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内外《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
作者 连凡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前海内外《文献通考·经籍考》相关研究主要指向成书背景的研究,版本、校勘及其相关研究,引书、辑佚及其相关研究,序文、解题、按语等内容的专题研究,一书重见与互著问题的研究,辑录体编纂体例的研究,分类、归类及其目录学价值的... 目前海内外《文献通考·经籍考》相关研究主要指向成书背景的研究,版本、校勘及其相关研究,引书、辑佚及其相关研究,序文、解题、按语等内容的专题研究,一书重见与互著问题的研究,辑录体编纂体例的研究,分类、归类及其目录学价值的研究,史学思想的研究,各部类的专题研究等九个方面。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经籍考》的学术价值认识不够,文本挖掘与分析不够全面深入,学科壁垒导致结合哲学等专科学术的研究还很欠缺等,有待更深入地挖掘并展开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经籍考》 马端临 目录学 辑录体 学术史
下载PDF
汉字部首编纂法源流论正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惠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1-704,共4页
汉字的部首编纂法源远流长,由最初的文字学表义部首法逐渐演化为辞书学的检字部首法,再改进为偏旁笔画法,而偏旁笔画法又因汉字构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同一汉字在不同字书辞书中或被列在不同的部首和笔画之下,呈现出曲折的变化。关于汉... 汉字的部首编纂法源远流长,由最初的文字学表义部首法逐渐演化为辞书学的检字部首法,再改进为偏旁笔画法,而偏旁笔画法又因汉字构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同一汉字在不同字书辞书中或被列在不同的部首和笔画之下,呈现出曲折的变化。关于汉字部首编纂法的历史发展,至今缺乏系统的研究,甚至有某些无根之论为人们所习焉不察。研究这个问题的难度不在于理论的深奥与方法上的技巧,而在于对原始文献的几乎穷尽的搜寻与科学的分析。其探讨的价值是,正确展示适应汉字特点的民族化辞书编纂法,有助于各国汉字学界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字典编纂史,提高运用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首 编纂法 历史 发展 论正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文史观建构初探
3
作者 王瑜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又进入新的编写重构期,"现代国家文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国文学史观"及"民国文学机制"等是其间引起较大关注的建构理念。在众多建构理念的研讨中,人...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又进入新的编写重构期,"现代国家文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国文学史观"及"民国文学机制"等是其间引起较大关注的建构理念。在众多建构理念的研讨中,人文史观或人文视角不应该是被漠视的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科属性规定着人文应成为决定一部作品价值和入史地位高低大小的重要参考标准。人文史观摆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已有史观线性思维的局限,具有更强的涵括力和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史观 文学史观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人文精神 史学编纂
下载PDF
论隋朝修史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绪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终隋一代虽未修出一部辉煌的史学巨著 ,也没有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史学家 ,但隋朝史学决不是一片空白。史学家魏澹、王劭、牛弘等对纂修前代史和当代史做了大量工作。
关键词 隋朝 修史 魏澹 王劭 前五代史
下载PDF
唐初正史中的文学观及其意义探析
5
作者 康勇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5-69,共5页
唐初八部正史文本体现了实用而审美的文学观,主要表现于经世纬俗的文学功用观和妙发性灵与形言之美的审美观。从文学史角度看,这种文学观在唐初具有纠正时弊和为盛唐文学奠基的重大意义,从文学批评史角度看,具有综合创新意义,而且这种... 唐初八部正史文本体现了实用而审美的文学观,主要表现于经世纬俗的文学功用观和妙发性灵与形言之美的审美观。从文学史角度看,这种文学观在唐初具有纠正时弊和为盛唐文学奠基的重大意义,从文学批评史角度看,具有综合创新意义,而且这种文学观的形成过程对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初正史 八部正史 修史 文学观
下载PDF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及其特色解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彦昌 乐苑 《兰台世界》 2017年第24期17-20,共4页
本文首先对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进行全面梳理,并分为石刻档案汇编与纸质档案汇编两大类进行解说,最后解析苏州历史档案汇编所体现出的四大特色,以期对地方历史档案的编纂工作有所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苏州历史档案 商会档案 丝绸档案 编纂沿革
下载PDF
档案编研人员参与编史修志的思考和实践
7
作者 肖志方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40-142,共3页
档案编研人员参与编史修志工作对于深化和拓展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编研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扩大档案工作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档案编研人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编史修志工作;档案编研人员在编史修志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材要兼... 档案编研人员参与编史修志工作对于深化和拓展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编研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扩大档案工作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档案编研人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编史修志工作;档案编研人员在编史修志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材要兼顾全面性和整体性,叙述方式要兼顾系统性和完整性,写作态度要客观公正,文字应精炼、简朴等几方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 编研 编史 修志
下载PDF
重述历史的策略——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文学论争集》的编选谈起
8
作者 耿佳 《淄博师专学报》 2011年第2期55-57,共3页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于1935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学科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产生十年后牢固树立起其正统权威地位,《新文学大系》采用了一种颇具策略性的编...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于1935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学科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产生十年后牢固树立起其正统权威地位,《新文学大系》采用了一种颇具策略性的编选手法从而有效地对新文学的发展历史加以重新叙述。这种编选手法在其中的《文学论争集》一卷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大系》 编选策略 重述历史
下载PDF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史研究
9
作者 秦晓婕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第2期28-36,共9页
本文聚焦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撰,通过论文、著作、口述等多种材料,首先较为全面地回顾其编撰过程并重新梳理分期为五个阶段,随后着力总结、呈现了编撰的成功要素,最后从《善本书目》编撰史角度出发,对编辑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成就... 本文聚焦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撰,通过论文、著作、口述等多种材料,首先较为全面地回顾其编撰过程并重新梳理分期为五个阶段,随后着力总结、呈现了编撰的成功要素,最后从《善本书目》编撰史角度出发,对编辑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成就与启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古籍 编撰史 善本
下载PDF
论王念孙《方言》遗说的重建——古代语言学著作的文献学研究之三
10
作者 华学诚 徐妍雁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67,共11页
王念孙对《方言》有精深的研究,但成果未有完整专著传世。刘君惠最早指出辑录王氏《方言》遗说的重要性,并创立了"有述有作"的体例。王氏《方言》遗说散见于其父子各种存世著作之中,可以供辑录者约有1 2种。文章提出了单纯重... 王念孙对《方言》有精深的研究,但成果未有完整专著传世。刘君惠最早指出辑录王氏《方言》遗说的重要性,并创立了"有述有作"的体例。王氏《方言》遗说散见于其父子各种存世著作之中,可以供辑录者约有1 2种。文章提出了单纯重建的理念,确立了"述而不作"的体例,并据此提供了重建样稿。按照这种方式重建,不仅能提供全面、客观且具动态特点的研究资料,而且对王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方言》研究 文献辑佚 语言学史
原文传递
谈校史工作与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被引量:13
11
作者 连念 翁勇青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65-67,71,共4页
高校校史是高校发展历程的反映与总结,它在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中有着许多的功用,校史工作在高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教育导向功能,传统移植功能等,要充分发挥校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加强校建的作用,必须加强校史的编研,提... 高校校史是高校发展历程的反映与总结,它在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中有着许多的功用,校史工作在高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教育导向功能,传统移植功能等,要充分发挥校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加强校建的作用,必须加强校史的编研,提供多种形式的校史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校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导向功能 凝聚激励功能 移植功能 协调融合功能
下载PDF
论清代史馆修史、幕府修史及私家修史的互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记录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8-56,共9页
在清代,史馆、幕府和私家这三类修史形式一直是并存发展的。在治史范围和思想倾向上,三者有明显差异,史馆基本上垄断了国史和当代史的纂修,幕府修史的范围则随着政治环境和幕主个人兴趣的变化而变化,私家修史对社会变迁特别敏感,其研究... 在清代,史馆、幕府和私家这三类修史形式一直是并存发展的。在治史范围和思想倾向上,三者有明显差异,史馆基本上垄断了国史和当代史的纂修,幕府修史的范围则随着政治环境和幕主个人兴趣的变化而变化,私家修史对社会变迁特别敏感,其研究范围往往最能体现时代特点。同时,这三类修史形式又因为幕主的政治身份和学人们的流动而发生联系,从而使不同的史学思想、修史理念在之间传播、交流。在具体的修史活动中,三者一直处在互动状态,史馆修史或刺激、或打压幕府、私家的修史活动,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幕府、私家修史的盛衰消长,而幕府、私家修史在某种程度上也迫使官方不断调整修史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史馆修史 幕府修史 私家修史
下载PDF
心理贫穷感对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斐 孙时进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0-548,共9页
"贫穷感"是个体与金钱相关的、相对稳定的内心感受,包含不安全感、焦虑感、厌恶感、不满足感和金钱关注五个维度,用以描述个体与金钱相关的认知和情绪上的差异。其概念内涵由28位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共同界定。贫穷感自评... "贫穷感"是个体与金钱相关的、相对稳定的内心感受,包含不安全感、焦虑感、厌恶感、不满足感和金钱关注五个维度,用以描述个体与金钱相关的认知和情绪上的差异。其概念内涵由28位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共同界定。贫穷感自评量表是一个15题5点Likert量表。通过问卷法对420位社会人员测量发现,贫穷感与生命史Mini-K测量结果显著负相关。贫穷感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生命史快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穷感 德尔菲法 量表编制 生命史策略 Mini-K
下载PDF
元朝官方修史对地方史料的征集
14
作者 时培磊 《史学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1,共7页
元朝延续中原王朝修史传统,加强官方史学建设,纂修了大量史书典籍。在实录、正史和一统志的纂修过程中,朝廷不仅广泛招揽修史人才,而且从地方上大量征集史料,逐渐形成了制度化的采纂体系。这些做法保障了官修史书的成书质量,加强了官方... 元朝延续中原王朝修史传统,加强官方史学建设,纂修了大量史书典籍。在实录、正史和一统志的纂修过程中,朝廷不仅广泛招揽修史人才,而且从地方上大量征集史料,逐渐形成了制度化的采纂体系。这些做法保障了官修史书的成书质量,加强了官方对修史的控制,同时也刺激了地方上的修史热情,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元代史学的发展。元朝征集地方史料的做法被明清两代所继承,成为了中国古代修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官方修史 史料征集 修史传统
原文传递
罗伯特·奎克的教育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以其传记式编史方式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传明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3年第5期90-98,共9页
罗伯特·奎克的教育史学思想萌芽于早年在德国的游学旅行过程中,正式形成于1868年其教育代表作《教育改革家评论》的出版,后在英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发展。奎克教育史学思想主要包括教育史研究的目的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 罗伯特·奎克的教育史学思想萌芽于早年在德国的游学旅行过程中,正式形成于1868年其教育代表作《教育改革家评论》的出版,后在英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发展。奎克教育史学思想主要包括教育史研究的目的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奎克在英国开创的传记式编史方式具有“线、点、面、体”相结合的特点,对后世影响深远,对我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奎克 《教育改革家评论》 教育史学思想 传记式编史方式
下载PDF
当代文学学科特点与时代新质的嬗变——兼谈当代文学史编写的另一种思路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秀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8,共7页
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演进,逐渐由弱至强,成为近20年来别具影响的一门显学。当代文学概念的提出,实际上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内涵,空间范畴仅限于中国大陆母体的文学,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高度政治化、组... 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演进,逐渐由弱至强,成为近20年来别具影响的一门显学。当代文学概念的提出,实际上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内涵,空间范畴仅限于中国大陆母体的文学,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高度政治化、组织化了,具有并不完全相同的阶段性特征。反映在当代文学的修史上,则往往重主体认知而轻客观事实,因此,有必要提出并强调以"实"见长,而不是以"论"取胜的另一种编写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内涵 空间范畴 时代新质 阶段特征 修史原则 编写思路 当代文学史
下载PDF
论《唐鉴》的编纂特点及其历史评论特色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馥香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3-78,共6页
《唐鉴》的编纂特点是把传统的编年体记史格式与纪传体史书中的“论”、“赞”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以历史事实或人物为评论对象,阐发史家政治见解的历史评论体裁,并模仿《春秋》书法,表达其对于正统问题的看法。其内容特点为以伦理道德为... 《唐鉴》的编纂特点是把传统的编年体记史格式与纪传体史书中的“论”、“赞”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以历史事实或人物为评论对象,阐发史家政治见解的历史评论体裁,并模仿《春秋》书法,表达其对于正统问题的看法。其内容特点为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展开历史批评,运用理论思维的方式提出一系列有关政权建设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鉴》 编纂特点 历史评论特色
下载PDF
开展近代汉语方言文献的集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乔全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0-105,163,共6页
以汉语方言为主线,全面收集晚唐五代以来反映汉语方言及其历史的数千种文献并汇编成册,制成电子图书数据库。这将极大地推动汉语语言学科、汉语文化历史的研究,同时对于保护汉语语言史文献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和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 方言史
下载PDF
民族文化认同与北朝史官制度的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志刚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3,共6页
鲜卑民族之于北朝史官制度的设立、推进和创造,对发挥史学的民族文化认同功能起了重大的作用。北魏在继承汉魏著作官制的同时,发展出完备严谨的国史编纂制度。北朝几代史家则提出了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史学思想。至北齐,史官制度与史家... 鲜卑民族之于北朝史官制度的设立、推进和创造,对发挥史学的民族文化认同功能起了重大的作用。北魏在继承汉魏著作官制的同时,发展出完备严谨的国史编纂制度。北朝几代史家则提出了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史学思想。至北齐,史官制度与史家主体二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催生了设馆修史这一新的机制,其对传统史学影响深远。这是北朝积极推进民族文化认同所结出的硕果,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当时和日后的民族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官制度 史学思想 设馆修史 北朝史学 民族文化认同
下载PDF
康乾时期的官方修史活动与汉宋之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记录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0-136,共7页
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康熙、乾隆二帝一方面尊崇程朱理学,提倡宋学;另一方面又重视汉学考证。他们这种汉、宋兼采的经学思想被贯彻到官方修史活动中,仿照朱熹《通鉴纲目》修纂了一批纲目体史籍,阐发清廷的正统之论、纲常之道和君臣之义,... 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康熙、乾隆二帝一方面尊崇程朱理学,提倡宋学;另一方面又重视汉学考证。他们这种汉、宋兼采的经学思想被贯彻到官方修史活动中,仿照朱熹《通鉴纲目》修纂了一批纲目体史籍,阐发清廷的正统之论、纲常之道和君臣之义,与此同时,又在官方其他史籍的修纂中贯彻了严密考订的求实精神。通过这些史书的修纂,清廷对宋学的义理说教进行了可靠的历史论证,把汉学治经的方法移植到官方修史之中,在义理发挥和严密考证两个方面占尽先机,既垄断了对历史的解释权,又披上了一层学术的外衣,不仅将经史之间的关系打通,而且影响了康乾时期学界对待汉、宋之学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乾时期 官方修史 汉学 宋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