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宁河流域稻米生化品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国照 柏建 王景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77-2281,共5页
通过“合系 39”在四川安宁河流域无控制的地理分期播种大田试验及稻米生化品质室内分析 ,定量研究了从穗前 4 0d到成熟期各阶段气象条件对稻米生化品质的影响及关键时期 ,建立了稻米生化品质各组分与关键期平均温度、温度日较差和日照... 通过“合系 39”在四川安宁河流域无控制的地理分期播种大田试验及稻米生化品质室内分析 ,定量研究了从穗前 4 0d到成熟期各阶段气象条件对稻米生化品质的影响及关键时期 ,建立了稻米生化品质各组分与关键期平均温度、温度日较差和日照时数的综合关系模型 .结果表明 ,气候生态条件对稻米生化品质各组分有重要影响 ,且不同组分的影响形式和关键时期不同 .其组分与气候生态因子最显著相关的时段或在齐穗前 ,或在齐穗后 ,或从齐穗前持续到齐穗后 .该模型于 2 0 0 2~ 2 0 0 3年应用在安宁河流域优质稻生产决策中 ,累计推广优质稻 7 3× 10 4hm2 ,较 2 0 0 1年增加 3 0× 10 4hm2 ,农民增收 2亿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生化品质 气候条件 安宁河流域
下载PDF
V形河谷深厚回填土大直径灌注桩施工控制
2
作者 杨红 《中国港湾建设》 2022年第5期58-61,共4页
桩基作为基础工程直接决定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寿命。文章基于在重庆渝北区人工填土区域进行桥梁桩基施工,以双桥路道路工程为例,结合桩基施工的安全、适用、经济的理念,对松散人工填土地质条件下桩基础成孔形式、塌孔处理措施及工艺方... 桩基作为基础工程直接决定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寿命。文章基于在重庆渝北区人工填土区域进行桥梁桩基施工,以双桥路道路工程为例,结合桩基施工的安全、适用、经济的理念,对松散人工填土地质条件下桩基础成孔形式、塌孔处理措施及工艺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对双桥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采用旋挖钻及塌孔处理办法进行了阐述,可为类似项目的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灌注桩 复杂地质条件 河谷 回填土 施工控制
下载PDF
不同河谷条件面板堆石坝地震加速度反应规律
3
作者 宋志宇 董莉莉 李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05,共3页
采用等价线性化黏-弹性模型研究了不同坝高、不同河谷宽度和不同河岸坡度情况下的面板堆石坝地震响应,进行了三维动力反应计算分析,重点分析了面板堆石坝坝顶点的地震动力加速度反应随河谷形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中高坝坝体的最大加... 采用等价线性化黏-弹性模型研究了不同坝高、不同河谷宽度和不同河岸坡度情况下的面板堆石坝地震响应,进行了三维动力反应计算分析,重点分析了面板堆石坝坝顶点的地震动力加速度反应随河谷形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中高坝坝体的最大加速度反应值位于河谷中央的坝顶,且最大加速度反应值随河谷的变窄而变大;高坝坝体的加速度反应规律及加速度最大反应值受河谷形状的影响较小;低坝河谷较宽时,坝体的最大加速度反应值由河谷中央向两岸移动,因此对宽河谷采用二维计算时,既不能给出坝体的最大加速度反应值,也不能给出最大加速度位置,必须采用三维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动力分析 河谷条件 加速度分布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安徽段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条件分析
4
作者 徐波 黄旭 +1 位作者 蔡晓兵 王克友 《四川地质学报》 2021年第2期209-214,共6页
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段广泛出露的花岗岩类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含矿性进行系统的取样分析,发现毛坦岩体、花园巩岩体、花山岩体、黄梅尖岩体风化壳存在稀土矿化,矿化体主要集中在岩体全风化层。结合前人在同位素年代学、矿... 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段广泛出露的花岗岩类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含矿性进行系统的取样分析,发现毛坦岩体、花园巩岩体、花山岩体、黄梅尖岩体风化壳存在稀土矿化,矿化体主要集中在岩体全风化层。结合前人在同位素年代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理论,认为区内燕山晚期A型花岗岩风化壳发育区域具有较好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花岗岩 成矿条件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制度条件、主体意识与文化共生——山地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清水江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应强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5期129-142,173-174,共16页
立足于特定地域社会个案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是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进而达致对作为整体的文化中国历史结构认识和理解的一种重要学术取向。本文聚焦贵州东南部清水江流域,简要梳理了入清以来府州厅县、屯卫土司等制... 立足于特定地域社会个案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是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进而达致对作为整体的文化中国历史结构认识和理解的一种重要学术取向。本文聚焦贵州东南部清水江流域,简要梳理了入清以来府州厅县、屯卫土司等制度设计以及治理实践中所形成的地理空间格局和全新社会环境,描述了伴随区域开发逐步形成以杉木种植采运贸易活动为核心的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其间的知识共有、利益同享和主体意识,进而探讨了这些具有不同民族身份的主体在区域性风俗改革及文字书写逐渐普及等地方文化创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对基于主流文化价值认同的国家认同表达。笔者认为,清代以来清水江流域不同人群互动交往实际情形及其发生机制,不仅是理解区域社会结构过程、民族交融和文化共生的基本路径,而且作为整个西南地区经济开发和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共有模式,对于探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重要的经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条件 经济交往 主体意识 文化共生 清水江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