求,亟待开展新型测温技术及温度传感材料的研发。基于稀土离子的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进行温度测量是一种新型测温技术。本文合成了一种温敏发光材料(YAG:Dy),研究了50~1000℃范围内稀土Dy^(3+)离子的一对热耦合能级(^(4)F_(9/2)→^(6)H_(15/2),^(4)I_(15/2)→^(6)H_(15/2))的跃迁发光强度比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基于该材料,本文开展了荧光强度比测温与红外测温仪测温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测量结果有很高的吻合度,证明该温敏发光材料(YAG:Dy)可用于50~10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Dy^(3+)离子 热耦合能级 荧光强度比 测温涂层 温度分布 温度测量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定宇 蒋孟衡 《微细加工技术》 2007年第4期6-10,共5页
在简要回顾传统高密度等离子体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一代的低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源(ICP)的放电机理,并结合最近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ICP的性能影响因素,总结了ICP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E型放电 H型放电 静电耦合效应 电子能量分布函数 电感线圈
下载PDF
声-固耦合系统高频局部能量响应的FEM-SmEd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攀 陈强 +3 位作者 李彦斌 费庆国 吴邵庆 张鹏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0-601,共12页
针对高频激励下声-固耦合系统的局部能量响应预示问题,采用有限元(FEM)和统计模态能量分布分析(SmEdA)相结合的方法预示复杂声-固耦合系统局部能量响应.首先,以平板/声腔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验证FEM-SmEdA方法的准确性;随后,为了验证该... 针对高频激励下声-固耦合系统的局部能量响应预示问题,采用有限元(FEM)和统计模态能量分布分析(SmEdA)相结合的方法预示复杂声-固耦合系统局部能量响应.首先,以平板/声腔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验证FEM-SmEdA方法的准确性;随后,为了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湍流边界层(TBL)激励下平板/声腔耦合系统局部响应预示及加筋舱段/声腔耦合系统局部响应预示.利用双模态方程法(DMF)对基于FEM-SmEdA法的TBL激励作用下结构局部响应预示结果进行验证,基于FEM-SmEdA方法揭示TBL激励作用下舱段结构和声腔的能量分布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加筋对声-固耦合系统能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FEM-SmEdA 方法能够准确地预示高频环境下声-固耦合系统的局部能量响应;该方法适用于TBL激励下结构局部响应预示;随着分析频率的升高,舱段和声腔的能量分布更加均匀;加筋后结构的能量分布更加均匀,加筋对声腔能量响应的抑制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固耦合系统 统计模态能量分布分析 模态能量 能量分布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