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扫描对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效果及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1
1
作者 艾昕 苏杰 +2 位作者 姚美 白华 杨鹏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9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CT扫描对神经内窥镜及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效果的评估及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内窥镜组(42例)和钻孔组(34例)... 目的:探讨CT扫描对神经内窥镜及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效果的评估及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内窥镜组(42例)和钻孔组(34例),内窥镜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钻孔组患者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两组患者于术后6 h、1 d、1周、1个月和3个月行头颅CT扫描,并采用容量测量软件计算血肿残余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观察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钻孔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骨窗大小上均显著低于内窥镜组,在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显著高于内窥镜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79,t=6.546,t=14.311,t=6.287,t=12.442,t=5.811;P<0.05);术后钻孔组和内窥镜组患者头颅CT扫描容量测量计算的血肿残余率均呈逐步降低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68,F=26.926;P<0.05),术后6 h、1 d、1周及1个月时,内窥镜组残余率均显著低于钻孔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5,t=9.230,t=8.623,t=2.311;P<0.05);内窥镜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优于钻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IHSS评分=3.700,t=2.405;tADL评分=2.999,t=2.510;P<0.05);内窥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5/42),钻孔组为32.3%(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7,P<0.05)。结论:头颅CT扫描容量测量计算可准确获取颅内血肿的清除效果,反映出钻孔引流创伤小,但神经内窥镜对血肿的清除效果更彻底,术后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更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颅内出血 神经内窥镜 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技术的多孔沥青混凝土抗冻融破坏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波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13期70-72,共3页
冻融破坏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形式,目前主要通过马歇尔试件的劈裂强度在冻融环境下的变化情况来间接反映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能力,未揭示出冻融破坏下沥青路面内部结构上的变化,如裂纹、空隙率的变化规律。因此,本研究中采用一种直... 冻融破坏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形式,目前主要通过马歇尔试件的劈裂强度在冻融环境下的变化情况来间接反映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能力,未揭示出冻融破坏下沥青路面内部结构上的变化,如裂纹、空隙率的变化规律。因此,本研究中采用一种直观的方法来研究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能力,主要是采用工业CT跟踪多孔沥青混凝土内部空隙率在冻融环境下的变化。结果显示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性能与空隙率的分布有很大关系,总体上,在冻融破坏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试件内部空隙率明显增大的局部区域会造成混凝土局部或整体空隙率的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多孔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多孔沥青混凝土 空隙率 抗冻融破坏
下载PDF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引入后土壤大孔隙拓扑结构演变特征
3
作者 杨志强 孟晨 +3 位作者 王兴 朱志昊 宋乃平 杜灵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目的]认识人工柠条种植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从而为人工植被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区风沙土生境的草地(0 a)及9,14,24,35 a生人工柠条林为对象,分别进行原状土柱采集、CT扫描及图像处理分析,获取土壤大... [目的]认识人工柠条种植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从而为人工植被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区风沙土生境的草地(0 a)及9,14,24,35 a生人工柠条林为对象,分别进行原状土柱采集、CT扫描及图像处理分析,获取土壤大孔隙几何分布特征,量化大孔隙表面积、等效直径和连接度等拓扑结构参数,研究了柠条生长过程中土壤大孔隙演变特征。[结果]通过三维图像可以看出,和0 a样地相比,随着林龄增加,各样地在0—200 mm土层大孔隙数量明显增多且结构更加复杂。定量分析表明,和0 a样地相比,不同林龄柠条林地在同一土层,大孔隙数量密度、长度密度、等效直径、连接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在0—100 mm和100—200 mm土层大孔隙数量密度、长度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随着林龄增加,表层土壤(0—100 mm)增幅要大于深层土壤(100—200 mm);等效直径在0—100 mm土层显著减小,在100—200 mm土层显著增加(p<0.05),而连接度变化规律恰好相反。进一步分析发现,林龄与大孔隙数量密度、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大孔隙等效直径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大孔隙体积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人工柠条林的引入会促进土壤大孔隙致密网络状结构形成,改善大孔隙表面积、连接度等拓扑结构,且随着林龄增加,对土壤改良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柠条 土壤大孔隙 拓扑结构 ct扫描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CT增强扫描与CT平扫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燕 任开彬 +2 位作者 江兆祥 朱君孺 洪强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CT增强扫描与CT平扫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56例PTMC患者CT扫描资料,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值为42~97 HU的CT平扫和CT值为30~152 HU的CT增强扫描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CT增强扫描与CT平扫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56例PTMC患者CT扫描资料,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值为42~97 HU的CT平扫和CT值为30~152 HU的CT增强扫描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56例患者中共有病灶77枚,CT扫描发现62枚(占80.52%)。在62枚病灶中CT平扫呈低密度52枚,呈等密度8枚,呈钙化状态2枚;CT扫描图像显示病灶密度均匀,未出现囊变及坏死等现象;形态不规则57枚,咬饼征39枚,微钙化8枚及增强后范围模糊58枚。CT增强扫描瘤体呈均匀强化状态,程度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出现假包膜征8枚,包膜完整2枚,不完整6枚。结论:PTMC常见的CT征象有平扫低密度,强化均匀且程度低,形态不规则,呈咬饼征,增强扫描后范围模糊等,CT增强扫描有助于发现PTMC的各种CT征象,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 ct扫描 影像学对比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CT扫描检查参数与其Fuhrman病理分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勇 叶名楠 +1 位作者 宋东虎 胡德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0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7 cm的肾透明细胞癌CT扫描检查参数与Fuhrman病理核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35例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并将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T影像特征,以...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7 cm的肾透明细胞癌CT扫描检查参数与Fuhrman病理核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35例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并将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T影像特征,以及不同Fuhrman病理核分级肾透明细胞癌CT影像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灶钙化、坏死、囊变、假包膜和造影剂快进快出比例分别为48.39%、69.35%、77.42%、37.10%和56.4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0,x^(2)=21.818,x^(2)=15.549,x^(2)=7.338,x^(2)=5.618;P<0.05);观察组病灶平扫CT值为(40.03±7.82)HU,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7,P<0.05),而实质期CT值为(126.69±30.42)HU,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5,P<0.05)。观察组Fuhrman病理分级高级别(Ⅲ~Ⅳ级)病灶钙化、坏死、囊变、假包膜及不均匀强化比例分别为68.00%、84.00%、96.00%和64.00%,明显高于低级别(Ⅰ~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52,x^(2)=4.227,x^(2)=8.273,x^(2)=12.994;P<0.05);观察组高级别病灶皮髓期、实质期CT值为(112.72±27.82)HU和(116.55±22.21)HU,明显低于低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8,t=2.70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病灶坏死、囊变、假包膜、皮髓期CT值和实质期CT值是Fuhrman病理核分级的影响因素(OR=1.542,OR=1.774,OR=1.465,OR=0.587,OR=0.542;P<0.05)。病灶坏死、囊变、假包膜、皮髓期CT值和实质期CT值联合诊断高级别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00%和68.00%。结论:在<7 cm肾透明细胞癌中,CT影像特征的病灶坏死、囊变、假包膜、皮髓期及实质期CT值与Fuhrman病理核分级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ct扫描 Fuhrman病理核分级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曲付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CT扫描技术结合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山1、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发育大量微米-纳米级孔隙,微米级孔隙包括残余粒...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CT扫描技术结合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山1、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发育大量微米-纳米级孔隙,微米级孔隙包括残余粒间孔、粒内溶孔及晶间孔,纳米级孔隙包括粒内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和微裂隙。通过CT扫描分析对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构,对储层孔喉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及其连通性分析,结果表明,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连通孔隙主要受喉道均值半径的控制,只占总孔隙度的4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发射扫描电镜 ct扫描 孔隙结构 致密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下载PDF
一种新型辅助CT扫描上肢握架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7
作者 何桂凤 黄艺峰 +3 位作者 缪羽 梁礼平 杨毅 黄莹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上肢握架,帮助患者行CT扫描过程中支撑悬空的上肢,减少CT图像伪影,方便造影剂注射操作,提高患者舒适性,提升注射造影剂人员的满意度。方法:基于临床实践需要和人体结构特点设计的上肢握架基本结构由立架、横连杆、握...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上肢握架,帮助患者行CT扫描过程中支撑悬空的上肢,减少CT图像伪影,方便造影剂注射操作,提高患者舒适性,提升注射造影剂人员的满意度。方法:基于临床实践需要和人体结构特点设计的上肢握架基本结构由立架、横连杆、握杆和横向脚杆组成。选取在医院需要做胸腹部CT增强扫描的240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0例。两组均行CT增强扫描,观察组扫描过程中使用新型上肢握架支撑悬空的上肢,对照组双手臂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对比两组CT图像出现伪影情况,患者扫描舒适性及注射造影剂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减少CT图像出现伪影情况、提高患者舒适性,注射造影剂人员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57,x^(2)=23.008,x^(2)=19.206;P<0.001)。结论:新型上肢握架能帮助患者行CT扫描时支撑悬空的上肢,减少CT图像出现伪影情况,提高其在CT扫描过程中上肢舒适感,提升注射造影剂人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上肢握架 舒适度 满意度
下载PDF
CT扫描中对不同性腺防护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侯羿 王三强 +3 位作者 屈雷 王磊 贾仁杰 许敏光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8期25-28,共4页
目的:对CT扫描过程中的不同性腺防护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接受CT扫描的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在CT扫描过程中采用包裹式防护法对患者性腺进行防护,对照组采用遮挡式防护法对患者性... 目的:对CT扫描过程中的不同性腺防护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接受CT扫描的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在CT扫描过程中采用包裹式防护法对患者性腺进行防护,对照组采用遮挡式防护法对患者性腺进行防护;测量两组患者性腺处的X射线吸收剂量及本底剂量,并对两种性腺防护方式的X射线剂量减少量百分比(X1,X2)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采用遮挡式防护法时测得的X射线吸收剂量与本底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5,P<0.05);观察组采用包裹式防护法时测得的X射线吸收剂量与本底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24,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性腺处X射线剂量减少量百分比分别为X1=34%,X2=19%。结论:采用包裹式防护法和遮挡式防护法,均可明显降低受检者性腺部位的吸收剂量,而采用包裹式防护法时,差异更加明显,防护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放射防护 性腺 遮挡式防护 包裹式防护
下载PDF
头部CT扫描定位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峰 徐锋 +1 位作者 张蕊 王良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9期223-226,共4页
研制一款头部CT扫描定位装置(简称头托),为操作人员进行头部CT扫描过程中更换不同头托节省时间,以及头部肿瘤患者模拟定位中头部位置摆位提供参考依据。此定位装置底座、夹板托板等部位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内有带胶垫的托板可调节... 研制一款头部CT扫描定位装置(简称头托),为操作人员进行头部CT扫描过程中更换不同头托节省时间,以及头部肿瘤患者模拟定位中头部位置摆位提供参考依据。此定位装置底座、夹板托板等部位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内有带胶垫的托板可调节头部位置,两侧有带气囊夹持板夹持固定头部,既方便固定头部同时增加患者舒适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为CT操作人员和模拟定位人员节省时间,尤其在模拟定位人员平常摆位60 min以上,采用此头托可节省诊疗时间约20 min,可有效提高操作人员工作效率,是一款结构简单、实用经济的头部CT扫描定位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可调头托 托板调整 头部角度定位
下载PDF
颅脑损伤颅内多发血肿的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吉荣 蔡学见 +1 位作者 陈铮立 刘斌 《东南国防医药》 2005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总结颅脑损伤颅内多发血肿的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我科近10年4 2 5例颅脑伤后颅内双侧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按照主要血肿的分布,将病员分为硬膜外血肿组(EDH)、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组(SDH+BCL)和脑挫裂伤脑内... 目的 总结颅脑损伤颅内多发血肿的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我科近10年4 2 5例颅脑伤后颅内双侧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按照主要血肿的分布,将病员分为硬膜外血肿组(EDH)、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组(SDH+BCL)和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组(BCL +ICH)。对于不同类型血肿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时实行ICP监测,不行双侧大块脑组织切除,术中或术后立即复查头颅CT。结果 12 1例未经手术治疗,其中死亡4例(3.3% ) ;手术30 4例,死亡17例(5 .6 % )。EDH组12 7例,全经手术治疗,无死亡;SDH+BCL组14 3例,手术116例,11例死亡(7.7% ) ;ICH组15 5例,手术6 1例,10例死亡(6 .4 % )。结论 颅脑损伤颅内双侧多发血肿应采取综合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血肿 颅脑损伤 颅内双侧多发血肿 脑挫裂伤 手术治疗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组织切除 治疗经验 临床资料 手术方法 脑内血肿 综合治疗 高治愈率 手术时机 改善预后 颅脑伤 同类型 ICP 无死亡 ICH
下载PDF
术前CT测量联合术中横突中点定位法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分析
11
作者 王晓东 刘静 +2 位作者 刘璞 刁浩峰 李士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8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CT测量联合术中横突中上1/3定位法行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椎弓根钉置钉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 目的:分析术前CT测量联合术中横突中上1/3定位法行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椎弓根钉置钉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术前CT测量联合术中横突中上1/3定位法置钉,对照组采用人字嵴法置钉。比较两组在置钉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首次置钉准确率以及螺钉与椎弓根皮质关系的差异性,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置钉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相比,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进钉点选取准确率相比,观察组置钉准确率为94.2%(228/242),对照组为88.8%(16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4,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967,F=57.662;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术后腰椎CT扫描获得的椎弓根螺钉与周围皮质的关系,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7,P<0.05)。结论:临床中术前采用CT测量联合术中横突中上1/3定位法置钉,可获得更高的置钉准确率及更好的弓根与螺钉包容关系,可为椎弓根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椎弓根螺钉 腰椎管狭窄症 置钉
下载PDF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CT增强扫描检查造影剂渗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存凉 毛咪咪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7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射频消融术后CT增强扫描检查造影剂渗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应对造影剂渗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行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68例肝癌患者,术后均行CT增强扫描检查,根据发生造影剂渗漏与否将其分为渗漏组(27例)和未渗... 目的:研究肝癌射频消融术后CT增强扫描检查造影剂渗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应对造影剂渗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行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68例肝癌患者,术后均行CT增强扫描检查,根据发生造影剂渗漏与否将其分为渗漏组(27例)和未渗漏组(141例)。收集患者临床有关肝硬化、经胸腔穿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消融针数、病灶大小及注射部位资料,检测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水平;以多因素Logistic分析肝癌射频消融术后CT增强扫描检查造影剂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渗漏组患者年龄≥60岁、肝硬化、经胸腔穿刺以及手背静脉注射占比均高于未渗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7,x^(2)=10.404,x^(2)=8.377,x^(2)=5.5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患者年龄≥60岁、肝硬化、经胸腔穿刺以及手背静脉注射是肝癌射频消融术后CT增强扫描检查造影剂渗漏的危险因素(OR=1.896,OR=1.913,OR=2.027,OR=2.256;P<0.05)。结论:患者年龄≥60岁、肝硬化、经胸腔穿刺、手背静脉注射等是影响肝癌射频消融术后CT增强扫描检查造影剂渗漏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密切关注具备以上因素的肝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术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渗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胸部CT扫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柏烨 文翠昆 +5 位作者 路世龙 陈小军 张旭晴 晏林明 时培 聂世琨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薄层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筛查疑似和确诊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对有流行病学史或疑似症状的663例发热患者直接行胸部薄层CT扫描,根据COVID-19的肺部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症... 目的:探讨薄层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筛查疑似和确诊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对有流行病学史或疑似症状的663例发热患者直接行胸部薄层CT扫描,根据COVID-19的肺部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症状等筛查发热患者,查出疑似和确诊患者,并对其诊疗效果进行影像学复查。结果:663例受检者胸部薄层CT扫描图像质量均达到了临床诊断要求,其中影像学诊断发现COVID-19患者5例,最终结合核酸检测确诊4例。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COVID-19的重要手段,CT检查是临床筛检和诊断COVID-19的首选方式之一,其中胸部薄层CT扫描对该病的筛查和初步诊断有非常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其CT表现及应用CT扫描检查对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薄层ct扫描 核酸检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高浓度碘对比剂联合低剂量CT三期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占位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恩岐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4期623-625,共3页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使用370mg I/ml高浓度碘对比剂联合低剂量扫描技术,结合多平面重建在肝脏占位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肝占位40例,使用碘普罗胺370对比剂(碘浓度370mg I/ml,对比剂剂量为85ml)、管电压100KV,应用16...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使用370mg I/ml高浓度碘对比剂联合低剂量扫描技术,结合多平面重建在肝脏占位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肝占位40例,使用碘普罗胺370对比剂(碘浓度370mg I/ml,对比剂剂量为85ml)、管电压100KV,应用16排西门子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部分行多平面重建,以观察肝占位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40例肝占位(16例为原发性肝ca,10例肝血管瘤,5例肝转移瘤,1例肝腺癌,6例肝硬化结节,2例肝脓疡),螺旋CT三期扫描是肝占位鉴别诊断的最佳方式,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结论:16排CT三期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联合低剂量高浓度碘对比剂可鉴别不同肝占位的病变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以获得满意的肝脏血管成像图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及减少对比剂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ct三期扫描 对比剂 辐射剂量多 平面重建
下载PDF
CT平扫图像纹理特征鉴别肾脏实性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探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宏涛 景少华 任慧鹏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7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CT平扫图像纹理特征鉴别肾脏实性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6例肾脏实质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病理检查将其分为肾恶性肿瘤组(86例)和肾良性肿瘤组(40例),其中肾恶性肿瘤组再分为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60例),乳头... 目的:分析CT平扫图像纹理特征鉴别肾脏实性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6例肾脏实质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病理检查将其分为肾恶性肿瘤组(86例)和肾良性肿瘤组(40例),其中肾恶性肿瘤组再分为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6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组(15例),肾嫌色细胞癌(chRCC)组(11例);肾良性肿瘤组再分为肾乏脂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组(28例),肾嗜酸性细胞腺瘤(RO)组(12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选取肿瘤直径最大的层面,包括CT平均灰度值、中等强度、标准差、峰值、偏度及熵。比较各组患者CT相关纹理参数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平扫图像纹理特征,鉴别肾脏实性肿瘤良恶性的价值。结果:肾恶性肿瘤组患者CT标准差及偏度明显高于肾良性肿瘤组,熵明显低于肾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0,t=1.995,t=2.163;P<0.05)。pRCC组、chRCC组、fp-AML组及RO组患者CT标准差明显低于ccR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3,t=3.107,t=3.938,t=2.741;P<0.05);chRCC组及fp-AML组患者偏度明显低于pRCC组、ccR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chRCC组)=2.383,t=2.027;t_(fp-AML组)=4.937,t=5.448;P<0.05);RO组患者偏度明显高于chRCC组及fp-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12,t=31.850;P<0.05)。CT平扫指标诊断肾恶性肿瘤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灵敏度为79.64%,特异度为78.64%;标准差鉴别ccRCC与pRCC患者的AUC为0.781,ccRCC与chRCC患者的AUC为0.836,ccRCC与pRCC患者的AUC为0.825,ccRCC与fp-AML患者的AUC为0.749,chRCC与pRCC患者的AUC为0.746,pRCC与fp-AML患者的AUC为0.891,fp-AML与RO患者的AUC为0.854。结论:CT平扫图像纹理特征可反应肾脏实性肿瘤的表征、病理分型及分级,在预测肾脏实质肿瘤的良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操作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客观提供病灶信息等优点,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图像纹理特征 鉴别 肾脏实性肿瘤 良恶性 价值
下载PDF
^(18)F-FDG PET/CT摄取值及血清载脂蛋白A1、谷胱甘肽对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陈祥迪 李淑晓 +1 位作者 沈妍 车峰远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摄取值及血清载脂蛋白A1(Apo A1)、谷胱甘肽(GSH)用于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摄取值及血清载脂蛋白A1(Apo A1)、谷胱甘肽(GSH)用于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将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50例)和姿势不稳或步态障碍型(PIGD)组(34例)。比较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患者^(18)F-FDGPET/CT的^(18)F-FDG摄取值、血清Apo A1及GSH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3项指标联合预测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价值;验证^(18)F-FDG摄取值、血清Apo A1及GSH联合检测对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患者预测结果与患者实际亚型的一致性。结果:TD组丘脑的^(18)F-FDG摄取值显著低于PIGD组;TD组血清Apo A1水平显著高于PIGD组、TD组血清GSH水平显著高于PI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9、2.758、2.824,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显示,丘脑^(18)F-FDG摄取值、Apo A1及GSH联合预测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AUC为0.858;^(18)F-FDG摄取值、血清Apo A1及GSH联合对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患者预测结果与患者实际亚型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04)。结论:^(18)F-FDG PET/CT摄取值、血清Apo A1及GSH联合应用对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有较好的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载脂蛋白A1(Apo A1) 谷胱甘肽(GSH)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