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制度变迁、阶级结构转型和收入不平等:1978-2005 被引量:61
1
作者 林宗弘 吴晓刚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0,共40页
本文结合制度主义理论与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出在中国社会分层研究中"把阶级带回来"的观点。根据户口制度、单位制度、干部身份制和私有产权等造成转型时期中国不平等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建立一个以对不同形式生产性... 本文结合制度主义理论与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出在中国社会分层研究中"把阶级带回来"的观点。根据户口制度、单位制度、干部身份制和私有产权等造成转型时期中国不平等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建立一个以对不同形式生产性资产的占有为基础的即新马克思主义取向的中国阶级分类方式,并在经验层面展示了其较之于其他分类法的优越性。研究认为,中国正在发生的制度转型对社会不平等秩序的重塑表现为不同形式的生产性资产,即劳动力、资本、组织、技术/权威等四种所有权作用的相对转变,从而导致阶级结构的转型和贫富差距的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阶级 制度结构 收入不平等 社会流动
下载PDF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阶层差异分析——基于1982-2010年我国16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伟宜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5-44,共10页
实证调查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总体上一直在缩小。就不同类型高校而言,重点高校的入学机会差异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入学机会差异自1982年以来一直处于缩小的态... 实证调查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总体上一直在缩小。就不同类型高校而言,重点高校的入学机会差异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入学机会差异自1982年以来一直处于缩小的态势。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MMI和EMI理论。今后应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切实改善弱势阶层子女的就学环境,提高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办学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各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均等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阶层差异 辈出率
原文传递
无关的流动感知:中国社会“阶层固化”了吗? 被引量:27
3
作者 陈云松 贺光烨 句国栋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67,共19页
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是否已经"阶层固化"存在分歧,亦缺乏明晰的科学检验方法。本文考察公众对自身阶层流动情况的感知和对"阶层固化"话语关注之间的关联,以对这一命题进行实证检验。我们认为,如果"阶层固化&qu... 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是否已经"阶层固化"存在分歧,亦缺乏明晰的科学检验方法。本文考察公众对自身阶层流动情况的感知和对"阶层固化"话语关注之间的关联,以对这一命题进行实证检验。我们认为,如果"阶层固化"渐已成为社会现实,那么在宏观层面,过低的流动率会使得公众总体的自我流动感知恶化,触发人们对"阶层固化"的关注:流动感知越向下,固化关注度就越高。反之,如果"阶层固化"并非现实而只是一种预警,社会流动率并没有降低到危险点,那么公众对"阶层固化"的关注和自身的流动感知就不会存在关联。就此,我们构建起"阶层固化"话语列表,利用其在百度的被检索热度来生成各省历年"阶层固化"关注度指数,并将其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8-2012)的流动感知数据及统计年鉴资料相匹配。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多模型分析揭示了"无关的流动感知"这一重要现象:当代中国公众基于自身经历的代内流动感知和代际流动感知,与"阶层固化"关注度均没有负向的统计关联。这一发现意味着"阶层固化"在当代中国更多的是一种预警而非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固化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流动感知 大数据
原文传递
收入不平等会扩大家庭教育消费吗?——基于CFPS 2014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玲萍 徐超 曹阳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111,共12页
教育是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阶梯。在收入不均衡情况下,低收入家庭有强烈的动机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来实现收入阶层的改善。文章采用CFPS2014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差距对家庭教育消费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家庭教育消... 教育是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阶梯。在收入不均衡情况下,低收入家庭有强烈的动机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来实现收入阶层的改善。文章采用CFPS2014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差距对家庭教育消费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家庭教育消费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一作用在不同组别呈现异质性:(1)收入差距对教育消费的影响在低收入家庭组显著,在高收入家庭组则不显著;(2)在有成员就读高中及以下教育层级的家庭组显著,在其他家庭组则不显著。在排除了消费的示范效应、克服了因忽视政府质量而导致的内生性偏误以及更换收入差距测度指标后,结果依旧稳健。研究表明,在教育机会平等化前提下,家庭会通过教育消费决策来实现收入阶层的改善。此外,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规避居民"因教致贫"和"因教返贫"风险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家庭教育消费 收入地位 阶层流动
原文传递
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守恒 査晓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5,共5页
分析了和谐社会的阶层结构、农民工社会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和谐社会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的诉求,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阐述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 分析了和谐社会的阶层结构、农民工社会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和谐社会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的诉求,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阐述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的策略,包括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明晰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给予农民工子女教育以积极差别对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结构 社会流动 农民工子女 教育公平
下载PDF
当前中国阶层流动固化趋向与治理路径分析——基于集团分利视角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群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9,共6页
阶层流动以精英流动为主要实现方式,精英流动受阻意味着阶层固化,阶层固化是集团分利的后果之一,是"机构僵化症"的同义语。中国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各类精英集团,精英集团的分利行为造成资源的集团式垄断,而阶层流动又以... 阶层流动以精英流动为主要实现方式,精英流动受阻意味着阶层固化,阶层固化是集团分利的后果之一,是"机构僵化症"的同义语。中国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各类精英集团,精英集团的分利行为造成资源的集团式垄断,而阶层流动又以资源占有为前提,精英便趋于集团内或集团间复制,阶层固化趋势加剧。实现公平分利以建立良性精英流动机制、适度硬政权建设以打破分利集团联盟及制度变革与创新以重构利益格局是消除阶层固化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固化 精英流动 集团分利
下载PDF
社会资本、家庭教育期望与阶层流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21
7
作者 蔡庆丰 程章继 陈武元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9-21,共13页
教育是弱势阶层上行流动的重要途径,但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社会资本分化造成资源分配不均会影响家庭教育期望,最终影响阶层代际流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数据,探究社会资本与家庭教育期望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控制子女、父母... 教育是弱势阶层上行流动的重要途径,但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社会资本分化造成资源分配不均会影响家庭教育期望,最终影响阶层代际流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数据,探究社会资本与家庭教育期望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控制子女、父母、家庭特征与区县效应并引入工具变量后发现:关系型社会资本、结构型社会资本、认知型社会资本均对家庭教育期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社会资本对家庭教育期望影响具有阶层差异,关系型社会资本的负外部性使其阶层再生产作用更显著,而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阶层流动作用更显著。最后,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向家庭教育期望传导的社会遵从与社会比较效应以及资源获取效应。在决胜教育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弥补社会资本短板,增强家庭教育期望,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成为弱势阶层上行流动的有效途径,为此,弱势阶层家庭可以积极利用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阶层流动作用并激发子女"改变命运"的内驱力;国家及社会应当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格局,提供多方位支持以弥补弱势阶层社会资本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家庭教育期望 阶层流动 教育不均衡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社会分层与流动现状 被引量:18
8
作者 顾东东 杜海峰 +1 位作者 刘茜 李姚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9,87,共12页
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深圳调查数据,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结合十大阶层理论,调整社会阶层划分方法;透过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户籍、代际、代内三重视角,综合... 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深圳调查数据,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结合十大阶层理论,调整社会阶层划分方法;透过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户籍、代际、代内三重视角,综合考察农民工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阶层结构呈"金字塔型",普遍分布于蓝领、雇员阶层;多数农民工通过进城务工实现上升流动,城镇打工期间则以平层流动为主;农民工阶层体系的平等性、公平性和开放性虽有较大改观,但与城镇居民尚存一定差距。当代农民工群体已经分化,"社会封闭""阶层固化""结构化与再生产"趋势初步显现,"碎片化"和"集团化"特征尚未出现。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阶层结构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城镇化
下载PDF
乡城流动与儿童认知发展 基于2012年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闫伯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89,共31页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数据,以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以阶层再生产为分析视角,基于认知发展理论探讨农民工流动对子女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儿童拥有比留守儿童更高的认知水平,流动儿童相对较好的家...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数据,以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以阶层再生产为分析视角,基于认知发展理论探讨农民工流动对子女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儿童拥有比留守儿童更高的认知水平,流动儿童相对较好的家庭背景为其认知发展提供了实质性帮助,乡城迁移中流动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通过"转校"等机制得到促进;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认知劣势与父母外出工作并无显著的统计关系,而主要归因于家庭贫乏的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子女数较多的家庭结构、较低的学前教育接受率或就读学校质量的低下。但是,流动儿童的认知水平整体上仍低于城市儿童,其认知发展仍然受到自身社会阶层条件和境遇的深刻限制,"流动"所带来的各类"认知收益"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认知能力 阶层再生产 社会流动 倾向值匹配
下载PDF
阶层与分层:中国社会成员构成研究中的两种分析逻辑 被引量:15
10
作者 朱光磊 王通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3,231,共12页
社会成员构成是制约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社会基本面之一。在当代中国,社会成员构成主要表现为阶级阶层结构。正确分析这一重要的社会基本面,是准确认识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关键。对于社会成员结构的研究,除传统的阶级分析以外,国内学界还明... 社会成员构成是制约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社会基本面之一。在当代中国,社会成员构成主要表现为阶级阶层结构。正确分析这一重要的社会基本面,是准确认识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关键。对于社会成员结构的研究,除传统的阶级分析以外,国内学界还明显分出阶层分析和分层分析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向。总体上看,阶层分析,主要以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为基础,本质上是一个对阶级进行细化和补充的分析方法;分层分析,主要是以韦伯的阶级理论为依据,表现为对社会群体进行高低排列的方法。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两种范式的理论逻辑差异;这种差别的具体表现是对社会阶层格局建构和对社会流动含义解读等方面的不同。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在一般的理论分析中,阶层分析与分层分析往往被学人们有意无意地混淆在一起。对日益复杂的中国社会成员结构进行分析,需要有一定的原则和取向作为研究共识,因此,深入、系统地分析一下阶层分析和分层分析的逻辑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成员构成 阶层 分层 阶级 社会流动
原文传递
竞争异化:精英淘汰机制中的隐形不平等——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公平性探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汪栅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26,共6页
学术精英的选拔关乎国家发展的前途,博士招生中的“申请—考核”制作为重要的精英选拔制度,其公平性是学术精英阶层是否合理产生的关键。博士研究生资源属于优质的教育资源,其“高价值”和“稀缺性”的特点只能让少数人获得进入该阶层... 学术精英的选拔关乎国家发展的前途,博士招生中的“申请—考核”制作为重要的精英选拔制度,其公平性是学术精英阶层是否合理产生的关键。博士研究生资源属于优质的教育资源,其“高价值”和“稀缺性”的特点只能让少数人获得进入该阶层的机会,这也就导致阶层之间在争夺优质资源时产生竞争的异化。“申请—考核”制的出现让院校、导师的招生自主权扩大,其所产生的权力私化、权钱交易的利益链也极易破坏掉赞助性升迁与竞争性升迁之间的平衡。这种破坏性的结果会体现在资质与资本的互动博弈中,“利益相关者”能够用资格限定的权力打造“出身鄙视链”进而维护优势利益主体通过资本置换带来的最大化利益。基于此种因素考量,博士“申请—考核”制必须建立起适当的机会补偿措施,调整权利正义与价值正义的关系,考虑“绩能主义”的价值,才能从利益主体的交织中维持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请-考核”制 博士招生 学术精英 阶层流动
下载PDF
阶层流动的“双刃剑”效应及其心理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跃 郭永玉 +1 位作者 丁毅 李凯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30-1235,共6页
阶层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相对位置的变化。人们普遍预期,向上流动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近期研究也表明,向上流动还可能损害个体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使人们低估和容忍社会不平等,并反对再分配。文化适应论、分离论、地位... 阶层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相对位置的变化。人们普遍预期,向上流动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近期研究也表明,向上流动还可能损害个体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使人们低估和容忍社会不平等,并反对再分配。文化适应论、分离论、地位认同、贫富归因倾向以及系统公正信念能够解释阶层流动的"双刃剑"效应。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澄清阶层流动感知的具体表现,深入考察阶层流动影响的心理机制,探索促进阶层流动积极效应发挥的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流动 健康 主观幸福感 社会公平 “双刃剑”效应
下载PDF
钢琴无用:上海中产阶层家长的文化资本培养策略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丰 杨张韫宇 《中国研究》 2019年第2期95-112,228,229,共20页
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课外教育成为教育不平等和代际阶层流动的新机制。本研究以上海中产阶层家庭钢琴学习实践为例,认为在中国激烈的教育竞争和标准化考试的背景下,中产阶层家长对子女的高雅艺术培养并非为了文化"区隔",而是... 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课外教育成为教育不平等和代际阶层流动的新机制。本研究以上海中产阶层家庭钢琴学习实践为例,认为在中国激烈的教育竞争和标准化考试的背景下,中产阶层家长对子女的高雅艺术培养并非为了文化"区隔",而是以教育回报为目标。钢琴不仅无用,而且占用可以用于提高学业成绩的课余时间,被家长们在"小升初"之前主动放弃。钢琴考级的意义也不在于评估音乐能力,而是成为简历的一部分,有可能在学校选拔中有一定用途。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资本培养采用人力资本逻辑,是教育竞争的一部分。家长教养方式的重点是在教育中获胜,而非品位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雅艺术 文化资本 教育回报 中产阶层 代际流动
下载PDF
社会流动、网络位置与阶层认同偏移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顺 梁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7,共10页
基于社会流动的网络观点,采用“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居民阶层地位认同偏移现象。研究发现:(1)社会流动形塑了城市居民在人际网络中的相对位置,代际与代内向上流动者的社会网络平均阶层地位低于自身阶层,社... 基于社会流动的网络观点,采用“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居民阶层地位认同偏移现象。研究发现:(1)社会流动形塑了城市居民在人际网络中的相对位置,代际与代内向上流动者的社会网络平均阶层地位低于自身阶层,社会网络的“镜中我”机制决定了这一部分社会成员的阶层地位认同向下偏移;同理,代际与代内向下流动者的阶层认同向上偏移。(2)中国城市居民较高的向上流动率与相对较强的阶层认同下偏现象,使得城市居民阶层地位认同呈现趋中且下偏的整体分布特征。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居民阶层认同结构相对于国外社会整体分布偏下,且随着时间推移整体向下偏移现象,证实了社会流动对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认同 阶层地位 社会阶级结构 社会流动 代际流动 代内流动 社会网络
下载PDF
谁在创业:个体阶层认同与创业选择——基于五期CGSS(2010—2015)数据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旭东 杨慧莲 +1 位作者 普蓂喆 郑风田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基于最新五期CGSS(2010—2015)数据,本文从微观层面考察了个体阶层认同对其创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个体阶层认同对其创业包括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阶层认同所包含的物质基础和自我信任促进了创业。进一步考察... 基于最新五期CGSS(2010—2015)数据,本文从微观层面考察了个体阶层认同对其创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个体阶层认同对其创业包括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阶层认同所包含的物质基础和自我信任促进了创业。进一步考察阶层流动对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阶层流动表现出明显的"中层认同"特征,过去的阶层认同对创业影响有限,但期间的阶层净变化量对创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打破"阶层固化",构建合理有序的阶层流动机制,提升个体阶层认同,能够有效促进创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认同 创业 阶层流动
原文传递
阶层流动与中国居民的健康及其不平等 被引量:9
16
作者 池上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0-59,共10页
以往关于居民健康的研究主要从静态的社会分层视角展开,而本研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8),从动态的阶层流动视角分析中国居民健康及其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居民健康不平等主要表现在性别、户籍、社会经济地... 以往关于居民健康的研究主要从静态的社会分层视角展开,而本研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8),从动态的阶层流动视角分析中国居民健康及其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居民健康不平等主要表现在性别、户籍、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第二,代内与代际阶层流动对居民健康呈现相反的效应,即代内上向流动有损于居民健康,而代际上向流动则可保障居民的健康;代内下向流动有利于居民健康,但代际下向流动则有损于居民的健康。换而言之,阶层流动的健康效应为:上向流动是一代人牺牲自身的健康水平来保障下一代人较高的健康水平;而下向流动是一代人虽获得自身的健康补偿但却降低了下一代人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阶层流动 健康 不平等
下载PDF
阶层流动、社会公平感与中国公民的司法信任——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晓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46-58,共13页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提高司法信任则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利用CGSS2017数据,揭示了阶层流动对我国公民司法信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公民不...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提高司法信任则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利用CGSS2017数据,揭示了阶层流动对我国公民司法信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公民不仅有较高的司法信任水平,而且规模性地实现了上向阶层流动。下向阶层流动会显著抑制公民的司法信任,上向阶层流动则会通过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平感从而间接地促进司法信任;社会公平感在公民的上向阶层流动和司法信任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可见,欲进一步提升公民的司法信任,须扩大其上向阶层流动机会,缓解其社会地位焦虑,强化其社会公平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流动 社会公平感 司法信任
下载PDF
阶层身份认同:理解我国农村籍大学生就读经验的新视角 被引量:9
18
作者 廖青 黄绮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82,共8页
本研究以阶层身份认同为探讨精英大学农村籍学生就读经历的理论工具。首先探索性地在社会身份转换中融入布尔迪厄阶层模型理论,即资本和生存心态支撑个体抽象意义上的结构空间位置,遵循文化建构的阶层身份分析路径,将情感回应纳入分析... 本研究以阶层身份认同为探讨精英大学农村籍学生就读经历的理论工具。首先探索性地在社会身份转换中融入布尔迪厄阶层模型理论,即资本和生存心态支撑个体抽象意义上的结构空间位置,遵循文化建构的阶层身份分析路径,将情感回应纳入分析框架之中,以此搭建弱势阶层大学生阶层身份认同的理论框架。然后结合实证研究,考察高等教育场域结构与行动者主体能动性交互作用下,个体所秉承资本的增长和生存心态的转换如何成为他们重新确认阶层身份的锚点,而对不同阶层群体的评价和情感则在阶层身份认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以阶层身份认同作为理解弱势阶层大学生就读经验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身份认同 向上流动 农村籍大学生
原文传递
互联网使用如何影响社会公平感?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琬 张国胜 杨明洪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8,共14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采用OLogit模型考察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并未促进社会公平感,反而导致社会公平感提升一个或一个等级以上的概率下降约14.41%。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法、处理效应模型...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采用OLogit模型考察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并未促进社会公平感,反而导致社会公平感提升一个或一个等级以上的概率下降约14.41%。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法、处理效应模型克服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后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公平感的负面影响在男性和没有大学学历群体中更为明显,而在是否从事非农工作群体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相对收入不公平感和抑制阶层流动感降低社会公平感。此外,闲暇互联网使用偏好对社会公平感的作用效果也有所区别。因此,应从提高个体互联网使用技能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宽增收渠道、用制度调节和规范资源分配以保障阶层向上流动渠道畅通、鼓励个体广泛参与线上学习提高人力资本、加强社会舆情引导等方面努力,以实现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公平感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社会公平感 相对收入 阶层流动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感知与突围:教育场域中农村家庭的阶层代际流动——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向伟 张天雪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新时代的民生重点,仅关注以经济资本为代表的客观阶层,忽视个体主观的阶层感知,将无助于从根本上促进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本文基于有正规学校教育经历的农村家庭子代,着眼教育与家庭背景因素,通过对其... 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新时代的民生重点,仅关注以经济资本为代表的客观阶层,忽视个体主观的阶层感知,将无助于从根本上促进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本文基于有正规学校教育经历的农村家庭子代,着眼教育与家庭背景因素,通过对其与阶层流动感知关系的研究发现:子代的主观阶层水平依然较低,仅有小幅度的代际正向流动,突围藩篱依然存在。教育、家庭背景对农村子代的主观阶层流动具有直接与间接双重解释效应。不同于客观阶层流动,在对子代阶层流动感知的影响中,子代及其母亲的教育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家庭经济水平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父母的职级和父亲的教育经历不具有显著效应。子代及其母亲的教育经历、家庭经济水平、客观阶层水平均通过子代的阶层期望对其阶层流动感知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在提升人力资本的同时,应注重在政府及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对农村子代阶层认知进行积极引导,助其更有效地实现主观阶层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社会阶层 代际流动 农村家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