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灰乳浊白釉的组成范围、乳浊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范玉容 郑家范 游恩溥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本文介绍骨灰乳浊白釉的基础釉组成范围;组成、骨灰量、烧成温度对白度的影响。对骨灰乳浊白釉的微观结构、乳浊机理、影响白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骨灰乳浊白釉的乳浊现象是釉玻璃分相所致。
关键词 乳浊釉 骨灰乳浊剂 乳浊机理
下载PDF
明清期间景德镇祭红釉的化学组成对比研究及其科技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彭子成 梁宝鎏 +3 位作者 余均岳 郑培凯 李果 李德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3期30-36,共7页
为了进一步讨论明清两代祭红釉的发展沿革,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了10片明永乐祭红釉和胎的化学组成,并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明清期间祭红釉和胎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永乐-宣德-万历)的祭红釉相比于清代(康... 为了进一步讨论明清两代祭红釉的发展沿革,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了10片明永乐祭红釉和胎的化学组成,并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明清期间祭红釉和胎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永乐-宣德-万历)的祭红釉相比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的R_2O+RO(wt%)平均值约低20%,RO/R_2O(mol/mol)平均值约低45%,RO_2/R_2O_3(mol/mol)平均值约高34%。明代永乐和宣德的祭红釉胎式分布RO_2(mol)值均大于5.8,而清代样品均小于5.4。明清两代祭红釉化学组成的突然变化(shift),可能暗示明代的制釉工艺在清代已经失传,而在清代则自行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期间祭红釉 釉和胎的化学组成 变化和分布特征
下载PDF
K_2O-CaO-Al_2O_3-SiO_2系统自释釉瓷化学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子初 唐锡怀 《陶瓷工程》 1996年第2期3-9,共7页
本文从酸度系数着手,证实了K2O-CaO-Al4O久-SiO2系统中存在自释釉组成,限定了其组成范围,0.67%<K2O<1.28%,10.64%<CaO<13.62%,11.53%<Al4O3<15.32%,72.... 本文从酸度系数着手,证实了K2O-CaO-Al4O久-SiO2系统中存在自释釉组成,限定了其组成范围,0.67%<K2O<1.28%,10.64%<CaO<13.62%,11.53%<Al4O3<15.32%,72.73%<SiO2<74.04%,并讨论了自释釉瓷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释釉瓷 化学组成 釉层厚度 氧化物陶瓷
下载PDF
墙地砖无光釉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平 朱建峰 《陶瓷工程》 2001年第4期13-15,21,共4页
通过大量实验,研制出适用于墙地砖快速烧成的多组份无光基础釉,经分析测试,该釉性能良好,成本较低,对墙地砖生产厂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无光剂 无光釉 墙地砖 陶瓷 快速烧成
下载PDF
卫生瓷基釉组成对铬锡红色料呈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俞康泰 田高 +1 位作者 高升州 朱志斌 《陶瓷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文采用三角座标设计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卫生瓷钙系生料釉中的ZnO、MgO和BaO对铬锡红色料呈色的影响,采用XRD研究了铬锡红釉中的主晶相及其对呈色的影响;并通过上述研究对如何提高铬锡红釉的呈色品位和呈色稳定性指出... 本文采用三角座标设计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卫生瓷钙系生料釉中的ZnO、MgO和BaO对铬锡红色料呈色的影响,采用XRD研究了铬锡红釉中的主晶相及其对呈色的影响;并通过上述研究对如何提高铬锡红釉的呈色品位和呈色稳定性指出了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锡红釉 基釉组成 卫生陶瓷 瓷釉 呈色
下载PDF
基釉组成对低温硒镉红釉理化性能及呈色效果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徐建华 《江苏陶瓷》 CAS 2009年第4期12-14,16,共4页
探讨了基釉组成,特别是碱成分、F成分、中性氧化物成分对低温硒镉红釉之始熔点、化学稳定性及呈色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理想的硼酸系CdS-CdSe低温硒镉红釉基釉组成。
关键词 基釉组成 低温硒镉红釉 呈色效果 始熔点 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现代科学技术在古陶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龚钰轩 李谦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55,共7页
随着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研究手段难以满足科研者的需求。因此,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古陶瓷进行科学化研究已然成为常态。统计了国内从2015年至2019年间发表的古陶瓷科技研究论文。总结归纳现代科学技术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概... 随着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研究手段难以满足科研者的需求。因此,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古陶瓷进行科学化研究已然成为常态。统计了国内从2015年至2019年间发表的古陶瓷科技研究论文。总结归纳现代科学技术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概况,结果显示在古陶瓷研究中常用到的科技手段主要有X-射线衍射分析(XRD)、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EDXRF)、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穆斯堡尔谱仪分析、热膨胀分析、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拉曼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热释光分析、质子激发X荧光光谱分析法(PIXE)等。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古陶瓷年代的测定;2、古陶瓷胎釉成分、烧制工艺、真伪鉴定及产地溯源研究;3、古陶瓷病害机理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总结我国近五年内古陶瓷科技研究在陶瓷辨伪方面不足、地域分布上不平衡、研究手段单一及缺少国际视野等问题。提出既要引用新技术和方法,又要进一步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特别是无损分析技术;其次,扩宽研究视野及思路,积极申请古陶瓷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同时加强国际间的研究与交流合作的展望;最后,有望集各单位已有研究成果编撰一本关于古陶瓷科技分析手段的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手段 古陶瓷 年代测定 胎釉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