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孙劲松 王雪 +5 位作者 高昌鹏 李海庆 陈学英 田玉富 李作明 周玉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927-2932,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生产高端羊肉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选取断奶后、平均体重为20kg左右的健康无疾病的滩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额外添加铜...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生产高端羊肉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选取断奶后、平均体重为20kg左右的健康无疾病的滩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额外添加铜,饲粮中铜含量为9.0mg/kg;试验I、Ⅱ、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5.5和7.0mg/kg铜。预试期为10d,正试期为60d。结果表明:1)4组间舍饲滩羊的初重、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2)4组间舍饲滩羊的体长、体高、胸围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舍饲滩羊的体高相对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3)4组间舍饲滩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骨重、胴体脂肪重、GR值、眼肌面积、骨肉比以及胴体产肉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Ⅱ组舍饲滩羊的净肉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舍饲滩羊的尾部脂肪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4组间舍饲滩羊的肌肉pH、初水分、失水率、滴水损失和熟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舍饲滩羊的肉色红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Ⅲ组(P<0.05),试验Ⅰ、Ⅱ组舍饲滩羊的肌肉剪切力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铜可提高舍饲滩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3.0mg/kg铜(饲粮铜含量为12.0mg/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生长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容器育苗化学控根技术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盛 董凤祥 +1 位作者 彭祚登 张华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7,共5页
介绍了容器育苗的化学控根技术。以铜制剂为主的化学控根剂能缩短一级侧根长度,增加中上层根系的新根数量,改善根系结构,使得根系不再缠绕,它对苗木地上部分是否存在促进作用还存在争议。重金属铜对根系有生理伤害。铜控根剂在土壤中的... 介绍了容器育苗的化学控根技术。以铜制剂为主的化学控根剂能缩短一级侧根长度,增加中上层根系的新根数量,改善根系结构,使得根系不再缠绕,它对苗木地上部分是否存在促进作用还存在争议。重金属铜对根系有生理伤害。铜控根剂在土壤中的释放遵循指数曲线,呈下降趋势,对土壤微生物也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控根 根系结构 苗木质量 生理伤害
下载PDF
铜胁迫对小白菜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徐磊 林义章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61-163,共3页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铜污染导致的高等植物铜毒害问题逐渐凸现,通过对铜胁迫下小白菜的品质相关指标的试验研究发现:外界铜胁迫会使植株硝酸盐含量减少,NR活性和Vc含量也有类似变化;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浓度铜胁迫下略有增加,但随着铜浓...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铜污染导致的高等植物铜毒害问题逐渐凸现,通过对铜胁迫下小白菜的品质相关指标的试验研究发现:外界铜胁迫会使植株硝酸盐含量减少,NR活性和Vc含量也有类似变化;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浓度铜胁迫下略有增加,但随着铜浓度升高会显著减少;可溶性糖含量也是先上升,超过一定浓度又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铜胁迫 品质指标
下载PDF
铜铝管技术在制冷空调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希川 张海滨 +1 位作者 左丽娜 张悦 《制冷与空调》 2008年第B06期92-105,共14页
概述铜铝管在制冷空调行业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介绍铜铝管接头形式和制造维修方法;说明铜铝管的焊接技术,包括电阻对焊、闪光对焊、电容储能焊、摩擦焊、爆炸焊、冷压焊、磁力脉冲焊、手工钎焊、高频诱导加热焊及超声波钎焊等方法;简述铜... 概述铜铝管在制冷空调行业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介绍铜铝管接头形式和制造维修方法;说明铜铝管的焊接技术,包括电阻对焊、闪光对焊、电容储能焊、摩擦焊、爆炸焊、冷压焊、磁力脉冲焊、手工钎焊、高频诱导加热焊及超声波钎焊等方法;简述铜铝管的焊接机制、焊接设备及防护措施、铜铝管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指标;分析铜铝管相关专利的申请授权情况及铜铝之争问题。铜铝管技术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有待继续发展、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 铜管 铝管 焊接 防护 质检
下载PDF
添加剂对阴极电铜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蒙延双 李坚 +1 位作者 朱祖泽 王达健 《云南冶金》 2002年第5期29-32,共4页
研究明胶、硫脲、十二烷基磺酸钠、丙烯基硫脲及阿维同-A等作为添加剂 ,对阴极铜表面质量的影响。通过目测和金相显微观察对其影响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十二烷基磺酸钠和阿维同-A的作用效果相似 ,丙烯基硫脲也能明显改善电铜表面... 研究明胶、硫脲、十二烷基磺酸钠、丙烯基硫脲及阿维同-A等作为添加剂 ,对阴极铜表面质量的影响。通过目测和金相显微观察对其影响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十二烷基磺酸钠和阿维同-A的作用效果相似 ,丙烯基硫脲也能明显改善电铜表面质量 ,有望成为铜电解工艺中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阴极电铜 表面质量 炼铜 电解
下载PDF
基于PCA法和Fisher判别分析法的岩体质量等级分类 被引量:14
6
作者 钱兆明 任高峰 +1 位作者 褚夫蛟 秦绍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427-432,441,共7页
岩体质量等级分类在实际的工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法和与Fisher判别分析法相结合建立岩体质量等级判别模型,选取单轴抗压强度、岩体体积节理数、声波纵波速度、节理面风化变异系数、节理面粗糙度系数和透水性系数... 岩体质量等级分类在实际的工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法和与Fisher判别分析法相结合建立岩体质量等级判别模型,选取单轴抗压强度、岩体体积节理数、声波纵波速度、节理面风化变异系数、节理面粗糙度系数和透水性系数6种指标作为岩体质量分级判别的判别因子。以永平铜矿露天矿区工程岩体特征资料中的20个样本为训练样本,10个为待判样本,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和应用,并与传统的RMR法、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相应正确率分别为87%、70%、77%,判断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的模型判别能力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分级 主成分分析(PCA) FISHER判别分析
下载PDF
电工用铜线的性能和提高铜线质量的对策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崇祺 《电线电缆》 2008年第3期1-7,共7页
2006年我国的铜导体用量已达到354万t,其中电磁线用铜已接近100万t,约占整个电线电缆行业用铜总量的28%,在电缆行业中,对铜线质量要求最高的也是铜电磁线,特别是微细和超微细漆包线,而且还有柔软性的特殊要求。影响铜线质量的链是很长的... 2006年我国的铜导体用量已达到354万t,其中电磁线用铜已接近100万t,约占整个电线电缆行业用铜总量的28%,在电缆行业中,对铜线质量要求最高的也是铜电磁线,特别是微细和超微细漆包线,而且还有柔软性的特殊要求。影响铜线质量的链是很长的,从原材料铜的冶炼、制杆、制线、退火(包括拉线退火和漆包退火);合理选材、按铜杆质量分等使用;加强铜杆进出厂检验、铜线生产过程中间检验、采用特殊的可退火性检验方法,以及制订电线电缆行业的铜杆标准和采购规范等都是提高铜线质量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 铜杆 铜线 质量 对策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与铜协同作用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泽楠 王宝维 +4 位作者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郑惠文 张洋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30-2838,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与铜协同作用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及肉品质的影响,旨在探索一种低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方法。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与铜协同作用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及肉品质的影响,旨在探索一种低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方法。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Ⅰ组为对照组(铜添加水平为16 mg/kg,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Ⅱ-Ⅵ组为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为250 g/t),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4、8、12、16 mg/kg。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中铜添加水平为8 mg/kg时平均日增重与料重比最佳。2)Ⅳ组、Ⅴ组、Ⅵ组屠宰率、半净膛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3)Ⅳ组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Ⅴ组、Ⅵ组粗纤维利用率、酸性洗涤纤维利用率、铜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4)Ⅳ组的沉积氮和氮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粪氮显著低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铜利用率,从而降低饲粮中铜添加水平,提高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建议5-16周龄肉鹅在饲粮中添加250 g/t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铜适宜添加水平为8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营养物质 利用率
下载PDF
铜电解精炼添加剂生产实践与精细化管理探索 被引量:11
9
作者 邹贤 《铜业工程》 CAS 2020年第3期59-62,共4页
添加剂是铜电解精炼生产管理的最关键要素,合适的添加剂使用方案可以有效保障电解生产系统长期稳定。结合添加剂生产实践和其它电解厂添加剂管理优点,提出探索添加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保障和提升铜电解添加剂管理实效。
关键词 铜电解 添加剂 生产实践 精细化管理 电铜质量
下载PDF
铜电解精炼工艺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福良 张峰 +1 位作者 樊丁 冯耀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2,共4页
研究电解温度,电流密度,铜离子浓度等对阴极铜质量的影响,通过目测和金相显微观察的方法对影响效果进行评价.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解温度为50℃.电流密度为200 A/m2,铜离子浓度为35-40 g/L.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阴极铜表面质量平整,... 研究电解温度,电流密度,铜离子浓度等对阴极铜质量的影响,通过目测和金相显微观察的方法对影响效果进行评价.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解温度为50℃.电流密度为200 A/m2,铜离子浓度为35-40 g/L.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阴极铜表面质量平整,得到的阴极铜结晶度小,晶粒致密,择优取向不明显,表面平整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 表面质量 工艺
下载PDF
重金属铜在甘蔗体内的吸收及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家文 崔雄维 +1 位作者 张跃彬 刘少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6-610,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Cu在甘蔗体内吸收、积累规律及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根、茎、枯叶、梢头对Cu的积累能力总体表现为根>茎>枯叶>梢头,甘蔗各部分器官Cu含量随外源投放的Cu浓度而增加,呈显著的正相关。...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Cu在甘蔗体内吸收、积累规律及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根、茎、枯叶、梢头对Cu的积累能力总体表现为根>茎>枯叶>梢头,甘蔗各部分器官Cu含量随外源投放的Cu浓度而增加,呈显著的正相关。少量的Cu会使甘蔗明显增产,但胁迫或过量对甘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Cu过量对甘蔗品质的影响表现在出汁率、还原糖的增加和纤维分的降低,适当地施Cu会增加甘蔗的产糖量,但过多会减低甘蔗的产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用于MEMS的单晶硅上无电镀铜、镀镍工艺 被引量:11
12
作者 韩翔 李轶 +2 位作者 吴文刚 闫桂珍 郝一龙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59-1064,共6页
开发了单晶硅上的选择性无电镀铜、镀镍工艺,形成了较为优化的施镀流程,实现了保形性、均镀性较好的铜、镍及其复合镀层.其中针对单晶硅表面的特点,采取了浓酸处理和氧等离子轰击两种表面预处理方法,优化了氯化钯对表面的激活时间,使得... 开发了单晶硅上的选择性无电镀铜、镀镍工艺,形成了较为优化的施镀流程,实现了保形性、均镀性较好的铜、镍及其复合镀层.其中针对单晶硅表面的特点,采取了浓酸处理和氧等离子轰击两种表面预处理方法,优化了氯化钯对表面的激活时间,使得镀层质量得到提高.提出了以镍作为中间层以减小镀层应力的方法,施镀后获得的铜镀层的电阻率为2. 1μΩ·cm,铜/镍复合镀层的方块电阻为0. 19Ω/□.在单晶硅MEMS电感结构上实现了较好的无电镀铜,使得该元件的品质因数超过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无电镀 MEMS电感 品质因数
下载PDF
在2种蔬菜土壤上铜钼硅对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荣萍 李淑仪 +3 位作者 张育灿 黎栾尚 蓝佩玲 廖新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在质地为细砂土和粉壤土的2种土壤上,研究铜、钼、硅施用对苦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细砂土上施铜能显著提高苦瓜产量,在粉壤土上施硅极显著提高了苦瓜产量;在细砂土上施铜、钼极显著降低了苦瓜硝酸盐含量,而施硅... 在质地为细砂土和粉壤土的2种土壤上,研究铜、钼、硅施用对苦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细砂土上施铜能显著提高苦瓜产量,在粉壤土上施硅极显著提高了苦瓜产量;在细砂土上施铜、钼极显著降低了苦瓜硝酸盐含量,而施硅未降低硝酸盐含量,在粉壤土上施铜、钼、硅均使苦瓜硝酸盐含量降低,且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2种质地的土壤上施铜、钼、硅对维生素C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细砂土上施铜、钼、硅极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在粉壤土上施铜、钼亦极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而施硅显著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质地上施用不同的铜、钼、硅肥对苦瓜的增产效应和品质改善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含氨基酸铜基叶面肥对芹菜产量、品质和防病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金昭 张民 +4 位作者 刘之广 周彬 邹朋 漆奕辉 何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52-2161,共10页
【目的】铜基叶面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防病效果;氨基酸能够为植物提供氮源,提高作物品质和抗逆能力。研究氨基酸与铜基叶面肥配合施用的效果,为制备叶面肥和改进叶面肥的施用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和2016年以... 【目的】铜基叶面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防病效果;氨基酸能够为植物提供氮源,提高作物品质和抗逆能力。研究氨基酸与铜基叶面肥配合施用的效果,为制备叶面肥和改进叶面肥的施用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和2016年以芹菜(Apium graveolens L.)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两季盆栽试验。设叶面喷施清水(CK)、喷施铜基叶面肥浓度为1.0 g/L(CF1)和2.0 g/L(CF2)、喷施含氨基酸铜基叶面肥浓度为1.0 g/L(Cu-AA1)和2.0 g/L(Cu-AA2),共5个处理,随机排列。于定植后15、45、75和105天进行喷施,喷施量依次为15、30、50和50 mL。于定植后30、60、90和120天,测定芹菜叶片感病数,计算病情指数,用叶绿素仪测定叶片SPAD值。收获后测定了芹菜的产量、光合速率和营养品质。【结果】喷施叶面肥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芹菜产量,在2015年Cu-AA1较CF1处理显著增产10.9%,Cu-AA2较CF2处理显著增产13.8%,CF1和CF2处理差异显著,Cu-AA1和Cu-AA2之间差异不显著。定植120天时喷施叶面肥处理的芹菜SPAD值和光合速率较CK处理显著提高,但各叶面肥处理间的SPAD差异不显著;Cu-AA1较CF1处理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了17.3%,同一叶面肥不同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CF1、Cu-AA1和Cu-AA2处理的芹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各叶面肥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差异不显著;Cu-AA2的可溶性蛋白较CF2显著增加,CF1与CF2之间以及Cu-AA1与Cu-AA2之间差异不显著;Cu-AA2处理的硝酸盐含量较CF2显著降低了9.9%,CF1与CF2之间以及Cu-AA1与Cu-AA2之间差异显著。定植90和120天时各叶面肥处理的芹菜病情指数较CK处理显著降低,CF1、Cu-AA1处理较CF2、Cu-AA2处理显著降低,相同用量的不同叶面肥间差异不显著。收获时,叶面肥处理的芹菜叶中的铜含量较CK显著增加,CF2较CF1显著增加了60.5%,Cu-AA2较Cu-AA1显著增加了26.4%;Cu-AA1与CF1差异不显著,Cu-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芹菜 病情指数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饲粮铜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代国滔 王宝维 +6 位作者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孔敏 石静 王贺飞 隋福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36-2143,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3周龄体况相近的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Ⅰ~Ⅵ组)饲粮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4、6、8、10、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3周龄体况相近的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Ⅰ~Ⅵ组)饲粮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4、6、8、10、12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1)Ⅲ、Ⅳ和Ⅴ组的周产蛋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的产蛋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Ⅴ和Ⅵ组(P <0.05或P <0.01),Ⅴ和Ⅵ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和Ⅵ组的料蛋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和Ⅳ组(P<0.05或P<0.01)。2)Ⅲ、Ⅳ和Ⅴ组的种蛋合格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和Ⅵ组(P <0.05或P <0.01),Ⅲ、Ⅳ、Ⅴ和Ⅵ组的种蛋受精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的种蛋孵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的健雏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和Ⅵ组(P<0.05或P<0.01)。3)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蛋重、蛋形指数、蛋比重、蛋壳厚度、蛋黄比率、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颜色影响不显著(P>0.05)。Ⅱ、Ⅲ、Ⅳ、Ⅴ、Ⅵ组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Ⅲ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和Ⅵ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铜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壳强度有显著影响,建议产蛋期种鹅饲粮铜添加水平5.75~7.17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鹅 生产性能 繁殖性能 蛋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饲粮中高铜停用的时间及停用后添加VE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永义 陈代文 +2 位作者 张克英 李学伟 胡祖禹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40-45,共6页
试验采用 2× 3因子设计 ,研究在 2 0~ 10 0kg生长肥育猪饲粮中停用高铜的 3种不同时间 (分别于试猪体重达到 2 0kg、6 0kg和 80kg时停止饲喂 2 5 0mg/kg的高剂量铜 )及停用高铜后添加VE(2 0 0mg/kg)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试验采用 2× 3因子设计 ,研究在 2 0~ 10 0kg生长肥育猪饲粮中停用高铜的 3种不同时间 (分别于试猪体重达到 2 0kg、6 0kg和 80kg时停止饲喂 2 5 0mg/kg的高剂量铜 )及停用高铜后添加VE(2 0 0mg/kg)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 6个处理 ,每个处理 3次重复 ,每次重复 3头试猪。 5 4头体重为 2 0kg左右的约克猪按体重大小被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结果表明 ,饲粮处理对试猪全期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但停铜后添加VE有改进饲料利用率的趋势 ,明显提高肌肉铁和VE含量。停用高铜对肉质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但停铜后添加VE可明显降低 4℃贮存猪肉的TBA值 (P <0 0 1) ,趋于降低滴水损失 (P >0 0 5 ) ,显著提高肉色评分(P <0 0 5 )。添加VE越早 ,上述改进的幅度就越大。由此结论 ,高铜的使用时间对猪肉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粮 高铜停用 生长性能 猪肉品质 停用时间
下载PDF
提高铜电解阴极铜质量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8
17
作者 贾建华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11期193-194,共2页
本文着重对影响阴极铜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影响阴极铜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表面粒子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证和探讨,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制定精细化管理措施,对操作过程进行改进和完善,解决了影响阴极铜质量的问题,提高了A极铜的合格率。
关键词 阴极铜 物理外观 表面粒子 质量
下载PDF
采用ELID磨削技术对铜和铝的精加工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关佳亮 张孝辉 +1 位作者 马新强 王志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7-99,共3页
为了研究铜和铝材料超精密加工的新途径,采用在线电解修整砂轮(ELID)精密磨削技术,对其进行镜面磨削实验,分析加工表面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砂轮粒度、砂轮线速度和磨削力是影响表面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当砂轮线速度由1... 为了研究铜和铝材料超精密加工的新途径,采用在线电解修整砂轮(ELID)精密磨削技术,对其进行镜面磨削实验,分析加工表面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砂轮粒度、砂轮线速度和磨削力是影响表面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当砂轮线速度由16m/s提高到20m/s时,表面粗糙度Ra由0.76μm下降到0.44μm;当砂轮的粒度过大(120#)或过小W(1.5)时,加工出的工件表面精度都很低;得到在砂轮线速度为20m/s和砂轮粒度为W10时,磨削效果最佳,但也不能很好地提高铜和铝的表面质量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得到的铜和铝表面粗糙度分别只能为0.44μm和0.7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和铝 ELID磨削 表面质量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阴极铜表面针刺状结粒的成因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7
19
作者 任智顺 别良伟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5,共3页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分析了铜电解过程中阴极铜表面出现针刺状结粒的原因,通过严格控制添加剂及相关电解条件,实现了阴极铜表面质量的改善,得到的阴极铜表面平整、结晶致密,纯度提高。
关键词 铜电解 添加剂 阴极铜 表面质量
下载PDF
半导体封装行业中铜线键合工艺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毕向东 《电子与封装》 2010年第8期1-4,13,共5页
文章介绍了半导体封装行业中铜线键合工艺下,各材料及工艺参数(如框架、劈刀、设备参数、芯片铝层与铜材的匹配选择)对键合质量的影响,并总结提出如何更好地使用铜线这一新材料的规范要求。应用表明芯片铝层厚度应选择在0.025mm以上;劈... 文章介绍了半导体封装行业中铜线键合工艺下,各材料及工艺参数(如框架、劈刀、设备参数、芯片铝层与铜材的匹配选择)对键合质量的影响,并总结提出如何更好地使用铜线这一新材料的规范要求。应用表明芯片铝层厚度应选择在0.025mm以上;劈刀应使用表面较粗糙的;铜线在键合工艺中使用体积比为95:5的氢、氮气混合保护气体;引线框架镀银层厚度应控制在0.03mm~0.0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线 引线键合 键合质量 工艺管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