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徽县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宁应之 万贯红 +6 位作者 杨元罡 武维宁 周小燕 王一峰 刘娜 程晓 陈凌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97-1706,共10页
为了解土壤纤毛虫群落对退耕还林生态恢复的响应且将其作为评价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参数,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退耕还林区3个不同退还林型样点和1个撂荒地(对照)样点的土壤纤毛... 为了解土壤纤毛虫群落对退耕还林生态恢复的响应且将其作为评价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参数,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退耕还林区3个不同退还林型样点和1个撂荒地(对照)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土壤纤毛虫127种,隶属于9纲18目28科47属,恢复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物种数、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样点;优势类群由对照样点的肾形目(Colpodida)演替为恢复样点的散毛目(Sporadotrichida),即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进行,纤毛虫群落趋于复杂化。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纤毛虫群落与地上植被关系密切,且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和电导率为影响土壤纤毛虫群落组成的主导因子。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植被逐渐恢复,土壤理化因子发生变化,土壤纤毛虫群落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因此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参数可以作为评价退耕还林效果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纤毛虫群落 理化因子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广州市区越秀湖浮游纤毛虫群落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润林 郑永利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4-131,共8页
从 1997年 4月到 1998年 3月之间 ,应用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市的城市湖泊——越秀湖进行了浮游纤毛虫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的种群季节变化等群落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 .共发现了 76种浮游... 从 1997年 4月到 1998年 3月之间 ,应用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市的城市湖泊——越秀湖进行了浮游纤毛虫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的种群季节变化等群落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 .共发现了 76种浮游纤毛虫 ;最大丰度为 6 9.1×10 3 ind.· L-1;最大生物量为 7.16 mg· L-1;群落中的优势种为大弹跳虫 (H alteria grandinella)、尾毛虫 (Urotricha spp.)、尾侠盗虫 (Strobilidium caudatum)、小侠盗虫 (Strobilidium humile)和膜袋虫 (Cyclidium spp.) ;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在 2 .4到 3.0之间 .分析了这个湖泊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参数的季节变化 .通过与文献报道的比较、分析 ,从纤毛虫的优势种、总丰度和生物量确定了该城市湖泊的富营养状况为重度富营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城市湖泊
下载PDF
拉萨河中下游纤毛虫群落时空分布模式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清 张鹏 +3 位作者 安瑞志 乔楠茜 达珍 巴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146,共15页
为了探究拉萨河中下游纤毛虫群落的组成模式、时空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本文于2015年5月和8月以及2016年10月在拉萨河中下游17个样点进行采样,采用活体观察、鲁哥氏碘液固定染色以及Wilbert蛋白银法相结合的物种鉴定方法,对纤毛虫群... 为了探究拉萨河中下游纤毛虫群落的组成模式、时空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本文于2015年5月和8月以及2016年10月在拉萨河中下游17个样点进行采样,采用活体观察、鲁哥氏碘液固定染色以及Wilbert蛋白银法相结合的物种鉴定方法,对纤毛虫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物种数分析群落结构时空上的差异性;通过共现网络分析纤毛虫类群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水体理化因子对纤毛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季节和河段间没有显著性差异;Margalef丰富度指数、物种数在河段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中游和下游河段共现网络节点间的相关关系均以正相关为主;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总溶解盐(TDS)是影响纤毛虫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拉萨河中下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在季节间没有显著差异,在空间上具有显著差异;纤毛虫在纲级水平上类群间的相互作用以协同作用为主导,不同类群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整体上互作关系在春季较为复杂、夏季较为简单;影响拉萨河中下游纤毛虫群落结构是多个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 纤毛虫 群落结构 共现网络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大鹏澳浮游纤毛虫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吴风霞 黄洪辉 +3 位作者 戴明 谭烨辉 齐占会 张文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解大鹏澳浮游纤毛虫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4年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对大鹏澳海域进行了浮游纤毛虫的调查,并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检出纤毛虫31种,隶属于4纲、8目、18属。纤毛... 为了解大鹏澳浮游纤毛虫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4年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对大鹏澳海域进行了浮游纤毛虫的调查,并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检出纤毛虫31种,隶属于4纲、8目、18属。纤毛虫平均丰度为1 487个·L-1(10~5 040个·L-1),以砂壳目(Tintinnida)、急游目(Stombidiid)和环毛目(Cyclotrichida)为主。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时空差异较大。浮游纤毛虫丰度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种类在夏季最多,春季最少。此外,在鱼类网箱养殖区浮游纤毛虫丰度最高,而在王母河入海口最低。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发现,大鹏澳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差异主要与水体营养盐水平、温度和叶绿素a含量有关,且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大鹏澳
下载PDF
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及环境因子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倩 朱时应 +2 位作者 李明燕 李天顺 普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62,共11页
沙棘林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安全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纤毛虫可以作为沙棘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指示生物。于2020年5月(春)、8月(夏)、10月(秋),根据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的分布特征选取了5个典型的天... 沙棘林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安全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纤毛虫可以作为沙棘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指示生物。于2020年5月(春)、8月(夏)、10月(秋),根据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的分布特征选取了5个典型的天然沙棘林作为样地,共获得75个土壤样品。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土壤纤毛虫进行培养鉴定,对于难以辨认的物种采用“蛋白银染色”进一步确认。研究共鉴定出土壤纤毛虫90种,隶属于10纲、20目、30科、47属,其中优势类群为散毛目(Sporadotrichia),共计15种,占总物种数的16.67%;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多样性指数在季节间存在差异(P<0.05);共发生网络显示春季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值较高(Oik>0.6)有28对,占总对数的77.78%,说明优势种种间竞争激烈;mantel分析结果显示pH、RAK是影响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三个季节冗余分析(RDA)显示含水量(SWC)、有效磷(AP)、全氮(TN)、速效钾(RAK)是影响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生态系统变化,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楚河流域 沙棘林 土壤纤毛虫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川中黑山羊瘤胃纤毛虫种群结构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旗 陈芸 +4 位作者 邓俊良 任志华 杨颜铱 高爽 陈憧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74-1581,共8页
本试验旨在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川中黑山羊瘤胃纤毛虫种群结构。选取3只4月龄川中黑山羊[体重(15.53±0.21)kg],正常饲喂20 d后采集瘤胃液(A)样品,间隔40 d后再次采集瘤胃液(F)样品,提取样品总DNA后,扩增真核生物18S rRNA V4区,... 本试验旨在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川中黑山羊瘤胃纤毛虫种群结构。选取3只4月龄川中黑山羊[体重(15.53±0.21)kg],正常饲喂20 d后采集瘤胃液(A)样品,间隔40 d后再次采集瘤胃液(F)样品,提取样品总DNA后,扩增真核生物18S rRNA V4区,扩增产物使用Illumina MiSeq平台测序。结果表明:1)共获得高质量有效序列242 321条,聚类后得1 650个操作分类单位(OTU)。2)A样品、F样品在alpha多样性Chao、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上,差异不显著(P>0.05)。3)在纲水平分类上,2个时间点样品相对丰度最高的均为纤毛门,侧口纲(A样品为46.0%、F样品为44.7%),2个样品的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4)在科水平分类上,A样品优势科为头毛科(31.8%),其次为均毛科(14.2%);F样品优势科为头毛科(42.8%);并且F样品头毛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样品(P<0.05),A样品均毛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F样品(P<0.05)。5)在属水平分类上,A样品与F样品相对丰度最高的属均为多加多泡双毛属(A样品为20.9%、F样品为25.4%),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属是均毛属、头毛属、腹甲双毛属、刺甲双毛属相对丰度,其中A样品均毛属(14.1%vs.1.9%)、腹甲双毛属相对丰度(2.8%vs.1.5%)显著高于F样品(P<0.05),而头毛属(6.7%vs.12.5%)、刺甲双毛属相对丰度(0.3%vs.2.5%)显著低于F样品(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幼龄川中黑山羊瘤胃液纤毛虫相对丰度最高的种属为多加多泡双毛属,瘤胃中还有许多未被分类鉴定且相对丰度较高的真核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黑山羊 瘤胃纤毛虫 种群结构 多样性 MiSeq测序
下载PDF
桂西北红椿(Toona ciliata)群落结构与更新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冯立新 买凯乐 +6 位作者 杨善云 苏付保 伊洪伟 李荣珍 兰健花 陈荣 朱昌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32,39,共6页
红椿为我国的濒危保护物种。以广西西北部红椿(Toona ciliata)主要集中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在隆林县、西林县和田林县的野外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广西红椿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结构及红椿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广西红椿群落主要物种包括... 红椿为我国的濒危保护物种。以广西西北部红椿(Toona ciliata)主要集中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在隆林县、西林县和田林县的野外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广西红椿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结构及红椿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广西红椿群落主要物种包括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苦楝(Melia azedarach)、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杜茎山(Maesa japonica)、马莲鞍(Streptocaulon griffithii)等。隆林县具有较高的科、属、物种丰富度,但乔、藤、草及总物种丰富度在3个地点间无显著差异;田林县和隆林县均在较低径阶和高径阶中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而西林县在低径阶中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但差异均不显著;红椿野生种群实生苗更新困难,在3个调查地点红椿实生幼苗平均仅为1.3株,在隆林调查点甚至未发现有更新的幼苗。因此,在保护红椿种群的同时,可适当进行红椿幼苗的人工补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北 物种多样性 红椿 群落结构 更新
下载PDF
深圳福田红树林底栖纤毛虫的群落生态学 被引量:3
8
作者 甘慧媚 李靖 +1 位作者 谭凤仪 徐润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3-368,共6页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方法,对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底栖纤毛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包括底栖纤毛虫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类群及物种的多样性分析.共观察到隶属于3纲11目24属的土壤纤毛虫44种.统计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类...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方法,对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底栖纤毛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包括底栖纤毛虫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类群及物种的多样性分析.共观察到隶属于3纲11目24属的土壤纤毛虫44种.统计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类群为肾形目(Colpodida)和下毛目(Hypotrichida)的种类,分别占纤毛虫总种类数的45.45%和18.18%.丰度的最高值出现于6月的高潮带,每克风干土壤中的个体数达到60534个;最低值出现于12月的低潮带,每克风干土壤中的个体数为7795个.各个潮间带的Margalef多样性指数介于0.73~2.19之间.丰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理化因子对底栖纤毛虫数量的影响不具显著性.此外,原生动物群落的各结构功能参数反映了其栖息地的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潮间带 底栖纤毛虫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原文传递
西藏双湖地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普布 袁文军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19年第4期12-20,共9页
根据土壤环境特点在西藏那曲双湖地区共设置了10个不同类型的土壤生境作为采样点,采用非淹没培养法及活体观察法对双湖地区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到78种土壤纤毛虫,隶属于1门、3纲、12目、25科、43属。其中,动... 根据土壤环境特点在西藏那曲双湖地区共设置了10个不同类型的土壤生境作为采样点,采用非淹没培养法及活体观察法对双湖地区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到78种土壤纤毛虫,隶属于1门、3纲、12目、25科、43属。其中,动基片纲(Kinetofragminophorea)的物种占绝对优势,总共为55种,占纤毛虫总数的70.5%;动基片纲(Kinetofragminophorea)中的刺钩目(Haptorida)为优势目,为12种,占动基片纲(Kinetofragminophorea)物种总数的21.8%;寡膜纲(Oligohymenophorea)中的膜口目(Hymenosto⁃matida)为优势目,为10种,占寡膜纲(Oligohymenophorea)物种总数的66.7%;而多膜纲(Polyhymenophorea)仅有一目即下毛目(Hypotrichida),物种数为8种。1~10号样点的Gleason-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94、3.96、3.83、3.54、2.39、3.58、2.41、3.49、4.01、3.51,其中9号样点多样性最高。所有样点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都小于0.5,说明各样点生境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双湖地区 土壤纤毛虫 群落结构特征
下载PDF
春季白沙湾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风霞 黄洪辉 +1 位作者 黄建荣 刘华雪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6,共8页
根据2014年春季(4月)白沙湾海域3个功能区域(鱼类网箱养殖区、贝藻混养区、非养殖区)13个站位生物和环境的调查资料,对浮游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影响浮游纤毛虫群落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共检出19种纤毛虫,隶属... 根据2014年春季(4月)白沙湾海域3个功能区域(鱼类网箱养殖区、贝藻混养区、非养殖区)13个站位生物和环境的调查资料,对浮游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影响浮游纤毛虫群落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共检出19种纤毛虫,隶属于6目11属;纤毛虫丰度范围为80~3740个×L^(-1),平均丰度为995.4±123.1个×L^(-1),以环毛目(Cyclotrichida)、急游目(Stombidiida)和砂壳目(Tintinnida)为主;优势种包括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锥形急游虫(Strombidium conicum)、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球形急游虫(Strombidium globosaneum)、小拟铃虫(Tintinnopsis minuta)和锥形旋曳尾虫(Spirotontonia turbinata)。纤毛虫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种类数及丰度呈现鱼类网箱养殖区偏低,而贝类混养区和对照区较高的特征。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多元分析发现,白沙湾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差异主要与水体营养盐水平和叶绿素a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白沙湾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下载PDF
西藏康马县草地土壤纤毛虫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时应 黄倩 +3 位作者 王壮壮 贺凯 李天顺 普布 《环境生态学》 2022年第7期55-61,共7页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监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原生动物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因此于2020年5月、8月和10月选取康马县草地4个典型的样地,采用土壤采集器利用梅花五点...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监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原生动物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因此于2020年5月、8月和10月选取康马县草地4个典型的样地,采用土壤采集器利用梅花五点采样法,共收集到60个(3×4×5)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风干,用非淹没培养法和活体观察法培养和鉴定土壤纤毛虫。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119种,隶属于9纲19目43科59属。优势目为散毛目(Sporadotrichia)和前管目(Prorodontida)等,共计28种,占总物种数的23.5%;罕见目为异毛目(Hererotrichida)、小胸目(Micorothoracidae)和篮口目(Nassulida),共计3种,占总物种数的2.5%。C/P系数为秋季(0.57)>春季(0.48)>夏季(0.17),说明西藏康马县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良好。单因素方差显示各多样性指数(H′、E、C、M)在季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样地的多样性指数(H′、E、C)春季呈现上升趋势,夏季和秋季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温度(ST)、土壤含水量(SWC)、pH与土壤纤毛虫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西藏康马县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马县 高寒草地 土壤纤毛虫 群落特征 理化因子
下载PDF
2012年6月份桑沟湾褐潮期间浮游植物和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术津 丰美萍 +4 位作者 张瑞峰 于莹 张武昌 肖天 孙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6-64,共9页
报道了2012年6月份桑沟湾藻华期间的浮游植物和纤毛虫群落结构,并对环境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藻华原因种为一种直径为2μm左右的小球型藻类,细胞形态和粒径均与近年来在中国秦皇岛近岸海域频繁引发水华的超微型浮游植物相似。... 报道了2012年6月份桑沟湾藻华期间的浮游植物和纤毛虫群落结构,并对环境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藻华原因种为一种直径为2μm左右的小球型藻类,细胞形态和粒径均与近年来在中国秦皇岛近岸海域频繁引发水华的超微型浮游植物相似。藻华发生期间,调查区海水中藻华原因物种细胞丰度高达109个/L,高于2011年同期调查区该物种藻华期间的细胞丰度(108个/L)。除藻华原因种外,其他浮游植物共鉴定38种,隶属3门23属,以硅藻和甲藻为主,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裸甲藻(Gymnodinium sp.)、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等。纤毛虫共鉴定3属5种,以砂壳纤毛虫为主,优势种为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细胞丰度分布方面,藻华原因种从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硅藻细胞丰度在位于湾口处的6号站位最高,并向湾内和湾外递减;甲藻和纤毛虫细胞丰度均从湾内向湾外降低,这分别由优势种裸甲藻和百乐拟铃虫的分布决定。分析发现,调查区藻华原因物种细胞丰度与海水温度和层化系数呈良好的正相关性,与盐度呈负相关性;与裸甲藻和百乐拟铃虫细胞丰度呈良好的正相关性,这两种异养微型浮游生物对藻华原因种的摄食能力值得探索。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发现,调查区藻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群落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潮 浮游植物 纤毛虫 群落结构 夏季 桑沟湾
下载PDF
秋季南沙群岛海域浮游纤毛虫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风霞 黄洪辉 +1 位作者 谭烨辉 齐占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5,共7页
根据2013年秋季(11月-12月)南沙群岛海域18个站位浮游纤毛虫和环境因子的调查资料,对浮游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影响浮游纤毛虫群落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共检出17种浮游纤毛虫,隶属于2目10属,砂壳目Tintinnida... 根据2013年秋季(11月-12月)南沙群岛海域18个站位浮游纤毛虫和环境因子的调查资料,对浮游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影响浮游纤毛虫群落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共检出17种浮游纤毛虫,隶属于2目10属,砂壳目Tintinnida与寡毛目Oligotrichida。优势种包括三亚条纹虫Rhabdonella sanyahensis、锥形急游虫Strombidium conicum、杆状真铃虫Eutintinnus stramentus、酒瓶类铃虫Codonellopsis morchella、球形急游虫Strombidium globosaneum。浮游纤毛虫平均丰度为(36.5±3.8)ind./L(10-80 ind./L),呈现斑块状分布,最大丰度出现在南沙群岛海域的中偏北部,其次在万安滩的东侧丰度值也较高,而在西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的丰度值较低。浮游纤毛虫的水平分布可能与海洋环流有密切关系。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发现,南沙群岛海域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差异主要受水体营养盐水平与叶绿素a含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南沙群岛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下载PDF
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宁应之 王红军 +1 位作者 王晓景 杜海峰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4,共8页
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对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11个采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76种纤毛虫,隶属于3纲10目29科42属.广布种为陆生拟裸口虫(Pseudoholophrya terricola)、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齿脊拟肾形... 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对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11个采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76种纤毛虫,隶属于3纲10目29科42属.广布种为陆生拟裸口虫(Pseudoholophrya terricola)、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齿脊拟肾形虫(Paracolpoda steini)、膨胀肾形虫(Colpoda inflata)、土壤肾形虫(Colpodaedaphoni)、有肋薄咽虫(Leptopharynx costatus)、刚毛胃纤虫(Homalogastra setosa)、近亲殖口虫(Gonostomumaffine)、苔藓游仆虫(Euplotes muscicola).下毛目为该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中的优势类群,肾形目和前口目为次优势类群,管口目和寡毛目属罕见类群.研究区C/P系数为0.615,Jaccard相似性系数在0.184~0.532之间.结果分析表明,博峪河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适宜于土壤纤毛虫的生长与繁殖,各样点土壤纤毛虫物种分布有明显差异,且与各样点小生境密切相关,物种数的差异和较低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显示出土壤纤毛虫群落分布的异质性具有区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纤毛虫 群落特征 C/P系数 异质性 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南麂列岛火焜岙潮间带底栖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时空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旭淼 陈万东 +1 位作者 蔡厚才 徐奎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2-93,共12页
纤毛虫是潮间带沉积物中多样性高且丰度占优势的类群,其群落结构可反映环境状态。于2013年11月(秋季)、2014年2月(冬季)、5月(春季)和8月(夏季)开展了南麂列岛火焜岙砂质潮间带沉积物中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 纤毛虫是潮间带沉积物中多样性高且丰度占优势的类群,其群落结构可反映环境状态。于2013年11月(秋季)、2014年2月(冬季)、5月(春季)和8月(夏季)开展了南麂列岛火焜岙砂质潮间带沉积物中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生境中底栖纤毛虫物种丰富,共检获148种纤毛虫,涉及19目70余属;纤毛虫的丰度和物种组成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和垂直分层差异。其中,丰度占优势的纤毛虫按食性依次为菌食类群、肉食类群和藻食类群;已非典型的砂隙纤毛虫区系,而是呈现出某些有机质丰富的泥沙质沉积物中的纤毛虫群落的特点,这可能是该生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后续效应。但纤毛虫物种多样性较高,这表明尽管存在人类干扰的长期效应,潮间带周边环境良好,对周边居民及设施的动迁等多样性保护措施可能已经产生了向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潮间带沉积物 纤毛虫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甘肃省甘南高原沼泽湿地冬季纤毛虫群落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宁应之 刘光龙 +1 位作者 党怀 孙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1059-1062,共4页
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蛋白银染色法,对甘肃甘南高原沼泽湿地冬季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纤毛虫148种,分别隶属3纲12目35科60属。已鉴定到的物种中,下毛目为优势类群,前口目为次优势类群,袋形目和吸管目为罕见... 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蛋白银染色法,对甘肃甘南高原沼泽湿地冬季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纤毛虫148种,分别隶属3纲12目35科60属。已鉴定到的物种中,下毛目为优势类群,前口目为次优势类群,袋形目和吸管目为罕见类群。结果表明,甘肃甘南高原沼泽湿地冬季纤毛虫物种丰富,群落组成和营养结构有别于土壤纤毛虫群落,具有独特性。采用物种数、丰度、多样性指数和C/P系数对6个样点纤毛虫群落稳定性和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曼日玛1(MRM1)、曼日玛2(MRM2)、采日玛(CRM)3个样点的纤毛虫群落最稳定、环境状况最好,阿孜(AZ)样点次之,尼玛(NM)和尕海(GH)样点较差,且多个群落参数较单一参数能更好地反映出纤毛虫群落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情况。群落相似性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样点纤毛虫群落构成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沼泽湿地 纤毛虫 冬季 群落特征
下载PDF
黑河高台段纤毛虫群落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冬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69-74,共6页
报道了甘肃省黑河高台段纤毛虫群落特征研究的结果。共记录113种水体纤毛虫,隶属于3纲、12目、44科、56属。其中下毛目(Hypotrichida)、缘毛目(Peritrichida)和前口目(Prostomatida)为优势类群,占物种种数的53.98%。14种为出现频率≥0.5... 报道了甘肃省黑河高台段纤毛虫群落特征研究的结果。共记录113种水体纤毛虫,隶属于3纲、12目、44科、56属。其中下毛目(Hypotrichida)、缘毛目(Peritrichida)和前口目(Prostomatida)为优势类群,占物种种数的53.98%。14种为出现频率≥0.50的广布种。各样点间相比,大湖湾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十坝和正义峡的最低;高台黑河大桥的优势度指数最大,马尾湖的最小;各样点均匀度指数无明显变化;丰度从10×103/L到55×103/L,变幅较大;种类数目分别为33、19、40、32、19、34、27和43;种类构成也很不同。群落相似性分析(Jaccard匹配系数)表明,黑河高台段水体纤毛虫群落结构与中国其他河流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纤毛虫 群落特征
下载PDF
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方翅目网蝽体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半翅目:网蝽科)
18
作者 李荣荣 李敏 +2 位作者 刘丽洁 徐喆 张虎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4,共8页
[目的]探究行道树常见害虫柳膜肩网蝽(Hegesidemus habrus Drake)和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体内微生物16S r... [目的]探究行道树常见害虫柳膜肩网蝽(Hegesidemus habrus Drake)和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体内微生物16S rRNA基因的V3⁃V4特异区域序列进行测序,统计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分析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及丰度。[结果]2种网蝽的9个样本共得到366037个有效OTU。Α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柳膜肩网蝽样本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远远高于悬铃木方翅网蝽样本。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显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栖热菌门(Therm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同时存在于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样本中。PCA分析可以清楚的将两者样本区分开来。物种及丰度分析显示柳膜肩网蝽的核心菌属包括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栖热菌属(Thermus)、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而厌氧芽孢杆菌属、“Candidatus Cardinium”、乳球菌属(Lactococ⁃cus)、苍白杆菌属、沙雷氏菌属(Serratia)及栖热菌属在悬铃木方翅网蝽样本中含量较高。[结论]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体内微生物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但它们都拥有较高丰度的核心菌属——栖热菌属,推测栖热菌属可能是网蝽科昆虫体内普遍存在的共生菌。悬铃木方翅网蝽不同地理种群间菌群组成稳定。沃尔巴克氏体和Cardinium以较高丰度分别存在于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样本中,为二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膜肩网蝽 悬铃木方翅网蝽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菌群组成
下载PDF
甘肃定西华家岭土壤纤毛虫群落对生态恢复的响应 被引量:20
19
作者 宁应之 王红军 +1 位作者 禹娟红 杜海峰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31,共9页
为了解土壤纤毛虫群落对生态恢复下的土壤环境的响应,于2007年9月—2008年8月用活体观察法和"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对甘肃定西华家岭5个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云杉林和1个荒草坡对照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以及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探... 为了解土壤纤毛虫群落对生态恢复下的土壤环境的响应,于2007年9月—2008年8月用活体观察法和"三级十倍环式稀释法"对甘肃定西华家岭5个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云杉林和1个荒草坡对照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以及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土壤纤毛虫群落组成对生态恢复下土壤环境的相关性。共鉴定到127种纤毛虫,隶属于3纲9目34科50属。研究发现,各不同恢复年限土样中土壤纤毛虫的物种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并随恢复时间的延长,样点间物种相似性减小,群落组成复杂化,丰度、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优势类群也发生了响应,由I号对照样点和恢复初期II号样点的肾形目变为恢复后期样点的下毛目。结果显示,土壤纤毛虫群落动态很好地响应了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土壤纤毛虫群落可用于陆地生态恢复评价,但要建立有效可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大量的和系统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家岭 生态恢复 土壤纤毛虫群落 生态响应 季节动态
下载PDF
土壤纤毛虫群落对退牧还草生态恢复的响应——以玛曲县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宁应之 周小燕 +3 位作者 烟郑杰 张世虎 陈凌云 万贯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86-2395,共10页
为研究退牧还草对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的影响、退牧还草后土壤环境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原生动物纤毛虫群落特征来评价退还效果的可行性,于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选取3个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样点和1个未经过退牧... 为研究退牧还草对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的影响、退牧还草后土壤环境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原生动物纤毛虫群落特征来评价退还效果的可行性,于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选取3个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样点和1个未经过退牧还草对照样点,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土壤纤毛虫的物种数和密度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了土壤温度、pH值、含水量、土壤孔隙度、速效钾、速效氮、速效磷、全氮、全钾、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并分析了在生态逐渐恢复条件下,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研究共鉴定到纤毛虫95种,隶属9纲15目21科28属。研究发现,退牧还草样地与未退牧还草样地的土壤纤毛虫的物种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退牧还草后的3个样点间的物种相似性减小,群落组成复杂化,纤毛虫丰度、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退牧还草后,对纤毛虫群落结构稳定性影响最主要的是土壤有机质、含水量和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不同恢复年限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土壤纤毛虫群落对退牧还草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有较好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牧还草 生态恢复 土壤纤毛虫群落 生态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