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井沿空留巷扩刷修复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农 张志义 +1 位作者 吴海 曹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8-474,共7页
以朱集矿埋深900 m首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扩刷修复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深井留巷扩刷修复前围岩变形、应力、结构等状态,提出留巷扩刷修复结构临近失稳的概念,确定留巷扩刷修复的合理时机,组织留巷扩刷修复时的合... 以朱集矿埋深900 m首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扩刷修复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深井留巷扩刷修复前围岩变形、应力、结构等状态,提出留巷扩刷修复结构临近失稳的概念,确定留巷扩刷修复的合理时机,组织留巷扩刷修复时的合理工序,制定留巷扩刷修复巷道的主被动协同支护方案。研究结果成功运用于朱集矿深部留巷扩刷修复工程,围岩监测结果表明,留巷扰动变形在修复后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指标满足下一工作面回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深井巷道 沿空留巷 扩刷修复 大变形 协同支护
原文传递
锚杆及钢带协同作用下的岩块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黄国铭 朱永建 +4 位作者 李鹏 王平 林强伟 杨欢 周安平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0期272-279,共8页
为研究钢带及锚杆对锚固体的作用机理,利用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加载系统,进行了端锚与全锚加钢带和不加钢带试件的单轴加载对比试验,比较了锚固方式和支护密度对试件的锚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全锚锚杆在提高试件强度方面比端锚锚杆效... 为研究钢带及锚杆对锚固体的作用机理,利用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加载系统,进行了端锚与全锚加钢带和不加钢带试件的单轴加载对比试验,比较了锚固方式和支护密度对试件的锚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全锚锚杆在提高试件强度方面比端锚锚杆效果更强。安装钢带的试件的峰值强度总体较未加装钢带的试件得到较大提升,但随着锚杆数量的增多,这种提升效果逐渐减弱;此外,钢带对全锚试件的提升效果优于端锚试件。安装钢带的试件在抗压强度和侧向抗拉强度方面均有所提升。锚杆的支护密度应与试件大小相适应,过密的支护密度同样会弱化试件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块锚固 相似模拟试验 协同支护
下载PDF
大学生返乡创业协同帮扶机制构建路径——基于湖南、贵州、江苏三省的调研 被引量:2
3
作者 邓玉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78-83,共6页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产业发展要依靠人才。大学生有专业知识,有创业激情,也有家国情怀,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但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执行、社会环境、教育供给、企业帮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为了实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助推乡村...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产业发展要依靠人才。大学生有专业知识,有创业激情,也有家国情怀,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但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执行、社会环境、教育供给、企业帮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为了实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目标,政府、社会、高校、企业需要根据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规律从驱动、孵化、调整与成长几方面构建协同帮扶机制,助力大学生返乡创办企业,让企业能"活"下来并"兴"起来,进而形成乡村产业甚至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 返乡创业 协同帮扶
下载PDF
逆向交岔点施工方法和协同支护的持续改进
4
作者 杨亚伟 《中州煤炭》 2010年第5期57-59,共3页
针对断层带、丢煤区逆向交岔点施工的现场实际,考虑采面回采因素,创新性提出锚网支护→锁口棚及抬棚→锚网支护→联锁锚索、护腿锚杆→补套抬棚的协同支护方法,效果良好。
关键词 断层带 丢煤区 逆向交岔点 协同支护
下载PDF
国内外煤巷支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6
5
作者 单仁亮 彭杨皓 +4 位作者 孔祥松 肖禹航 原鸿鹄 黄博 郑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77-2403,共27页
简要总结我国煤巷支护领域现阶段的部分主要成果,同时阐述国外煤巷支护技术研究现状。国内煤巷支护技术近些年主要是围绕锚杆支护而开发的多种单一或组合支护系统,但是煤巷支护现场不断涌出了的新问题;国外煤巷支护系统具有多样性,为我... 简要总结我国煤巷支护领域现阶段的部分主要成果,同时阐述国外煤巷支护技术研究现状。国内煤巷支护技术近些年主要是围绕锚杆支护而开发的多种单一或组合支护系统,但是煤巷支护现场不断涌出了的新问题;国外煤巷支护系统具有多样性,为我国煤巷支护理论、装备及技术研究的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千米深井煤巷围岩控制带来了有益的启发。笔者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煤巷支护深入研究,提出煤巷强帮强角支护理论与技术、纵向梁复合式支护技术、协同支护技术、抗剪锚管索支护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锚杆锚索一体化(协同)支护"。此外,基于研制的动压巷道物理模型试验装置,改进了煤巷支护模拟技术,然后讨论了每项技术的创新点、适用条件及意义、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煤巷支护技术发展趋势与建议,未来煤巷支护将采用多种主动支护工艺相结合或主被动支护相结合等多元化方法,并逐步向智能支护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巷支护 强帮强角 协同支护 抗剪锚管索 动压巷道 技术进展 智能支护
原文传递
动压影响巷道U型钢支架-锚索协同支护机理及其承载规律 被引量:76
6
作者 王其洲 谢文兵 +2 位作者 荆升国 臧龙 张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1-307,共7页
针对U型钢支架支护动压影响巷道强烈变形的支护难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U型钢支架-锚索协同支护作用机理,提出了U型钢支架-锚索协同支护技术;在开展现场工业试验的同时,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监测动压影响由开始至结束过程中巷道围岩表... 针对U型钢支架支护动压影响巷道强烈变形的支护难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U型钢支架-锚索协同支护作用机理,提出了U型钢支架-锚索协同支护技术;在开展现场工业试验的同时,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监测动压影响由开始至结束过程中巷道围岩表面位移量、U型钢支架和结构补偿锚索实际承受载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U型钢支架-锚索协同支护后明显改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增大巷道浅部围岩残余强度,同时通过锚索的锚固作用,优化了U型钢支架承载性能,增大U型钢支架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提高了U型钢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实现U型钢支架整体承载;当围岩变形压力较大时,U型钢支架随着围岩变形,巷道两帮和肩窝是变形压力最大的位置,相应地锚索为U型钢支架上述部位提供较大的抵抗变形力,阻止支架内突变形,同时U型钢支架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支架被束缚在有限的变形空间,而其余的大变形通过支架搭接部位缩动释放,实现了U型钢支架高阻可缩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压影响 软岩巷道 U型钢支架 锚索 协同支护
下载PDF
基于垮落充填的坚硬顶板分段压裂弱化解危技术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凯歌 杨俊哲 +3 位作者 李彬刚 李延军 戴楠 杨欢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87,共11页
坚硬顶板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容易诱发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矿震及采空区飓风等动力灾害,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基于裸眼分段压裂超前弱化模式,结合"压裂垮落体+煤柱+承重岩层"协同支撑理念,提出坚硬顶板分段压裂超前弱... 坚硬顶板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容易诱发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矿震及采空区飓风等动力灾害,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基于裸眼分段压裂超前弱化模式,结合"压裂垮落体+煤柱+承重岩层"协同支撑理念,提出坚硬顶板分段压裂超前弱化解危技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等方法,探索顶板分段压裂超前弱化解危机理,研究形成稳定协同支撑系统的定量判定公式,并在河东煤田保德煤矿开展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根据判定公式可优选压裂目标层位,顶板分段水力压裂弱化技术实施过程中,最高压力22.43MPa,破裂压降最大达6.17MPa,单个钻场3个钻孔累计出现3.0MPa以上压力降167次;根据压裂前后工作面来压情况可知,压裂后顶板来压步距、动载系数、来压均值分别降低35.02%、14.29%、13.87%,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验证分段压裂能够形成人造协同支撑系统,实现坚硬顶板动力灾害的弱化解危。研究实践可为同类地质条件下顶板强矿压灾害防治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冲击地压 动力灾害 分段水力压裂 协同支撑 超前弱化解危 动载系数 河东煤田保德煤矿
下载PDF
深井破碎围岩巷道协同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东启 刘建庄 +2 位作者 王盛川 李准 薛福祥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解决煤炭资源进入深部开采时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所面临的变形大、易失稳、难支护等问题,提出“架棚+锚杆(索)+注浆”协同支护方案,运用钻孔窥视确定巷道围岩结构稳定性、裂隙发育特征,FLAC3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常规锚网喷支护、锚注支护... 为解决煤炭资源进入深部开采时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所面临的变形大、易失稳、难支护等问题,提出“架棚+锚杆(索)+注浆”协同支护方案,运用钻孔窥视确定巷道围岩结构稳定性、裂隙发育特征,FLAC3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常规锚网喷支护、锚注支护及棚锚注协同支护塑性区分布,结果表明:棚锚注协同支护技术较另两种方案表现出更好的支护效果,塑性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得以缓解,支护巷道模拟变形量与工程监测较为接近。工程试验表明:采用常规锚网喷支护、锚注支护巷道仍存在较大变形,不能保持长期稳定,棚锚注协同支护巷道变形明显降低,应用期间顶板下沉量较常规锚网喷支护降低了68%,两帮位移降低了52%,满足巷道支护稳定要求。棚锚注协同支护技术对深部破碎围岩巷道变形控制效果显著,尤其在掘进影响期控制围岩作用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注浆锚杆 协同支护 破碎围岩 深部开采
下载PDF
深部大断面复合顶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被引量:11
9
作者 梁文勖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3,共8页
针对复合顶板巷道易发生冒顶事故,巷道顶板支护困难等问题,分析了复合顶板变形失稳机理,提出采用长短锚索协同支护技术;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原始巷道支护方式和高强预应力长短锚索协同支护方式对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复合顶板巷道易发生冒顶事故,巷道顶板支护困难等问题,分析了复合顶板变形失稳机理,提出采用长短锚索协同支护技术;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原始巷道支护方式和高强预应力长短锚索协同支护方式对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长短锚索协同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变形破坏,巷道塑性区体积减少了29.1%。现场的实际监测数据表明,采用长短锚索协同支护形式后巷道顶底板移进量、两帮移进量、顶板下沉量分别降低下降了63.6%、60.4%、60.2%,该支护方式对复合顶板巷道围岩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复合顶板 回采巷道 围岩控制 协同支护
下载PDF
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护理支持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向卡莉 陈秀娟 《西部医学》 201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BTB)过程中,提供护理支持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将87例BTB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45例)在舒适护理模式下,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三方面密切协同;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BTB)过程中,提供护理支持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将87例BTB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45例)在舒适护理模式下,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三方面密切协同;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频次、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频次和治疗时间多于对照驵,而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治疗BTB需要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提供支持和保障,加强护理协同,做好舒适护理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结核 支气管镜 介入性 冷冻术 护理 协同支持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联合协同支持在改善初产妇睡眠质量及泌乳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钟敏 詹远 李玫玫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43-747,共5页
目的探究袋鼠式护理联合协同支持在改善初产妇睡眠质量及泌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初产妇84例,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协同支持护理,研究组加用袋鼠式护理。对... 目的探究袋鼠式护理联合协同支持在改善初产妇睡眠质量及泌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初产妇84例,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协同支持护理,研究组加用袋鼠式护理。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泌乳情况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n scale,EPDS)情况。结果研究组睡眠持续性(0.82±0.17)分、睡眠效率(0.76±0.25)分、睡眠障碍(0.85±0.46)分、催眠药物(0.93±0.35)分、主观睡眠质量(1.02±0.38)分、入睡时间(0.95±0.27)分、日间功能(0.82±0.2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 h泌乳量评分(2.14±0.36)分、48 h泌乳量评分(2.68±0.29)分,均高于对照组;首次泌乳时间(产后41.26 h)早于对照组(产后53.6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抑郁率(2.3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联合协同支持可显著提高初产妇睡眠质量,改善其泌乳情况,降低产后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协同支持 初产妇 睡眠质量 泌乳情况 产后抑郁
下载PDF
破碎围岩急倾斜薄矿体下向分层充填法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贞社 冯帆 +3 位作者 吴业聃 陈绍杰 张鑫源 卞壮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共5页
针对矿岩极不稳固的急倾斜薄矿体,提出了一种新型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该法采用脉内采准布置,矿块内不留矿柱,由矿房两翼向中央前进式回采,崩落矿石经电耙运至人行通风天井完成出矿。每次回采分层矿体后,垂直矿体走向对上、下盘围岩施... 针对矿岩极不稳固的急倾斜薄矿体,提出了一种新型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该法采用脉内采准布置,矿块内不留矿柱,由矿房两翼向中央前进式回采,崩落矿石经电耙运至人行通风天井完成出矿。每次回采分层矿体后,垂直矿体走向对上、下盘围岩施工超长锚杆,并与钢筋网相连接。当采场内矿石全部回采且采空区完成充填后,立即对矿房一侧的人行通风天井进行充填,保留另一侧人行通风天井用于相邻矿房回采时行人、通风、提料和放矿。以蚕庄金矿七里山矿区为工程背景,与原采矿法对比,新方法综合成本降低27.31%,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分别下降5.5,5个百分点,千吨采切比降低至6.57 m/kt,长锚杆经纬状钢筋网协同支护提高了人工假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矿山开采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围岩薄矿体 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胶结充填 超长锚杆 协同支护
原文传递
高校图书馆专利转移的三螺旋演进路径及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过仕明 侯日冉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5-91,共7页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专利转移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系统地剖析高校图书馆专利转移的结构和动力将有利于提升技术转移效率。【方法/过程】本研究以三螺旋模型为框架,解构高校图书馆专利转移的结构要素,分析三螺旋模型下...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专利转移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系统地剖析高校图书馆专利转移的结构和动力将有利于提升技术转移效率。【方法/过程】本研究以三螺旋模型为框架,解构高校图书馆专利转移的结构要素,分析三螺旋模型下的动力机制,并探讨了协同主体在高校图书馆专利转移过程中的协作规律。【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专利转移需要政策法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协同支持,通过提升高校图书馆专利转移的自循环能力,实现技术转移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专利转移 三螺旋 动力机制 协同支持
原文传递
提升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效能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辉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4年第2期80-84,98,共6页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就业服务是提高就业质量的有力手段。分析近几年高校就业服务取得的成绩,认清难点和短板,以就业育人为统领,通过就业服务合力在政策落实、课程设置...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就业服务是提高就业质量的有力手段。分析近几年高校就业服务取得的成绩,认清难点和短板,以就业育人为统领,通过就业服务合力在政策落实、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就业服务效能,将整体就业水平推向更高质量发展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就业 服务效能 合力帮扶
原文传递
倾斜厚煤层动压巷道变形破坏规律及高预紧力锚杆锚索协同支护技术研究
15
作者 乔杰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9-190,共12页
针对庞庞塔煤矿倾斜煤层巷道局部收敛变形过大的问题,以5-1062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总结了巷道失稳机理和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围岩变形对动压的响应机制,揭示了高预紧力锚杆锚索协同支护技术对围岩变形的控... 针对庞庞塔煤矿倾斜煤层巷道局部收敛变形过大的问题,以5-1062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总结了巷道失稳机理和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围岩变形对动压的响应机制,揭示了高预紧力锚杆锚索协同支护技术对围岩变形的控制机理,并针对原有支护方式不足提出以高预紧力锚杆锚索协同支护技术为核心的优化方案,结合现场条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护表面积小、预应力低、锚杆(索)支护不协同是5-1062巷支护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对于倾斜煤层巷道,垂直动压对两帮的影响大,水平动压对顶板的影响大,与水平动压相比,垂直动压是影响巷道收敛变形的主导因素;高预紧力锚杆锚索协同支护技术能给巷道浅部围岩施加均匀的高预应力,保证围岩处于较为稳定三向应力状态,有效提升围岩的稳定性。现场监测表明,采用支护优化方案后,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无锚杆锚索破断现象,局部网兜现象得到抑制,现场支护效果良好,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煤层 动压 收敛变形 协同支护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异质能源资源协同保障模型研究
16
作者 吴涛 周庆忠 +1 位作者 刘均 王帅 《舰船电子工程》 2024年第5期139-141,146,共4页
论文通过对异质能源资源协同保障的研究,归纳了异质能源资源协同保障的背景意义,分析了异质能源资源协同保障存在的突出矛盾,建立了解决异质能源资源协同保障问题的相关模型,提出了异质能源资源协同保障的措施与建议,对探究异质能源资... 论文通过对异质能源资源协同保障的研究,归纳了异质能源资源协同保障的背景意义,分析了异质能源资源协同保障存在的突出矛盾,建立了解决异质能源资源协同保障问题的相关模型,提出了异质能源资源协同保障的措施与建议,对探究异质能源资源协同保障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能够为我国异质能源资源应急管理协同保障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借鉴,通过实际运用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表明论文研究对于提高多域异质能源资源应急管理协同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能源资源 协同保障 模型研究
下载PDF
大埋深岩巷支护优化技术实践
17
作者 刘旦龙 《陕西煤炭》 2024年第7期138-141,146,共5页
城郊煤矿二水平西翼轨道大巷埋深800 m,沿二_(2)煤顶板穿层掘进,采用常规的锚网喷支护后,巷道变形严重,维修周期短,费用高。对顶底板围岩力学参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煤层顶板复合性质明显,抗压强度低且变化较大,岩体呈明显非均质性,且RQ... 城郊煤矿二水平西翼轨道大巷埋深800 m,沿二_(2)煤顶板穿层掘进,采用常规的锚网喷支护后,巷道变形严重,维修周期短,费用高。对顶底板围岩力学参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煤层顶板复合性质明显,抗压强度低且变化较大,岩体呈明显非均质性,且RQD分级属于“差”等级;围岩松动圈范围普遍在2.0 m以上,为大松动圈不稳定围岩,由此提出提高预紧力和协同支护的控制思路,优化了支护方案,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埋深 方案优化 松动圈 协同支护 注浆锚索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村供水智能决策协同支持平台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斌 孙毅 +2 位作者 吕育锋 刘克俭 邹添丞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1期28-31,共4页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村供水智能决策协同支持平台建设,可为农村供水管理数据关联分析、可视化展示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快速的支撑。介绍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农村供水智能决策协同支持平台组成和建设思路,包括农村供水工程地理信息数据、农村...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村供水智能决策协同支持平台建设,可为农村供水管理数据关联分析、可视化展示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快速的支撑。介绍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农村供水智能决策协同支持平台组成和建设思路,包括农村供水工程地理信息数据、农村供水管网漏损模型、农村供水风险评估模型、用水户满意度评价模型、维修抢修问题热点图模型,可提高农村供水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供水管理工作由被动向主动、静态向动态发展,实现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化管理,也可为建立高水平的数字孪生供水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农村供水 智能决策 协同支持 智慧水利
下载PDF
新上海一号煤矿软岩回采巷道预裂卸压技术研究
19
作者 刘光饶 张勇 +9 位作者 左海峰 耿东坤 杨位良 何晓青 刘建荣 宋杰 翟军存 张传伟 孙毅 王传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基于新上海一号煤矿软岩巷道支护薄弱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预裂卸压技术,旨在解决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难题。该技术主要采用超前预裂卸压为主、NPR锚索协同支护为辅的方式,通过预裂卸压切断采空区顶板与巷道顶板之间的联系,加速顶... 基于新上海一号煤矿软岩巷道支护薄弱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预裂卸压技术,旨在解决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难题。该技术主要采用超前预裂卸压为主、NPR锚索协同支护为辅的方式,通过预裂卸压切断采空区顶板与巷道顶板之间的联系,加速顶板垮断,减小悬臂长度及传递至临空巷道顶板的覆岩荷载。同时,采用NPR锚索提前对巷道进行补强加固,确保了沿空巷道在超前应力影响下的稳定性。实地应用表明,采用预裂卸压技术回采巷道围岩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验证了预裂卸压技术的有效性。为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大变形 预裂卸压 协同支护 稳定性控制
下载PDF
网络化装备保障体系资源配置策略与优化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龙 宋太亮 +2 位作者 曹军海 闫旭 邢彪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1-28,共8页
针对现有的装备保障体系资源配置模型存在较少考虑协同保障因素、配置目标与作战任务脱节、忽略使用保障资源、难以解决面向作战任务的网络化装备得障体系资源配置等问题,首先,分析了装备保障体系的网络特性,建立了其资源配置网络模型,... 针对现有的装备保障体系资源配置模型存在较少考虑协同保障因素、配置目标与作战任务脱节、忽略使用保障资源、难以解决面向作战任务的网络化装备得障体系资源配置等问题,首先,分析了装备保障体系的网络特性,建立了其资源配置网络模型,提出了协同保障模式下资源配置策略;其次,以战备完好率为目标,考虑协同保障因素与多种保障约束,构建了网络化装备保障体系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与策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与策略可解决网络化装备保障体系资源配置问题,保障资源配置中有效的协同可显著提高保障体系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保障体系 资源配置 协同保障 战备完好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