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一场文科教育的革命 被引量:108
1
作者 王铭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2,30,共5页
新文科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带来了一场文科教育的革命。新文科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自身是一个系统化的理念、标准与执行体系。新文科的产生是对既有文科教育的完善,符合内外需求,与"四新"... 新文科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带来了一场文科教育的革命。新文科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自身是一个系统化的理念、标准与执行体系。新文科的产生是对既有文科教育的完善,符合内外需求,与"四新"学科建设相关;新文科建设有其新的内涵、新的增长方式和新的方法动因,在这场文科教育的变革中应该高度关注新文科建设的发展走向、学理基础、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促进新文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内涵 动因 基础 方法
下载PDF
化危为安:组织韧性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90
2
作者 张公一 张畅 刘晚晴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208,共17页
韧性衍生于逆境,组织韧性有助于企业在变幻莫测的VUCA①环境中化危为安、逢凶化吉。通过对组织韧性文献的系统梳理与回顾,本文归纳并提炼了组织韧性的研究视角,即能力视角、过程视角、特质视角、结果视角;总结并概括了组织韧性的测量方... 韧性衍生于逆境,组织韧性有助于企业在变幻莫测的VUCA①环境中化危为安、逢凶化吉。通过对组织韧性文献的系统梳理与回顾,本文归纳并提炼了组织韧性的研究视角,即能力视角、过程视角、特质视角、结果视角;总结并概括了组织韧性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方法;关注并重视组织韧性研究情境由狭义到广义的范畴扩展,凝练不同视角下组织韧性的情境事件;最后,引入“I-P-O”范式,将上述知识汇总成为逻辑一致、架构和谐的系统性研究框架。本文兼顾独辟蹊径聚焦理论前沿和突破瓶颈牵引实践需求,以期促进组织韧性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良性循环、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韧性 概念内涵 测量方法 情境画面
原文传递
中国绿色煤炭资源概念和内涵及评价 被引量:84
3
作者 王佟 张博 +1 位作者 王庆伟 江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13,共9页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正确认识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攸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定义绿色煤炭资源为在当前先进技术条件下,资源禀赋条件适宜,能够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生态环境友好,适宜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正确认识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攸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定义绿色煤炭资源为在当前先进技术条件下,资源禀赋条件适宜,能够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生态环境友好,适宜清洁高效利用,且具有经济竞争力的煤炭资源。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煤炭资源状况,详细阐述了绿色煤炭资源的概念内涵,构建了绿色煤炭资源评价技术框架,并对我国绿色煤炭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煤炭资源总量较大,其中已探明资源量为9 733.65亿t,且集中分布于"井"字形区划下的晋陕蒙(西)宁地区和新疆北疆地区,但绿色煤炭资源基础储量约为855.77亿t,经济可采的绿色煤炭资源储量仅为445.34亿t,资源保障程度仍有待加强。全面确立基于绿色煤炭资源评价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将有助于系统规划我国煤炭地质工作,明确区域资源开发战略与产能布局,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煤炭资源 概念内涵 核算方法 评价指标 资源评价
下载PDF
国外课堂生态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64
4
作者 孙芙蓉 谢利民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7-92,共6页
本文遵循“概念内涵-构成因素-对象与方法”的思路较为全面地介绍和梳理了国外课堂生态的研究状况,并就课堂生态研究目前的研究定位、可能发展方向和需要突破的“瓶颈”等方面进行分析,简要探讨了国外研究对国内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 课堂生态 概念内涵 构成因素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外国
下载PDF
检出限的涵义和计算方法 被引量:75
5
作者 王艳洁 那广水 +2 位作者 王震 徐恒振 姚子伟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2年第5期85-88,共4页
介绍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及样品检出限的基本定义及涵义,以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的十氯酮为例,进行不同方法的检出限计算,讨论了不同方法计算检出限引起的差异及计算方法中所选取参数的合理性,对如何科学使用检出限进行实验室质量控... 介绍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及样品检出限的基本定义及涵义,以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的十氯酮为例,进行不同方法的检出限计算,讨论了不同方法计算检出限引起的差异及计算方法中所选取参数的合理性,对如何科学使用检出限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出限 涵义 计算方法 区别
下载PDF
农用地估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31
6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李霖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61,共5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国农用地资源 ,对农用地的估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根据农用地的价格特点、估价的原则 ,在确定了农用地土地质量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环境价值不同的价值内涵下 。
关键词 估价方法 农用地 价格评估 价值内涵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45
7
作者 沈宏超 洪功翔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2-418,共7页
对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有助于了解城镇化质量的真实水平,有助于发现影响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文章在梳理、解读新型城镇化时代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城乡统筹等6个维度构建新型... 对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有助于了解城镇化质量的真实水平,有助于发现影响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文章在梳理、解读新型城镇化时代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城乡统筹等6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安徽16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并依据指数值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安徽16个地市在社会发展、人口发展两个维度的指数差异最为明显,社会发展指数最高的合肥市是排名最低宿州市的12倍,人口发展指数最高的铜陵市是排名最低亳州市的9.4倍;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值最高的是合肥市,最低的阜阳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在地理分布上存在着东部高而西部低的区域差异。依据SPSS软件对安徽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将安徽16个地市划分为四类:城镇化高质量地区、城镇化较高质量地区、城镇化中等质量地区、城镇化低质量地区。建议政府从加强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做好"人"的城镇化、加快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提升安徽新型城镇化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质量 时代内涵 指标体系 熵值法 安徽省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略 被引量:42
8
作者 陆卫明 张敏娜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思想理论逻辑、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逻辑、新时代民族事业发展的客观现实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思想理论逻辑、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逻辑、新时代民族事业发展的客观现实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包括坚守国家主权与领土统一的基本立场、代表全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利益、体现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根本诉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集中统一的权威领导为先决条件、以平衡充分的经济共享为主体方式、以统一多样的文化共建为强大后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生成逻辑 价值内涵 方法策略
原文传递
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38
9
作者 李晓华 袁晓萍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73,共4页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和根本任务。其理念蕴含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立德树人应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校践行立德树人应围绕聚人才、育人才和出人才...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和根本任务。其理念蕴含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立德树人应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校践行立德树人应围绕聚人才、育人才和出人才三个层面,建立全员育人机制,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时代内涵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内涵框架、认知现状与风险规避 被引量:36
10
作者 胡小勇 黄婕 +1 位作者 林梓柔 黄漫婷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8,36,共9页
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伦理挑战。厘清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的内涵框架,刻画当代大学生伦理认知的现状,进而提炼可行的风险规避策略,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对国家政策和国内外文献的研读,运用德尔菲法经两轮... 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伦理挑战。厘清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的内涵框架,刻画当代大学生伦理认知的现状,进而提炼可行的风险规避策略,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对国家政策和国内外文献的研读,运用德尔菲法经两轮修订和完善,最终确定的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内涵框架包括“人机协同与自立自主”“学生福祉与发展”“公平与持续发展”“安全与可控可信”4个一级维度和12个二级维度。以此为基础编制问卷并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教育人工智能伦理的认知存在不均衡现象,在“公平与持续发展”“安全与可控可信”两个维度上得分较低,且学历层次、年级以及对人工智能的了解程度等均对大学生的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认知产生了显著影响。当前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建设存在缺乏精准的规范与指引、人文关怀与价值引领缺位、技术自身存在局限、学习资源建设粗放等难题,未来可采取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价值导向的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建设原则、编制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指南、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水平、以智能技术反向赋能伦理建设,以及建设公益性学习资源等策略来规避风险。唯有将伦理规范嵌入到教育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才能更好地构建新型智能教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工智能 伦理内涵 伦理认知 伦理风险 德尔菲法
下载PDF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1
作者 郭倩 田成旺 +1 位作者 任涛 张铁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3期648-654,共7页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点之一,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其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是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和药效作用的复杂性,以及中药各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点之一,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其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是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和药效作用的复杂性,以及中药各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成为难题,制约着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目前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内涵、研究思路和方法,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内涵 思路 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我国当前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国瑜 张永竹 章东林 《南京农专学报》 2001年第3期69-73,共5页
论述了农业推广的涵义 ,并通过对我国农业推广模式及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业推广工作水平的对策思路是 :改革和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积极探索农业推广新路子 ;
关键词 农业推广体系 中国 对策思路 改革思路 科技文化素质 农民 问题 探索 涵义 模式
下载PDF
我国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7
13
作者 侯丽敏 岳强 王彤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04-108,共5页
文章阐述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内涵,辨析了水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力与水环境承载力的区别,论述了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最后剖析了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存在的不足,认为应该加深对水环境承载力理论的研究,探索新... 文章阐述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内涵,辨析了水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力与水环境承载力的区别,论述了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最后剖析了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存在的不足,认为应该加深对水环境承载力理论的研究,探索新的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完善指标体系,增强对与空气、土壤等其他环境要素研究的结合,加强与政策管理部门的合作进行应用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内涵 研究方法 展望
下载PDF
安全管理学及其具体教学内容的构建 被引量:27
14
作者 傅贵 安宇 +1 位作者 邱海滨 李纯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66-69,共4页
通过对安全管理实务和安全管理活动的理论分析,首先,把安全管理学广义地定义为关于事故预防的科学,并分析得到其详细内容、逻辑结构和应用原理;然后,将安全管理学狭义地定义为与安全相关的关于行为协调的科学,并选择性地构建其具体的、... 通过对安全管理实务和安全管理活动的理论分析,首先,把安全管理学广义地定义为关于事故预防的科学,并分析得到其详细内容、逻辑结构和应用原理;然后,将安全管理学狭义地定义为与安全相关的关于行为协调的科学,并选择性地构建其具体的、与其他课程没有或较少交叉的具体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学 定义 内涵 教学内容 构建方法
下载PDF
对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伟 袁书杰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0-52,共3页
结合教学实践,就互动式教学的内涵、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实施互动式教学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选取互动问题,营造互动的和谐氛围,把握互动最佳时机,灵活运用互动形式.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内涵 方法
下载PDF
关于生态流量的概念解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中根 赵玲玲 +1 位作者 陈庆伟 黄振 《中国水利》 2020年第15期29-32,共4页
从生态流量概念的提出、演化和内涵与外延等方面,对生态流量的概念进行解析。提出了概念演化的两大体系,一是以生态需水量为代表,用时段总水量表征流量的概念体系;二是以河湖生态流量为代表,用瞬时流量表征的概念体系。探讨了生态流量... 从生态流量概念的提出、演化和内涵与外延等方面,对生态流量的概念进行解析。提出了概念演化的两大体系,一是以生态需水量为代表,用时段总水量表征流量的概念体系;二是以河湖生态流量为代表,用瞬时流量表征的概念体系。探讨了生态流量的本质属性,包括质与量统一性、可再生性与流动性、时空异质性、阈值性与适宜性等,指出生态流量是维持生态与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所需特定的河水流量。归纳总结了不同行业部门对生态流量的定义,以及主流的计算方法,包括水文学方法、水力学方法、水文-生物分析法、生境模拟法以及综合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概念解析 内涵与外延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土地混合利用测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郑红玉 黄建洪 +1 位作者 卓跃飞 徐忠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04,共10页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土地混合利用测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推进土地混合利用从定性向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发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按照"内涵辨析—维度依据—方法指标—结果评价"的逻辑进行...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土地混合利用测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推进土地混合利用从定性向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发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按照"内涵辨析—维度依据—方法指标—结果评价"的逻辑进行梳理。研究结果:(1)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混合内涵体系;(2)测度基于数量规模、空间结构、功能关系、多维综合4种维度展开,以数量或结构的单一维度为主,对功能关系探讨不足且缺乏综合视角;(3)香农熵等多样性相关指标是最常用的测度方法,说明目前研究较易忽视土地用途间的结构配置、功能互补等问题;(4)测度结果注重空间评价,信效度等数理分析欠缺。研究结论:未来应尝试探索系统综合的测度体系,可基于现有测度研究强化或推进平面立体综合测度、混合评价研究、时空地理规律及其影响机理探寻等方面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混合利用 概念内涵 测度维度 方法指标 信效度
下载PDF
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内涵、意义及方法 被引量:25
18
作者 钟志贤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0-23,共14页
本文立足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讨论了教学学术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以期为推进开放大学教学学术发展、服务教学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建构一种有益的理念和实践框架。文章认为,教学学术是从学术的角度探讨"知识传播和... 本文立足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讨论了教学学术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以期为推进开放大学教学学术发展、服务教学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建构一种有益的理念和实践框架。文章认为,教学学术是从学术的角度探讨"知识传播和学习绩效以及改进教学实践"的原理与方法。教学学术对于全面理解学术的内涵、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确保教学内涵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教学学术有赖于转变学术范式,遵循学术规范,探索合理的学术评价标准和有效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大学 教学学术 内涵 意义 方法
原文传递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被引量:24
19
作者 熊和平 陈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6,共6页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是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出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类型。因对城市规划区及其绿地内涵的不同理解使得理论探讨与规划实践出现分化。从分析《城乡规划法》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绿地系统规划的影响入手,在梳理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是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出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类型。因对城市规划区及其绿地内涵的不同理解使得理论探讨与规划实践出现分化。从分析《城乡规划法》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绿地系统规划的影响入手,在梳理城市规划区及其绿地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导向,并结合六安市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体会,提出了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的分类体系、规划分析与评价方法、规划布局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规划区 绿地系统 内涵 分类 布局方法
下载PDF
浅谈医学教育国际化与医学教育改革的关系 被引量:20
20
作者 古文力 《医学教育探索》 2007年第12期1111-1113,共3页
国际化意味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表现在经济、贸易等方面,而且体现在文化、教育的全面开放。走国际化道路,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面对现实的必然选择。实现医学教育国际化,必须明确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采取有力措施,走中国特色的医学教... 国际化意味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表现在经济、贸易等方面,而且体现在文化、教育的全面开放。走国际化道路,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面对现实的必然选择。实现医学教育国际化,必须明确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采取有力措施,走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国际化道路,促进中国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国际化 内涵 医学教育改革 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