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 |
范兴华
方晓义
刘杨
蔺秀云
袁晓娇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41
|
|
2
|
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与人格特征研究 |
郑友富
俞国良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9
|
|
3
|
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
白文飞
徐玲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7
|
|
4
|
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歧视知觉的关系: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作用 |
倪士光
李虹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4
|
|
5
|
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刘霞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4
|
|
6
|
歧视知觉与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张岩
杜岸政
谭顶良
雷婷婷
周炎根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3
|
|
7
|
基于沉浸理论的儿童教育类APP交互设计 |
黄瑞
|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18 |
22
|
|
8
|
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及内部机制 |
邢淑芬
刘霞
赵景欣
师保国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5
|
|
9
|
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校融入问题及其对策——基于福柯的“权力分析”视角 |
戎庭伟
|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5
|
|
10
|
儿童性别认同状况调查 |
石玲
|
《中国性科学》
|
2005 |
12
|
|
11
|
数字时代儿童身份变迁及其教育挑战——基于“赛博格”隐喻的综合分析 |
钱旭鸯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2
|
|
12
|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对文化适应的影响:社会认同的中介作用 |
王中会
蔺秀云
黎燕斌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13
|
儿童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基于家校共育的视角 |
蔡红梅
牟映雪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10
|
|
14
|
参照群体下流动儿童的身份意识及成因 |
王毅杰
史秋霞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9
|
|
15
|
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对团体归属感的影响:认同整合的中介作用 |
叶一舵
赵巾慧
丘文福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18 |
10
|
|
16
|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
王中会
童辉杰
程萌
|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17
|
儿童诗的两种尺度与儿童的认同度——序钟代华诗集《迎面而来》 |
王泉根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7
|
|
18
|
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
冯帮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9
|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
陈艳君
|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
2012 |
8
|
|
20
|
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 |
陈世联
魏勇刚
|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07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