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超微病理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和c - myc mRNA 表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0
1
作者 唐乾利 黄欣 +6 位作者 王宇 何晓微 王兵 黄许森 李辉 金萌 吕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超微病理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c-myc 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康复...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超微病理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c-myc 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建立全层皮肤难愈合创面。空白对照组建立创面后不做其他处理,模型组外敷0.9%氯化钠溶液,湿润烧伤膏组外敷MEBO,康复新液组外喷康复新液。在用药后第3、6、12天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皮肤创面细胞超微结构;用药后第12天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MAPKK、c-my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用药后第3、6、12天,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细胞结构逐步改善,各细胞器形态结构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4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较空白对照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降低,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较模型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BT/MEBO能够改善细胞超微病理结构,提高MAPKK、c-myc mRNA的表达水平,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创面 湿润暴露疗法/ 湿润烧伤膏 病理学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
下载PDF
医护协作型慢性难愈合溃疡门诊的初步构建及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付阿丹 王莉 +3 位作者 许琍文 杨静 张雪玉 曾倩姣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8-11,共4页
目的探索医护协作型慢性难愈合溃疡门诊的建立及实施效果。方法契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性创面(溃疡)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通过组建医护协作团队,完善慢性难愈合溃疡门诊医护协作配置、明确工作职责... 目的探索医护协作型慢性难愈合溃疡门诊的建立及实施效果。方法契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性创面(溃疡)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通过组建医护协作团队,完善慢性难愈合溃疡门诊医护协作配置、明确工作职责及流程,形成医护协作型的慢性难愈合溃疡诊疗模式。结果医护协作型慢性难愈合溃疡门诊建立后,2019年6月—2020年12月与2018年1月—2019年5月相比,难愈合性溃疡接诊量增加了23.9%,治愈率提升明显(P<0.05);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均提高(P<0.05)。结论医护协作型慢性难愈合溃疡门诊的建立,提高了慢性难愈合溃疡诊疗效果和服务能力,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求,对慢性难愈合溃疡的管理、伤口专业人才执业发展及护理门诊专业化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溃疡门诊 医护协作 伤口专科护士
下载PDF
回阳生肌膏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44
3
作者 贾连城 盛巡 +5 位作者 孙明杰 孙宇建 杨焕杰 张洪海 范建雷 赵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考察回阳生肌膏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难愈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在细胞、分子层次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用回阳生肌膏纱条)、对照组(外用洗必泰油纱条),2组均服用温补脾肾的玉肾胶囊,6周后总结疗... 目的考察回阳生肌膏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难愈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在细胞、分子层次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用回阳生肌膏纱条)、对照组(外用洗必泰油纱条),2组均服用温补脾肾的玉肾胶囊,6周后总结疗效。取治疗前后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创面边缘组织,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Ⅰ型/Ⅲ型胶原,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纤维连接蛋白(Fn)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0.00%,对照组愈显率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阳生肌膏可以改善慢性溃疡创面的局部炎症状态,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可促进胶原合成,尤其是Ⅰ型胶原形成;可使慢性皮肤溃疡边缘组织FGF-2表达和VEGF的表达有上升的趋势。结论回阳生肌膏对慢性难愈性溃疡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是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阳生肌膏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生肌象皮膏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临床疗效及初步机制 被引量:22
4
作者 朱朝军 张朝晖 +4 位作者 马静 田影 孙俊超 徐强 卢旭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1-12,27,共3页
目的观察生肌象皮膏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初步机制。方法将处于生肌收口期的慢性难愈性溃疡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生肌象皮膏换药,对照组(30例)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治疗4周。观察愈合率、创面缩小情况... 目的观察生肌象皮膏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初步机制。方法将处于生肌收口期的慢性难愈性溃疡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生肌象皮膏换药,对照组(30例)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治疗4周。观察愈合率、创面缩小情况及创面分泌物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 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2周时,治疗组创面平均缩小82.31%,对照组为66.32%;治疗4周时,治疗组创面平均缩小90.35%,对照组为7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1、2、3周时,治疗组分泌物中VEGF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象皮膏能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可能与其增加创面VEGF表达而促进创面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溃疡 生肌象皮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回阳生肌散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1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广宇 董建勋 +4 位作者 徐旭英 李勇 丁毅 康煜冬 董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45-2048,共4页
目的:中医外治药物回阳生肌散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伴酮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临床上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的慢性难愈性属阴证疮面31例。入选标准:疮面色晦褐污秽,疮形平塌,无新生肉芽;疮周皮色淡黯,遇凉有酸痛、抽痛... 目的:中医外治药物回阳生肌散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伴酮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临床上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的慢性难愈性属阴证疮面31例。入选标准:疮面色晦褐污秽,疮形平塌,无新生肉芽;疮周皮色淡黯,遇凉有酸痛、抽痛,分泌物清稀,或如粉浆,或干涸。应用回阳生肌散或膏剂、纱条治疗,疮面分泌物增加稠厚或有肉芽组织生长或10~15天时再次行分泌物培养。结果:治疗后分泌物培养为杆菌的有9例,其中仍为铜绿假单胞菌1例,大肠埃希氏菌(2)、肺炎克雷伯菌(2)、阴沟肠杆菌(2)、奇异变形杆菌(1)、鲍曼不动杆菌(1);球菌的有1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2)、表皮葡萄球菌(3)、屎肠球菌(2)、鹑鸡肠球菌(1),无细菌生长4例。治疗前抗菌素敏感率平均为52.82%,治疗后杆菌为50.23%,球菌为54.87%,与治疗前比较P=0.32。结论:回阳生肌散不仅可以杀菌、抑菌,对病原菌抗药性影响较小或无影响,而且能促进疮面失活组织去除、肉芽增生、细胞激活,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辨证论治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阳生肌膏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何立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96.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时间2周,对照组需3~6个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修复中的效果较好,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下肢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效果
下载PDF
“一证一品”建设模式在“愈疮工坊”慢性难愈性溃疡管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石春红 谢冉 +1 位作者 郝丽 岳丽娜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第7期9-12,共4页
北京中医医院疮疡科落实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一证一品”专科护理示范病房建设项目,通过3年的建设周期取得一定成果。打造特色护理服务品牌“燕京疮疡-愈疮工坊”,对提高慢性难愈性溃疡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北京中医医院疮疡科落实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一证一品”专科护理示范病房建设项目,通过3年的建设周期取得一定成果。打造特色护理服务品牌“燕京疮疡-愈疮工坊”,对提高慢性难愈性溃疡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使患者获得专业化、同质化护理服务,达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目的。本文就项目建设过程及成果进行经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溃疡 专科护理 中医辨证 中医护理
下载PDF
慢性难愈性创面细菌感染与耐药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峰 郝岱峰 +2 位作者 冯光 李涛 张新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101-5103,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难愈性创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4月住院的7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对创面分泌物中分离培养的病原菌经细菌自动生化分析仪(VITEK)进行鉴定,采用纸片...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难愈性创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4月住院的7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对创面分泌物中分离培养的病原菌经细菌自动生化分析仪(VITEK)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作抗菌药物耐药试验。结果共分离病原菌79株,革兰阳性菌24株占30.4%,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1.5%;革兰阴性菌54株占68.4%,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25.3%、大肠埃希菌16.5%为主;革兰阴性菌耐药较严重,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上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0%、0、20.0%、10.0%;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较低,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35.3%。结论在充分了解慢性创面病原菌感染与耐药性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结合清创等外科手段,是控制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创面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