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列郡”到“国都”——唐宋城门营建与改建工程所见城门制度与时人观念
1
作者 王子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156,共14页
城门是城市中的重要构成要素,除军事、建筑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礼仪性”。中国古代都城城门至汉代已确立采用三门道的制度。至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套京城、都城、府州城及其他一般城市彼此不同的城门规制。北宋诸京城门,特别... 城门是城市中的重要构成要素,除军事、建筑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礼仪性”。中国古代都城城门至汉代已确立采用三门道的制度。至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套京城、都城、府州城及其他一般城市彼此不同的城门规制。北宋诸京城门,特别宫城正门的营建与改建也先后受到隋唐洛阳城和长安城的影响,以东京宫城正门为例,北宋初期为下列三门道前出双阙,晚期则改建为下列五门道前出双阙。这也进一步影响到宋代地方城市城门的营建与改建,反映出宋人观念中“列郡”“国都”的城门制度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门 制度 观念
原文传递
汉唐时期都城城门建筑遗迹考古研究述论
2
作者 汪盈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1,159,共7页
汉唐时期都城城门遗址是中国古代都城和建筑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唐都城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系统刊布,为研究城门建筑遗迹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材料。本文梳理了汉唐时期都城城门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的重要贡献,结合考古学、建筑史学的研... 汉唐时期都城城门遗址是中国古代都城和建筑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唐都城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系统刊布,为研究城门建筑遗迹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材料。本文梳理了汉唐时期都城城门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的重要贡献,结合考古学、建筑史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考察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的建筑遗迹考古研究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考古 都城 城门 汉唐
原文传递
渤海上京龙泉府城门建筑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涛 李相海 《华中建筑》 2009年第7期113-116,共4页
该文对渤海上京龙泉府的城门建筑的分布、形制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上京龙泉府城门建筑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与总结,将上京龙泉府城门建筑按照规模和形制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其特点及其分布情况,探讨了两种类型城门与古代东亚都城布局... 该文对渤海上京龙泉府的城门建筑的分布、形制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上京龙泉府城门建筑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与总结,将上京龙泉府城门建筑按照规模和形制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其特点及其分布情况,探讨了两种类型城门与古代东亚都城布局及礼仪制度的关系。在文中还对这种两种类型的城门建筑的形制进行了分析,并与唐和高句丽的城门建筑进行了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上京龙泉府 城门建筑
下载PDF
濮阳卫城郭门探寻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立东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3,共7页
濮阳卫国都城的确认是周代考古的一件盛事,但在试掘和勘探中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城门的材料。利用已知该城的形制与规模,结合《战国策》的"卫八门土而二门堕",以及现代村落的分布等遗痕,我们推断濮阳卫城的外郭应有十座城门,东... 濮阳卫国都城的确认是周代考古的一件盛事,但在试掘和勘探中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城门的材料。利用已知该城的形制与规模,结合《战国策》的"卫八门土而二门堕",以及现代村落的分布等遗痕,我们推断濮阳卫城的外郭应有十座城门,东西各三,南北各二。各门的具体位置亦可由现代村落窥得端倪。濮阳卫城郭门的探索不仅会对未来的田野工作有所助益,更具有普适性的方法论意义。由探索叠压在现代城市之下的古代城址总结出的"遗痕分析法",完全可以应用于叠压在现代村落之下的古代城址。现代农村的古代城市遗痕主要有村落名称与位置、田野小地名、地形与地势等。农村版"遗痕分析法"的推广,将会对黄淮海平原等地区深埋地下之古代城址的田野考古有所促进。十门之城在中国古代比较少见,应是《考工记》十二门王城的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阳卫城 郭门 村落 十门 遗痕分析法
原文传递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城门
5
作者 刘耀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33,187,共18页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城门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5世纪,即文艺复兴早期和中期。在这一时期,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古罗马凯旋门开始成为城门设计的参照样本。中世纪的塔楼城门也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与新的文艺复兴风格...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城门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5世纪,即文艺复兴早期和中期。在这一时期,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古罗马凯旋门开始成为城门设计的参照样本。中世纪的塔楼城门也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与新的文艺复兴风格城门并存,显示了这一时期城门发展的过渡性。第二阶段是文艺复兴盛期和晚期(16世纪)。在这一时期,改良大炮的冲击促使城市统治者开始加强防御,改造城墙和修建新城门。威尼斯统治下的特雷维索和帕多瓦率先放弃了中世纪塔楼城门,建成了"威尼斯帝国风格"的新城门。在这一时期,古罗马凯旋门成为更多意大利城市城门设计的参考样本。第三阶段是巴洛克时期(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巴洛克时期的城门防御功能减弱,仪式功能日益凸显,这与当时意大利表演性的庆典仪式的盛行密切相关。为了展示统治者的权力和威仪,为了政治外交礼仪的需要,城门设计师一方面继续沿用文艺复兴时期复兴的凯旋门母题,同时日益热衷怪诞和华丽的装饰和城门的舞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巴洛克 意大利 城门
下载PDF
唐长安城城门管理制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肖爱玲 周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1,共7页
中国古代都城不仅是帝国的政治权力中心,还是礼法制度的主要策源地。唐长安城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都城,城门管理制度严格而完备,由严密详尽的宫城门籍制度、禁止城市居民夜间活动的宵禁制度、完善的城门启闭及维修制度等共同构成... 中国古代都城不仅是帝国的政治权力中心,还是礼法制度的主要策源地。唐长安城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都城,城门管理制度严格而完备,由严密详尽的宫城门籍制度、禁止城市居民夜间活动的宵禁制度、完善的城门启闭及维修制度等共同构成的城门管理系统,不仅维护着都城的安全与稳定,还是维系都城社会空间、等级秩序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都学 唐长安城 城门管理
下载PDF
从李尤城门铭论东汉洛阳城门布局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许玲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东汉洛阳城门体现了多种布局思想。借鉴《周礼·考工记》"方九里,旁三门"的布局理念,但又非完全遵循其体制;以重德轻刑、贵阳贱阴思想为主导,兼以因地制宜;又贯穿十二地支、月令思想以体现天人合一理念,足见东汉洛阳城门... 东汉洛阳城门体现了多种布局思想。借鉴《周礼·考工记》"方九里,旁三门"的布局理念,但又非完全遵循其体制;以重德轻刑、贵阳贱阴思想为主导,兼以因地制宜;又贯穿十二地支、月令思想以体现天人合一理念,足见东汉洛阳城门布局思想之融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尤 铭文 东汉 洛阳城门 布局思想
下载PDF
辽瓦店子遗址城门祭祀遗存研究
8
作者 周青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97,共8页
在辽瓦店子遗址北墙城门处发现一处祭祀坑遗迹,根据相关遗迹现象,并结合古籍记载及殷墟卜辞,推测该遗迹可能为古代神灵崇拜中的祭四方遗迹,并有与之相应的祭祀场所、祭祀设施及祭法。这一城门祭仪式可能与分布于陕北、晋中北地区的老虎... 在辽瓦店子遗址北墙城门处发现一处祭祀坑遗迹,根据相关遗迹现象,并结合古籍记载及殷墟卜辞,推测该遗迹可能为古代神灵崇拜中的祭四方遗迹,并有与之相应的祭祀场所、祭祀设施及祭法。这一城门祭仪式可能与分布于陕北、晋中北地区的老虎山文化石类型密切相关。辽瓦店子祭祀遗存是目前发现的南方地区最早的城门祭祀遗存,对其性质、内容及源流的认识对于早期国家起源与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瓦店子 乱石滩文化 城门祭祀 祭四方
原文传递
唐长安城门郎官考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万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84-88,共5页
唐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模版和理想范式。在相对封闭的都城制度之下,对都城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唐长安城门的启闭在时间上有严格的限制,城门郎即是这一制度实施和运作的主要执行者。本文借助律令史料和墓志碑刻,对城门郎这... 唐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模版和理想范式。在相对封闭的都城制度之下,对都城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唐长安城门的启闭在时间上有严格的限制,城门郎即是这一制度实施和运作的主要执行者。本文借助律令史料和墓志碑刻,对城门郎这一群体的起家、升迁和任职情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城门郎
下载PDF
“围”与“穿”——南京明城墙保护与相关城市交通发展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薇 杨俊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4-68,共5页
南京明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它所围合的南京主城又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城市发展必然带来城内交通与城外交通的关联,因此南京明城墙的"围"与交通的"穿"所构成的矛盾,遂成为影响城墙历史信息完整性传承和真... 南京明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它所围合的南京主城又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城市发展必然带来城内交通与城外交通的关联,因此南京明城墙的"围"与交通的"穿"所构成的矛盾,遂成为影响城墙历史信息完整性传承和真实性表达的突出问题。文章以南京城墙与交通发展的历史演变为背景,以当今问题为对象,以与此相关的保护宪章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以南京为代表的古代城墙保护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明城墙 城墙保护 城门 交通发展
原文传递
地铁及地面交通激励下城门楼建筑遗产的动力响应研究——以南京鼓楼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承文 淳庆 +1 位作者 林怡婕 王浩宇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8-1323,共16页
城门楼建筑是我国重要的建筑遗产类型之一,在地铁或地面交通激励下会严重影响结构安全.因此,以典型城门楼建筑遗产——南京鼓楼为例,首先进行现场实测,确定地铁激励与鼓楼响应规律;然后建立并修正城台-鼓楼有限元模型,并考虑土体的作用... 城门楼建筑是我国重要的建筑遗产类型之一,在地铁或地面交通激励下会严重影响结构安全.因此,以典型城门楼建筑遗产——南京鼓楼为例,首先进行现场实测,确定地铁激励与鼓楼响应规律;然后建立并修正城台-鼓楼有限元模型,并考虑土体的作用,分析不同运行模式下鼓楼的动力响应特性;最后基于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法对鼓楼木结构底部的加速度激励进行学习,得到一种预测加速度时域激励谱的方法,实现了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频域信息增广.研究表明:南京鼓楼的前三阶固有频率依次为2.75Hz、3.05Hz、4.38Hz.1号线地铁对南京鼓楼的动力响应几乎没有贡献,地面交通激励相比较4号线引起的响应较小,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拾振点的响应分布规律.木构架与城台均对加速度及速度响应有放大效应,而响应自城台传导至木构架时有衰减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城门楼建筑遗产的结构安全评估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门楼 南京鼓楼 地铁激励 时程分析 动力响应 振动测试 建筑遗产
原文传递
南京市明城墙城门节点植物群落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闵祥凤 关赛 王陀陀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55-58,62,共5页
将南京5个城门节点(标营门、玄武门、神策门、清凉门、中华门)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典型的样地,通过前期的资料研究以及多次实地调研,将调研的数据进行处理,在对城门节点的植物群落组成、群落结构、植物景观特征、植物数量特征... 将南京5个城门节点(标营门、玄武门、神策门、清凉门、中华门)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典型的样地,通过前期的资料研究以及多次实地调研,将调研的数据进行处理,在对城门节点的植物群落组成、群落结构、植物景观特征、植物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优缺点,提出了适地适树,合理使用植物材料,优化群落结构,优化城门节点植物配置等可行的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门 植物调研 植物景观研究 南京
下载PDF
古城门户的塑造——苏州古城南门商业中心城市设计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华益 郑浩 周烨 《规划师》 2007年第6期51-55,共5页
苏州古城南门地区是古城中第二大商业中心,它的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城市设计从组织地区交通出发,整合基地内的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空间体系;结合轻轨站点的修建和地下商业步行街的开设,实现对古城历史文化空间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的整合;... 苏州古城南门地区是古城中第二大商业中心,它的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城市设计从组织地区交通出发,整合基地内的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空间体系;结合轻轨站点的修建和地下商业步行街的开设,实现对古城历史文化空间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的整合;因地制宜地塑造苏州古城门户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门户 苏州古城
下载PDF
谈西安西城门内侧公共空间的营造
14
作者 冯囡 青锋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1,共4页
公共空间的营造是旧城保护和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旧城西城门内侧公共空间的城市设计综合考虑了城墙和旧城整体空间的保护、城市功能需求的满足和城市风貌的延续等诸多问题,从多角度探索此类设计,并就西安旧城的城门内侧公共空间的... 公共空间的营造是旧城保护和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旧城西城门内侧公共空间的城市设计综合考虑了城墙和旧城整体空间的保护、城市功能需求的满足和城市风貌的延续等诸多问题,从多角度探索此类设计,并就西安旧城的城门内侧公共空间的营造问题提出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保护 西安市 旧城西城门 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 城市功能
下载PDF
古城墙复建中城门拱圈施工技术
15
作者 黄胜 孙成伟 叶凯 《江苏建材》 2020年第5期46-49,共4页
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各大城市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开展更深更广。在古城墙文物保护与发展方面,原先仅局限于古城墙修复性建设,而现在很多地方均进行大规模的恢复性建设。以南京市恢复性建设武定门、中华门、标营门、太平门等城门拱圈... 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各大城市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开展更深更广。在古城墙文物保护与发展方面,原先仅局限于古城墙修复性建设,而现在很多地方均进行大规模的恢复性建设。以南京市恢复性建设武定门、中华门、标营门、太平门等城门拱圈施工为例,介绍古城墙复建中在城市道路上城门拱圈施工技术,为以后类似项目实施提供一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墙复建 城门 拱圈 贝雷架
下载PDF
墨尔本城市核心区老火车站的改造及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16
作者 徐娅 张鸽娟 陈晓育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9-193,共5页
斯宾塞火车站建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曾经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为了改善老车站缺乏基础设施的状况(舒适的候车区、公共开放空间、站台的遮阳顶棚以及与地铁的便捷联系等),并借此推动车站周边区域的发展,改造采取了增加现代... 斯宾塞火车站建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曾经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为了改善老车站缺乏基础设施的状况(舒适的候车区、公共开放空间、站台的遮阳顶棚以及与地铁的便捷联系等),并借此推动车站周边区域的发展,改造采取了增加现代化设施、室内外公共空间、零售商店和餐馆以及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地铁的换乘区域等措施和手段。通过改造,斯宾塞火车站将成为墨尔本的一处新地标———中央商务区和港口区之间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大门 历史文化背景 功能更新
原文传递
自然、场域与技艺的共生——伦佐·皮亚诺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当代建筑解答
17
作者 张乐敏 张若曦 喻苏婕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8年第1期43-49,共7页
文章深入剖析了伦佐·皮亚诺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瓦莱塔的城市之门重建设计项目,分析其如何将这个中世纪古城散落的城市历史记忆和遗址充分融合,转化为能够抓住时代精神的功能性场所。在项目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处于文化遗产地的... 文章深入剖析了伦佐·皮亚诺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瓦莱塔的城市之门重建设计项目,分析其如何将这个中世纪古城散落的城市历史记忆和遗址充分融合,转化为能够抓住时代精神的功能性场所。在项目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处于文化遗产地的核心要素区,设计一度备受批判,但建筑师应用材料、形体及技术创新,实现自然、场域与技艺的共生,用本地的语汇发挥当代的幻想,最终实现场域的象征,在典雅的感官营造和精细的都市化实用主义之间实现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莱塔 城市之门 伦佐·皮亚诺 世界文化遗产地 当代建筑
原文传递
区域城市门户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
18
作者 罗晓萍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89,共7页
城市门户是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尤为重要。文章以佛山市顺德区城市门户研究为例,在对城市门户的基本分类、范围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估区域门户建设现状,通过解析“定目标、建体系、设指引... 城市门户是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尤为重要。文章以佛山市顺德区城市门户研究为例,在对城市门户的基本分类、范围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估区域门户建设现状,通过解析“定目标、建体系、设指引、定计划”的研究内容,总结顺德区城市门户设计项目的创新点,希望能为其他地区的城市门户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门户 空间体系 顺德区
下载PDF
辽上京城的渤海因素探析
19
作者 刘露露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63,共9页
辽上京城是辽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平面呈“日”字形,北部为皇城,南部为汉城。其中皇城内又有宫城,两城相套形成“回”字形的平面布局。辽上京城的形制布局特点及其营建规制,对后世都城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认为,辽上京城的整体规划布... 辽上京城是辽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平面呈“日”字形,北部为皇城,南部为汉城。其中皇城内又有宫城,两城相套形成“回”字形的平面布局。辽上京城的形制布局特点及其营建规制,对后世都城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认为,辽上京城的整体规划布局、宫殿形制及其排列布局、城门形制和规制、门道基础做法、瓦当等都受到渤海因素的影响,这些渤海因素在辽上京城形制结构的完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体现了辽上京城的都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上京城 渤海 宫殿 城门 瓦当
原文传递
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2012~2017年勘探发掘简报 被引量:12
20
作者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6 位作者 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葛奇峰 刘海旺 王三营 葛三保(绘图) 李三梅(绘图) 魏成龙(摄影)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41,共29页
经过几年来持续的考古钻探和发掘工作,结合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清楚了城门的沿革,探明了门址的平面布局,揭示了宋代顺天门主城门结构布局,发现了叠压在主城门之下的五代时期迎秋门的西侧端面,理顺了整个遗址的形成过程.顺天门是一座方形瓮... 经过几年来持续的考古钻探和发掘工作,结合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清楚了城门的沿革,探明了门址的平面布局,揭示了宋代顺天门主城门结构布局,发现了叠压在主城门之下的五代时期迎秋门的西侧端面,理顺了整个遗址的形成过程.顺天门是一座方形瓮城,城外有护城壕环绕;瓮城两门相对,瓮城内有两座高台建筑;主城门平面为一门三道布局,主体为夯土建筑,城门部分有包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市 东京城 顺天门 主城门 宋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