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指称到陈述——试探古汉语“者”字结构的消亡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南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8-562,共15页
语言中的指称成分和陈述成分可以相互转化。以往研究较多关注谓词性成分如何通过添加指称化标记,如汉语的“的、者、所、之”等,由陈述形式转化为指称形式。本文试将目光转向指称到陈述的演变,借助中古译经及梵汉对勘材料,探寻古汉语“... 语言中的指称成分和陈述成分可以相互转化。以往研究较多关注谓词性成分如何通过添加指称化标记,如汉语的“的、者、所、之”等,由陈述形式转化为指称形式。本文试将目光转向指称到陈述的演变,借助中古译经及梵汉对勘材料,探寻古汉语“者”字结构由盛而衰的过程和机制,认为“者”字结构的瓦解与“为VP”结构的涌现、“主之谓”结构的消失等语法格式的兴衰并驾齐趋,共同呈现出汉语从指称到陈述的演变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 陈述 “者”字结构 梵汉佛经对勘
原文传递
从梵汉对勘看《道行般若经》中的关系小句
2
作者 于方圆 《汉语史学报》 2022年第2期37-52,共16页
本文使用梵汉对勘的材料考察了《道行般若经》中关系小句的分布.整体看来,本经中的关系小句沿用了汉语的关系标记,遵循了汉语的关系化策略.关系标记间的差异较为清晰:在有核关系小句中,前置型关系小句以"所"字为主,主要关系... 本文使用梵汉对勘的材料考察了《道行般若经》中关系小句的分布.整体看来,本经中的关系小句沿用了汉语的关系标记,遵循了汉语的关系化策略.关系标记间的差异较为清晰:在有核关系小句中,前置型关系小句以"所"字为主,主要关系化动词、介词宾语,后置型关系小句以"者"字最为常见,主要关系化主语,"之"字关系小句仅见到少量前置用例,关系化主语和旁语.无标记的关系小句开始崭露头角,功能与"之"字关系小句类似.另外,本经中有一些语序十分特别的用例,如核心名词和中心语隔开的"者"字关系小句、关系化介词宾语时核心名词出现在介词后的"所"字关系小句、后置的无标记关系小句等,体现出原典语言对早期汉文译经语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关系小句 梵汉对勘 同经异译
原文传递
从《道行般若经》及其同经异译看梵语关系小句的翻译——兼谈不同译者翻译策略的不同
3
作者 于方圆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90-204,共15页
本文考察了《道行般若经》及其同经异译本中对梵语关系小句的翻译。梵语中关系代、副词引导的关系小句,汉语中没有完全一致的范畴,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或者是着眼于句法功能,翻译成汉语的关系小句或条件小句;或者是关注... 本文考察了《道行般若经》及其同经异译本中对梵语关系小句的翻译。梵语中关系代、副词引导的关系小句,汉语中没有完全一致的范畴,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或者是着眼于句法功能,翻译成汉语的关系小句或条件小句;或者是关注词汇意义,使用汉语中的指示词来翻译;或者在使用关系标记或指示词的同时,把“如”“随”“敢”等置于小句句首。以支谶为首的早期译者更多地译为汉语中的“者”“所”关系小句,在翻译时将小句翻译在主句外,且遵从梵语中关系小句相对主句的顺序。鸠摩罗什起,则绝大多数都译为条件小句,居于主句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小句 梵汉对勘 同经异译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