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介入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家骅 查日俊 +3 位作者 李元海 张健 汤健 郑穗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CT介入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8例接受注射胶原酶溶盘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非CT组(100例)和CT组(98例),非CT组依据腰椎CT片和腰椎定位片定位,凭经验操作;CT组在CT介入下定位和操... 目的:探讨CT介入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8例接受注射胶原酶溶盘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非CT组(100例)和CT组(98例),非CT组依据腰椎CT片和腰椎定位片定位,凭经验操作;CT组在CT介入下定位和操作。结果:CT组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4.7%和94.9%,较非CT组分别提高了12.7%和8.9%,经X2检验,p值均<0.05。结论:CT介入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溶盘术,直观,安全,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和术中穿刺的精确性,从而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CT 靶位注射法
下载PDF
改良后Hulth法和Ⅱ型胶原酶注射法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欧宝芳 别亚男 +4 位作者 陈千晴 陈柏羽 许佳欢 谢水林 吴少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7,共9页
目的对比分析兔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两种常用造模方法的差异,为不同类型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9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改良后Hulth组、胶原酶组。改良后Hulth组和胶原酶组分... 目的对比分析兔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两种常用造模方法的差异,为不同类型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9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改良后Hulth组、胶原酶组。改良后Hulth组和胶原酶组分别给予改良后Hulth法、关节腔内注射胶原酶干预,1周后每日促使其活动,6周后进行Lequesne MG评分、X-ray、Micro-CT、Pelletier评分、Mankin评分、ELISA检测,观察膝关节大体及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两种造模方法的兔膝关节软骨表面均出现缺损;病理结果显示软骨层出现裂隙,番红O染色减退,潮线扭曲并伴有血管通过;ELISA结果显示空白组、改良后Hulth组和胶原酶组血清内TNF-α含量分别为(624.99±17.82),(1140.56±129.81)和(1480.69±492.08)pg/mL,血清内IL-1β含量分别为(30.23±0.25),(46.67±0.71)和(46.82±1.04)pg/mL,改良后Hulth组和胶原酶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改良后Hulth组膝关节伴有骨赘生成,股骨内髁软骨损伤更为严重,而胶原酶组损伤部位主要为胫骨内髁。结论两种造模方法均能构建理想的KOA模型。改良后Hulth法的损伤程度更严重;胶原酶诱导的模型损伤方式更接近人KOA进程与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改良后Hulth法 胶原酶法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盘外泵注胶原酶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薄存菊 卢振和 +3 位作者 陈金生 黄乔东 刘晓明 刘少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46-64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以来应用微量注射泵泵注胶原酶,盘外溶解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磁共振确认为L4~5和/或L5~S1间盘突出的36名患者,在DSA引导下经骶裂孔置入导管至腰椎间盘突出物所在的硬膜外腔,经导管...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以来应用微量注射泵泵注胶原酶,盘外溶解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磁共振确认为L4~5和/或L5~S1间盘突出的36名患者,在DSA引导下经骶裂孔置入导管至腰椎间盘突出物所在的硬膜外腔,经导管推注3 ml造影剂证明位置正确。微量泵恒速泵注胶原酶,术后绝对卧床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改良Macnab评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突出物脱落;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均有明显改善,3个月时优良率91.6%;复查腰椎MR显示突出物均有明显缩小。结论:经骶裂孔置入硬膜外导管恒速泵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利于药物积聚于突出物周围,提高治疗的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造影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注射方法
下载PDF
耐铬胶原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薛斌 封志媚 +3 位作者 曹珊 程宝箴 路福平 李玉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39,共5页
通过明胶平板法结合水解铬革屑试验,筛选到一株产耐铬胶原蛋白酶的菌株。经16S r D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命名为B.amyloliquefaciens TCCC11319。用茚三酮显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铬革屑水解液中氨基酸... 通过明胶平板法结合水解铬革屑试验,筛选到一株产耐铬胶原蛋白酶的菌株。经16S r D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命名为B.amyloliquefaciens TCCC11319。用茚三酮显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铬革屑水解液中氨基酸浓度为45.6μmol/m L,游离铬含量为1.3mg/m L。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一步分析了水解液中氨基酸成分。对菌株及其所产胶原蛋白酶的Cr(Ⅲ)耐受性分析发现,菌株B.amyloliquefaciens TCCC11319能耐受的最大Cr(Ⅲ)浓度为0.3g/m L;B.amyloliquefaciens TCCC11319产生的胶原蛋白酶能耐受的最大Cr(Ⅲ)浓度为0.8mg/m L。研究结果为生物法降解含铬胶原废弃物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平板 铬革屑 解淀粉芽孢杆菌 胶原蛋白酶 Cr(Ⅲ)浓度 生物法
下载PDF
耐高温胶原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和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荆哲华 吴浩浩 +2 位作者 朱素芹 高风正 曾名湧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7,共7页
以透明圈法、Azocoll法和16S r DNA,分离及鉴定耐高温、嗜中性和产胶原蛋白酶的菌株,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产酶条件优化,以提高其胶原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8株耐高温、嗜中性和产胶原蛋白酶的菌株被选出。其中,胶原蛋白酶活力最... 以透明圈法、Azocoll法和16S r DNA,分离及鉴定耐高温、嗜中性和产胶原蛋白酶的菌株,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产酶条件优化,以提高其胶原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8株耐高温、嗜中性和产胶原蛋白酶的菌株被选出。其中,胶原蛋白酶活力最高的菌株鉴定为Bacillus glycinifermentans。对B.glycinifermentans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50℃、p H8.0、培养时间16 h、种龄10 h、装液量100 m L和接种量5%。条件优化后使其胶原蛋白酶活力由1.0215 U/m L提高至(5.97±0.52)U/m L。成功筛选到的目标菌,经过条件优化使其最大酶活力提高了4.8倍,为后续鱼骨的高效发酵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胶原蛋白酶 菌株筛选 条件优化 Azocoll法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isolation of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 in rats by different methods 被引量:1
6
作者 JIANHUA LI YAOGANG ZHANG +12 位作者 TAO ZHANG MEIYUAN TIAN JING HOU DENGLIANG HUANG YAN CHENG ZHU MAN XIAOMING SU ZHIQIN LI SIXIAN TONG XUAN ZHANG JUN DENG YUN DONG YANYAN MA 《BIOCELL》 SCIE 2020年第2期209-215,共7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a way to efficiently separate neuronal cells from the cerebral cortex of adult rats,providing a reference method for rapid acquisition of neuronal cells from the adult rat brain.Fift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a way to efficiently separate neuronal cells from the cerebral cortex of adult rats,providing a reference method for rapid acquisition of neuronal cells from the adult rat brain.Fifteen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with five SD rats in each group.Then,neuron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dult rat cerebral cortex by the grinding method,the trypsin method,and the collagenase II method,respectively.The expression of anti-NeuN in the neurons of each group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The acquisition rates and morphology of neurons of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The grinding or collagenase II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rapid acquisition of neuronal cells from an adult rat’s cerebral cortex.The number of neuron cells obtained by the trypsin method were very few,so it is not convenient for later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NS GRINDING method collagenase II method TRYPSIN method Flow CYTOMETRY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制作技巧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佳炜 王淑华 +1 位作者 李桂平 郑健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707-711,共5页
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建立可信度高、稳定性强、重复性好、更贴近人体生理病理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在对比四种不同造模方式利弊的基础上,选取较合适的方法制作200只脑出血大鼠模型。结果通过对200只大鼠模型的实践操作,总结... 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建立可信度高、稳定性强、重复性好、更贴近人体生理病理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在对比四种不同造模方式利弊的基础上,选取较合适的方法制作200只脑出血大鼠模型。结果通过对200只大鼠模型的实践操作,总结出造模过程中需要特殊注意的事项、操作技巧以及常用的四种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四种不同造模方法分别适应的实验类型和测量指标。结论每种造模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我们开展动物实验时要根据观测的指标和预期结果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进行实验,以提高动物实验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大鼠模型 自体血注入法 注血方法 胶原酶诱导法 制作技巧 应用现状
下载PDF
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家骅 江晓平 +5 位作者 汤健 查日俊 李元海 陈士寿 张健 郑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4-75,共2页
目的为提高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成功率,设计出 靶位注射法。方法用特制靶针自定位点穿刺,将靶针准确地送到靶位即椎间盘突出部位,判 断无误后缓慢注射胶原酶。结果应用靶位穿刺250例次,仅1次失败。... 目的为提高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成功率,设计出 靶位注射法。方法用特制靶针自定位点穿刺,将靶针准确地送到靶位即椎间盘突出部位,判 断无误后缓慢注射胶原酶。结果应用靶位穿刺250例次,仅1次失败。应用靶位注射胶原酶溶 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4例,优良率达85.1%,有效率达94.2%,无效9例,占5.8%。 结论靶位注射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准确、应用安全、方法简便、疗效显 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化学溶解术 胶原酶 椎间盘突出症 靶位注射法
下载PDF
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家骅 汤健 +4 位作者 刘斌 查日俊 李元海 汪先贵 张健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腰椎间 盘突出症患者462例,男258例,女204例,年龄18-81岁,平均46.3岁。突出间隙自L1,2至L5,S2共 499个,其中突出物直径≥10 mm 141例,髓核脱出15例,手术后复发15... 目的 探讨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腰椎间 盘突出症患者462例,男258例,女204例,年龄18-81岁,平均46.3岁。突出间隙自L1,2至L5,S2共 499个,其中突出物直径≥10 mm 141例,髓核脱出15例,手术后复发15例。患者俯卧于CT检查 台上定位扫描,以突出物为“靶”,选择穿刺层面及路径,在CT引导下实施经皮双针联合靶穿刺,同 时加局麻药试验,观察15-20min,确信无“腰麻”体征后,将胶原酶分别注射到突出物内及其表面。结 果 首次穿刺失败6次,穿刺成功率98.8%。术后经5-24个月随访,优321例,良105例,可25例, 差11例,优良率92.2%,有效率97.6%。其中90例于注射胶原酶2-12个月复查CT,显示突出物消 失44例,缩小50%-90%40例,无明显变化6例。结论 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 不仅临床疗效好,而且影像学改变显著,适用于治疗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 经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化学溶解术 胶原酶 CT引导 联合靶注射法
下载PDF
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丽 陈家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87,91,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ELDH病例88例。穿刺在CT引导下进行,根据CT图像以突出物为“靶”,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用... 目的:探讨CT引导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ELDH病例88例。穿刺在CT引导下进行,根据CT图像以突出物为“靶”,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用特制的“多功能脊椎穿刺针”实施经皮突出物内穿刺,联合靶内外注射胶原酶。结果:首次穿刺105次,全部一次成功。术后经3~24个月随访,优55例,良24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89.8%有效率95.5%。其中12例于注射胶原酶3~12个月后复查CT,影像显示突出物消失4例,缩小50%~90%7例,无明显变化1例。结论:CT引导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ELDH,不仅临床疗效好,而且影像学改变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经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化学溶解术 胶原酶 突出物内注射法
下载PDF
胶原蛋白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陈 吴琦 陈惠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25,30,共3页
对胶原蛋白酶的完全酶解标准法、粘滞系数法、Azocoll法、底物干重差量法、CGE-LIF法、茚三酮显色法等6种胶原蛋白酶的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结果显示:茚三酮显色法最为常用。该方法操作简单,测定时间不长,所需要的药品仪器以... 对胶原蛋白酶的完全酶解标准法、粘滞系数法、Azocoll法、底物干重差量法、CGE-LIF法、茚三酮显色法等6种胶原蛋白酶的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结果显示:茚三酮显色法最为常用。该方法操作简单,测定时间不长,所需要的药品仪器以及测定条件要求简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酶 测定方法 茚三酮显色法
下载PDF
基于4%中性甲醛固定肝组织的大鼠肝微核实验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12
作者 赵田田 何伟伟 +3 位作者 周长慧 赵泽浩 杨紫轩 常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6-444,共9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4%中性甲醛固定肝组织制备肝细胞的大鼠肝微核实验(LMNT)方法(甲醛固定-LMNT法)。方法(1)SD大鼠分为雌性和雄性组,然后分别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肝微核阳性化合物N-亚硝基二乙胺(DEN)12.5 mg·kg^(-1)组,每组5只...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4%中性甲醛固定肝组织制备肝细胞的大鼠肝微核实验(LMNT)方法(甲醛固定-LMNT法)。方法(1)SD大鼠分为雌性和雄性组,然后分别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肝微核阳性化合物N-亚硝基二乙胺(DEN)12.5 mg·kg^(-1)组,每组5只,分别ig给予生理盐水和DEN,每天1次,连续14 d后取肝组织,同时用胶原酶消化-LMNT法和甲醛固定-LMNT法检测微核化肝细胞数量和处于有丝分裂期肝细胞数,分别计算肝细胞微核率和有丝分裂指数,肝细胞微核率>0.07%判定为阳性结果。(2)雄性SD大鼠分为喹啉(30,60和120 mg·kg^(-1))组、N-亚硝基吡咯烷(NPYR,25,50和100 mg·kg^(-1))组、各自溶剂对照组(NPYR,去离子水;喹啉,玉米油)及阳性对照DEN(12.5 mg·kg^(-1))组,每组5~6只,连续ig 15 d。每日记录体重,实验结束取肝记录肝总重,计算肝系数。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水平。采用胶原酶消化-LMNT法和甲醛固定-LMNT法测定肝细胞微核率,用外周血微核实验和肝彗星实验评价喹啉和NPYR遗传毒性。结果(1)与各自溶剂对照组的肝细胞微核率(0.069%和0.030%)相比,甲醛固定-LMNT法测得的DEN组雄性大鼠肝细胞微核率为1.10%,雌性大鼠为0.82%,均显著升高(P<0.05);与各自溶剂对照组(0.060%和0.030%)相比,胶原酶消化法-LMNT法测得的DEN组雄性大鼠肝细胞微核率为1.45%,雌性大鼠为0.46%,均显著升高(P<0.05),判定为阳性。2种方法中雄性大鼠的肝细胞微核率均显著高于雌性(P<0.05)。与各自溶剂对照组相比,2种方法测得的DEN组雄性和雌性大鼠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均无明显差异。(2)与溶剂对照组相比,NPYR 50和100 mg·kg^(-1)组大鼠体重在ig第7~14天显著降低(P<0.01),DEN组在ig第8~14天显著降低(P<0.01);喹啉120 mg·kg^(-1)组大鼠在ig第4~14天显著降低(P<0.01),DEN组在ig第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微核实验 甲醛固定 胶原酶消化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方法对小鼠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宇卉 李美宁 +2 位作者 张凯丽 杨丽红 刘志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8-14,共7页
目的比较组织块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法所得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细胞鉴定,比较两者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两种方法所得脂肪干细胞... 目的比较组织块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法所得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细胞鉴定,比较两者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两种方法所得脂肪干细胞在形态学上无差异,培养至第3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生物学特性稳定,CD44、Sca-1表达率>90%,CD31表达率<10%,具有较好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所得脂肪干细胞增殖率高于胶原酶消化法(P<0.05);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所得脂肪干细胞矿化结节、ALP活性及钙离子浓度高于胶原酶消化法(P <0.05)。结论组织块贴壁法相对胶原酶消化法在脂肪干细胞培养及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干细胞 组织块贴壁法/细胞培养技术 胶原酶消化法/细胞培养技术 成脂分化 成骨分化 小鼠
下载PDF
几种胶原酶抑制剂滴眼液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远萍 张泺 胡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6期426-427,共2页
目的 观察比较 6种眼科外用药物 ,为临床筛选较强的抑制胶原酶的眼液。方法用鼠胶原、胶原酶及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来检测药物抑制胶原酶的能力。结果  6种药物有不同程度抑制胶原酶作用 ,其中卡托普利极强、乙酰半胱氨酸和依地酸钠较强 ... 目的 观察比较 6种眼科外用药物 ,为临床筛选较强的抑制胶原酶的眼液。方法用鼠胶原、胶原酶及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来检测药物抑制胶原酶的能力。结果  6种药物有不同程度抑制胶原酶作用 ,其中卡托普利极强、乙酰半胱氨酸和依地酸钠较强 ,而枸橼酸钠、硫代硫酸钠和四环素较差。结论  0 .5 g· L- 1卡托普利眼液抑制胶原酶能力极强、副作用小、刺激性极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抑制剂 滴眼剂 考马斯亮蓝比色法
下载PDF
改良法原代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慧 王翠菊 +4 位作者 郑钧元 王华 郭宝娟 陈培 杨旭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5002-5007,共6页
背景:采用常规酶消化法提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由于消化的时间过长,导致获得的细胞活性变差,为满足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数量的需求,该实验旨在寻找一种改良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目的:胶原酶Ⅰ消化联合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人脂肪... 背景:采用常规酶消化法提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由于消化的时间过长,导致获得的细胞活性变差,为满足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数量的需求,该实验旨在寻找一种改良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目的:胶原酶Ⅰ消化联合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方法:将脂肪组织剪碎后分别应用胶原酶Ⅰ消化联合组织块培养法、常规胶原酶消化法进行培养;通过锥虫蓝拒染法计数细胞,比较不同方法获取细胞的产量、活力及增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改良组细胞表面抗原CD105、CD73与CD44的表达;成骨或成脂诱导后,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油红O染色鉴定细胞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胶原酶Ⅰ消化联合组织块培养法获取的细胞数量远多于常规酶消化法;②胶原酶Ⅰ消化联合组织块培养法获取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活力好,比常规酶消化法早1 d进入平台期,传代一次需5 d左右;③第3代改良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D105、CD73与CD44表达均呈阳性,且纯度均达93%以上;④改良法获取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有良好的成骨与成脂分化能力;⑤结果表明,胶原酶Ⅰ消化法联合组织块培养法较常规酶消化法可获得数量多、活力好、增殖能力强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且能够稳定传代,具有良好的分化能力,这满足了组织工程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培养 胶原酶Ⅰ消化法 组织块培养法 改良 产量 增殖 活力 分化
下载PDF
经心脏逆行置管灌注法在小鼠原代肝细胞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招焱 白燕南 +2 位作者 张涛 吴泓 曾勇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1,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经心脏逆行置管灌注肝脏的方法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效果。方法对传统的分离原代肝细胞方法(Seglen两步胶原酶灌注法)进行改良,即从小鼠右心房的裂口处经肝上下腔静脉向下方置管,并以输液器滴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胶... 目的观察采用经心脏逆行置管灌注肝脏的方法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效果。方法对传统的分离原代肝细胞方法(Seglen两步胶原酶灌注法)进行改良,即从小鼠右心房的裂口处经肝上下腔静脉向下方置管,并以输液器滴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胶原酶灌注液进行肝脏灌注。评价此法与传统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及所得肝原代细胞的数量及活力。结果改良组总的置管操作成功率高达95%,且在一次置管成功率上改良组高于传统组(94.7%vs.68.8%,P<0.05)。改良组小鼠肝脏灌注均匀,肝细胞产量高达1.07×106/g小鼠体质量,细胞活力平均为92.16%,两者均高于传统组(分别为0.99×106/g小鼠体质量及86.44%,P<0.05或P<0.01)。结论经心脏逆行置管灌注法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简便易学,重复性高,且能保证分离所得的肝细胞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肝细胞 胶原酶灌注法 逆行置管法
原文传递
脂肪源性干细胞无酶分离培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苹 史春梦 +2 位作者 胡玲莉 张波 王正国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53-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索适合临床治疗应用的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无酶分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从脂肪抽吸术抽吸的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细胞,对比分析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结果无酶分离法所需时间仅为胶原酶消化法的1/3,... 目的探索适合临床治疗应用的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无酶分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从脂肪抽吸术抽吸的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细胞,对比分析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结果无酶分离法所需时间仅为胶原酶消化法的1/3,分离的细胞在细胞形态学、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化潜能等特性与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的细胞一致。结论无酶分离法能够从脂肪抽吸术抽吸的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ADSCs,是一种安全可靠、适合临床应用的ADSCs分离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干细胞 分离方法 无酶 胶原酶消化法 细胞 培养的 脂肪组织
下载PDF
原代大鼠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华根 刘海琴 +1 位作者 刘昭德 唐元瑜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6-930,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原代大鼠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摘取出生7~10天Sprague-Dawley大鼠的双侧肾脏,分离出肾皮质;经剪碎,连续过200目、300目筛网获得肾小球;Ⅳ型胶原酶消化15~20 min后,收集肾微血管球进行接种培...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原代大鼠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摘取出生7~10天Sprague-Dawley大鼠的双侧肾脏,分离出肾皮质;经剪碎,连续过200目、300目筛网获得肾小球;Ⅳ型胶原酶消化15~20 min后,收集肾微血管球进行接种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细胞。结果显示:肾微血管球呈不规则球形,无包囊,毛细血管袢结构清晰;静置培养3天后,有短梭形细胞从其周围爬出,并逐渐形成细胞集落,呈"岛屿状"分布;4~5天后细胞集落相互融合,6天后铺满皿底,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胞质淡染成棕红色,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为阳性,阳性率接近100%。以上结果提示,本研究将连续过筛法和胶原酶消化法结合,成功建立了简便高效的原代大鼠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从而为开展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 微血管内皮细胞 连续过筛法 胶原酶消化法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大鼠
原文传递
不同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徐斌 刘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组织块贴壁法、酶消化法获取hUCMSCs,进行原代培养,记录各组首次传代时间,相差显微镜观察细... 目的:观察不同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组织块贴壁法、酶消化法获取hUCMSCs,进行原代培养,记录各组首次传代时间,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鉴定其CD29、CD44、HLA-ABC、CD34、CD45、HLA-DR抗原表达。分别用DMEM-LG、DMEM-HG和DMEM-F123种培养基培养第3代、第7代细胞,MTT法比较不同时间点3种培养基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两种分离方法均能得到较均一的梭形或者多角形贴壁细胞,胞核大胞浆丰富,CD29、CD44、HLA-ABC抗原表达阳性,CD34、CD45、HLA-DR抗原表达阴性。用DMEM-F12培养的细胞活力更好,细胞生长更迅速。结论:两种分离方法均能得到hUCMSCs,DMEM-F12培养基更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较适合于培养hUC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块贴壁法 酶消化法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基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大鼠脂肪干细胞两种培养方法的比较
20
作者 李婷 李勇 李晓东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64-567,共4页
目的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并对两种培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分离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获取ADSCs,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和... 目的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并对两种培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分离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获取ADSCs,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比较细胞的产量和增殖能力;分别用化学成脂诱导剂和化学成骨诱导剂诱导ADSCs分化,观察其分化情况,并计算成脂量。结果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ADSCs的成功率分别为79%和53%,获得的第4代ADSCs多为成纤维细胞样,长梭形或纺锤形,无形态学差异,传至第8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传代后细胞性状均一,生物学特性稳定;培养第7天,组织块培养法每毫克脂肪组织获得的细胞产量高于胶原酶消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代ADSCs生长曲线均为相似的"S"型,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96.56和95.84 h;ADSCs均可向脂肪细胞和骨细胞方向分化,培养第7天,两组间成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组织块培养法是更适合的体外获取ADSC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组织块培养法 胶原酶消化法 成脂分化 成骨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