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场性”与“媒介化”:媒介时代的剧场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170,共9页
本文讨论"现场性"和"媒介化"话语在剧场理论和实践中的沿革、它们的现实语境和思想背景,以及社会指向。有别于将两者作为对立概念,本文试图厘清"现场性"话语的历史建构语境,同时指出,在处于媒介时代的剧... 本文讨论"现场性"和"媒介化"话语在剧场理论和实践中的沿革、它们的现实语境和思想背景,以及社会指向。有别于将两者作为对立概念,本文试图厘清"现场性"话语的历史建构语境,同时指出,在处于媒介时代的剧场中,现场性与媒介化有着共生的理论建构,也共同催生了丰富的作品呈现方式。在一个媒介时代中,其现场性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媒介所改变,现场性体验也被媒介化,在现场性与媒介化之间形成的美学张力业已构成当代剧场中最值得关注的趋势之一。更为根本的是,媒介时代中剧场的现场性诉求所涉及的是当代剧场的公共性问题。总的来说,有必要厘清"现场"概念在媒介时代所处的理论场域,并将剧场作品中的现场性与媒介化问题置于媒介时代之中整体地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剧场 现场性 媒介化 媒介时代 公共空间
下载PDF
当代剧场跨文化集体创作的教学模式——基于对佐藤信及其“码头工作坊”的分析
2
作者 李子轶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56-62,共7页
本文通过对日本剧作家兼导演佐藤信在横滨若叶町码头剧院开展的“码头工作坊”项目的分析,探讨了一种创新的跨文化集体创作教学模式。研究采用案例分析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工作坊的结构、路径与方法。研究发现,“码头工作坊”... 本文通过对日本剧作家兼导演佐藤信在横滨若叶町码头剧院开展的“码头工作坊”项目的分析,探讨了一种创新的跨文化集体创作教学模式。研究采用案例分析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工作坊的结构、路径与方法。研究发现,“码头工作坊”以共享、网络和跨界为核心理念,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聚焦问题、交流思想的平台。工作坊以综合课程为载体,以作品创作为导向,在文本再造和身体言说的跨文化集体合作中,实现了存异求同的融合创造。该模式有效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与集体创作的创新,为当代剧场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框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剧场 跨文化交流 集体创作 教学模式 佐藤信
下载PDF
试论述基于戏剧影视的当代雕塑跨界融合研究
3
作者 郑淼 黄晶菁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284-286,共3页
文章旨在探讨基于戏剧影视下的当代雕塑跨界融合,研究跨界合作对于当代艺术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跨界整合与调度系统。在这个时代,艺术门类的多元包容和科技的发展让跨界合作成为必然趋势。文章还重点分析当代雕塑跨媒介交融的诸多表... 文章旨在探讨基于戏剧影视下的当代雕塑跨界融合,研究跨界合作对于当代艺术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跨界整合与调度系统。在这个时代,艺术门类的多元包容和科技的发展让跨界合作成为必然趋势。文章还重点分析当代雕塑跨媒介交融的诸多表现形式,阐述雕塑与戏剧影视的跨界合作所带来的新的艺术作品;最后文章强调了跨界知识支持对于媒介间融合的重要性,同时呼吁更多不同领域之间的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共同实现“总体艺术”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雕塑 戏剧影视 跨媒介 跨界 跨学科 媒介融合
下载PDF
当代中国剧场研究:论域、方法与展望
4
作者 李琳 肖宝凤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剧场作为建筑设施、运营机构、文化实体等面向的存在,使得当代中国剧场研究的学术探索集中在剧场建设、剧场管理、剧场文化这三大论域。出于对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的尊重,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和空间研究方法成为当代... 剧场作为建筑设施、运营机构、文化实体等面向的存在,使得当代中国剧场研究的学术探索集中在剧场建设、剧场管理、剧场文化这三大论域。出于对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的尊重,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和空间研究方法成为当代中国剧场研究的主要方法。尽管当代中国剧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需通过拓展史学研究、深化地方性知识研究、加强问题意识等方面的努力,走向更加坚实宏阔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剧场 建设 管理 空间
下载PDF
《哈姆雷特|拼贴》的象征意义与反传统舞台形象——以罗伯特·勒帕吉为例
5
作者 王海云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3年第3期48-57,共10页
本论文旨在分析罗伯特·勒帕吉执导的创新戏剧作品《哈姆雷特|拼贴》中的象征意义与反传统舞台形象。通过对勒帕吉导演选择的综合分析,本研究探讨他如何重新诠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揭示其中的新意蕴。勒帕吉的改编与传统舞台... 本论文旨在分析罗伯特·勒帕吉执导的创新戏剧作品《哈姆雷特|拼贴》中的象征意义与反传统舞台形象。通过对勒帕吉导演选择的综合分析,本研究探讨他如何重新诠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揭示其中的新意蕴。勒帕吉的改编与传统舞台形式迥异,融合了多媒体元素、精巧的布景设计和动态照明效果,营造出独特的戏剧体验。论文深入探讨了作品中蕴含的象征意义,展示了勒帕吉如何巧妙地使用视觉隐传达复杂的主题。通过对关键场景及其象征意义的研究,论文阐述了勒帕吉的导演手法如何与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交织,创造出与现今观众产生共鸣的内涵。研究还探讨了勒帕吉对反传统舞台形象的运用,包括非传统的空间布局和多媒体互动。论文探讨了这些元素如何挑战既定规范,鼓励对叙事及角色的全新理解。这种创新不仅凸显了勒帕吉的前瞻性视野,也为当代戏剧中经典作品的改编持续的讨论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意义 反传统舞台形象 罗伯特·勒帕吉 《哈姆雷特|拼贴》 现代戏剧
原文传递
精彩创意 别样舞台——首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舞美设计评析
6
作者 孙大庆 田君 《演艺科技》 2010年第7期59-60,共2页
对若干剧目舞美设计中有特色的地方进行评析,展示专业院校学生对当代戏剧舞美设计理解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 当代戏剧 舞美设计 戏剧院校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乔纳斯·博格特绘画中的剧场世界
7
作者 李卓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具象绘画得到长足发展且有着深刻变化,其中不仅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更存有对画面形式语言的深刻变革.如今的欧洲具象绘画已从文艺复兴以来的写实传统中的再现性、情节性、叙事性、象征性,更多地转变为对社会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具象绘画得到长足发展且有着深刻变化,其中不仅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更存有对画面形式语言的深刻变革.如今的欧洲具象绘画已从文艺复兴以来的写实传统中的再现性、情节性、叙事性、象征性,更多地转变为对社会文化自身的反思与批判.在这次具象绘画回归的浪潮中,德国籍的艺术家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他们的作品大多数具有强烈的剧场感——其中以来自西柏林的乔纳斯·博格特(Jonas Burgert)为主要代表.本文以剧场概念为切入点,对博格特作品中形式语言的呈现及其作品的批判态度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纳斯·博格特 当代艺术 剧场
原文传递
国家大剧院争鸣 被引量:5
8
作者 萧默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2,共4页
回顾了法国人安德鲁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方案的中标经过和国内外人士对这个方案的争鸣过程,以及对其“中标”的操作方式提出的质疑,总结了方案在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当代建筑史 国家大剧院 建筑设计招标
下载PDF
云南当代话剧的演出“空间”与“物造型”发展研究
9
作者 吴侠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64-75,共12页
云南当代话剧的演出“空间”与“物造型”,自有其发展状貌。随着演出“空间”的变化,创作者从一开始受演出场所的限制,只能靠“写意性”的点染和“象征性”的表现产生舞台上的“写实”效果,到走出剧场空间的“限制”和物质条件的“将就... 云南当代话剧的演出“空间”与“物造型”,自有其发展状貌。随着演出“空间”的变化,创作者从一开始受演出场所的限制,只能靠“写意性”的点染和“象征性”的表现产生舞台上的“写实”效果,到走出剧场空间的“限制”和物质条件的“将就”,运用高科技的舞台技术手段表现戏剧情境流变中任何需要的时空环境和诗意幻境。云南戏剧人对都市戏剧演出空间的开发,是云南话剧演出新空间里出现的新动态,是充满了探索能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当代话剧 舞台空间 物造型 小剧场话剧 庭院戏剧
下载PDF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上昆全本《牡丹亭》观后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谨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6期99-105,I0004,I0005,共9页
上海昆剧团的全本昆剧《牡丹亭》上演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它是传统经典高水平的舞台呈现,是体现上昆文化担当的壮举。《牡丹亭》全本搬演的文化与学术层面的价值意义要超过剧场和艺术层面,通过老艺人“捏戏”让此前没有传承的出目完美地... 上海昆剧团的全本昆剧《牡丹亭》上演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它是传统经典高水平的舞台呈现,是体现上昆文化担当的壮举。《牡丹亭》全本搬演的文化与学术层面的价值意义要超过剧场和艺术层面,通过老艺人“捏戏”让此前没有传承的出目完美地镶嵌进经典折子戏的缝隙,更应被看成是一次学术性展示。女主人公服饰上的满绣和天幕上满屏的杜鹃花,渲染了“遍青山啼红了杜鹃”的意象,转台和多媒体光影让观众获得了如身置苏州园林般的体验,但适宜于案头阅读的集唐和剧中配角的方言运用,是对观剧体验的妨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 当代戏曲 捏戏
下载PDF
戏剧强国里的“高手”过招——俄罗斯戏剧舞台演出2018年度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仁果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3,共15页
作为老牌戏剧强国的俄罗斯,戏剧大师频出,舞台佳作不断,在2018年度的戏剧舞台上精彩纷呈,且发生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剧场事件。笔者将结合俄罗斯戏剧演出的整体现状,针对俄罗斯的当代剧场在2018年度的热点演出,展开较细致的介绍与评述。追... 作为老牌戏剧强国的俄罗斯,戏剧大师频出,舞台佳作不断,在2018年度的戏剧舞台上精彩纷呈,且发生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剧场事件。笔者将结合俄罗斯戏剧演出的整体现状,针对俄罗斯的当代剧场在2018年度的热点演出,展开较细致的介绍与评述。追踪与研究俄罗斯当今的剧场热点,对于国内戏剧界了解俄罗斯的当代剧场、了解当代俄罗斯及欧洲前沿导演的戏剧创作思想与导演手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巡礼俄罗斯2018年度戏剧演出,我们也许会产生一些新的思索与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当代剧场 戏剧演出 导演创造 戏剧评述 2018年度戏剧
原文传递
俄罗斯戏剧学派的另类诠释者--尤里·布图索夫导演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仁果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88,共17页
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剧场创作实践发展,主要任务是要研究这个国家和时代的戏剧导演。戏剧导演的创作实践工作是戏剧演出的缩影。当今的俄罗斯剧场艺术丰富多彩,绝不拘泥于固有,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基础上,无... 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剧场创作实践发展,主要任务是要研究这个国家和时代的戏剧导演。戏剧导演的创作实践工作是戏剧演出的缩影。当今的俄罗斯剧场艺术丰富多彩,绝不拘泥于固有,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基础上,无论是在戏剧学院的教学领域还是在剧场的演出呈现中,早已融合了多种戏剧方法(流派)。为了更好了解多元的俄罗斯戏剧学派,了解当今行走在俄罗斯剧场艺术前列的优秀导演,本文重点介绍俄罗斯戏剧学派的另类诠释者-尤里·布图索夫导演。以期通过布图索夫能多方面地认识俄罗斯戏剧学派,理解"综合性戏剧",进而对当代剧场艺术产生更进一步的感悟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里·布图索夫 俄罗斯当代剧场 剧场性 导演创造 戏剧演出
原文传递
论日本当代先锋戏剧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雅芬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3,共7页
日本当代先锋戏剧是日本戏剧"主体性"建构的重要环节,其中小剧场戏剧是这场运动的生力军。日本当代小剧场戏剧人怀着"创造属于日本自己的当代戏剧"的梦想,在反抗写实主义话剧的过程中茁壮成长,终于在传统与现代、... 日本当代先锋戏剧是日本戏剧"主体性"建构的重要环节,其中小剧场戏剧是这场运动的生力军。日本当代小剧场戏剧人怀着"创造属于日本自己的当代戏剧"的梦想,在反抗写实主义话剧的过程中茁壮成长,终于在传统与现代、传统与先锋、日本与世界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建构起了富于日本特色的当代戏剧世界,这中间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先锋戏剧 日本当代小剧场戏剧 唐十郎 野田秀树
原文传递
从第七届“培青计划”舞蹈展演看中国当代青年舞蹈创作的审美“趣味”
14
作者 何喆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88,共6页
本文通过对第七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培青计划”舞蹈展演的纪实性描述,以舞蹈剧场作品《超凡的敬意:时尚之躯》《蘑菇》《大海》《20QQ》等为研究对象,从主题之趣、创作方法之趣、认知之趣、色彩之趣四个方面探究中国当代青年舞蹈创作的... 本文通过对第七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培青计划”舞蹈展演的纪实性描述,以舞蹈剧场作品《超凡的敬意:时尚之躯》《蘑菇》《大海》《20QQ》等为研究对象,从主题之趣、创作方法之趣、认知之趣、色彩之趣四个方面探究中国当代青年舞蹈创作的“趣味”性,从而可以见出中国当代舞蹈剧场创作的风向标和创作趋势。新生代编导的审美趣味与当代艺术生成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创作有着不同以往的“趣味式”的选择,其选择带来的是新的艺术景观。通过对审美趣味、流变现象的描述,可以发掘“培青计划”编导群体的艺术取向及当代舞蹈艺术创作的审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青计划” 舞蹈创作 当代舞蹈剧场 审美趣味
原文传递
当代俄罗斯戏剧的构成态势与研究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树福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7年第3期4-14,共11页
宏观而言,在构成方式、构成角度和构成话语等方面,当代俄罗斯戏剧具有多重维度和多重态势。它既与当代俄罗斯文学有不可分割的审美性关联,又与当代俄罗斯艺术有不可忽视的演剧性联系;既与当代俄罗斯社会历史有密不可分的发生学联系,又... 宏观而言,在构成方式、构成角度和构成话语等方面,当代俄罗斯戏剧具有多重维度和多重态势。它既与当代俄罗斯文学有不可分割的审美性关联,又与当代俄罗斯艺术有不可忽视的演剧性联系;既与当代俄罗斯社会历史有密不可分的发生学联系,又有与众不同的独立存在的本体性规范。由此,当代俄罗斯戏剧研究应将微观诗学分析、舞台剧场考察与宏观历史把握结合起来,在文本细读中把握文学的审美特质和艺术特征,在审美观照中阐释作家的艺术创作和思想呈现,在舞台演剧中呈现戏剧的导演理念和剧场特色,进而从文本之内的形式分析走向文本之外的思想探讨,从剧作文本的舞台阐释走向导演理念的话语建构,形成文本承继与作家嬗变、导演理念与演剧变异、传统变迁与时代更迭彼此融合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俄罗斯戏剧 构成态势 构成话语 戏剧研究 研究策略
原文传递
在场·感知·阐释:当代舞蹈剧场的打开方式
16
作者 刘美池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4期110-115,共6页
当代舞蹈剧场对于“剧场性”和“展演性”的探索使舞蹈从复述文学和影视的第二性地位中解放出来获得自律,观众必须改变原有的观演习惯,对此,可通过在场、感知和阐释这三种方式打开舞蹈剧场,让身体绝对在场地介入演出,在感知的全面作用... 当代舞蹈剧场对于“剧场性”和“展演性”的探索使舞蹈从复述文学和影视的第二性地位中解放出来获得自律,观众必须改变原有的观演习惯,对此,可通过在场、感知和阐释这三种方式打开舞蹈剧场,让身体绝对在场地介入演出,在感知的全面作用下去感受和经历剧场,作为意义的共同建构者阐释并生成意义,获得个人化的观演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蹈剧场 观演关系 观众 打开方式
下载PDF
论“Drama”概念的界限和潜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琳(译)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8,共15页
至少在德语中,“剧本(drama)”与“戏剧(theatre)”两个概念泾渭分明。那些并不遵循法国和德国1600至1850年间发展并勃兴的“古典剧本(classical drama)”之规范的,历史上的和当代的戏剧文本(theatre texts),依旧应认定是“剧本(dramas... 至少在德语中,“剧本(drama)”与“戏剧(theatre)”两个概念泾渭分明。那些并不遵循法国和德国1600至1850年间发展并勃兴的“古典剧本(classical drama)”之规范的,历史上的和当代的戏剧文本(theatre texts),依旧应认定是“剧本(dramas)”。历史上一系列对剧本(drama)下定义的尝试都显示出剧本(drama)从未是一个稳定的概念,故而无论是本质主义的还是结构主义的一切试图固定对其之解释及对其下定义的努力,都必须对应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语境才可理解。汉斯-蒂斯·雷曼颇具影响力的专著Postdramatic Theater(通行翻译为李亦男的《后戏剧剧场》,约斯特建议本文译者直译为《后剧本戏剧》)所用的“后剧本的(postdramatic)”这一概念不应该被用以描述成“为戏剧而创作的文本”,因为该概念绝对化了“古典剧本”的规范,并至少在趋势上促进了国际上剧本(drama)和戏剧(thratre)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本 古典剧本 当代剧本写作 后剧本戏剧
原文传递
当下与“根茎”化:2019年法国剧场艺术演出综述
18
作者 张岩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4,共10页
在法国,针对当代剧场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是多元并存的。在2019年法国法兰西大区的"莫里哀之月"戏剧节、"我们不会去阿维尼翁"戏剧节和巴黎秋季艺术节中,剧场艺术创作呈现出彼此不同而又相互滋养、沟通的样态。德勒兹... 在法国,针对当代剧场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是多元并存的。在2019年法国法兰西大区的"莫里哀之月"戏剧节、"我们不会去阿维尼翁"戏剧节和巴黎秋季艺术节中,剧场艺术创作呈现出彼此不同而又相互滋养、沟通的样态。德勒兹和加塔利在《千高原》一书中为描述后现代主义文化生态样貌而总结了"根茎"(la rhizome)这一哲学概念。在2019年的法国剧场艺术演出中所呈现的多元化、沟通性的样态正符合这一"根茎"化的特征。而在"根茎"化的背后,是法国多种文化价值观的相互尊重与权利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当代剧场艺术 根茎 后现代主义 解构主义 多元化 戏剧节
原文传递
从戏剧剧场到后戏剧剧场:谢弗“剧场性”新探
19
作者 范浩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84,共11页
当代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以严肃主题和异乎寻常的大众感召力著称,其作品不仅享誉欧美剧坛,在中、韩等亚洲国家也深受欢迎,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囿于精英主义的影响和传统研究视角的桎梏,现有研究对于其创作的核心特质... 当代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以严肃主题和异乎寻常的大众感召力著称,其作品不仅享誉欧美剧坛,在中、韩等亚洲国家也深受欢迎,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囿于精英主义的影响和传统研究视角的桎梏,现有研究对于其创作的核心特质尚未给出完全令人信服的阐释。本文拟借助德国学者雷曼的后戏剧剧场理论,在当代戏剧发展的脉络中对其创作理念与实践做进一步考察,以期从戏剧形态、审美定位、舞台呈现、演员赋权四方面对上述问题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弗 剧场性 后戏剧剧场 当代英国戏剧
原文传递
《伊库斯》香港旅行记:唯物剧场视域下的跨文化回溯与变异
20
作者 范浩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1期38-44,共7页
英国知名剧作家彼得·谢弗自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介入中国后,作品不断被我国戏剧创作者移植和改编。本文以其代表作《伊库斯》2014年在香港的舞台演出为实例,运用加拿大学者诺尔斯的唯物剧场理论研究上演时的社会文化语境、戏剧传统... 英国知名剧作家彼得·谢弗自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介入中国后,作品不断被我国戏剧创作者移植和改编。本文以其代表作《伊库斯》2014年在香港的舞台演出为实例,运用加拿大学者诺尔斯的唯物剧场理论研究上演时的社会文化语境、戏剧传统、观众期待,以及创作者如何通过与上述戏剧元素间的互动,构建演出意义,借此探讨中西方戏剧的互动、衍变及对我国戏剧创作者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库斯》 当代英国戏剧 中国改编 演出研究 唯物剧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