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概述 被引量:166
1
作者 廖菲 洪延超 郑国光 《气象科技》 2007年第3期309-316,共8页
简要回顾了近些年来有关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地形的动力效应和热力效应,详细分析了地形的动力、热力效应引起的降水和云物理变化。重点分析了地形对气候尺度、天气尺度、中尺度及对流性天气系统降水的影响。简单地讨论了... 简要回顾了近些年来有关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地形的动力效应和热力效应,详细分析了地形的动力、热力效应引起的降水和云物理变化。重点分析了地形对气候尺度、天气尺度、中尺度及对流性天气系统降水的影响。简单地讨论了在研究地形对降水影响时观测分析、气候统计、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降水 动力 热力 云物理
下载PDF
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2008~2012年) 被引量:75
2
作者 郭学良 付丹红 胡朝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1-363,共13页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5年(2008~2012年)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主要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内容涉及可分辨云数值模式及模拟研究、云降水的观测与遥感反演研究、气溶胶对云降水的影响及人工影...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5年(2008~2012年)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主要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内容涉及可分辨云数值模式及模拟研究、云降水的观测与遥感反演研究、气溶胶对云降水的影响及人工影响天气相关的数值模式、观测试验研究等。提高对云降水形成过程、时空结构与演变机理的深入认识,对揭示大气水循环、气候变化过程,提高天气精细化预报、大气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降水物理 人工影响天气 进展综述
下载PDF
青海东北部春季系统性降水高层云系微物理结构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赵仕雄 陈文辉 杭洪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1-287,共7页
利用 1 977— 1 979年 5~ 6月青海东北部系统性降水高层云的云滴谱飞机观测资料 ,统计分析了该云系云滴群体特征量及微物理结构特点。云特征量的滴浓度、含水量、平均直径、最大直径随高度的分布表明 ,降水高层云系垂直微结构配置或云... 利用 1 977— 1 979年 5~ 6月青海东北部系统性降水高层云的云滴谱飞机观测资料 ,统计分析了该云系云滴群体特征量及微物理结构特点。云特征量的滴浓度、含水量、平均直径、最大直径随高度的分布表明 ,降水高层云系垂直微结构配置或云水凝物相态可划分为 4个不同发展分层 ,在海拔约5 .0km高度上存在一活跃增长层可能是高层云发生降水的一个重要特征层 ,同时分析了云液态含水量随云温的分布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春季 降水 高层云系 微物理结构 滴浓度 含水量
下载PDF
从天气动力学角度看云物理过程在降水预报中的作用 被引量:39
4
作者 孙继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文章讨论了深湿对流过程中的天气动力学过程(宏观过程)与云物理过程(微观过程)对云的形态特征、天气现象演变的影响和它们在降水过程中的作用,从天气动力学的角度阐述了雷暴移动发展过程,比较了不同性质云的降水量估算等基本问题。
关键词 天气动力学 云物理 云的形态 降水估计
下载PDF
西北地区春季云系的垂直结构特征飞机观测统计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赵增亮 毛节泰 +4 位作者 魏强 应亚江 王磊 韩志刚 李成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7,共7页
根据2001年5—6月8架次的飞机探测资料,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资料综合分析得出了西北地区春季云系的垂直结构宏微观特征,包括云厚、云底高度、云粒子浓度、含水量、有效半径、粒子谱分布函数等。降水性层状云厚平均约2000 m,低云含水量垂... 根据2001年5—6月8架次的飞机探测资料,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资料综合分析得出了西北地区春季云系的垂直结构宏微观特征,包括云厚、云底高度、云粒子浓度、含水量、有效半径、粒子谱分布函数等。降水性层状云厚平均约2000 m,低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7 g·m^(-3),中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3 g·m^(-3)。对比分析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量,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降水性层状云有效半径要达到10~1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物理 飞机探测 宏微观特征
下载PDF
山西省2008—2010年64架次飞机云物理观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孙鸿娉 李培仁 +4 位作者 闫世明 晋立军 申东东 封秋娟 李义宇 《气象科技》 2014年第4期682-689,共8页
利用山西省2008-2010年64架次云结构的飞机探测资料,结合地面观测和卫星数据统计分析了层状云系的宏微观特征.结果表明: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量,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层状云要达到降水,云的厚度要达到近2000 m;粒子尺度分布... 利用山西省2008-2010年64架次云结构的飞机探测资料,结合地面观测和卫星数据统计分析了层状云系的宏微观特征.结果表明: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量,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层状云要达到降水,云的厚度要达到近2000 m;粒子尺度分布云粒子有效半径要达到10~14 μm,降水性层状云低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3 g/m^3,中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5 g/m^3,;避光高层云-层积云、雨层云降水过冷水的最大值出现在距0℃层高度以上500 m附近,其最大值分别为0.61,0.42 g/m^3;透光高层云降水过冷水的最大值出现在距0℃层高度以上300 m附近,其值为0.28 g/m^3;云中水分按不同粒子尺度的分配可以看出,直径20、30μm的粒子含水量较高,对云中液态水含量的贡献较大,降水粒子主要由20、30μm的粒子转化;降水性层状云在垂直方向上的微物理结构特征非常明显,也是分层的.高层主要是冰相粒子,是冰雪晶,随高度降低冰雪晶的尺度增大,在4个典型温度层的观测中,液态含水量、云粒子及降水的浓度、尺度相较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物理 飞机探测 宏微观特征
下载PDF
Advances in Cloud Physics and Weather Modification in China 被引量:19
7
作者 GUO Xueliang FU Danhong +4 位作者 LI Xingyu HU Zhaoxia LEI Henchi XIAO Hui HONG Yanchao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30-249,共20页
The capabilities of cloud-resolving numerical models, observational instruments and cloud seeding have improved greatly over recent years in China. The subject of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main progresses made in Chi... The capabilities of cloud-resolving numerical models, observational instruments and cloud seeding have improved greatly over recent years in China. The subject of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main progresses made in China in the areas of cloud modeling, field observations, aerosol–cloud interactions,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cloud and precipitation, and weather modification.Well-equipped aircraft and ground-based advanced Doppler and polarized radars have been rapidly applied in cloudseeding operations. The combined use of modern techniques such as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has greatly decreased the blindness and uncertainties in weather-modification activities.Weather-modification models based on state-of-the-art cloud-resolving models are operationally run at the National Weather Modification Centre in China for guiding weather-modification programs.Despite important progress having been made, many critical issues or challenges remain to be solved, or require stronger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support, such as the chain of physical events involved in the effects induced by cloud seeding. Current important progresses in measurements and seeding techniques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and possibility to reduce these deficiencies. Long-term scientific projects aimed at reducing these key uncertainties are extremely urgent and important for weather-modification activiti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S cloud physics weather modification China
下载PDF
新一代可移式天气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黎平 邵爱梅 《暴雨灾害》 2007年第1期40-45,共6页
在总结“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可移式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春)季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的方法和技术,对这两个地区云和降水的若干特... 在总结“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可移式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春)季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的方法和技术,对这两个地区云和降水的若干特征进行了分析;另外,使用两步变分方法反演了风场结构,分析了层状云和对流云的中尺度回波强度和动力结构。结果表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可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和云物理研究提供更多信息,包括风场中尺度结构、辐合线位置等;青海省河南县及周边地区秋季降水以对流云降水为主,低空辐合是对流云旺盛发展的重要原因;河南省许昌市春季降水既含有对流云降水也含有层状云降水,对流云降水过程伴有低空辐合,层状云内风场比较均匀,但风的垂直切变明显,多为暖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雷达回波 对流单体 外场试验 人工影响天气 云物理
下载PDF
应用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方法提高超细颗粒捕集效率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光旭 徐国栋 +3 位作者 刘文婧 王博 陈延信 徐德龙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4-300,共7页
针对大气环境污染控制中超细颗粒难以捕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经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得到的相对湿度过饱和雾气喷入含尘气体中,在"云"物理学、碰撞团聚等原理共同作用下,饱和水蒸汽在颗粒表... 针对大气环境污染控制中超细颗粒难以捕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经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得到的相对湿度过饱和雾气喷入含尘气体中,在"云"物理学、碰撞团聚等原理共同作用下,饱和水蒸汽在颗粒表面凝结,使超细颗粒的粒径增大,增加其捕集效率。为了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建立了小型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捕尘实验台并在旋风除尘器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雾气浓度的增加,总除尘效率与超细颗粒的分级效率均有明显提高,并且旋风除尘器的压降(能耗)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 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 旋风除尘器 云物理学 分离效率
原文传递
不同机载设备观测的气象要素与飞行参数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宏宇 周旭 +2 位作者 张荣 张骁拓 王晓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43-1152,共10页
为了了解机载探测不同数据源之间差异,检验飞机探测数据质量,结合新舟60增雨飞机2018年10月21日一次飞行案例,对该飞机平台和飞机任务系统不同机载设备对关键飞行参数与气象要素的观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飞机平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为了了解机载探测不同数据源之间差异,检验飞机探测数据质量,结合新舟60增雨飞机2018年10月21日一次飞行案例,对该飞机平台和飞机任务系统不同机载设备对关键飞行参数与气象要素的观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飞机平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任务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机载综合气象测量系统(AIMMS-20)三套定位源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定位偏差较小,飞机气压高度表观测海拔高度则明显低于任务系统BDS和AIMMS-20。飞机平台大气数据系统(ADS)与任务系统AIMMS-20、云粒子图像探头(CIP)观测的真空速、环境气压、温度以及相对湿度各参数变化趋势一致。ADS与AIMMS-20真空速观测值非常接近,AIMMS-20对环境风速瞬时变化响应更灵敏,CIP探测真空速明显小于ADS和AIMMS-20,平均偏慢约10 m·s^-1;AIMMS-20和CIP环境气压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且观测值非常接近,ADS环境气温比AIMMS-20平均偏低1.4℃,偏低最大时观测存在明显逆温。CIP环境气温比AIMMS-20平均偏低0.6℃,环境湿度比AIMMS-20平均偏低8.6%。机上不同设备对环境与气象参数的观测差异,一方面因机载设备安装位置不同所致,另一方面也受大气与云结构不均匀的影响。飞机平台与任务系统不同设备观测对比分析,不仅为云物理机载探测数据合理应用提供指导,还能够为国家和地方人工影响天气飞机机载设备系统集成设计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物理 机载探测 气象要素 新舟60
下载PDF
A 35-GHz Polarimetric Doppler Radar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Observing Clouds Associated with Typhoon Nuri 被引量:4
11
作者 仲凌志 刘黎平 +2 位作者 冯胜 葛润生 张哲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45-956,共12页
Millimeter-wavelength radar ha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instrument for cloud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In this study, 8-mm-wavelength cloud radar (MMCR) with Doppler and polarization capabilities was used to inves... Millimeter-wavelength radar ha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instrument for cloud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In this study, 8-mm-wavelength cloud radar (MMCR) with Doppler and polarization capabilitie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cloud dynamics in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Its design, system specifications, calib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measuring clouds associated with typho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The cloud radar measurements of radar reflectivity (Z), Doppler velocity (Vr), velocity spectrum width (Sw) and the depolar-ization ratio (LDR) at vertical incidenc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physical and 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cloud system and precipitation associated with Typhoon Nuri, which occurred in southern China in August 2008. The results show the reflectivity observed using MMCR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echo height and the melting-layer location data obtained by the nearby China S-band new-generation weather radar (SA), but the Ka-band MMCR provided more detailed structural information about clouds and weak precipitation data than did the SA radar. The variation of radar reflectivity and LDR in vertical structure reveal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ticle phase from ice to water. The vertical velocity and velocity spectrum width of MMCR observations indicate an updraft and strong turbulence in the stratiform cloud layer. MMCR provides a valuable new technology for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radar cloud physics observation capability
下载PDF
风云卫星数据应用以及在云物理中的研究综述
12
作者 汤堰 李晓婧 杨曹赞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6期79-83,共5页
风云四号卫星作为中国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自2016年发射以来,在气象观测和预报、自然灾害监测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究风云四号卫星数据在未来航空气象以及探讨研究云滴尺度廓线上的重要性,综述了风云气... 风云四号卫星作为中国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自2016年发射以来,在气象观测和预报、自然灾害监测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究风云四号卫星数据在未来航空气象以及探讨研究云滴尺度廓线上的重要性,综述了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在气象监测的运用。同时也结合了云物理的相关研究,为未来卫星数据反演云滴尺度廓线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深入分析卫星数据与云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卫星数据的广泛运用以及云微物理的研究提供全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未来的气象卫星应用和云物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四号数据 数据运用 云物理 云滴尺度廓线
下载PDF
SPEC机载云探测系统及其云物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思瑶 赵传峰 周毓荃 《暴雨灾害》 2021年第3期280-286,共7页
在综合介绍我国机载云探测系统的发展历程、应用情况和优缺点的基础上,对新一代机载云探测系统SPEC的系统组成、探测原理、探测方法和探测范围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随着科学研究人员对云探测精细程度、... 在综合介绍我国机载云探测系统的发展历程、应用情况和优缺点的基础上,对新一代机载云探测系统SPEC的系统组成、探测原理、探测方法和探测范围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随着科学研究人员对云探测精细程度、准确度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往使用的粒子观测系统(PMS)等云探测系统已无法满足一些科学试验的需求;SPEC与很多其他云探测系统相比,在精密程度、探测粒子的信息量、分辨率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探测优势,这对于云物理更深入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国外研发并应用SPEC系统已有几十年的时间,而我国近年开始引进并越来越多地使用这套探测系统来探究云的宏微观物理特性,这必将使得对云物理的理解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云探测系统 机载探头 云探测 云物理 粒子观测系统
下载PDF
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方法捕集细颗粒物的强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泊豪 於进 +1 位作者 周万利 王博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2,共5页
在已有应用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方法提高超细颗粒捕集效率实验基础上,对小颗粒团聚长大过程进行强化研究。利用旋涡泵进气口负压区加剧液滴汽化过程,使更多液滴变为饱和水蒸气,然后利用出气口正压区加剧水蒸气以细颗粒为凝结核凝结长大... 在已有应用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方法提高超细颗粒捕集效率实验基础上,对小颗粒团聚长大过程进行强化研究。利用旋涡泵进气口负压区加剧液滴汽化过程,使更多液滴变为饱和水蒸气,然后利用出气口正压区加剧水蒸气以细颗粒为凝结核凝结长大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实施强化后,系统出口烟尘浓度降低迅速,细颗粒收集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 旋风除尘器 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 云物理 团聚 强化
原文传递
关于我所开展干旱气候研究的历史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由禧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干旱气候研究已有30年历史,在建所30周年纪念时,扼要地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似有一定意义。西北干旱气候研究和青藏高原气象研究是建所的两个根本的科研任务。早在1958年中国科学院根据西北干旱地区用水有上下... 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干旱气候研究已有30年历史,在建所30周年纪念时,扼要地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似有一定意义。西北干旱气候研究和青藏高原气象研究是建所的两个根本的科研任务。早在1958年中国科学院根据西北干旱地区用水有上下游矛盾、工农业矛盾、农牧业矛盾、城乡等矛盾的情况,为解决干旱区用水矛盾问题,在院里成立了改变西北干旱面貌组,由裴丽生副院长亲自主持,组织了治理沙漠、南水北调、冰雪利用等综合科学考察活动。计划从开源节流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气候 人工影响天气 大气电学
全文增补中
一次高原低涡过程云微物理特征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路增鑫 范广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66-173,共8页
为探究高原涡降水的云微物理机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4.3(选取Lin微物理方案),针对2018年8月10-13日青藏高原一次高原涡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此次高原涡过程的云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本次高原低涡发生发展... 为探究高原涡降水的云微物理机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4.3(选取Lin微物理方案),针对2018年8月10-13日青藏高原一次高原涡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此次高原涡过程的云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本次高原低涡发生发展过程,也能模拟出降水的量级和范围。同时各粒子的时空分布说明冰相粒子的分布范围比云水粒子广,同时其分布高度也远高于云水粒子,其中冰相粒子大值区主要分布在500~250 hPa,而云水粒子大多位于500 hPa以下。基于各粒子的源汇项特征,发现位于高层的霰粒子碰并雪粒子降落至低层融化成雨水并与云水碰并是这次高原涡降水的主要因素,其次凝华、贝基隆过程和碰并是冰相粒子生长的主要过程,同时在整个高原涡东移过程中,冰相粒子对其降水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霰的融化在其中占比最大,雪的融化对降水的贡献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云物理学 青藏高原 高原低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云物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工作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洋 李积明 +1 位作者 王天河 王元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0期166-170,共5页
在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同时,怎样通过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是目前国内各高校专业课面临的重要课题。云物理学作为大气科学专业最为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不仅培养学生从云微观物理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 在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同时,怎样通过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是目前国内各高校专业课面临的重要课题。云物理学作为大气科学专业最为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不仅培养学生从云微观物理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云降水相关的天气和防灾减灾等问题,也着重锤炼和发展学生的哲学思辨、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该文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云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问题出发,结合本专业特色和当代大学生现状,以国家需求和实践创新为切入点,深挖该课程中众多思政元素,优化思政内容融入方式;顺应后疫情时代,转变教学模式;注重思政教学效果评估,强调过程性评价考核,最终确保“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物理学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冬季降雪天气及其云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一凡 肖辉 +4 位作者 杨慧玲 孙跃 周筠珺 胡朝霞 冯小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55-68,共14页
为了解北京降雪的微物理机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9.1(选取Thompson微物理方案),对2015年11月22-23日北京的一次降雪天气进行模拟,并利用常规降水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此次降雪的云微物理过... 为了解北京降雪的微物理机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9.1(选取Thompson微物理方案),对2015年11月22-23日北京的一次降雪天气进行模拟,并利用常规降水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此次降雪的云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华西倒槽顶部的偏东风气流为此次降雪发生、发展带来了充足水汽,形成回流降雪天气.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雷达回波和降水的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模拟的云雷达站点的反射率和水成物粒子的时空演变和Ka波段垂直指向雷达的观测结果较为一致.对云微物理结构的模拟结果分析表明,雪花主要的3个源项分别为雪花凝华、雪晶碰冻云水、冰晶自动转化成雪,在低层有雪花升华;高空的冰晶主要来源于凝华,经冰晶转化为雪的过程消耗;低层的霰粒主要来自雪晶撞冻云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云物理学 回流降雪 数值模拟 水成物粒子 冰相粒子源汇项
下载PDF
山西省层状云飞机云物理观测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鸿娉 中东东 +3 位作者 封秋娟 李义宇 任刚 周学文 《山西气象》 2013年第4期35-39,46,共6页
利用山西省2008年-2010年64架次云结构的粒子测量系统(DMT)探测资料,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资料统计分析了层状云系的宏微观特征。发现:降水性层状云低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3g,m^3,中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5g/m30对... 利用山西省2008年-2010年64架次云结构的粒子测量系统(DMT)探测资料,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资料统计分析了层状云系的宏微观特征。发现:降水性层状云低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3g,m^3,中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5g/m30对比分析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量,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降水性层状云云粒子有效半径要达到10μm-14μm。对云系不同温度层的微物理特征和云中水分按不同粒子尺度的分配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降水性层状云在垂直方向上的微物理结构特征非常明显,也是分层的。高层主要是冰相粒子,主要是冰雪晶,随高度降低冰雪晶的尺度增大,在四个典型温度层的观测中,LWC、云粒子及降水的浓度、尺度相较有很大不同。云中水分按不同粒子尺度的分配可以看出,直径20μm、30μm的粒子含水量较高,对云中液态水含量的贡献较大,降水粒子主要由20μm、30μm的粒子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物理 飞机探测 宏微观特征 统计分析
下载PDF
A Grid-nested, Water-bearing, N-Level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20
作者 郑良杰 夏大庆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3年第17期1464-1469,共6页
In order to forecast and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physics in large-scale systems, we have developed a grid-nested, water-bearing, N-level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The conventional large-scale numerical m... In order to forecast and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physics in large-scale systems, we have developed a grid-nested, water-bearing, N-level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The conventional large-scale numerical model is run in the coarse-grid region, and the water-bearing model may be run in the fine-grid region. The values on boundary gr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PRIMITIVE EQUATION cloud phys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