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国诉讼文书中身份符号的文化解读--以广东新会刑事档案为例
1
作者
丁艳雅
《地方立法研究》
2020年第4期29-48,共20页
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颁布并实施了《中华民国宪法》,从立法层面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终结了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身份制度。然而,传统法律让位于现代法律,并不意味着传统社会同步让位于现代法律实践。一方面,民...
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颁布并实施了《中华民国宪法》,从立法层面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终结了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身份制度。然而,传统法律让位于现代法律,并不意味着传统社会同步让位于现代法律实践。一方面,民国新会刑事诉状与侦审笔录中各种类型等级身份符号(如"民"与"氏")俯拾即是,另一方面,具有平等意义的法律化称谓与独立主体符号(如"自诉人""声请人""我")竞相登场。这一特征出现的原因有三: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这一深层文化结构的惯性力量;其次,在于民国转型时期司法政治场域的"大环境"与"小环境";最后,在于身份符号言说的语境与作者的微观权力技术。然而,不管传统社会等级身份符号如何惯性并存,国民平等的社会身份的法律实践已经角力启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符号
刑事档案
差序格局
司法政治场域
语境与作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诉讼文书中身份符号的文化解读--以广东新会刑事档案为例
1
作者
丁艳雅
机构
中山大学法学院
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
出处
《地方立法研究》
2020年第4期29-48,共20页
文摘
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颁布并实施了《中华民国宪法》,从立法层面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终结了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身份制度。然而,传统法律让位于现代法律,并不意味着传统社会同步让位于现代法律实践。一方面,民国新会刑事诉状与侦审笔录中各种类型等级身份符号(如"民"与"氏")俯拾即是,另一方面,具有平等意义的法律化称谓与独立主体符号(如"自诉人""声请人""我")竞相登场。这一特征出现的原因有三: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这一深层文化结构的惯性力量;其次,在于民国转型时期司法政治场域的"大环境"与"小环境";最后,在于身份符号言说的语境与作者的微观权力技术。然而,不管传统社会等级身份符号如何惯性并存,国民平等的社会身份的法律实践已经角力启航。
关键词
身份符号
刑事档案
差序格局
司法政治场域
语境与作者
Keywords
identify
symbols
criminal
archives
the
differential
mode
of
association
the
field
of
judicial
politics
context
and
author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国诉讼文书中身份符号的文化解读--以广东新会刑事档案为例
丁艳雅
《地方立法研究》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