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血解毒、清热化湿和凉血解毒、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3
1
作者 孙克伟 陈斌 +2 位作者 黄裕红 伍玉南 周小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81-983,共3页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清热化湿法(简称清热化湿法)和凉血解毒、健脾温阳法(简称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阴阳黄证的初步疗效,为黄疸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3例,重点观察比较清热...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清热化湿法(简称清热化湿法)和凉血解毒、健脾温阳法(简称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阴阳黄证的初步疗效,为黄疸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3例,重点观察比较清热化湿、健脾温阳两法消退黄疸的作用。结果治疗4周后,清热化湿组22例,有效16例(72·7%),无效6例(27·3%);健脾温阳组21例,有效19例(90·5%),无效2例(9·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BIL:治疗后两组均下降(P<0·01),且健脾温阳组下降的幅度大于清热化湿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健脾温阳组上升幅度优于清热化湿组(P<0·05);ALT:两组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凉血解毒、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阴阳黄证的疗效优于凉血解毒、清热化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阴阳黄证 辨证治疗 消退黄疸
下载PDF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不同黄疸证的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孙克伟 陈斌 +2 位作者 黄裕红 伍玉南 周小青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阳黄、阴黄的分布规律、临床鉴别要点和阴黄证转化规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析15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阳黄和阴黄证的分布情况、阳黄和阴黄证主要证型、主要鉴别依据及黄疸持续时间、体质学特点...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阳黄、阴黄的分布规律、临床鉴别要点和阴黄证转化规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析15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阳黄和阴黄证的分布情况、阳黄和阴黄证主要证型、主要鉴别依据及黄疸持续时间、体质学特点和服用苦寒药等因素对阴黄转化的影响。结果:①阳黄患者占56.9%(86/151),阴黄患者占11.3%(17/151),界于阴黄和阳黄之间者占31.8%(48/151)。②86例阳黄证患者中,21例为湿热内蕴证,湿热+瘀热证60例,湿热+瘀热+阴虚证5例;17例阴黄证患者脾虚兼有湿邪(浊)为主,占94.1%;48例阴阳黄患者均有脾虚表现,兼瘀热者29例,兼湿热者19例。③17例阴黄和48例阴阳黄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黄疸颜色晦暗,而86例阳黄患者均表现为黄色鲜明;45.4%(39/86)的阳黄患者、43.8%(21/48)的阴阳黄患者和6%(1/17)的阴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41.8%的(36/86)阳黄患者、39.6%(19/48)的阴阳黄患者和6%(1/17)的阴黄证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苦;其他如痞满食少等表现见于不同黄疸证的患者。④所有阴黄患者(17/17)和89.6%(43/48)的阴阳黄患者表现出舌质淡和/或胖、有齿痕;所有阳黄患者(86/86)和10.4%的阴阳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舌质红;88.4%(76/86)的阳黄患者见黄腻苔(薄黄腻苔→厚黄腻苔),11.4%(10/86)的阳黄患者白苔或白腻苔(但均伴舌质红);阴黄患者的88.2%(15/17)见白苔,11.6%(2/17)见淡黄腻苔(但均伴舌质淡);阴阳黄患者的54.2%(26/48)见白苔或白腻苔,45.8%(22/48)见淡黄腻苔。所有黄疸患者均见不同程度的舌下脉络迂曲、紫暗。⑤103例阴黄和阳黄的黄疸病例,黄疸持续两个月以上不退的26例患者,阴黄的发生率为61.5%,而黄疸病程在两个月以内的77例患者中,阴黄的发生率为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1例具有阳虚倾向的患者中,阴黄发生率为34.5%(10/29);非阳虚体质的74人中,阴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乙型 慢性 黄疸 中医证型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湿热-血瘀-脾虚”证候分布与演变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彭杰 陈斌 +5 位作者 孙克伟 毛德文 肖德梅 焦金平 张涛 朱文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主要证候"湿热-血瘀-脾虚"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438例CSHB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对早、中、晚不同临床期,以及早期的不同时间段的常见中医症侯及体征进行频数分析和变量聚类分...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主要证候"湿热-血瘀-脾虚"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438例CSHB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对早、中、晚不同临床期,以及早期的不同时间段的常见中医症侯及体征进行频数分析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CSHB早期主要以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脉弦滑、口干口苦等症候为主;中期主要以面色晦暗、舌下脉络迂曲、舌质紫暗等症候为主;晚期主要以舌下脉络迂曲、皮下瘀斑瘀点、便溏、腹胀、舌质紫暗、面色晦暗等症候为主。且早期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脾虚症候与血瘀症候逐渐明显。结论:CSHB早期主要以湿热证候为主伴有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中晚期主要以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为主伴有湿热证候。CSHB早期就存在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的基础,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表现明显。因此,对CSHB患者的治疗,应注意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基础上,适时辨证加用温阳健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乙型 慢性 分期 证候 脾虚 血瘀 湿热
下载PDF
“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4
作者 胡建华 钱英 +6 位作者 姚乃礼 聂广 吴其凯 李晓东 勾春燕 杨华升 李秀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有效率、症状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 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有效率、症状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证候积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40例,72.73%)高于对照组(30例,5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功能:①胆红素: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TBil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两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凝血功能: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升高,治疗1周后PTA(43.6%)与治疗前(35.0%)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PT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37例,67.27%)高于对照组(30例,53.5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5例,9.09%)低于对照组(13例,23.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降低病死率,改善症状、改善肝功能(退黄、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验证了"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断逆挽法 重型肝炎 乙型 慢性 辨证论治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5
作者 霍丽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综合性护肝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2例口服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对照组22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疗程均3个月。观察患者病毒量...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综合性护肝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2例口服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对照组22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疗程均3个月。观察患者病毒量、血清病毒标志物、生化学指标(ALT、TB IL、ALB、PTA)及病死率的改变。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BV-DN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观察组=5.012 8,t对照组=4.906 0,P<0.01),而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339 7,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ALT、TB I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ALT=10.858 9,tTB IL=8.560 5,P<0.01),ALB、PTA显著升高(tALB=6.197 5,tPTA=24.671 1,P<0.01);观察组ALT、TB I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ALT=12.636 6,tTB IL=9.166 4,P<0.01),ALB、PTA显著升高(tALB=8.921 5,tPTA=27.766 6,P<0.01);且观察组ALT、TB IL明显低于对照组(tALT=2.461 2,tTB IL=2.335 7,P<0.05),ALB、PTA明显高于对照组(tALB=2.520 1,P<0.05;tPTA=3.101 2,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显著差异(2χ=0.00,P>0.05),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χ=4.13,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优于拉米夫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下载PDF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过建春 施军平 +5 位作者 陈群伟 荀运浩 石伟珍 刘雁 沈芝仙 娄国强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7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分层随机配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降酶、退黄以及补充白蛋白等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基础上加用HC-3000结肠途径治疗机透...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分层随机配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降酶、退黄以及补充白蛋白等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基础上加用HC-3000结肠途径治疗机透析治疗,每次先用结肠灌洗液间歇灌洗60min,深度50cm,然后注入由大黄、石菖蒲、莱菔子、蒲公英、牡蛎、水牛角等组成的中药结肠透析液100~200mL,保留灌肠1~2h,每周2次,连续4周后观察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及并发症的改善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ALT、ALB、CHE)、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氨(NH3)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6.66%,对照组5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TBil、ALT、ALB、CHE、PT和NH3等指标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结肠透析配合综合支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透析 中药 慢性重型肝炎
下载PDF
乙肝舒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娜 东冰 +1 位作者 李春霞 刘志刚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0期1648-1651,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舒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9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 目的探讨乙肝舒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9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片,1片/次,1次/d;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3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乙肝舒康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均明显降低,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DNA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HBV-DNA水平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舒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舒康胶囊 恩替卡韦片 复方甘草酸苷片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肝功能
原文传递
前列地尔对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蒋永芳 许允 +1 位作者 张永红 龚国忠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57-1058,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Lipo-PGE1)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用综合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i...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Lipo-PGE1)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用综合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ipo-PGE110μg加入250mL葡萄糖溶液静滴,q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NF-α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为(164.47±10.89)pg·mL-1与治疗前(375.44±12.15)pg·mL-1相比显著下降(P<0.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263.39±10.85)pg·mL-1,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Lipo-PGE1注射液可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是其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 肿瘤坏死因子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亚萍 张俊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2~3片,每日3次,饭后口服,连续治疗1 a...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2~3片,每日3次,饭后口服,连续治疗1 a.对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T)、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TBIL及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A、LN、PC-Ⅲ及Ⅳ-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1.74% (33/46)和93.48%(43/4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0.00%(23/46)和76.09%(35/46),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4% (6/46)和8.70% (4/4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控制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肝功能 安全性 复方甘草酸苷
下载PDF
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宋怀宇 姜春华 +3 位作者 杨建荣 陈秋虹 黄云花 梁列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3561-3565,共5页
目的:研究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检测30例正常人和3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排泄率的变化,以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的比... 目的:研究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检测30例正常人和3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排泄率的变化,以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反映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相比,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尿乳果糖的排泄率增加(0.0860±0.0225 vs 0.0650±0.0270,P=0.002),尿甘露醇的排泄率无明显变化,而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明显升高(0.0430±0.0198 vs 0.0316±0.0134,P=0.011).结论: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内毒素经肠道途径大量入血,引起内毒素血症,在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乳果糖 甘露醇 肠黏膜通透性
下载PDF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sodium predicts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被引量:15
11
作者 CAI Chang-jie CHEN Hu-an LU Min-qiang CHEN Gui-hu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0期2065-2069,共5页
Background Serum sodium predicts prognosis in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and may improve the prognostic accuracy of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but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is limited. The p... Background Serum sodium predicts prognosis in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and may improve the prognostic accuracy of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but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is limit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study the clinical use of the serum sodium incorporated MELD (MELD-Na) and assess its validity by the concordance (c)-statistics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Methods A total of 426 adult patients with a diagnosis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between January 1, 2007, and December 31, 2007 at a single center were studied. The scores of serum sodium, MELD, MELD-Na, and ΔMELD-Na (ΔMELD-Na=MELD-Na at 14 days after medical treatment -MELD-Na score on admiss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were calculated. The 3-month mortality in the patients was measured,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s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the concordance (c) statistics.Results The average MELD, MELD-Na scores of survival group were 25.70±5.08 and 26.60±6.90, and those of dead group were 35.60±6.78 and 42.80±9.57 on admiss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LD and MELD-Na between the survival and dead groups (P 〈0.01). The average △MELD-Na score of the survival group was -0.97±3.51, and that of the dead group was 3.45±2.38 at 2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LD-Na between the survival and dead groups (P 〈0.01). The areas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Na, MELD and MELD-Na for the occurrence of death in 3 months were 0.742, 0.875 and 0.922. The 3-month mortality of the MELD-Na scores group 〈25, 25-30, 31-34, 35-40 and 〉40 were 2.0%, 5.4%, 35.4%, 53.8 % and 86.9%,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3-month mortality between the five groups (P 〈0.05). The 3-month mortality of the △MELD-Na〉0 group was 65.9%, and that of the △MELD-Na ≤0 group was 15.8%;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odium incorporated model PROGNOSIS
原文传递
基于正虚机制观察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旸 吴银亚 +4 位作者 谭善忠 肖倩 沈建军 梁重锋 蒋淑莲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6期872-873,892,共3页
目的基于正虚机制观察益气健脾法治疗慢乙肝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补虚法在慢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0例慢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 目的基于正虚机制观察益气健脾法治疗慢乙肝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补虚法在慢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0例慢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健脾为主的中药煎剂口服。观察两组治疗2周时的临床转归、TBil与PTA的改善程度及MEL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2.00%高于对照组的40.00%;治疗组TBil,PTA及MELD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基于正虚机制以益气健脾法治疗慢乙肝肝衰竭,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益气健脾法
下载PDF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坤 杨亚萍 +2 位作者 刁青 陈璀 孙谢文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2248-2250,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CD+3CD-4CD-8(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者3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 目的研究外周血CD+3CD-4CD-8(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者3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果 CHB组和CSHB组DN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而CSHB组增高程度更为显著,与CHB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载量与DN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呈正相关(r=0.742,P<0.05)。CHB组与对照组比较,仅CD+4亚群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HB组和CHB组比较,CD+4亚群及CD+4/CD+8明显降低,CD+8亚群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DNT细胞显著增高及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DNT细胞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其恺 徐晓婧 +2 位作者 郑燕群 王平 刘晓晖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69-270,319,共3页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护肝、退黄、促肝细胞生长等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32例,在上述综合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护肝、退黄、促肝细胞生长等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32例,在上述综合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4周后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4周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肝功能指标改善,总有效率6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化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保留灌肠 结肠透析 肝炎 乙型 慢性重型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25+Treg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沈俊辉 李宁 范学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2790-2795,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6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进行检测,并观察CD4+CD25+Tre...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6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进行检测,并观察CD4+CD25+Treg细胞与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v,PTA)和病毒复制指标HBV DNA水平的关系.免疫组化检测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rkhead/winged helix transcription factor,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组CD4+CD25+Treg细胞(4.80±1.50)%分别高于慢性肝炎组(1.67±0.87)%、HBV携带者组(0.53±0.37)%和正常对照组(0.50±0.34)%,(P<0.01);慢性肝炎组与HBV携带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OXP3蛋白表达也相应增高,且与CD4+CD25+Treg细胞的变化相平行.CD4+CD25+Treg细胞的变化与TBIL的变化成正相关(r=0.43,P<0.01),与PTA的变化成负相关(r=-0.57,P<0.05),与HBV-DNA水平的变化没有相关性(r=0.22,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CD4+CD25+Treg细胞水平相应增高,FOXP3蛋白变化与CD4+CD25+Treg细胞的改变相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CD4+CD25+TREG细胞 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
下载PDF
MELD评分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钱志平 廖粤斌 +1 位作者 王介非 巫善明 《肝脏》 2006年第5期316-317,共2页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凝血酶原时间(PT)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能力。方法选取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住院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6例,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患者入院第2天的MELD评分和PT,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凝血酶原时间(PT)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能力。方法选取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住院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6例,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患者入院第2天的MELD评分和PT,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ELD与PT的预测能力。结果生存组患者MELD评分和PT分别为24.1±5.42和(22.2±3.73)s,死亡组患者MELD评分和PT分别为37.3±5.74和(29.6±5.19)s(P<0.01),MELD评分与PT显著相关(r=0.78,P<0.01),MELD评分与P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0.887(P<0.05)。结论MELD与PT两者均能较好地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但MELD评分的分辨力显著优于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终末期肝病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
下载PDF
清肝利肠方结肠透析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建华 李秀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72-74,82,共4页
目的:观察清肝利肠方结肠透析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将9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6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综合征... 目的:观察清肝利肠方结肠透析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将9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6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性脑病发生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原发性腹膜炎发生率均有下降,治疗组治疗8周后原发性腹膜炎发生率26.7%(12/45)明显低于治疗前42.2%(19/45),有显著性差异(P=0.035),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2.2%(1/45)与对照组17.4%(8/4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8周后治疗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4.4%(2/45)与对照组15.2%(7/4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87);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肝利肠方结肠透析在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肝利肠方 结肠透析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肝肾综合征 并发症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青青 梁华庚 +1 位作者 周加华 王伟新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为3个组,综合护肝治疗组(Ⅰ组),综合护肝加恩替卡韦治疗组(Ⅱ组),综合护肝加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组(Ⅲ组),收集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症...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为3个组,综合护肝治疗组(Ⅰ组),综合护肝加恩替卡韦治疗组(Ⅱ组),综合护肝加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组(Ⅲ组),收集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进行临床及统计学分析。结果Ⅱ组病死率为38.42%,Ⅲ组病死率为26.32%;Ⅱ组肝功能恢复、白蛋白回升、凝血酶原活动度好转、症状改善较Ⅰ、Ⅱ组早;Ⅱ、Ⅲ组HBV DNA阴转或载量下降。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病死率,加快肝功能好转,缩短病程,降低HBV DN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养肝汤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疗效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自拟赤丹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舒德云 刘三都 +2 位作者 杨庆坤 杨红 陆英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264-326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自拟赤丹汤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抗病毒、...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自拟赤丹汤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抗病毒、抗感染等)同时给予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赤丹汤进行治疗,30 d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复查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病毒量,并评价疗效。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肌酐、HBV 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3%和53%,P<0.05),而病死率(2%和12%,P<0.05)及不良反应发生率(8%和29%,P<0.05)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自拟赤丹汤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治疗 赤丹汤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守娟 王丽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肝的疗效。方法 50例重型乙肝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凝血变化,随访2个月的存活率判断近期疗效,另有30例病情相近患...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肝的疗效。方法 50例重型乙肝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凝血变化,随访2个月的存活率判断近期疗效,另有30例病情相近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明显改善,凝血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存活率比对照组高30%(P<0.05),能明显降低早期患者的病死率。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是临床有效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肝 血浆置换 血浆灌流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