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社交焦虑的疗效 被引量:37
1
作者 黄慧兰 刘新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 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关于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学描述,根据自愿的原则,选取社交焦虑程度较重的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IPT组,采用团体人际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CBT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不予干预。各组在干预前测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干预后再进行IAS和SADS的测定,比较IPT组、CBT组干预前后的疗效及其差别。结果:干预前3组间IAS总分、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IPT组与CBT组的社交焦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IPT组与CBT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T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干预前;CBT组干预后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均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水平,人际心理干预可作为治疗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心理 认知行为 社交焦虑 团体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从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看心理治疗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建平 王晓菁 唐苏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33-936,共4页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能否评估以及如何评估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话题,也是各心理咨询治疗流派努力的方向。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各流派中,认知行为治疗(CBT)被认为是唯一循证的心理咨询治疗方法。本文作者是CBT治疗师,结合自己多年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能否评估以及如何评估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话题,也是各心理咨询治疗流派努力的方向。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各流派中,认知行为治疗(CBT)被认为是唯一循证的心理咨询治疗方法。本文作者是CBT治疗师,结合自己多年心理咨询治疗的实践经验和回顾相关文献,从CBT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认为CBT是真正遵循和体现了"科学家-实践家"的模式,其效果是可以评价的,是有证据支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与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在脑卒中情感障碍病人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钟娟平 谢琪 +4 位作者 裴菊红 颜辉 张亚斌 王兴蕾 豆欣蔓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3-436,共4页
综述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认知行为疗法在脑卒中病人情感障碍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更好地开展脑卒中情感障碍病人的心理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行为疗法 情感障碍 心理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与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模式及情绪症状在治疗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潘美蓉 张诗雨 +7 位作者 邱孙伟 刘璐 李海梅 赵梦婕 董敏 司飞飞 王玉凤 钱秋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0-206,共7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核心症状的直接影响,以及认知模式和情绪症状改变的中介作用。方法:研究纳入既往随机对照试验入组的98名成人ADHD患者,对结果进行二次分析,选取治疗前(T1)、治疗12周结束后(...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核心症状的直接影响,以及认知模式和情绪症状改变的中介作用。方法:研究纳入既往随机对照试验入组的98名成人ADHD患者,对结果进行二次分析,选取治疗前(T1)、治疗12周结束后(T2)及48周随访(T3)时的核心症状、认知模式及情绪症状得分,构建链式中介模型。结果:CBT可通过焦虑、抑郁情绪症状得分变化影响T2及T3时核心症状得分,也可依次通过认知模式(自动思维和功能失调得分)变化及情绪症状变化影响T3时核心症状得分。结论:CBT短期主要通过改善情绪进而改善ADHD核心症状,同时长期可依次通过认知模式的中介作用影响情绪变化,进而影响ADHD核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中介效应 认知模式 情绪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5
作者 袁松 王旭东 黄胜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7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仅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CBT治疗,治疗8周前后,评价两组PANSS、IPROS、WHO QOL-BREF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仅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CBT治疗,治疗8周前后,评价两组PANSS、IPROS、WHO QOL-BREF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IPRO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PANSS、IPR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WHO QOL-BREF中仅心理、社会关系评分提高,观察组除生理评分外其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提高,除生理评分外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的认知行为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疗法(cbt)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24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开放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黄芳 钱秋谨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07-912,共6页
目的:初步评估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核心症状、执行功能、自尊水平及生活质量等的效果。方法:对27例成人ADHD患者进行12周CBT和3次后期巩固治疗(4周1次),使用ADHD评定量表(ADHD-RS)、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 目的:初步评估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核心症状、执行功能、自尊水平及生活质量等的效果。方法:对27例成人ADHD患者进行12周CBT和3次后期巩固治疗(4周1次),使用ADHD评定量表(ADHD-RS)、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BRIEF-A)、自尊量表(SE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评估疗效。采用多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第1周、第12周和第24周的各指标得分进行比较。结果:24周CBT后ADHD-RS得分及BRIEFA中转换和任务监控得分均低于第1周得分(均P<0.05),SES得分及WHOQOL-BREF的生理领域得分均高于第1周得分(均P<0.05)。结论:包含3次后期巩固治疗阶段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核心症状、执行功能、自尊水平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后期巩固治疗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对围绝经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邢娟丽 韩鹏 +1 位作者 徐宁 白艳霞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围绝经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paroxysmal vertigo, BPPV)的224...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围绝经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paroxysmal vertigo, BPPV)的224例围绝经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治疗,试验组在手法复位治疗的同时辅以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比较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并观察手法复位的有效率和BPPV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6.7%(127/224)和55.8%(125/224)。治疗后2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其复位治疗的有效率则高于对照组(98.2%vs. 85.1%,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BPPV患者常合并有焦虑及抑郁情绪,CBT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改善其复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围绝经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抑郁 被引量:7
8
作者 邓益东 欧阳锋 文国强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7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抑郁的疗效。方法将70例帕金森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采用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文拉法辛治疗),各35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抑郁的疗效。方法将70例帕金森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采用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文拉法辛治疗),各35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抑郁程度。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第4、8周末,研究组的HAMD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抑郁疗效确切,比单用文拉法辛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认知行为疗法 帕金森 抑郁
下载PDF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焦虑症治疗述评 被引量:7
9
作者 徐礼云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7-120,共4页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被认为是治疗焦虑症的有效方法,对治疗焦虑症有广泛应用。从认知行为疗法概述、内部发生机制、对不同年龄段焦虑症人群的治疗效...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被认为是治疗焦虑症的有效方法,对治疗焦虑症有广泛应用。从认知行为疗法概述、内部发生机制、对不同年龄段焦虑症人群的治疗效果分析,以及与其他疗法的比较等方面,对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研究进展作简要述评,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启迪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焦虑症 威胁再评估中介假说 接纳与承诺疗法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氟西汀干预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歆 黄玲 +2 位作者 石捷 赵玮琳 雷灵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8期702-707,共6页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开放式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法将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年龄在12~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认知行为治疗(CBT)+氟西汀治疗];单纯CBT治疗组43例和单纯氟西...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开放式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法将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年龄在12~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认知行为治疗(CBT)+氟西汀治疗];单纯CBT治疗组43例和单纯氟西汀治疗组37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全面功能评估量表(GAF)、全面关系功能评估量表(GARF)、临床全面印象量表(CGI-S)进行评估;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第4、第6、第8、第12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抑郁情绪温度计(T-S)和暴躁情绪温度计(T-I)进行评估,以判断疗效。结果三组的HRSD、T-I、T-S评分随着治疗的时间增加逐步减分,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P<0.01),而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的CGI、GARF、GAF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P<0.01);而其中以CBT组的CGI、GARF、GAF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最为明显(P<0.01),与其他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际上通用的CBT治疗指南适用于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CBT+氟西汀治疗、单纯CBT治疗、单纯氟西汀治疗三种方法都可以有效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但以CBT单纯治疗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氟西汀治疗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卫 吴爱勤 万好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5期1-1,3,共2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即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用西酞普兰治疗,2组作8周持续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4、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目的本研究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即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用西酞普兰治疗,2组作8周持续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4、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 2组在治疗后第4、8周末HAMD、HAMA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有效,并且远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西酞普兰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认知行为疗法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谢松洪 柯丽 +1 位作者 冯寸 刘冰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40-444,共5页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con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认知行为疗法相关文献从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con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认知行为疗法相关文献从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29篇,年度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总体发文量不高,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李占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国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负性情绪、失眠和生命质量方面;睡眠质量、乳腺癌是近二十年的研究前沿。结论国内CBT研究处于发展阶段,研究话题聚焦于睡眠质量和乳腺癌,未来应加强作者与机构间合作,以推动CBT相关研究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软件
下载PDF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心理治疗(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芳 钱秋谨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59-664,共6页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存在持续不良影响,需要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性治疗。本文总结了针对成人ADHD不同种类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正念冥想、训练治疗、婚姻家...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存在持续不良影响,需要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性治疗。本文总结了针对成人ADHD不同种类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正念冥想、训练治疗、婚姻家庭治疗,并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和总结。目前,中枢兴奋剂联合针对症状的心理治疗是多部治疗指南推荐的成人ADHD治疗方法,而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中,认知行为治疗被证明对ADHD核心症状及与焦虑、抑郁相关的合并症状最为有效。最后本文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希望有助于成人ADHD的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奥沙西泮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漆文烨 夏江明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奥沙西泮治疗对于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DSM-5诊断的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100人,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CBT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共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6、12...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奥沙西泮治疗对于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DSM-5诊断的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100人,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CBT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共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6、12周分别测试三组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上的得分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两周末,药物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上与其他两组无明显差距,CBT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的睡眠质量优于药物治疗组;治疗6周末,联合治疗组及认知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各项指标优于药物治疗组,但认知治疗组脱落率较高,治疗12周末,联合治疗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奥沙西泮治疗对睡眠改善起效快,短期及长期效果均好。认知行为治疗对睡眠改善有辅助治疗的长期效果,故应作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基础常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奥沙西泮 非器质性失眠症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咨询师和治疗师工作状况的初步访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斯琪 庄淑婕 +6 位作者 章秀明 钱铭怡 杨晶晶 米田悦 万巨玲 魏海洋 王家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考察认知行为治疗(CBT)在临床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情况及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选择CBT的原因。方法:对14名CBT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考察其CBT培训背景、在临床中使用的CBT理论和技术、对咨询关系的态度、对不同流派与CB... 目的:考察认知行为治疗(CBT)在临床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情况及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选择CBT的原因。方法:对14名CBT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考察其CBT培训背景、在临床中使用的CBT理论和技术、对咨询关系的态度、对不同流派与CBT异同的看法及选择CBT的原因。结果:选择CBT的原因主要包括重要他人影响、CBT本身特点和个人因素3个方面。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行为技术包括暴露,角色扮演和放松训练;最常用的认知技术包括苏格拉底式问话,认知重建和挑战不合理认知。结论:偏好结构化疗法的从业者可以选择认知行为疗法。然而在实践中,不同流派的整合是心理治疗的一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访谈 cbt理论与技术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缓解结直肠癌老年患者围术期焦虑状态及对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玲 邹旭 +2 位作者 夏吉长 鲍翊凡 张训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6期590-596,共7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缓解结直肠癌老年患者围术期焦虑状态的效果及对术后谵妄(POD)发生的影响。方法招募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于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缓解结直肠癌老年患者围术期焦虑状态的效果及对术后谵妄(POD)发生的影响。方法招募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于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自入院当天至术前1 d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案基础上联合CBT。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3 d内的POD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入院当天、术前1 d,以及术后1 d、3 d和7 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术后48 h内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1 d和2 d的15项恢复质量问卷(QoR-15)评分。记录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入院当天相比,两组MMSE评分和HAMA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的HAMA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在术前1 d,以及术后1 d、3 d、7 d,观察组HAMA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MSE评分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NR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Ramsay镇静评分呈升高趋势,但两组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 d内,观察组的PO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91%vs 30.91%;χ^(2)=6.652,P=0.010),两组POD严重程度评分及POD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d、2 d,观察组患者QoR-15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减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的焦虑状态,降低POD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艾司西酞普兰 焦虑 术后谵妄 老年患者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nd Change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Thai Adult HIV-Infected Patients
17
作者 Isareethika Jayasvasti Narin Hiransuthikul +3 位作者 Nuttorn Pityaratstian Vitool Lohsoonthorn Buranee Kanchanatawan Boonruang Triruangworawat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1年第2期15-22,共8页
Background: In Thail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for depression among adult HIV-infected patients has been limitedly studied.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of CBT and ch... Background: In Thail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for depression among adult HIV-infected patients has been limitedly studied.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of CBT and changes of de-pression both immediately post treatment and at 3-month post-treatment.Materials and Method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hailand. Forty and eighty HIV-infected adults who voluntarily received and did not receive CBT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immunology clinic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clinic between September 2010 and February 2011.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dical histories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collected. A standard Thai Depression Inventory (TDI) was used for evaluation of depressive symptoms. TDI score of 21 or above was interpreted as depression. Other questionnaires included a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standard questionnaire for evaluating life stress event and questionnaire for HIV social support. Results: The mean ages of participants were 44.8 and 43.4 years in the CBT and non-CBT groups respectively. In both group, about half of the subjects were females. Life stress event score in CB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n-CBT group (p <0.01). At baseline, the mean TDI scores of the CBT group and non-CBT group were 26.7 and 25.3 respectively.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gender, social support, life stress event and current opportunistic infection;the mean changes of TDI scores in the CB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n-CBT group both immediately [12.13 (95%CI ,10.00 -14.26)] (p <0.001) and at 3-month post-treatment [15.94 (95%CI, 13.69-18.18)] (p < 0.001). Conclusion: CBT is beneficial for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mong adult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Thailan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CBT was not only immediate but also sustained at 3-month post-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HIV/AIDS DEPRESSION
下载PDF
认知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防复吸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滨 张诗茗 +6 位作者 李东俊 顾馨中 梁燕 龚桂琴 关亚军 马晶 李江波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13-318,共6页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认知行为治疗对其复吸的影响。方法:将强制戒毒的6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治疗组进行治疗,出所后两组追踪6个月。观察操守、复吸、曾在访及失访情况。结果:两组操守、...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认知行为治疗对其复吸的影响。方法:将强制戒毒的6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治疗组进行治疗,出所后两组追踪6个月。观察操守、复吸、曾在访及失访情况。结果:两组操守、复吸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曾在访后失访例数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强制脱毒后的康复有一定影响,对其操守和复吸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认知行为治疗 复吸 操守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沙盘游戏治疗儿童焦虑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建华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144-147,共4页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沙盘游戏治疗儿童焦虑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75例焦虑障碍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35例使用沙盘游戏,联合组40例在其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疗法。记录两组疗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沙盘游戏治疗儿童焦虑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75例焦虑障碍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35例使用沙盘游戏,联合组40例在其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疗法。记录两组疗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儿负面情绪;记录两组依从性;记录两组满意度。结果:联合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依从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沙盘游戏治疗儿童焦虑障碍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负面情绪,提高依从性,且满意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沙盘游戏 儿童焦虑障碍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失眠和抑郁症状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黄子津 韩侨 +4 位作者 卢奕安 宋艳 王新宇 姜淼 李艳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和抑郁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建库至2019年8月9日关于CBT-I对失眠伴抑郁... 目的:系统评价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和抑郁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建库至2019年8月9日关于CBT-I对失眠伴抑郁病人影响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并评价其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病人8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BT-I可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症状[SMD=-0.82,95%CI(-1.08,-0.56),P<0.000 01]、抑郁症状[SMD=-1.32,95%CI(-1.88,-0.76),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CBT-I改善重度抑郁病人的效果更显著(P=0.006),且干预时间在2个月及以上者效果更显著(P<0.000 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CBT-I能够通过治疗失眠改善其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对于重度抑郁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但干预时间应在2个月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 失眠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