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粉碎覆盖与施肥播种联合作业的实现及机具设计 被引量:28
1
作者 薛惠岚 薛少平 +2 位作者 杨青 姚万生 雷树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4-107,共4页
针对国内外在发展和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种植技术过程中 ,现行分阶段作业给施肥播种作业 (特别是象小麦一类的小行距作物的施肥播种 )所带来的因秸秆缠、堵而使机具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提出了“乘被锤爪打碎的高速秸秆沿风道越过种肥箱... 针对国内外在发展和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种植技术过程中 ,现行分阶段作业给施肥播种作业 (特别是象小麦一类的小行距作物的施肥播种 )所带来的因秸秆缠、堵而使机具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提出了“乘被锤爪打碎的高速秸秆沿风道越过种肥箱向斜后上方抛出、未落地前地面处于洁净裸露之机 ,及时进行开沟施肥播种 ,随后碎秸秆再自然撒覆于种后地表之上”的联合作业方式 ,并依此开发研制出 9QBF -15 0 /8型秸秆覆盖免耕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大田应用试验结果表明 :机具工作正常、性能良好 ,作为主要技术指标的茎秆切碎长度合格率不低于 96.3 %、种肥播深变异系数分别小于 8.47%和6.5 4% ,作业中基本不出现秸秆缠堵的问题 ,所用与同等 1.5 m幅宽秸秆粉碎还田机相同的 3 6.8k W拖拉机 ,工作负荷无明显增加 ,证明了联合作业原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样机目前尚存在机体质量偏大、重心置后、靠近两侧地轮处偶尔会发生夹挂秸秆等问题 ,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免耕种植 联合作业 保护性耕作 机具设计
下载PDF
稻油轮作区驱动圆盘犁对置组合式耕整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晓鹏 张青松 +3 位作者 肖文立 马磊 刘立超 廖庆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41,共9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种植时土壤黏重板结、秸秆量大、播种作业需同步开畦沟的农艺要求,考虑传统耕整作业耕层浅、功耗大的不足,依据驱动圆盘犁组与传统铧式犁相比,不易缠草堵塞、通过性好、牵引阻力小的特征,设计了用于油菜播...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种植时土壤黏重板结、秸秆量大、播种作业需同步开畦沟的农艺要求,考虑传统耕整作业耕层浅、功耗大的不足,依据驱动圆盘犁组与传统铧式犁相比,不易缠草堵塞、通过性好、牵引阻力小的特征,设计了用于油菜播种的驱动圆盘犁对置组合式耕整机。提出了主动式对置犁耕与被动式开畦沟、碎土、平整相结合的联合耕整作业方案,分析了对称布置的圆盘犁组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性,确定了其主要结构和工作参数。根据犁体曲面成形原理,设计了开畦沟前犁犁体曲面;依据组合式船型开沟器与土壤挤压互作机制的分析,确定了开畦沟区域宽度为350 mm时,开畦沟系统作业后可有效保证畦沟和种床厢面质量。耕深稳定性试验表明,整机作业实际耕深与限深深度基本一致,耕深稳定性系数均在90%以上。厢面质量试验表明,开畦沟系统在中间开畦沟区域能开出沟宽241.6~293.5 mm,沟深328.6~370.8 mm的梯形沟。经组合式船型开沟器挤压的土壤对犁沟的实际填埋率高于87.67%,碎土辊作业后厢面平整度为22.45~26.70 mm,碎土率为60.14%~68.37%。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整机较优工作参数为:限深深度为180 mm,机组前进速度为3.5 km/h,圆盘犁组转速为160 r/min,此时整机功耗为24.37 k W,相比传统旋耕方式的油菜播种种床整备机具的功耗降低了37.67%,秸秆埋覆率为92.78%,碎土率为66.74%,厢面平整度为24.18 mm,土壤对犁沟平均填埋率为92.3%,满足油菜播种的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畦沟 圆盘犁组 组合式 耕整机 试验
下载PDF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bionic stubble breaking-deep loosening combined tillage machine 被引量:3
3
作者 Jiale Zhao Yun Lu +2 位作者 Mingzhuo Guo Jun Fu Yijia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21年第4期123-134,I0002,共13页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traw returning operation,there are three major technical bottlenecks in the 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namely low stubble breaking rate,poor tillage depth consistency,and high fuel c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traw returning operation,there are three major technical bottlenecks in the 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namely low stubble breaking rate,poor tillage depth consistency,and high fuel consumption.In this research,a bionic stubble-deep loosening combined tillage machine(BSD)was designed through bionic prototype analysis,coupled bionic analysis,coupled bionic design,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iques.It consists of a bionic stubble breaking device and a bionic self-excited vibratory deep loosening device.Based on the unique biting pattern of locust mouthparts on maize rootstocks,the bionic stubble breaking device adopted a new multi-segment serrated bionic structure and a symmetrical rotational motion,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tubble breaking rate(p<0.05)and reduce the resistance to stubble breaking operations(p<0.05).Based on the unique biology of the hare’s paws,toes and nails,the bionic self-excited vibration deep loosening device adopted a new series-parallel composite bionic elastic system and an intelligent tilling depth control system with a fuzzy algorithm,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illing depth consistency(p<0.05).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BSD was verified at different operating speeds 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and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final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at the same operating speed,the BSD improved the stubble breaking rate by 9.62%and 10.67%,reduced the stubble breaking torque by 28 N·m and 33 N·m,reduced the tillage depth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by 12.73%and 13.48%,and reduced th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by 36 g/km·h and 40 g/km·h compared to the two most common models.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three kinds of machines will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operating speed,and the BSD has the least de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NICS stubble breaking deep loosening combined tillage machine
原文传递
秸秆综合利用系列技术之一: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实施要点 被引量:2
4
作者 崔昕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年第3期3-4,共2页
秸秆覆盖还田的使用范围广泛,重点在风蚀、水蚀较为严重,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的北方地区。按照秸秆覆盖形式,分为碎秸秆覆盖还田、整秸秆覆盖还田和根茬覆盖还田三种。1碎秸秆覆盖还田1.1技术流程1.2注意事项一是秸秆粉碎采用秸秆还田机或... 秸秆覆盖还田的使用范围广泛,重点在风蚀、水蚀较为严重,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的北方地区。按照秸秆覆盖形式,分为碎秸秆覆盖还田、整秸秆覆盖还田和根茬覆盖还田三种。1碎秸秆覆盖还田1.1技术流程1.2注意事项一是秸秆粉碎采用秸秆还田机或领联合收割机安装的秸秆切碎抛撒器来完成作业。由于秸秆粉碎后地面有秸秆覆盖,普通播种机容易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机 根茬 实施要点 腐解过程 生态环境 开沟器 技术流程 秋播作物 北方地区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山西省深松机具现状及结构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可嘉 《农业工程》 2018年第5期23-24,共2页
阐述了目前山西省市场上常用的深松作业机具的结构、优点及适用范围,并对单项深松作业机具与深松整地联合机具结构、油耗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深松 联合整地 结构
下载PDF
1MQ-1200型、2000型灭旋起垄施肥联合整地机的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包锡波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第3期41-42,44,共3页
为满足辽宁地区生产的实际需要,研制一种与轮式拖拉机配套、易操作、适合不同地块作业的农机系列产品。介绍联合整地机的结构、设计原则、技术参数、作业性能等,为农业生产提供适用的农田作业机械。
关键词 联合整地机:灭旋:设计 起垄:施肥
下载PDF
1LBZ-5型耕种联合作业机的研制
7
作者 刘远和 王金玉 +1 位作者 刘俊丰 李爱芹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年第6期30-31,共2页
在1LBZ-4型耕种联合作业机基础上,结合宽轮距拖拉机的特点,研制出1LBZ—5型耕种联合作业机,并简要介绍了其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经田间作业试验证明,该机具整机结构设计合理,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特别是通过更换不同的工作部件或将不... 在1LBZ-4型耕种联合作业机基础上,结合宽轮距拖拉机的特点,研制出1LBZ—5型耕种联合作业机,并简要介绍了其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经田间作业试验证明,该机具整机结构设计合理,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特别是通过更换不同的工作部件或将不同的工作部件安装在机架的不同位置,可以组装成4种复试作业机组和4种单项作业机,实现一机多能,为垄作地区提供了新的机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联合作业机 耕地 深松 灭茬 播种
下载PDF
旱作土壤耕层及其肥力培育途径 被引量:57
8
作者 韩晓增 邹文秀 +1 位作者 陆欣春 段景海 《土壤与作物》 2015年第4期145-150,共6页
耕作层是人类为了栽培作物,利用工具对土壤进行扰动的深度层。耕作层的结构和厚度决定了作物的生存环境及养分和水分的供给。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培育一个肥沃而深厚的耕作层,提高土壤地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章综合分析... 耕作层是人类为了栽培作物,利用工具对土壤进行扰动的深度层。耕作层的结构和厚度决定了作物的生存环境及养分和水分的供给。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培育一个肥沃而深厚的耕作层,提高土壤地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章综合分析了耕作层的演变和功能及其对作物根系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意义,由此提出了粘质土壤(粘粒含量〉35%)的适宜耕作层深度为0~35 cm,沙质土壤为0~20 cm;综述了秸秆和有机肥还田在培育土壤耕作层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种植结构的多元化和农用机械的不断更新,对未来土壤耕作层培育的技术模式进行了展望,即建立集成作物轮作、有机物料还田、耕作强度和频度的综合技术模式,旨在为合理耕作层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图1,参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层 秸秆深混还田 耕层厚度 耕作深度和频度
下载PDF
1GSZ-350型灭茬旋耕联合整地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7
9
作者 张欣悦 李连豪 +1 位作者 汪春 赵大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77,共5页
为了适应大马力拖拉机对配套农机具的需求,在分析研究中小型单一和组合作业模式整地机的基础上,设计研制出一种集灭茬、旋耕和深松于一体的宽幅联合整地机,并进行了单一和联合作业的试验。试验表明,该机具在作业时能够充分发挥大马力拖... 为了适应大马力拖拉机对配套农机具的需求,在分析研究中小型单一和组合作业模式整地机的基础上,设计研制出一种集灭茬、旋耕和深松于一体的宽幅联合整地机,并进行了单一和联合作业的试验。试验表明,该机具在作业时能够充分发挥大马力拖拉机的作业效率,减少拖拉机的功率消耗,节能约14.3%;机具配置的灭茬刀、深松铲和旋耕刀排列合理,保墒效果明显,碎土率和灭茬率高达95%。该机属于高效节能型机具,为研究大型农机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整地机 灭茬 旋耕
下载PDF
联合整地作业机具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10
作者 郑侃 何进 +2 位作者 王庆杰 李问盈 章志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7-263,共7页
联合整地作业机具有保护土壤、效率高、成本低、空气污染少等优点,对于促进保护性耕作及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总结了国内外典型的联合整地作业机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旋耕联合整地作业机与圆盘耙联合整地机的主要结构特... 联合整地作业机具有保护土壤、效率高、成本低、空气污染少等优点,对于促进保护性耕作及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总结了国内外典型的联合整地作业机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旋耕联合整地作业机与圆盘耙联合整地机的主要结构特点,并对同类机器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现有的联合整地作业机存在的缺陷和研究不足等问题,为联合整地作业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联合整地机 现状
下载PDF
开沟旋耕机渐变螺旋升角轴向匀土刀辊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侃 李宇飞 +3 位作者 夏俊芳 刘国阳 程健 康启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3,共11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开厢沟后旋耕作业地表平整度差、土壤轴向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渐变螺旋升角轴向匀土刀辊。分析了旋耕刀轴向运土力学条件,建立了匀土刀辊旋耕刀扰土体积参数方程和旋耕刀渐变螺旋升角排列螺旋线方程,并分... 针对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开厢沟后旋耕作业地表平整度差、土壤轴向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渐变螺旋升角轴向匀土刀辊。分析了旋耕刀轴向运土力学条件,建立了匀土刀辊旋耕刀扰土体积参数方程和旋耕刀渐变螺旋升角排列螺旋线方程,并分析确定了影响匀土刀辊轴向匀土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刀辊转速、旋耕切土节距、初始螺旋升角。运用离散元法模拟匀土刀辊作业过程,以耕后地表平整度为试验指标,以刀辊转速、旋耕切土节距、初始螺旋升角为试验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建立地表平整度回归方程。利用Design-Expert分析软件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刀辊转速260 r/min、旋耕切土节距8.3 cm、初始螺旋升角71°,此时仿真地表平整度为17.35 mm。在最优参数组合下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匀土刀辊作业后,地表平整度、土壤轴向分布均匀度、耕深稳定性系数、碎土率的均值分别为14.5 mm、8.82%、92.34%、81.66%,整体耕整效果优于常用旋耕刀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植开沟旋耕联合作业机 渐变 螺旋升角 旋耕 刀辊
下载PDF
1SG-230型甘蔗地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的设计 被引量:17
12
作者 韦丽娇 董学虎 +5 位作者 李明 张家明 李少龙 李荣 黄敞 卢敬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77-179,共3页
为解决传统甘蔗地深松功耗大、作业成本高等问题,在研究分析传统国内外耕整地联合作业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与大型轮式拖拉机相配套的1SG-230型甘蔗地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该机具通过在一般旋耕机前增加一组深松装置,一次作业能够同时完... 为解决传统甘蔗地深松功耗大、作业成本高等问题,在研究分析传统国内外耕整地联合作业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与大型轮式拖拉机相配套的1SG-230型甘蔗地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该机具通过在一般旋耕机前增加一组深松装置,一次作业能够同时完成深松和旋耕作业。结果表明:深松深度比一般铧犁深耕约深5 cm,作业效率提高约40%,而单位面积燃油消耗量相对增加不大,旋耕作业质量也能保证,可节能降低作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地 联合作业 深松 旋耕
下载PDF
4SZ-3.0型收膜整地联合作业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义川 王序俭 +2 位作者 王吉亮 曹肆林 王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9-154,共6页
针对残膜对耕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机械化回收残膜的收膜整地联合作业机,阐述了该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对影响残膜回收率和作业小时生产率的各因素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残膜回收率受捡膜滚筒... 针对残膜对耕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机械化回收残膜的收膜整地联合作业机,阐述了该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对影响残膜回收率和作业小时生产率的各因素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残膜回收率受捡膜滚筒转速影响最大,受机具前进速度和残膜输送叶轮转速影响较小;机具作业小时生产率受机具前进速度影响最大,受残膜输送叶轮转速和捡膜滚筒转速影响较小.当机具前进速度6km/h,捡膜滚筒转速110r/min,残膜输送叶轮转速200r/min时,当年残膜回收率为88%,作业小时生产率达到1.2h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回收 联合整地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犁旋组合式稻茬全量还田油菜直播种床整理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4
14
作者 肖文芳 舒彩霞 +4 位作者 廖庆喜 廖宜涛 张青松 肖文立 付云开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146,共8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田土壤黏重板结、地表秸秆量大且禁止焚烧导致油菜直播时机具易堵塞缠绕的难题,设计了一种犁翻埋茬、旋耕碎土、侧边作畦开沟的油菜直播种床整理机。该机主要由犁翻部件、旋耕部件及开畦沟部件组成,可实现秸秆全...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田土壤黏重板结、地表秸秆量大且禁止焚烧导致油菜直播时机具易堵塞缠绕的难题,设计了一种犁翻埋茬、旋耕碎土、侧边作畦开沟的油菜直播种床整理机。该机主要由犁翻部件、旋耕部件及开畦沟部件组成,可实现秸秆全量还田、碎土平整及开畦沟功能;基于土垡运动规律确定了扣垡犁导曲线、直元线角及犁体尾翼长度等关键犁体曲面参数和犁体数量及距离等布局结构参数。田间试验显示:当机组前进速度由3.3 km/h增加至4.2 km/h时,整机牵引阻力增加了23.7%,功耗增加了57.2%。在旋耕深度相同作业条件下,当机组前进速度分别为3.3、4.2 km/h时,由于增加了犁翻部件,整机总功耗相比于单个旋耕机独立作业分别增加12.3%、20.7%,但有效提高了机组的通过性和整地的作业质量。与单个旋耕机相比,在2种工况下,整机的平均碎土率为92.8%,提高了2.6%,耕后地表平整度平均为11 mm,提高了39.0%,秸秆平均埋覆率为92.9%,提高了22.2%。试验表明,设计的整理机各项性能参数均满足油菜种植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床整理 秸秆还田 犁旋组合 犁翻 旋耕 扣垡 油菜直播 稻油轮作 联合耕作机
下载PDF
SGTN-180型旋耕埋草施肥联合作业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永磊 宋建农 +2 位作者 王继承 张军奎 董向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针对现有秸秆还田机械存在的正转秸秆还田机械覆盖性较差、功能单一,需多次作业才能满足农艺要求;而反转秸秆还田机械刀辊前方壅土严重,功耗较大等问题,设计了SGTN-180型旋耕埋草施肥联合作业机。该联合作业机采用双辊配置:前辊正转,... 针对现有秸秆还田机械存在的正转秸秆还田机械覆盖性较差、功能单一,需多次作业才能满足农艺要求;而反转秸秆还田机械刀辊前方壅土严重,功耗较大等问题,设计了SGTN-180型旋耕埋草施肥联合作业机。该联合作业机采用双辊配置:前辊正转,进行秸秆粉碎;后辊反转旋耕,完成秸秆翻埋和碎土作业的独特作业模式,有效提高覆盖性能和降低功耗;并设计有施肥装置,完成播种前土壤整备的联合作业。鉴定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旋耕埋草施肥联合作业机可一次性实现秸秆粉碎还田、旋耕碎土、施肥等多项作业,具有较好的耕作质量:作业后,植被覆盖率94.8%、碎土率93.1%、耕后平整度0.4 cm、耕深稳定性97.2%,肥料在2-11 cm耕层内与土壤混合,呈条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作业机 双辊旋耕 秸秆还田 施肥
原文传递
1ZML-21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的研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大勇 许春林 +1 位作者 刘显耀 李连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12-14,共3页
为了解决传统联合整地机不能完成超深松的问题,在研究分析传统联合整地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新型耕整地机具1ZML-21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该机具在灭茬刀轴和旋耕刀轴中间增加一组超深松装置。从而可以打破犁底层,提... 为了解决传统联合整地机不能完成超深松的问题,在研究分析传统联合整地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新型耕整地机具1ZML-21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该机具在灭茬刀轴和旋耕刀轴中间增加一组超深松装置。从而可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透气、透水性能,提高土壤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该机具一次作业能够完成垄上灭茬、深松、旋耕、起垄、镇压等多项作业,使田面状况达到待播状态。通过田间试验表明:1ZML-21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的保墒效果明显好于没有深松装置的联合整地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整地 深松 灭茬 旋耕
下载PDF
构建油菜种床合理耕层的驱动型犁旋联合耕整机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廖庆喜 卜祥利 +3 位作者 孙文成 魏国粱 张青松 王鹏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4-84,共11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多年采用传统机械耕整导致耕层变薄、犁底层增厚和土壤粘重板结,影响油菜根系生长等问题,提出了适应油菜生长的“深翻埋茬,上松下紧”种床合理耕层方式;结合油菜种床合理耕层构建及水旱轮作耕整作业要求,设计...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多年采用传统机械耕整导致耕层变薄、犁底层增厚和土壤粘重板结,影响油菜根系生长等问题,提出了适应油菜生长的“深翻埋茬,上松下紧”种床合理耕层方式;结合油菜种床合理耕层构建及水旱轮作耕整作业要求,设计了一种主动对置式犁耕与旋耕碎土相结合的联合耕整作业方案,设计了具有切翻埋茬(草)、旋耕碎土、平整开畦沟等功能的驱动型犁旋联合耕整机,确定了驱动型圆盘犁的结构布局和旋耕刀的类型及排布,并设计了中间开畦沟的仿靴形锐角开沟器。田间试验表明,驱动型犁旋耕整机耕作深度为150~230 mm,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0.4%,仿靴形锐角开沟器在中间开畦沟区域能开出满足要求的梯形沟,沟宽为200~400 mm,沟深为205.6~250.0 mm。整机作业后厢面平整度为15.25~18.60 mm,碎土率为80.52%~88.43%,植被埋覆率为92.3%,厢面单幅宽度为852~956 mm。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油菜种床合理耕层构建及水旱轮作耕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床 合理耕层 驱动型 犁旋联合耕整机
下载PDF
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廖庆喜 谢昊明 +3 位作者 张青松 张季钦 敖倩 王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110,195,共13页
针对传统旋耕式耕整机在稻-油或稻-稻-油水旱轮作的油菜种植模式下进行耕整地作业易存在整机通过性、适应性差,旋耕装置作业碎土率低、刀辊易缠草、秸秆埋覆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提出先主动... 针对传统旋耕式耕整机在稻-油或稻-稻-油水旱轮作的油菜种植模式下进行耕整地作业易存在整机通过性、适应性差,旋耕装置作业碎土率低、刀辊易缠草、秸秆埋覆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提出先主动犁耕后双刃旋耕、两侧开畦沟的工作方式,分析确定了驱动圆盘犁组主要结构参数以及驱动圆盘犁组-开畦沟前犁布局方式;分析确定了一种应用于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的双刃型旋耕装置关键结构参数。依据滑切原理确定了具有长刃部和短刃部的双刃型旋耕刀片关键结构参数;根据驱动圆盘犁组结构布局确定了双刃型旋耕装置为双头螺旋线排列方式。利用离散元仿真方法分析了整机的秸秆埋覆性能以及对土壤耕层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机作业平均秸秆埋覆率为94.69%,且整机作业后土壤耕层混合均匀。在秸秆留茬量不同的两种工况下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田间性能试验表明,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作业后平均秸秆埋覆率为96.45%,平均碎土率为95.30%,犁组不堵塞,刀辊不易缠草,机组通过性好;田间播种试验表明,整机播种后油菜出苗均匀,整机作业各项指标均满足稻茬地油菜直播种床整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犁旋联合耕整机 旋耕 离散元仿真
下载PDF
2BYML-4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位国建 方会敏 +1 位作者 崔荣江 荐世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158,共7页
研制一种可一次性完成玉米根茬粉碎还田、起垄、施肥、精密播种联合作业的2BYML-4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对其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仿形机构、灭茬刀转速和控制系统的相关参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垄高、垄顶... 研制一种可一次性完成玉米根茬粉碎还田、起垄、施肥、精密播种联合作业的2BYML-4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对其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仿形机构、灭茬刀转速和控制系统的相关参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垄高、垄顶宽、垄间距合格率分别达到94.73%、90.64%和90.13%;粒距合格指数92.0%,标准差11.99,变异系数5.24%;漏播指数4%,重播指数4%;种子覆土深度合格率为88.3%,种下施肥合格率为89.7%,变异系数分别为9.71%和10.32%。该机田间作业垄形规则,种、肥田间分布均匀合理,其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组合,更好地满足了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要求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耕播联合作业机 免耕防堵 玉米 垄作 保护性耕作 免耕播种机
下载PDF
新型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联合耕整地机械的研发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彦君 司振江 +3 位作者 周宙 陶延怀 滕云 尹钢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3-46,共4页
继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项目中的“振动式深松保水技术”之后,现正研制适合我国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蓄水保墒机,并能达到保护性耕作、改良低产土、保护生态环境和具有收获块根茎作物的功能。一体化... 继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项目中的“振动式深松保水技术”之后,现正研制适合我国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蓄水保墒机,并能达到保护性耕作、改良低产土、保护生态环境和具有收获块根茎作物的功能。一体化的振动式联合作业可降低作业阻力,使地面至以下40 cm左右土层基本膨松,非毛孔隙大大增加,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使中、低产田产量提高,并节水节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保墒 保护性耕作 联合耕整地 振动深松旋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