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41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付兰英 王雷 +1 位作者 杨小军 赵晓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200-220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spreading tumor,LST)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41例LST患者行ESD治疗的手术操作时间、切除病灶...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spreading tumor,LST)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41例LST患者行ESD治疗的手术操作时间、切除病灶直径、整切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治愈率。结果 41例LST行ESD治疗,手术操作时间:10~115(63.2±24.3)min,病灶直径:1.2~12(4.0±2.7)cm,整切38例(38/41,92.3%),术中穿孔1例(1/41,2.4%),术后穿孔1例(1/41,2.4%),术后出血2例(2/41,4.8%),术后直肠狭窄1例(1/41,2.4%)。随访时间1~34(12.0±9.7)个月,残余灶1例,复发2例(2/41,4.9%),治愈40例(40/41,97.6%)。结论 ESD治疗LST的操作时间短、整切率高、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剥离术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红平 周光群 +7 位作者 刘雪梅 谢睿 狄连君 王海波 刘黔 周晏因 赵逵 庹必光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1期56-61,共6页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老年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9月在外院及该院检查发现,并在该院拟行ESD的LST患者,其中老年...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老年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9月在外院及该院检查发现,并在该院拟行ESD的LST患者,其中老年组(≥60岁)53例,中青年组(30~59岁)37例,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性别、病变形态分型、病变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法、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病变形态分型,老年人以结节混合型(LST-G-M)为主,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青年组以平坦隆起型(LST-NG-F)为主,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pit pattern分型,老年人以Ⅲ_L型、Ⅳ型为主,青年组以Ⅱ型、Ⅲ_L型为主,Ⅱ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病变好发于直肠,尤其以老年组明显,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次是升结肠,其余均少见,左半结肠的发病率高于右半结肠;病理情况,老年组以管状绒毛状腺瘤为主,容易伴局部癌变,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LST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若老年人检查发现LST,排除手术禁忌后应及时行内镜下切除;ESD是治疗大肠LST的重要手段,尤其适合老年人LST的治疗,值得临床运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老年人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下载PDF
403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诊治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千惠 孙明军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科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共发现376例403处LST病变,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并进行形态分型...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科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共发现376例403处LST病变,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并进行形态分型。其中143例160处病变行内镜下治疗,行内镜下治疗的病变均在内镜下观察腺管开口类型,切除的病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后定期随访。结果403处LST的病变部位以直肠为主,共168处(41.69%);直径10~〈20mm的病变最多,共150处(37.22%);形态分型以结节混合型为主,共203处(50.37%);病理以低级别瘤变为主,达65.51%(264/403)。随着LST病变直径的增加,其恶性潜能也随之上升(P〈0.05)。非颗粒型比颗粒型的病变恶性潜能更高(P〈0.05)。376例403处病变中128例145处病变择期行ESD治疗,术中发生出血12例,无延迟出血、肠穿孔发生。行内镜治疗的160处LST中腺管开口为Ⅳ型的最多,达70.62%(113/160),腺管开口为V型的LST的癌变率最高,达80.00%(8/10)。随着LST腺管开口类型的升级,病理的恶性程度(P〈0.05)及癌变的浸润程度(P〉O.05)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行ESD治疗的128例患者中113例按期复查,其中2例复发。余未复发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结论大肠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特殊性,ESD是治疗LST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可达到根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内窥镜检查 腺管开口类型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原文传递
内镜隧道技术在结直肠大面积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剥离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其德 韩树堂 +3 位作者 贺亚敏 姜素峰 葛薇 胡余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隧道技术在结直肠大面积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引入隧道技术的ESD治疗结直肠大面积(病灶最短径〉4cm)LST的患... 目的探讨内镜隧道技术在结直肠大面积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引入隧道技术的ESD治疗结直肠大面积(病灶最短径〉4cm)LST的患者资料,分析切除标本大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病理性质、整块切除及治愈性切除例数.、结果共收集14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7例,切除标本最长径4.0~7.0cm,平均(5.18±0.49)cm;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3.57±12.95)min。术中2例发生穿孔,无迟发性穿孔、出血发生。术后病理示腺瘤样增生伴隐窝脓肿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原位癌1例、M3期癌1例、SMI期癌2例。整块切除13例,完整切除13例,治愈性切除13例。结论将隧道技术引入ESD治疗结直肠大面积LST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隧道技术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原文传递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朱浩 孙明军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1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经普通内镜检查发现LST 119例,染色后观察病灶大小及部位并进行形态分型,再结合放大内镜确定腺管开口类型。有治疗适应证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经普通内镜检查发现LST 119例,染色后观察病灶大小及部位并进行形态分型,再结合放大内镜确定腺管开口类型。有治疗适应证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病灶黏膜送病理检查。结果 28个月中共发现119例LST 124个病变。内镜下分型:颗粒均一型44个,结节混合型48个,平坦隆起型23个,假凹陷型9个。病变直径:10~20 mm 65个,21~30 mm 23个,31 mm以上36个,最大病变110 mm×100 mm。病变部位:直肠50个,乙状结肠25个,降结肠11个,横结肠10个,升结肠+盲肠28个。黏膜腺管开口类型:Ⅲ型30个,其中17个为管状绒毛状腺瘤,12个为管状腺瘤;Ⅳ型56个,其中30个为绒毛状腺瘤,4个为黏膜内癌;Ⅴ型5个,其中2个为黏膜内癌,2个累及黏膜下层下1/3以下;Ⅱ型7个,其中5个为炎性增生性息肉,2个为锯齿状腺瘤(腺瘤性增生性息肉):其余为ⅢL+V型,其中23个为管状绒毛状腺瘤。符合适应证95例98个病变择期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发生出血11例,均在操作过程中,无肠穿孔发生。结论大肠LST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特殊性,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在大肠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可达到根治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 黏膜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内镜下切除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海平 伍威 +2 位作者 杨晟 商建 林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3期1962-1967,共6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切除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EMR与ESD切...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切除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EMR与ESD切除结直肠LST的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共850个LST病灶,其中EMR治疗组525个病灶、ESD治疗组325个病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EMR治疗组相比,ESD治疗组肿瘤整块切除率高[OR=15.45,95%CI(8.92,26.77),P<0.000 01]、完整切除率高[OR=8.44,95%CI(3.46,20.61),P<0.000 1]、局部复发率低[OR=0.06,95%CI(0.02,0.18),P<0.001]、手术时间长[SMD=1.27,95%CI(0.94,1.59),P<0.000 01],2种内镜下治疗方法之间穿孔率、延迟性出血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1.14,95%CI(0.57,2.27),P=0.72]、[OR=1.17,95%CI(0.64,2.15),P=0.61]。结论在结直肠LST的内镜治疗方面,ESD的有效性明显优于EMR,安全性则与EMR相似,ESD或可作为首选内镜治疗方法。但上述结论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整块切除率 完整切除率 局部复发率
原文传递
冷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彤云 陆会飞 +2 位作者 胡丕伟 王新强 邱雷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9期22-25,32,共5页
目的 比较冷内镜黏膜切除术(cold snar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S-EMR)与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CLST)的临床疗... 目的 比较冷内镜黏膜切除术(cold snar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S-EMR)与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CLS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内镜下切除治疗CLST患者2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MR组和CS-EMR组,每组各124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灶特征、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MR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EMR组,钛夹数量、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EMR组,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及迟发性穿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EMR组(P<0.05)。结论 在最大径<20mm CLST治疗中,CS-EMR既保留手术相关并发症少的优点,又具有与EMR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冷内镜黏膜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法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植中敬 陈慕维 +3 位作者 吕建广 邵少慰 沓世念 谭飞鸥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5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法(EMR)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EMR治疗的32例LST患者为EMR组,术后对所有标本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并进行全瘤评估。同时选择2010年7月~2014年7... 目的探讨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法(EMR)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EMR治疗的32例LST患者为EMR组,术后对所有标本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并进行全瘤评估。同时选择2010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采用传统电凝、氩离子凝固术及外科手术治疗的90例LST患者为传统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6、12个月行肠镜随访,评价EMR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并获得随访。EMR组32例患者均获得完整病理标本,病理提示管状腺瘤18例,绒毛状管状腺瘤9例,绒毛状瘤3例,2例黏液癌。2例黏液癌病例中,1例术后病理标本显示切缘2 mm无病变残留,无须追加外科手术;另1例提示残留,追加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率为96.9%。术中未发生穿孔,3例患者出现出血,均镜下止血成功。传统治疗组仅15例患者获得完整标本,均为手术病例,病理结果均提示为腺瘤,其中管状腺瘤10例,绒毛状管状腺瘤3例,绒毛状瘤4例;2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均成功止血,无二次开腹手术病例。EMR组和传统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复发率比较(0.00%vs.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的复发率比较(6.25%vs.28.90%,9.40%vs.3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MR能处理绝大部分临床内镜下发现的LST,与传统治疗方式比较,具有疗效确切、创伤性小、复发率低、标本完整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法 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法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治疗方式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维超 谢志练 徐春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0期31-33,40,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 目的研究并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转外科手术概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治疗时,观察组转外科手术的概率为8%,对照组为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组的肿瘤局部复发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有较高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还可有效减少术后肿瘤局部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练志威 钟选芳 +1 位作者 张晓慧 许岸高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61-464,共4页
大肠癌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且具有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 L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大肠平坦型病变,与大肠癌关系密切且具有更高的恶性潜能,可能与其病变的生长方式、癌变过程不同于一般的... 大肠癌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且具有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 L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大肠平坦型病变,与大肠癌关系密切且具有更高的恶性潜能,可能与其病变的生长方式、癌变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大肠隆起型腺瘤有关,具体主要涉及到癌变途径、癌分子机制、生长模式调控等内容。鉴于大肠LST癌变率高,内镜医师应该更加关注及重视此类型病变,对其早期干预及改善预后,对侧面探索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及降低大肠癌的患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266例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郝钰洁 樊莹莹 +1 位作者 金雨鑫 严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9-394,共6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LST)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为CLST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内镜下治疗的CLS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从病灶部位(右半结肠、左半结肠、... 目的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LST)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为CLST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内镜下治疗的CLS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从病灶部位(右半结肠、左半结肠、直肠)、病灶分型(颗粒均一型、结节混合型、扁平隆起型和假凹陷型)方面分析CLST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共纳入266例CLST患者,296个CLST病灶。病灶最大径以10~29 mm最多见,占85.1%(252/296);病灶分型以颗粒型为主,占81.4%(241/296);病理形态则以腺瘤为主,占79.7%(236/296);组织学类型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最多见,占81.1%(240/296)。直肠CLST的病灶最大径大于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分别为(24.20±16.97)、(18.38±8.24)、(18.59±7.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2,P<0.001)。直肠CLST病灶中颗粒均一型的检出率低于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分别为22.0%(11/50)、53.5%(69/129)、58.9%(69/117)],而直肠CLST病灶中结节混合型的检出率高于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分别为50.0%(25/50)、29.4%(38/129)、24.8%(29/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06、10.67,均P<0.01)。右半结肠CLST的腺瘤发生率低于左半结肠、直肠[分别为68.2%(88/129)、87.2%(102/117)、92.0%(46/50)],而右半结肠CLST的锯齿状病变发生率高于左半结肠、直肠[分别为30.2%(39/129)、12.8%(15/117)、4.0%(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25、20.85,均P<0.001);左半结肠CLST多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94.9%,111/117),直肠CLST多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P=0.012)。假凹陷型CLST的病灶最大径大于颗粒均一型、结节混合型、扁平隆起型[分别为(24.18±14.07)、(15.96±5.70)、(23.49±13.80)、(21.21±8.0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0,P<0.001);扁平隆起型CLST的腺瘤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内镜治疗
原文传递
一种内镜手术用辅助带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杨雨彤 楼奇峰 +1 位作者 周海斌 杨建锋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7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简易手工橡胶牵引装置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1日-2023年6月9日66例在该院因结直肠LST行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简易手工橡胶牵引装置,分... 目的探讨简易手工橡胶牵引装置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1日-2023年6月9日66例在该院因结直肠LST行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简易手工橡胶牵引装置,分为结直肠牵引ESD组(tESD组,n=22)和结直肠传统ESD组(cESD组,n=44),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止血次数、钛夹使用个数、ESD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等的差异。结果tESD组手术时间较cESD组长,住院时间较cESD组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钛夹使用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手工橡胶装置用于ESD,可作为在传统ESD难以进行时的补救方案,且借助牵引后,并不会增加患者住院成本,两者术后并发症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牵引 专利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切除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3
作者 李二峰 庞婧 +3 位作者 张丽彬 张文斌 王峰 郭斌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1-397,共7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切除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56例LST患者(297个病灶)的临床资料,作为建模组;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25例LST患者(129个病灶)...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切除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56例LST患者(297个病灶)的临床资料,作为建模组;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25例LST患者(129个病灶),作为外部验证组。将建模组病灶根据内镜下钳夹活体组织检查术(EFB)取样标本与LST切除后组织的病理诊断对比结果将病灶分为病理无差异组和病理升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切除前癌胚抗原水平、饮酒史、吸烟史、结直肠癌家族史、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以及病灶长径、病灶表面形态特征、病灶部位等内镜下特征。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切除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将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该模型预测建模组内部抽样和外部验证组LST病灶切除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升级组中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占比高于病理无差异组[38.7%(12/31)比22.2%(5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5)。病理升级组与病理无差异组的LST病灶大小[长径≥2 cm者分别占63.9%(23/36)和44.4%(116/261)]、表面形态特征[扁平隆起型分别占8.3%(3/36)和22.6%(59/261),颗粒均一型分别占11.1%(4/36)和28.0%(73/261),结节混合型分别占44.4%(6/36)和24.9%(65/261),假凹陷型分别占36.1%(13/36)和24.5%(64/261)]、病灶部位[远端结肠分别占22.2%(8/36)和33.3%(87/261),近端结肠分别占16.7%(6/36)和28.7%(75/261),直肠分别占61.1%(22/36)和37.9%(99/2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12.62、7.0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有结直肠癌家族史[OR=2.211,95%置信区间(95%CI)1.005~4.861,P=0.049]、病灶长径≥2 cm(OR=2.212,95%CI 1.074~4.555,P=0.031)、结节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活体组织检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治疗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振鹏 邓宏炬 梁秀兰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803-805,共3页
目的探讨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优化混合的黏膜剥离术(OH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34例大肠LST患者... 目的探讨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优化混合的黏膜剥离术(OH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34例大肠LST患者手术治疗方式,比较EPMR、OHESD、ESD、EMR四种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与穿孔情况。结果 EMR组、EPMR组、OHESD组和ESD组操作时间依次为(36.0±1.7)min、(38.0±6.9)min、(71.0±4.2)min、(120.0±35.0)min,ESD组显著长于另外三组(P<0.05),OHESD显著长于EPMR组和EMR组(P<0.05)。OHESD组、EPMR组和EMR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术中和术后迟发性出血。ESD组有6例出现较明显的术中出血,1例出现穿孔。结论 ESD操作过程中,若剥离困难,建议不要强行ESD,及时改行EMR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原文传递
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中应用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佳 侯向红 +2 位作者 石铭鸿 杨洁 姜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7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re-cut-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结直肠LS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 目的:探讨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re-cut-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结直肠LS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ESD治疗,观察组予以Pre-cut-EM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e-cut-EMR在结直肠LST治疗中效果更佳,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应激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中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锯齿状病变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木合塔尔·色特瓦勒迪 古丽巴哈尔·司马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为锯齿状病变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为锯齿状病变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内镜诊断并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LST型锯齿状病变合并HGIN及癌变105例患者病历资料,分析病变病理性质与患者内镜下表现的相关性,并分析总结LST病变为锯齿状病变合并HGIN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05例LST型锯齿状病变患者,男61例,女44例,年龄(61.65±12.62)岁(14~88岁),病变直径(26.87±14.40)mm(10~80 mm)。发生HGIN者19例,发生黏膜下浸润癌者28例。HGIN及癌变部位以远端结肠为主,LST分型以结节混合型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服用阿司匹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慢性胆囊炎史、病变直径、内镜下分型、病变部位、病理分型是LST型锯齿状病变合并HGIN及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肠近端病变、病变大小≥20 mm、慢性胆囊炎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病理分型为SSL型是LST型锯齿状病变合并HGIN及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肠近端病变、病变直径≥20 mm、慢性胆囊炎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病理类型为SSL型是LST型锯齿状病变合并HGIN及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镜医师应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尽早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锯齿状病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癌变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LGR5、CDK5和βcatenin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韦二丹 丘新泽 +5 位作者 吴江妮 彭鹏 李信 邹军 黄杰安 刘诗权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5-382,共8页
为探讨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LGR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结直肠侧... 为探讨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LGR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内镜治疗的56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标本,另收集58例结直肠隆起型腺瘤(Protruded-type colorectal Adenoma,PA)、44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和相应的正常组织及相应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组织中Wnt通路相关分子LGR5、CDK5和β-catenin在LST、PA、CRC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LST不同亚型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大小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T与PA在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学类型和病变大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显示,LGR5、CDK5及β-catenin在正常组织、PA、LST和CRC中的表达逐渐增高,并且3种蛋白在LST组织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和PA。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LGR5、CDK5和β-catenin在正常组织、PA、LST和CRC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提示Wnt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因子LGR5、CDK5和β-catenin可能在LST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结直肠癌 G蛋白偶联受体5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 β-连环蛋白
下载PDF
带线钛夹在内镜黏膜下剥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艳艳 李江涛 +1 位作者 黄兰 余莲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6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带线钛夹在内镜黏膜下剥除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乙状结肠或直肠L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灶发生部位进行分层随机化分组,分为... 目的探讨带线钛夹在内镜黏膜下剥除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乙状结肠或直肠L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灶发生部位进行分层随机化分组,分为常规组(40例)与牵引组(38例),常规组予以ESD治疗,牵引组予以带线钛夹牵引辅助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剥离病变直径、病变剥除平均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牵引组病变剥除平均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组整块切除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变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钛夹辅助能显著缩短结肠ESD中病变剥除时间,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线钛夹 止血夹 内镜黏膜下剥除术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李冬扬 孙亚辉 +1 位作者 白鸿太 李媛媛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9例LST患者资料,总结L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癌变组(14例)和非癌变组(65例),分析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LST患者病... 目的: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9例LST患者资料,总结L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癌变组(14例)和非癌变组(65例),分析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LST患者病灶长径≤40 mm(92.4%)、病灶多发(93.67%)、巴黎分型0~Ⅰs(53.16%)、病变部位在右半结肠(53.16%)、非抬举征阴性(91.14%)、基底或切缘阴性(88.61%)者居多。癌变组与非癌变组在年龄、性别、病灶数目、巴黎分型、病变部位、术前活检、非抬举征、基底或切缘浸润、肠息肉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退镜时间、吸烟史、饮酒史、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灶长径、内镜分型、结直肠癌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长径>40 mm、内镜分型为结节混合型LST(LST-GM)和假凹陷型LST(LST-NG-PD)是LST患者癌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ST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灶长径>40 mm、内镜分型为LST-GM和LST-NG-PD的LST患者易发生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癌变 临床病理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形态及内镜下治疗 被引量:7
20
作者 袁珂 吴俊超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16期2049-205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病理学类型及内镜治疗价值。方法对近3年肠镜检查发现64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ST病变60例(共64个病灶),占大肠息肉的2.78%,病变大小以10 mm^29 mm为主,直径大于5...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病理学类型及内镜治疗价值。方法对近3年肠镜检查发现64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ST病变60例(共64个病灶),占大肠息肉的2.78%,病变大小以10 mm^29 mm为主,直径大于50 mm者并不少见;病变主要分布在直肠;内镜下分型以结节混合型及扁平隆起型为主,假凹陷型少见。58例共62个病变接受内镜下治疗,30例行注射法黏膜切除术(EMR),16例行注射法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8例行透明帽辅助EPMR,4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辅助EPMR。8例接受2~3次内镜下治疗,均为直肠50 mm以上LST病变。所有内镜下治疗均获得成功,随访1年未见残留及复发。术后迟发出血6例,无穿孔并发症发生。病理学类型:62个内镜下切除的LST病变中,58个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4个,2个腺上皮癌变,2个炎症伴息肉样增生。结论大肠LST病变在我国有一定的检出率,与结肠癌关系密切,其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绝大多数的LST病变,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形态 病理学类型 内镜下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