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制冷循环电站空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立军 杨善让 +1 位作者 王升龙 米利俊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83-286,共4页
建立了复合循环的热力学模型,详细分析了复合循环的性能,基于传统直冷的特性,分析了复合循环收益产生的原因,对正确认识复合循环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热工学 热力学分析 性能评价 空气冷却系统 复合制冷循环
下载PDF
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郑彬 翁一武 +1 位作者 顾伟 翁史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6-21,共6页
提出一种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该系统将有机物朗肯循环与喷射式制冷循环相结合,利用透平排气驱动喷射器工作,同时实现发电和制冷的功能。在定义系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性能优良的有机物R245fa作为工质,建立系统仿真模型... 提出一种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该系统将有机物朗肯循环与喷射式制冷循环相结合,利用透平排气驱动喷射器工作,同时实现发电和制冷的功能。在定义系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性能优良的有机物R245fa作为工质,建立系统仿真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源蒸发温度Tg=120℃,制冷蒸发温度Te=7℃,冷凝温度Tc=25℃的标准工况下,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效率可达37%,热力学第一定律折合效率可达15.6%,火用效率可达37.5%。分析同时表明,提高热源蒸发温度Tg,提高制冷蒸发温度Te,降低冷凝温度Tc,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工作性能;提高透平膨胀比β可以提高系统电冷比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制冷复合系统 有机物朗肯循环 喷射式制冷循环 余热利用 低温热源
下载PDF
氨吸收式串联型动力/制冷复合循环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猛 张娜 蔡睿贤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2,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采用氨水混合工质的动力/制冷复合循环,该循环以中低温工业余热或燃气轮机排气为热源,将动力、制冷子循环采用串联方式连接,基础循环工质为氨质量浓度为0.27的氨水溶液,热源为365℃/104.3 kPa 的热空气,透平进...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采用氨水混合工质的动力/制冷复合循环,该循环以中低温工业余热或燃气轮机排气为热源,将动力、制冷子循环采用串联方式连接,基础循环工质为氨质量浓度为0.27的氨水溶液,热源为365℃/104.3 kPa 的热空气,透平进气参数为350℃/3750 kPa,,以热效率η1、(火用)效率η2作为评价准则,模拟计算表明本循环的热效率η1 为17.8%,炯效率η2为45%,通过与其它有代表性的分供系统及联供系统进行热力性能方面的比较,表明本循环η1、η2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制冷复合循环 氨水混合工质 串联型 热力性能
下载PDF
氨吸收式串联型制冷和动力复合循环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猛 张娜 蔡睿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该文对采用氨水混合工质的串联型制冷/动力复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基础循环主要参数为:氨水工质浓度为0.3,透平进气参数为400℃/8.4MPa,热源为415℃/0.1043MPa的热空气。循环采用火用效率、经济火用效率、功冷比作为评价准则。对... 该文对采用氨水混合工质的串联型制冷/动力复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基础循环主要参数为:氨水工质浓度为0.3,透平进气参数为400℃/8.4MPa,热源为415℃/0.1043MPa的热空气。循环采用火用效率、经济火用效率、功冷比作为评价准则。对透平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再沸器出口工质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关键循环参数的变化对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存在最佳透平进气温度及最佳再沸器出口工质温度使得火用效率和经济火用效率达到最大。此外,研究表明循环最佳基本工质浓度随冷、电价格比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制冷/动力复合循环 氨水混合工质 串联型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电站间接空气冷却系统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立军 杨善让 +1 位作者 王升龙 卢洪波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6-149,共4页
在蒸汽动力循环耦合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简称原系统)的基础上,首次将氨吸收制冷工艺应用到汽轮机排汽冷却,提出了一种基于氨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的间接空冷系统(简称新型系统)。通过改进,新型系统在环境高温时段,利用氨吸收制... 在蒸汽动力循环耦合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简称原系统)的基础上,首次将氨吸收制冷工艺应用到汽轮机排汽冷却,提出了一种基于氨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的间接空冷系统(简称新型系统)。通过改进,新型系统在环境高温时段,利用氨吸收制冷循环的设备代替了复合空冷系统的压缩机,降低了能耗;在环境低温时段,增设了氨气过热器及氨气轮机产能发电,充分利用了环境低温资源。介绍了新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与原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排汽 空气冷却系统 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氨吸收制冷循环 复合循环
下载PDF
环境低温条件下汽轮机排汽潜热利用的新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善让 陈立军 +4 位作者 郭晓克 惠超 王升龙 卢洪波 徐志明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50-153,共4页
提出了环境低温条件下,汽轮机排汽潜热利用(分为内利用和外利用)的新方法。介绍了实现排汽潜热利用的低温型复合循环空冷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与高温型复合循环空冷系统相比,估算了低温型复合循环系统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热工学 空气冷却 复合循环 排汽潜热利用 降耗 减排 排热温差
下载PDF
新型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空冷系统电站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立军 米利俊 +2 位作者 徐超 雷扬 杨善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4-58,共5页
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简要回顾动力循环优化和提高热能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作,对前期提出的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进行经济分析,并分析其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压缩制冷复合循环空冷为... 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简要回顾动力循环优化和提高热能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作,对前期提出的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进行经济分析,并分析其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压缩制冷复合循环空冷为例的模拟计算表明复合空冷系统的可行性,指出新形势下空冷系统面临的重新选择,间冷系统将会受到重视和发展,采用制冷剂的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空冷系统将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循环 制冷循环 复合动力/制冷循环 电站空冷 技术经济分析 节能减排
下载PDF
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彬 翁一武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9-474,共6页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一种新型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以R600a作为工质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源入口温度为420 K、热源热水流量为0.2kg/s、热源蒸发温度为370 K的标准工况下,系统净发电量为2.74 ...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一种新型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以R600a作为工质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源入口温度为420 K、热源热水流量为0.2kg/s、热源蒸发温度为370 K的标准工况下,系统净发电量为2.74 kW,系统制冷量为11.99 kW,系统的效率达到25.83%,系统能量利用率为45.34%;系统损失主要发生在蒸汽发生器和喷射器中.在热源蒸发温度提高过程中,系统内部工质流量发生改变,导致系统净发电量和效率小幅下降,制冷量和能量利用率先增后降.当热源蒸发温度为370 K时,系统能量利用率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源 发电制冷复合循环系统 有机物朗肯循环 喷射式制冷循环 分析
下载PDF
基于热力循环三维构建方法的喷射式功冷并供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涂岱昕 张晓林 +2 位作者 张强 许伟聪 夏宏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4,共6页
采用热力循环三维构建方法作为功冷并供系统的优化策略,分析了非共沸工质的组分特性对喷射式功冷并供系统性能的影响。对考虑工质组分质量分数变化的三维热力循环与传统二维热力循环系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热力循环三维构建方... 采用热力循环三维构建方法作为功冷并供系统的优化策略,分析了非共沸工质的组分特性对喷射式功冷并供系统性能的影响。对考虑工质组分质量分数变化的三维热力循环与传统二维热力循环系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热力循环三维构建方法可以使系统性能明显提高;蒸发温度为413.15 K时,系统增加分离器后热效率从33.2%提升到3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式功冷并供系统 非共沸工质 有机朗肯循环 三维构建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