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情与抑情:从“崔三过失杀父案”看清代中期的礼教与司法
1
作者 姚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3-189,共17页
同治初年两位士人针对嘉庆五年“崔三过失杀父”一案判决所作的驳议,折射出官民双方对服制命案司法的理解分歧。分析可知,双方关于崔三是否有罪的观点差异,表面上来自对传统法中“过失”范围的不同理解,实则根源于在以卑犯尊案件中应当... 同治初年两位士人针对嘉庆五年“崔三过失杀父”一案判决所作的驳议,折射出官民双方对服制命案司法的理解分歧。分析可知,双方关于崔三是否有罪的观点差异,表面上来自对传统法中“过失”范围的不同理解,实则根源于在以卑犯尊案件中应当如何处理主观犯意,亦即“原情”与“抑情”的立场分歧。诸多案例表明,刑部“抑情就法”的结果责任倾向,在当时的侵害尊长案件中十分普遍。究其原因,此种倾向很可能受到清代中期服制立法扩张和严格化的影响。从政治文化史的角度看,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代统治者在法律领域对伦理纲常的刻意维护,是推动上述立法与司法转变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情论罪 结果责任 清代司法 明刑弼教 正统性
原文传递
结果与量刑——结果责任、双重评价、间接处罚之禁止 被引量:58
2
作者 张明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28,共11页
预防刑应以责任刑为基础,结果对于确定责任刑的幅度(或点)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任何结果都影响责任刑。影响责任刑的结果应限于可归责的结果(禁止结果责任)、法定刑基础之外的结果(禁止双重评价)、罪刑规范阻止的结果(禁止间接处罚)。... 预防刑应以责任刑为基础,结果对于确定责任刑的幅度(或点)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任何结果都影响责任刑。影响责任刑的结果应限于可归责的结果(禁止结果责任)、法定刑基础之外的结果(禁止双重评价)、罪刑规范阻止的结果(禁止间接处罚)。此外,犯罪行为对行为人造成的损害可能影响预防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 结果责任 间接处罚 双重评价 刑罚
原文传递
刑法中“致人死亡”的类型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运梁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82,共17页
我国刑法30多个条文出现了致人死亡的立法语言,但这一用语在同一部法律中体现出不同的规范属性。目前学界在致人死亡这一立法现象的研究上基本是针对单个犯罪展开,未能重视不同法条中该问题的类型性、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在结果加... 我国刑法30多个条文出现了致人死亡的立法语言,但这一用语在同一部法律中体现出不同的规范属性。目前学界在致人死亡这一立法现象的研究上基本是针对单个犯罪展开,未能重视不同法条中该问题的类型性、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在结果加重犯类型的致人死亡中,基本行为内含着危及他人生命的严重危险。为了在相关条文中能评价致人死亡的责任,许多都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幅度,这也为重刑化作出了贡献。被害人自杀的死亡结果不能归责于行为人,这是考察结果归责与责任原则得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人死亡 类型化 明确性 结果加重 责任原则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赔偿制度归责原则反思 被引量:5
4
作者 瓮怡洁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7-94,共8页
对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我国有学者主张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有学者主张适用违法责任原则,还有学者主张适用结果责任原则,等等。这些原则在解决应否赔偿的问题上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刑事赔偿制度与一般侵权赔偿制... 对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我国有学者主张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有学者主张适用违法责任原则,还有学者主张适用结果责任原则,等等。这些原则在解决应否赔偿的问题上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刑事赔偿制度与一般侵权赔偿制度有重大区别,刑事赔偿程序由国家向受害者支付赔偿费用的程序以及追偿程序两大程序构成,这两大程序应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前一程序应适用结果责任原则,后一程序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我国国家赔偿法对刑事赔偿归责原则的规定存在严重缺陷,应当进行彻底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赔偿 归责原则 结果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
下载PDF
结果加重犯之处罚根据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泽善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1,共7页
结果加重犯,是指基于故意实施基本犯罪行为,导致意想不到的重大结果的犯罪形态。有关结果加重犯的加重处罚根据,危险性说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种理论也有致命缺陷。结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问题的争论,实际上是针对结果加重犯的加... 结果加重犯,是指基于故意实施基本犯罪行为,导致意想不到的重大结果的犯罪形态。有关结果加重犯的加重处罚根据,危险性说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种理论也有致命缺陷。结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问题的争论,实际上是针对结果加重犯的加重结果罪过形式的争论。结果加重犯中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是,参与原本就有危险性行为的人理应受到处罚,这一点没有异议。问题是,没有参与危险性行为的人缘何也可以成为共同正犯,这一问题只能从共同正犯的构造入手才能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加重犯 处罚根据 责任原理 未遂 共犯
下载PDF
对结果加重犯构成的再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66-770,共5页
当前结果加重犯的核心问题在于没有厘清结果加重犯的本质特征,陷入了"复合形态论"的误区。与"复合形态论"相对,在犯罪类型上结果加重犯应当是危险犯的实害形态。具体而言,在客观方面,结果加重犯中的基本犯罪行为具... 当前结果加重犯的核心问题在于没有厘清结果加重犯的本质特征,陷入了"复合形态论"的误区。与"复合形态论"相对,在犯罪类型上结果加重犯应当是危险犯的实害形态。具体而言,在客观方面,结果加重犯中的基本犯罪行为具有加重结果发生的内在危险性或现实可能性;加重结果与基本结果均是同类法益;基本犯罪的侵害对象与加重结果的受害对象必须同一。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对于加重结果存在危险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加重犯 责任主义 加重结果 危险故意
下载PDF
结果加重犯构成新论
7
作者 申敏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6-60,共5页
晚近以降,结果加重犯适当性问题饱受争议,国内外众多学者以"责任主义"为基础,提倡对其加以废止或修正。但是,当前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没有厘清结果加重犯的结构构造,陷入了"复合形态论"的误区。与此相对,在犯罪类型... 晚近以降,结果加重犯适当性问题饱受争议,国内外众多学者以"责任主义"为基础,提倡对其加以废止或修正。但是,当前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没有厘清结果加重犯的结构构造,陷入了"复合形态论"的误区。与此相对,在犯罪类型上结果加重犯应当是危险犯的实害形态。据此,结果加重犯的结构构造具备以下特征:一方面,行为人实施的基本犯罪行为在客观上具有产生加重结果的高度风险性;另一方面,行为人主观方面对于加重结果存在危险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加重犯 责任主义 加重结果 危险故意
下载PDF
司法决策如何进行后果考量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洪杰 《财经法学》 CSSCI 2021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主张司法决策应当进行必要的后果考量是当前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法律思维方式,从个案裁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目的论来看,"后果主义"似乎是一种更容易在后果意义上证明为正当的方法论思维。然而,从决策的角度来看,既然决... 主张司法决策应当进行必要的后果考量是当前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法律思维方式,从个案裁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目的论来看,"后果主义"似乎是一种更容易在后果意义上证明为正当的方法论思维。然而,从决策的角度来看,既然决策者需要在各种可能的后果之中去追求最可欲的后果,就必然意味着对某种特定后果进行工具性控制的决策逻辑和权力支配链。这也是为什么法院经常将执行"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等同于追求裁判的社会效果。"李昌奎案"的实践表明,那种以权力独白的方式追求"结果可欲"的"后果主义",如果缺乏"过程可信"的方法论背书,是很难真正赢得社会认同的。而这可能恰恰是陪审制度强调"分权"与"制衡"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果主义 向上负责 权力独白 交往视角
下载PDF
行政处罚减免制度的内在逻辑
9
作者 张倩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60,共13页
如果说处罚是苦涩的,那么由《行政处罚法》第30-33条所构建的行政处罚减免制度则折射出人性的温暖和关怀。这种温暖和关怀蕴含在支撑处罚减免制度的法律父爱主义、后果判断理论、责任能力理论和主观过错归责理论等法理之中。比如,关于... 如果说处罚是苦涩的,那么由《行政处罚法》第30-33条所构建的行政处罚减免制度则折射出人性的温暖和关怀。这种温暖和关怀蕴含在支撑处罚减免制度的法律父爱主义、后果判断理论、责任能力理论和主观过错归责理论等法理之中。比如,关于特殊个体行政违法的减免之规定,闪烁着法律父爱主义的关怀;关于“无后果不处罚”和“首违不罚”之规定,反映着后果主义判断理论在行政处罚法中的运用;以责任能力为“量罚”要件之规定,贯彻了法律责任能力理论;“主观过错”条款,则在行政处罚中嵌入了主观过错归责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父爱主义 后果判断 责任能力 主观归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