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极心理学研究进展述要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建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积极心理学是关涉人们"幸福"的研究。其发展迅速,逐渐明晰了定义、假设以及包括愉悦生活、责任生活和意义生活的概念框架。其在主观幸福感、个性力量、责任和流畅感以及积极的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概念框架 主观幸福感 个性力量 责任和流畅感 诊断实践
下载PDF
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刻画的概念隐喻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小南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红楼梦》用神仙、植物表现林黛玉的外在特征,用气态物质、游离的物质表现其内在特征;用花、雪表现薛宝钗的外在特征,用有关于"正"的语言表达来展示其内在特征。由此可知概念隐喻使用的一般规律:隐喻表达遍布语言,但并非每... 《红楼梦》用神仙、植物表现林黛玉的外在特征,用气态物质、游离的物质表现其内在特征;用花、雪表现薛宝钗的外在特征,用有关于"正"的语言表达来展示其内在特征。由此可知概念隐喻使用的一般规律:隐喻表达遍布语言,但并非每一个隐喻概念都与人物形象紧密相关;同一隐喻概念可以用于刻画不同人物;选择同一始源域的不同方面或不同下属类别都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隐喻表达的数量也对获得不同的效果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人物形象 林黛玉 薛宝钗
下载PDF
吉尔·德勒兹美学视域下的艺术创作问题研究
3
作者 赵士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137-141,共5页
本文从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考出发,将艺术创作这一问题作为思考的核心。自吉尔·德勒兹的“概念”处出发重新探讨“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及“思维”等诸多问题,继而在本体论意义上重思艺术创作,试图为艺术创作提供更... 本文从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考出发,将艺术创作这一问题作为思考的核心。自吉尔·德勒兹的“概念”处出发重新探讨“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及“思维”等诸多问题,继而在本体论意义上重思艺术创作,试图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方向及思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德勒兹 概念 艺术创作 内在性平面 概念性人物
下载PDF
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汉韩情感表达认知路径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丽萍 崔顺姬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2年第4期64-75,共12页
历史上,韩国曾大量借用汉字,汉字对韩国的语言与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至今日,韩语中汉字词的比重仍高达60%以上。汉字“心”对于中韩两国人民都是熟识度极高的汉字,汉字“心”所承载的概念内涵也很丰富,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情感... 历史上,韩国曾大量借用汉字,汉字对韩国的语言与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至今日,韩语中汉字词的比重仍高达60%以上。汉字“心”对于中韩两国人民都是熟识度极高的汉字,汉字“心”所承载的概念内涵也很丰富,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情感表达在汉韩语言中大量存在,但也各有异同,由此也反映出两国人民认知的共性与差异。为了对中韩两国人民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情感表达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对比,我们用韩语汉字词“심심장”和固有词“마음”分别表征汉字“心”的实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与汉语“心”进行对比,分析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情感表达认知路径。通过研究发现汉语“心”和韩语汉字词“심장”在情感表达过程中均存在转喻、蕴含转喻的隐喻,以及隐喻的三种认知路径,其中,概念转喻发挥了更为基础性的作用,而韩语固有词“마음”则以概念隐喻的路径或通过本义直述来表达情感。同时,在实际语言表达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之间经常是复合发生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情感表达 汉字“心”概念
下载PDF
“门”上位化的过程和原因
5
作者 贾燕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4-61,共8页
以概念场为背景,结合历史文献梳理了{门}概念域主要成员"门""户"的语义演变情况,重点考察了"门"成为该概念域强势上位词的演变过程,并尝试分析"门"上位化的原因。研究显示,先秦至隋,{门}概念域... 以概念场为背景,结合历史文献梳理了{门}概念域主要成员"门""户"的语义演变情况,重点考察了"门"成为该概念域强势上位词的演变过程,并尝试分析"门"上位化的原因。研究显示,先秦至隋,{门}概念域中"门""户"处于同位关系;唐代,"门"发生了上位化,"户"的主导义位转移,此种格局一直保持到今天。"门"上位化是语言内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古今概念化方式的改变是最重要的动因,汉语从综合到分析的类型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义域宽、组合能力强、使用频率高是"门"战胜"户"成为强势上位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概念域 上位化 词义演变 动因
下载PDF
流行新词汉译的形象化与概念化 被引量:8
6
作者 殷燕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2-96,共5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事物、新现象和新概念层出不穷,一时间冒出来许多新鲜译名,如"博客(B log)"、"播客(Podcast)"、"对决(PK)"等词,由此引发了"译名是否要整齐划一化"的争论,虽然译界...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事物、新现象和新概念层出不穷,一时间冒出来许多新鲜译名,如"博客(B log)"、"播客(Podcast)"、"对决(PK)"等词,由此引发了"译名是否要整齐划一化"的争论,虽然译界一再强调的是翻译规范化,但"译文的整齐划一化"促进的到底是"对原语的理解"还是"汉语规范化"?文章从翻译的形象化与概念化这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流行新词在一定历史时期可以"一词二译",不过要视原文的语境和风格而定,选用形象化音译可保留时代流行语言的特色,另一方面,采用概念化意译可保留表意准确性语言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化 概念化 单义性 理据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