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学校撤并后规模约束对学校优化布局的影响——以北京延庆区为例 被引量:20
1
作者 戴特奇 王梁 +1 位作者 张宇超 廖聪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52-1359,共8页
在城镇化和农村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地区大量学校撤并,如何优化学校布局成为研究的重点。2008年原建设部发布了农村学校的最小和最大学生规模标准,但该标准对学校布局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文在包含最大距离约束的P-中值模型中增... 在城镇化和农村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地区大量学校撤并,如何优化学校布局成为研究的重点。2008年原建设部发布了农村学校的最小和最大学生规模标准,但该标准对学校布局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文在包含最大距离约束的P-中值模型中增加了学校规模约束,构建了学校布局优化模型,并以北京延庆区小学布局为例,采用分支界定算法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实施学校规模标准化对学校优化选址有显著的影响,在优化模型中加入学校规模约束后,有65.22%的学校位置发生了改变,呈更加分散型布局;但在乡镇尺度下考察,学校的空间格局则基本未发生变化;学校规模标准化带来的距离增长较小,平均每个学生上学距离仅增长了135 m。并根据结果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结果对学校布局优化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学校撤并 学校规模 学校优化布局 P-中值模型 北京市延庆区
原文传递
美国农村公立高中学校整合问题探析
2
作者 张德伟 王喜娟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92,共6页
学校整合是贯穿于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特征,这一点在美国农村高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美国农村高中的学校整合是美国经济、社会、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针对高中学校整合的利弊,美国社会各界展... 学校整合是贯穿于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特征,这一点在美国农村高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美国农村高中的学校整合是美国经济、社会、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针对高中学校整合的利弊,美国社会各界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探讨这一问题,可以引发一些关于学校规模和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农村公立高中 学校整合 学校规模 学校布局调整
下载PDF
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从合并到复兴的曲折历程及启示
3
作者 陆萌 唐智松 《教师教育学报》 2018年第2期96-102,共7页
在适应乡村需要、追求规模效益和倡导价值多元的背景下,贯穿整个20世纪、影响至今的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改革发展经历了快速合并、延缓合并到复兴重建的曲折历程。这一历程反映出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合并运动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乡村... 在适应乡村需要、追求规模效益和倡导价值多元的背景下,贯穿整个20世纪、影响至今的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改革发展经历了快速合并、延缓合并到复兴重建的曲折历程。这一历程反映出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合并运动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教育发展的需要、理论探索与实践推动。美国不断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力求保证教育质量,注重规模效益,坚持多元价值取向。这给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坚持辩证态度和多元价值取向,避免盲目和冲动,以科学理论支持农村学校发展,以实践智慧推动农村学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规模学校 学校合并 办学质量 规模效益 多元价值 美国
下载PDF
农村学校撤并对学生上学距离的影响——基于GIS和Ordinal Logit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赵丹 吴宏超 Bruno Parolin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73,共12页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以撤并小规模学校为主要手段,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一项重大教育政策。通过广东省某山区县2003—2009年的学校布局规划数据,从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文化距离的分类视角,运用GIS技术和Ordinal Logit模...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以撤并小规模学校为主要手段,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一项重大教育政策。通过广东省某山区县2003—2009年的学校布局规划数据,从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文化距离的分类视角,运用GIS技术和Ordinal Logit模型分析农村学校撤并对学生上学距离产生的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撤并农村学校导致学生上学的物理距离和时间距离增加,偏远学生上学难问题凸显;对学生的文化距离同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未来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中,县域教育决策者应将关注点从一味追求规模效益转移到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上来。要保证农村学生就近入学,设定上学距离的限制;促进学校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保证所有学生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采用科学的规划程序完善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校撤并 上学距离 GIS ORDINAL LOGIT 学校布局规划
下载PDF
制造同意:“后撤点并校”时代的农村择校问题研究——基于西部地区L镇的个案 被引量:3
5
作者 单丽卿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30,共9页
当前中国农村的小学和教学点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从实践来看,农村的撤点并校反映了家长对村小的“舍弃”,它是一个得到家长“同意”的过程。围绕“制造同意”的过程,需要讨论基层政府推动村小撤并的行动策略,并解释农村家长为何选择... 当前中国农村的小学和教学点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从实践来看,农村的撤点并校反映了家长对村小的“舍弃”,它是一个得到家长“同意”的过程。围绕“制造同意”的过程,需要讨论基层政府推动村小撤并的行动策略,并解释农村家长为何选择“同意”。基于县镇个案的讨论,可以揭示了农村家长教育选择的行动逻辑,即教育选择不仅反映了客观的结构条件,它也是嵌入在家庭整体决策体系之中的,受到观念、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需求的视角为当前的农村教育政策讨论带来启示,即教育供给应该更好地回应农村家长的需求与预期,重视村小的改善与振兴问题,强化政策制定中的社会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后撤点并校 教育选择 行动策略 社会参与
下载PDF
Premature Boarding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for Rural Pupils: Evidence from School Consolidations
6
作者 Hou Haibo Wu Yaowu Song Yingquan 《China Economist》 2020年第2期92-108,共17页
From 2001 to 2012,many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closed down village teaching sit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s,consolidating them into larger township schools more distant from village... From 2001 to 2012,many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closed down village teaching sit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s,consolidating them into larger township schools more distant from village students’homes.School closure and consolidation are particularly striking in China’s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where swathes of rural labor migrated to cities for jobs.As a result,numerous primary school pupils are forced to study at boarding school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s,which is considered as too early for pupils to live without parental care.This paper employs survey data from 137 township schools with boarding qualifications collected by a project team consisting of researchers from the China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Finance Research(CIEFR)of Peking University,the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Labor Econom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IPLE-CASS)and the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CUEB).By matching the home-school distance with village teaching site information as the proxy variable for the school consolidation policy,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policy's impact on the likelyhood of premature boarding for primary school pupils,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their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Our study finds that the creation of teaching sites makes it less likely for primary school pupils to board at school.Premature boarding impedes children’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and the harmful effect is particularly striking for children lacking pastoral teachers,raised by grandparents and from families above average income levels,as well as gir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ol consolidati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remature board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 human capital
下载PDF
初中进城工程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基于学生中考成绩的Gini系数、Theil系数分析
7
作者 莫明峰 岳昌君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1,共4页
以D市Y县初中为对象,运用Gini系数、Theil系数测量工具,采用DID方法实证分析了初中进城的政策影响。研究发现:初中进城使Y县学生中考总分的均衡程度明显提高,数学成绩均衡程度的提高幅度最大,语文次之,英语最小;男女学生中考总分的均衡... 以D市Y县初中为对象,运用Gini系数、Theil系数测量工具,采用DID方法实证分析了初中进城的政策影响。研究发现:初中进城使Y县学生中考总分的均衡程度明显提高,数学成绩均衡程度的提高幅度最大,语文次之,英语最小;男女学生中考总分的均衡程度都有提高,男生提高幅度较大,女生相对较小,男女学生成绩均衡程度的差异明显缩小。说明初中进城对教育结果的公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进城 教育公平 学生成绩 GINI系数 THEIL系数
下载PDF
从合并学校到标准化学校:20世纪初美国乡镇自治与乡村教育改革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碧 董标 《教育史研究》 2020年第4期135-144,共10页
20世纪初,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乡村教育危机,美国教育专家和州政府提出了关闭乡村单间学校、建立合并学校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遭到乡民的质疑和抵制,原因是它与乡镇自治和乡村学校由地方社区管理的传统冲突。随后,州政府从尊重地方社区管... 20世纪初,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乡村教育危机,美国教育专家和州政府提出了关闭乡村单间学校、建立合并学校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遭到乡民的质疑和抵制,原因是它与乡镇自治和乡村学校由地方社区管理的传统冲突。随后,州政府从尊重地方社区管理学校的传统、激发乡民教育改革的主动性出发,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出台标准化学校改革方案。新方案对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乡村教育的改革历程,展示了政府、学界与乡村社区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的复杂图景,说明了美国特殊的社会传统所塑造的制度变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乡村教育改革 乡镇自治 合并学校 标准化学校 现代化
下载PDF
学校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13
9
作者 洪雷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学校教育在共同语言、共同交往空间、民族情感记忆、资源供给等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其既为各族师生广泛开展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共同场域,又在厚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学校教育在共同语言、共同交往空间、民族情感记忆、资源供给等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其既为各族师生广泛开展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共同场域,又在厚植中华民族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教育实践存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平衡不充分、教育互动方式不够多样、教学研究深度不够、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现实困境。学校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实现路径中,要坚持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阵地,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拓展学校教育互动方式,构筑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增强民族情感巩固中华民族共有集体记忆;扩大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夯实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共同语言 交往空间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意义、内容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立鹏 闫芸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7,182,共11页
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工程与关键举措。从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体系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了构建铸牢中华民... 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工程与关键举措。从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体系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了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实施路径,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这三个核心问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常态化开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体系 学校教育 党员教育 干部教育 社会教育
下载PDF
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江浙温补派形成期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珍珠 胡建鹏 +3 位作者 刘金涛 王伟航 史延昊 翟双庆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索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江浙温补派思想的区别与联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以汪机、薛己、徐春甫、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及相关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纵向梳理与横向分析。[结果]以汪... [目的]探索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江浙温补派思想的区别与联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以汪机、薛己、徐春甫、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及相关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纵向梳理与横向分析。[结果]以汪机、徐春甫、孙一奎等医家为主体的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以薛己、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为主体的江浙温补派,形成背景相同,思想主张相近,均强调元气的作用,重视脾肾二脏,阐发命门理论,且均偏重温补,反对滥用寒凉。但两者的思想核心并不相同,新安固本培元思想偏重于“阴阳一太极”,强调元气为生化之源与生命根本动力的作用,主张以后天补养先天,激发先天生生之机,继而反养后天,临证善用人参、黄芪等气血并调、脾肾同补,以培固元气;而江浙温补派偏重于“太极分阴阳”,更加重视太极划分以后阴阳二气对后天阴阳的充养,即强调命门水火的阴阳互根、互用之性,主张直补先天,进而以先天养后天,临证善用六味丸、八味丸等加减合方,以滋真阴真阳。[结论]两派学术主张同中有异,医家之间相互影响,属于交叉互融的关系,可同属于易水学派的支脉,即广义的温补派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本培元 温补 元气 命门 太极 浙派中医
下载PDF
梯次推进: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静 马雪莲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教育作为继往开来、培基铸魂的基础工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挥着夯实基础、筑牢根基的重要作用。学校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格局,既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形成不同学... 教育作为继往开来、培基铸魂的基础工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挥着夯实基础、筑牢根基的重要作用。学校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格局,既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形成不同学段纵向螺旋上升、不同学科横向融合贯通和不同部门协同发力的“一体化”教育网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一体化育人体系,使教学、育人、管理体系有序衔接。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并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梯次性,使教育内容循序渐进推进;以不同区域“试点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形式,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深入推进各学科融通、各学段贯穿的课程体系,实现教材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通过梯次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作用,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基于“四个维度”的梯次推进,助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一步一级逐渐提升,按照梯次推进的理念不断积累以达千里之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梯次推进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中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向——基于社会共情赋权的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德 陈启元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9,181,共11页
青少年阶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核心阵地。基于社会共情赋权视角,探究个体共情、情境理解、社会责任感、技能建构、青少年赋权五个核心要素在中学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 青少年阶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核心阵地。基于社会共情赋权视角,探究个体共情、情境理解、社会责任感、技能建构、青少年赋权五个核心要素在中学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为中学场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奠定“知情行”与共的共情基础、打造文化交往与人际融通的共情情境、构筑社会责任共担的家-校-社共情场域、培养青少年全面共情能力、推进以主体性激发为指向的共情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中学 社会共情赋权 家校社一体化
下载PDF
徽派朴学对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洪靖 谭辉 +1 位作者 王永培 王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21-625,共5页
徽派朴学是古徽州地区兴起的纯汉学研究的地域性学派,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则是起源于古徽州地区特征鲜明、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医学流派。徽派朴学从兴起到鼎盛与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五大学说"的形成发展在时间上、空间上保... 徽派朴学是古徽州地区兴起的纯汉学研究的地域性学派,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则是起源于古徽州地区特征鲜明、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医学流派。徽派朴学从兴起到鼎盛与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五大学说"的形成发展在时间上、空间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二者也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即经世致用、济世救民。固本培元派在形成及发展中受到了徽派朴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固本培元派医家正是秉承着徽派朴学家求是求真的态度,才阐发了一系列的真知灼见,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给后世医家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派 徽派朴学 学术传承
原文传递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办学治校主线的路径研究
15
作者 李英震 陈景辉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如何有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如何有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办学治校主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佳选择。高校无论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上,还是在人才培养过程、服务社会过程以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都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这对于促进新时代高校的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办学治校 主线
下载PDF
固本培元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6
作者 朱雅文 黄传兵 +1 位作者 程园园 钱爱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413-1416,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病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新安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与治疗有其独到见解,认为脾肾亏虚是该病发病的本因,治疗上多从脾肾二脏出发,采用健脾滋肾、益气固元之法脾肾并治,调养后天以培养先天,使脾肾... 强直性脊柱炎病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新安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与治疗有其独到见解,认为脾肾亏虚是该病发病的本因,治疗上多从脾肾二脏出发,采用健脾滋肾、益气固元之法脾肾并治,调养后天以培养先天,使脾肾功能正常,气血津液运行得畅,元气得充,痰瘀自消,病亦得治。固本培元作为新安医学最具代表性的学术理论之一,不仅是一种治疗原则,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学术理论。故在临证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时,固本培元法不仅指导了健脾滋肾的治则治法,还对强直性脊柱炎基本病机的认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本培元 强直性脊柱炎 新安医学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校二级学院实践研究——基于“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理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波 程港 杨美婷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2年第1期1-7,F0003,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高校“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实践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提供了可靠抓手。以A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B校民商经济法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为例,从情境教学、榜样教育、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高校“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实践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提供了可靠抓手。以A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B校民商经济法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为例,从情境教学、榜样教育、认知与实践教育、情感教育角度分析了高校二级学院“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实践落实情况,认为其存在政策支持、运行机制、观念认知、教育人才四方面的问题,并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完善高校二级学院“四共”实践的对策建议:坚持党建引领,明确政策导向;建设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正确把握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四对关系;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更加专业的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二级学院 共居 共学 共事 共乐
下载PDF
北魏孝文帝法律改革述评
18
作者 魏志静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3-6,共4页
北魏的法制建设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它前承汉、魏、晋以来法律的精髓,后启隋唐以降中国封建正统法律的先河,为中华法系的正式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北魏的法制成就与孝文帝的努力密不可分。他进行了著名的法律改革,推进... 北魏的法制建设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它前承汉、魏、晋以来法律的精髓,后启隋唐以降中国封建正统法律的先河,为中华法系的正式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北魏的法制成就与孝文帝的努力密不可分。他进行了著名的法律改革,推进了北魏法制的封建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帝 法律改革 轻简刑罚 儒家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