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 被引量:213
1
作者 卢正芝 洪松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0,共6页
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切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质疑和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有效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从教学目标维度解读,... 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切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质疑和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有效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从教学目标维度解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彰显师生主体性;从教学过程维度解读,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是关注课堂对话的开展、追求卓越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从提问预设、提问方式、提问内容、理答方式、提问效果、提问反思等六个维度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有效性 问题情境 评价标准
原文传递
有效的课堂对话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光陆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57,共6页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有效的课堂对话。课堂对话的内在张力与外在的多元情境决定了有效的课堂对话具有情境性。情境性的课堂对话可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效的课堂对话践行对话智慧,促进学生的认知理性与德性的统一;有效的课...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有效的课堂对话。课堂对话的内在张力与外在的多元情境决定了有效的课堂对话具有情境性。情境性的课堂对话可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效的课堂对话践行对话智慧,促进学生的认知理性与德性的统一;有效的课堂对话运用探究性话语,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反思意识;有效的课堂对话奠基于多元化的对话模式,推动学生的多元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对话 情境 张力
下载PDF
参与式课程实践:课堂情境中的课程变革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明全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9-33,共5页
本文首先探讨了倡导参与式课程实践的理论背景,认为课程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必然会引起课程实践层面的震荡与回应。其次对传统的接受式课程实践进行了批判性考察,认为在新的时代应改变课程叙事方式和课程运作方式,倡导参与式课程实... 本文首先探讨了倡导参与式课程实践的理论背景,认为课程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必然会引起课程实践层面的震荡与回应。其次对传统的接受式课程实践进行了批判性考察,认为在新的时代应改变课程叙事方式和课程运作方式,倡导参与式课程实践。最后分析了参与式课程实践的核心特征,指出以“理解”和“参与”为精神内核的课程实践必将导向对教师和学生的赋权以及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 课程实践 课堂情境 课程变革
下载PDF
基于互动分析取径的课堂教学评价 被引量:18
4
作者 肖思汉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2-29,64,共9页
忽视学习过程、脱离课堂情境、难以"以评促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困境。发端于社会科学的"语言转向"与"身体转向",并以情境分析、沟通民族志等方法论为基础的互动分析取径为这些困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忽视学习过程、脱离课堂情境、难以"以评促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困境。发端于社会科学的"语言转向"与"身体转向",并以情境分析、沟通民族志等方法论为基础的互动分析取径为这些困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阐述了互动分析的步骤,并以一个美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片段为例,展示和论证了这一取径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互动分析不仅关注教师的"教",也关注学生的"学",从而将教学设计与学习过程关联起来。其次,它细致地观察与记录课堂的文化、社会与人际情境,从而促进更深入的理解与更准确的分析。再次,互动分析为评价呈现可见的证据,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发展与教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 视频分析 互动分析 课堂情境 学习过程
原文传递
基于情境感知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晓东 王保云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77,共7页
信息技术推动了教育内涵和模式的发展。本文借助翻转课堂模式和情境感知技术建构了一个无缝连续的学习环境,并开展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不仅可以优化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改善学习态度,增强认知和情感交... 信息技术推动了教育内涵和模式的发展。本文借助翻转课堂模式和情境感知技术建构了一个无缝连续的学习环境,并开展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不仅可以优化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改善学习态度,增强认知和情感交互,培养学习自主性。该模式作为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的延伸,对发展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 情境感知
原文传递
谈外语交际教学中任务设计的真实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薛琳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7-80,共4页
对外语交际学习任务的研究是目前二语习得和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非目的语环境下外语学习者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真实语言环境的缺乏。真实性是外语交际教学中任务设计的重要理据之一。从真实性的定义、原则、应用等方面做出探讨 。
关键词 真实性 交际教学 任务设计 课堂环境
下载PDF
班级环境如何影响受欺负者的适应?健康环境悖论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晓薇 潘斌 +2 位作者 李腾飞 张文新 Christina Salmivalli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8-304,共7页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受欺负水平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个体有更多的适应问题。通过梳理相关实证研究,本文从人际与认知两大方面分析健康环境悖论的发生机制。人际机制强调健康环境会影响同伴群体对于受欺负者的态度和受欺...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受欺负水平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个体有更多的适应问题。通过梳理相关实证研究,本文从人际与认知两大方面分析健康环境悖论的发生机制。人际机制强调健康环境会影响同伴群体对于受欺负者的态度和受欺负者的友谊,这些不良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剧受欺负者的适应困难。认知机制认为健康环境会通过向上的社会比较和消极归因方式,影响受欺负者的适应问题。最后,我们讨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健康环境悖论"的适用性问题、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对于干预实践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负 班级环境 健康环境悖论
原文传递
英语教学课堂话语中教师的身份建构 被引量:6
8
作者 苏文瑾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3-67,共5页
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话语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言语手段和语用策略建构了三种不同的身份:职业身份、个人身份和关联身份。文中对教师在课堂语境中三种身份的建构策略进行了分析考察,并且力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索这三种身份建构的语境顺应动机... 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话语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言语手段和语用策略建构了三种不同的身份:职业身份、个人身份和关联身份。文中对教师在课堂语境中三种身份的建构策略进行了分析考察,并且力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索这三种身份建构的语境顺应动机。本研究认为教师不同身份的建构是出于顺应不同语境(机构性互动语境及心理语境)的需要,是课堂交际的一种语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教师 建构 课堂话语 语境
下载PDF
课堂教学效果的传播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永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0-72,共3页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传播活动 ,随着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师生互动产生知识在现代教育中占有的比重接近一半 ,在影响课堂传播效果的诸多因素中 ,学生的背景资料占了很大的比重 ,它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倾听、选择和动机。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传播学 语境 媒介 师生关系 受众
下载PDF
课堂语境构建述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澍心 吴十日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4年第4期65-67,73,共4页
教师的语言能力归根结底是将教学语言与课堂语境恰当结合的能力。语境是可以按照言语表达者的意图来构建的。构建语境可以为各种语言策略的实施提供更广阔的使用空间。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课堂语境比一般语境具有更强的... 教师的语言能力归根结底是将教学语言与课堂语境恰当结合的能力。语境是可以按照言语表达者的意图来构建的。构建语境可以为各种语言策略的实施提供更广阔的使用空间。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课堂语境比一般语境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课堂语境构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语用策略实施的过程,因此,构建课堂语境本身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师语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构建 学具 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 实际 述略 课堂语境 语用策略 言语表达
下载PDF
Appraisal of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An Introduction 被引量:4
11
作者 濮实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SCIE 2017年第4期452-453,共2页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a decade. It is driven by the need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Wen, 2016). It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a decade. It is driven by the need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Wen, 2016). It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aspiratio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other similar pedagogical contexts outside China. A volume of research has been done by Wen Qiufang and her research team, to formulate the theory of POA and to test its effectiveness in classroom pedagogy (e.g. Wen, 2016, 2015; Yang, 2015; Zhang, 2015). At the moment, the POA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of theory building and almost all empirical research is don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is theory and to make it intelligible to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a one-day symposium was held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on May 15, 2017. The symposium was entitle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Appraisal of the POA'. In the forum, leading exper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were invited to discus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POA and the direc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e symposium was the first attempt for the POA research team to discuss its latest work with international scholars. This Viewpoint section collects the responses of four exper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ymposium, list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The collection of articles covers three topics related to the POA: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its use for teacher training, and its research. Alister Cumming is Professor Emeritus and the former Head of the 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Languages and Literaci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His article focuses primarily on POA research as an exemplary case of design-based research. Rod Ellis is Research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t Curtin University, Australia. He discusses POA in terms of pedagogy, teacher training and research, with both critique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Paul Kei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a decade. It is driven by the need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Wen 2016). It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aspiratio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other similar pedagogical contexts outside China. A volume of research has been done by Wen Qiufang and her research team to formulate the theory of POA and to test its effectiveness in classroom pedagogy (e.g. Wen 2016 2015 Yang 2015 Zhang 2015). At the moment the POA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of theory building and almost all empirical research is don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is theory and to make it intelligible to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a one-day symposium was held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on May 15 2017. The symposium was entitle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Appraisal of the POA'. In the forum leading exper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were invited to discus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POA and the direc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e symposium was the first attempt for the POA research team to discuss its latest work with international scholars. This Viewpoint section collects the responses of four exper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ymposium list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The collection of articles covers three topics related to the POA: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its use for teacher training and its research. Alister Cumming is Professor Emeritus and the former Head of the 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Languages and Literaci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His article focuses primarily on POA research as an exemplary case of design-based research. Rod Ellis is Research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t Curtin University Australia. He discusses POA in terms of pedagogy teacher training and research with both critique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Paul Kei Mat
原文传递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应用探析
12
作者 王洪光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3期97-100,共4页
构建高效课堂,是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也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基于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精讲精练、注重实效,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培养能力、注重自主探究,及时反馈、强化指导等原则,以... 构建高效课堂,是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也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基于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精讲精练、注重实效,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培养能力、注重自主探究,及时反馈、强化指导等原则,以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做好课前导入工作、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探究互联网中的物理资源、构建互联网考核平台等策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生活化 导入 教学情境 翻转课堂 考核
下载PDF
Whether Contexts Affecting TESOL Teachers
13
作者 马炳军 杨晓丽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2期54-58,83,共6页
This article aims to verify whether contextual theories affect TESOL teachers in Chinese local classrooms via observing three different English teachers’classroom behaviors by using qualitative method.The findings in... This article aims to verify whether contextual theories affect TESOL teachers in Chinese local classrooms via observing three different English teachers’classroom behaviors by using qualitative method.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ree major aspects usually affect English teachers:(1)The teacher’s education context affects their TESOL classroom contexts;(2)The institution’s requirements affect the teacher’s classroom contexts;(3)The spirit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from the New National Stan dards for English influences the classroom contexts,which have proved the context the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room context TESOL TEACHERS classroom observa
下载PDF
外语课堂语境建构的动态模式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永峰 赵应吉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从语境的涵义和功能出发,提出并论证了建构一个课堂语境的动态模式以适应交际教学法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建构课堂语境动态模式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 课堂语境 交际教法 动态模式
下载PDF
课堂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钦曾 罗丹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2-87,共6页
学校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的重要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入课堂教学系统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为例,着重解决非遗内容知识体系与课堂教学系统对接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非遗生... 学校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的重要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入课堂教学系统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为例,着重解决非遗内容知识体系与课堂教学系统对接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非遗生态环境的"原境重构"与"桥梁搭建"方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知识系统,进而实现其与基础教育的对接,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堂教学 原境重构 教育知识系统的生成 复兴
下载PDF
基于情感体验的智慧教室色彩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晨露 徐建东 《设计》 2018年第11期41-43,共3页
智慧教室作为当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但目前建成的智慧教室大多只重视软件、硬件设备的配置,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需求。心理学家发现,色彩对学生的情感调节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文章基于情感... 智慧教室作为当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但目前建成的智慧教室大多只重视软件、硬件设备的配置,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需求。心理学家发现,色彩对学生的情感调节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文章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提出了智慧教室色彩情感化"三层六维"设计原则及其设计流程,以期为智慧教室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室 情感体验 色彩设计 情境感知
下载PDF
语类教学法本土化与外语教师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玉蕾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17,共9页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语类教学法是悉尼学派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这个循环的教学框架强调了语类和社会语境的关系并聚焦于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在语类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强调对语类的识别和语类结构的掌握,同时注重语言教学的文化...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语类教学法是悉尼学派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这个循环的教学框架强调了语类和社会语境的关系并聚焦于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在语类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强调对语类的识别和语类结构的掌握,同时注重语言教学的文化属性。文章将以作者的教学为背景,以解释类语类为例,探讨在中国高校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语类入手,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阅读和写作。作者认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及语类理论指导下,这种明示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师看到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语类的教学法 课堂教学 语境变量 解释语类
下载PDF
论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介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2-104,共3页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教学生活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环境,也是课堂管理更为重要的方面。课堂心理环境优化,需构建良好的课堂人际环境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关键词 课堂 人际环境 心理环境
下载PDF
课堂等待: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状态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冬冬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 2018年第10期44-46,共3页
"课堂等待"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和行走方式,它应成为教学的一般状态。它遵循儿童学习的逻辑,源于儿童学习的需要,切合数学学科的特性。它不单指课堂上某个师生等待的具体时段,而是由诱发等待、萌生等待、进... "课堂等待"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和行走方式,它应成为教学的一般状态。它遵循儿童学习的逻辑,源于儿童学习的需要,切合数学学科的特性。它不单指课堂上某个师生等待的具体时段,而是由诱发等待、萌生等待、进行等待、发展等待构成的一个完整体。优化的情境、优质的问题、适时的静默、智慧的对话是走向有效课堂等待的路径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等待 儿童学习 理性思维 情境
下载PDF
二语阅读语境词义构建训练:路径、线索与教师话语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明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72,共7页
本研究以话语分析为方法,个案解构英语课堂中语境词义构建训练的运行机制,并重点探讨推理路径、语境线索和教师话语3者的协同方式。研究发现:词义构建训练的基础是阅读文本和课堂情境共同构成的微观语境;训练运行的核心是推理模式,需要... 本研究以话语分析为方法,个案解构英语课堂中语境词义构建训练的运行机制,并重点探讨推理路径、语境线索和教师话语3者的协同方式。研究发现:词义构建训练的基础是阅读文本和课堂情境共同构成的微观语境;训练运行的核心是推理模式,需要在演绎、归纳等不同路径的顶层设计中整合文本语境和语篇线索以实施推理分析;策略训练类互动不同于一般课堂交流,教师要全面掌控交际主动权和方向。教师恰当的提问、理论阐释、反馈评估等话语可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策略的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构建 推理训练 课堂互动 推理路径 语境线索 教师话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