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土司国家认同的逻辑起点与利益法则 被引量:8
1
作者 彭福荣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8,共7页
土司是中国特殊的历史、政治事象,西南、中南和西北等地的历代土司认同元明清等朝的逻辑起点是王朝国家的存在,处于特殊的中间圈层。寻求与保有利益的工具性动机是历代土司认同王朝国家的根本原因,即经济利益是物质共赢,政治统治是权益... 土司是中国特殊的历史、政治事象,西南、中南和西北等地的历代土司认同元明清等朝的逻辑起点是王朝国家的存在,处于特殊的中间圈层。寻求与保有利益的工具性动机是历代土司认同王朝国家的根本原因,即经济利益是物质共赢,政治统治是权益交集,土兵武装是利益保障,文化变革是利益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国家 认同 利益
下载PDF
清朝对甘青土司的治理及其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武沐 赵洁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4-101,125,126,共9页
清代甘青地区虽未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但清政府对于甘青土司仍然从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教化"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治理,如从体制上削弱土司,对甘青土司采取恩威并治的手段,强化法律约束,严控土司武装与禁止... 清代甘青地区虽未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但清政府对于甘青土司仍然从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教化"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治理,如从体制上削弱土司,对甘青土司采取恩威并治的手段,强化法律约束,严控土司武装与禁止私藏武器,以及经济上的釜底抽薪。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甘青土司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甘青土司对中央的依赖与认同进一步强化,土司地区存在的二元政治结构逐步瓦解;汉化与整合加速了甘青土司的衰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教化"开始向土司内部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治理 土司 甘青地区
原文传递
再论土司研究的历史地理学视角——兼及碑刻与奏疏资料在土司地理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强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8,共5页
从现代学术文化多学科发展角度看,土司研究始终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疑难节点,土司历史地理研究的缺失即为其中典型表现。土司的地理分布格局固然与西南地区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却不是唯一的原因,它还与历代中央王朝国防体系上的重北轻南... 从现代学术文化多学科发展角度看,土司研究始终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疑难节点,土司历史地理研究的缺失即为其中典型表现。土司的地理分布格局固然与西南地区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却不是唯一的原因,它还与历代中央王朝国防体系上的重北轻南、历史上移民的流向、西南山地的生态构成、经济作物结构、西南地区对外来移民的容纳承载维度、北方移民顽强的生存能力与融合能力密切相关。目前编绘全国性的《中国土司历史地图集》工作条件尚不具备,可以在部分土司研究相对成熟,研究成果也较丰富的地方进行,可以先尝试编绘某些区域土司历史地图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历史地理 土司地图
下载PDF
土地权与人身权:清代广西土司地区土地文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杜树海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83,共16页
清代之前,广西土司地区的土地、村落权属依靠历史、神话进行宣称,并且只是在土司阶层内部进行流动。进入清代,土地权属发生分化:土民掌握私造之田的土地权;膳田("膳村")的土地权仍然跟居住、耕种其上的民众没有关系,这种土地... 清代之前,广西土司地区的土地、村落权属依靠历史、神话进行宣称,并且只是在土司阶层内部进行流动。进入清代,土地权属发生分化:土民掌握私造之田的土地权;膳田("膳村")的土地权仍然跟居住、耕种其上的民众没有关系,这种土地的交易意味着居住其上民众依附对象的转移。民国初年,当地民众运用订立契约、购买土地权的方式,在掌握土地权的同时建立国家层面认可的户籍与身份;役田的土地权性质介于造田、膳田之间,土民掌握"残缺的"土地权。有清一代,土民通过改变役田性质减轻劳役,逐渐掌握了役田的完整产权。清末民初,役田的劳役解除最终完成。土地权与人身权相辅相成的现象可以丰富中国契约、地权研究的总体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权 人身权 土地文书 土司 初始产权
原文传递
皇帝、“国王”与土司——从“议征安南”事件前后看明嘉靖时期的帝国意识形态 被引量:4
5
作者 杜树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5,共10页
在明嘉靖时期的宫廷政治中,以"大礼议"为线索,逐渐强化形成关注帝系正统与权力传承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将"大礼议"宫廷政治与"议征安南"的"国际"政治以及统驭土司的地方政治置于同一视域时,这... 在明嘉靖时期的宫廷政治中,以"大礼议"为线索,逐渐强化形成关注帝系正统与权力传承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将"大礼议"宫廷政治与"议征安南"的"国际"政治以及统驭土司的地方政治置于同一视域时,这种意识形态不仅影响到中原王朝处理安南国内篡权行为的方式,还引致朝廷对于边境土司权力传承谱系的格外关注。在此种意识形态之下,不同人物、势力经历不同的命运境遇,展示不同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礼议 安南 土司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明末清初金沙江中游川滇土司争界案
6
作者 刘灵坪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3,215,共12页
明清西南地区政区边界管理呈现州县、绿营与土司多方势力交织互嵌的复杂样态。处于邻界地带的土司及土民,对边界的认知并非随着王朝政区边界划定而及时改变。从明至清,川滇金沙江中游段省界经历了从王朝划定的“犬牙交错”到“被忽视的... 明清西南地区政区边界管理呈现州县、绿营与土司多方势力交织互嵌的复杂样态。处于邻界地带的土司及土民,对边界的认知并非随着王朝政区边界划定而及时改变。从明至清,川滇金沙江中游段省界经历了从王朝划定的“犬牙交错”到“被忽视的省界”,再到相对清晰的“此疆彼界”的过程。随着中央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控力度逐步加强,边界管理以及省界意识也随之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省界 地方行政 民族社会
原文传递
明至清初川东南地区移民的身份形塑
7
作者 梁勇 王位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23,M0005,共18页
明至清初,随着王朝国家向西南“边缘”地区纵深拓展,大量移民流入川东南地区。在土司边缘经制地,主要是以卫所为中心陆续进入屯戌的移民;进入土司区的移民,主要是侯机进入的“自发性”移民、王朝国家派遣的“军事性”移民和土司“劫掠... 明至清初,随着王朝国家向西南“边缘”地区纵深拓展,大量移民流入川东南地区。在土司边缘经制地,主要是以卫所为中心陆续进入屯戌的移民;进入土司区的移民,主要是侯机进入的“自发性”移民、王朝国家派遣的“军事性”移民和土司“劫掠”的部分移民。移民身份逐步成为不同人群为维系人群利益而形塑身份的工具和符号。不同人群形塑身份的过程,亦是王朝国家统治力量和秩序拓展的过程,与王朝国家对传统“边缘”地区的治理,以及族群间的关系网络形成和互动融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 族群 身份 移民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土司辖区复原研究——以清代贵州黎平府土司地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姚雪丽 杨伟兵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53,155,共20页
清代贵州黎平府土司辖区的空间历史复原显示:土司辖地之间及其与各县屯所错杂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插花地特征。黎平府土司辖地变迁表现出阶段性特征:顺治康熙年间,因曹滴、西山二司被改土归流,土司辖地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萎缩;雍正时期... 清代贵州黎平府土司辖区的空间历史复原显示:土司辖地之间及其与各县屯所错杂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插花地特征。黎平府土司辖地变迁表现出阶段性特征:顺治康熙年间,因曹滴、西山二司被改土归流,土司辖地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萎缩;雍正时期部分土司因参与招抚"生苗"以及地理位置邻近"生苗"区,其属寨未减反增,甚而影响到省界变迁;乾隆以后土司辖地基本稳定。本文以细致案例展现了历史过程研究在改土归流及地方基层历史变迁讨论中的意义,对了解开展较少的历史时期民族地区基层辖境及其治理等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土司 历史地理 辖区复原
原文传递
明代青海湟北山区的“番族”治理与社会变迁
9
作者 屈斌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25,M0005,M0006,共18页
伴随着社会政治生态的变迁,明代湟北山区“番族”治理体制经历了由“土官主导”向“多元协作”模式的转变。洪武、永乐时期,西宁卫属土官在山区“番族”治理中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基本力量。宣德以降,土官逐渐被抽离出地方权力网络,而... 伴随着社会政治生态的变迁,明代湟北山区“番族”治理体制经历了由“土官主导”向“多元协作”模式的转变。洪武、永乐时期,西宁卫属土官在山区“番族”治理中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基本力量。宣德以降,土官逐渐被抽离出地方权力网络,而新授权的番酋、番僧作为治理主体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卫所长官致力于推动王朝国家权力向“番族”地方的延伸与渗透,失于维系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共同利益纽带与价值追求。涉“番”事件频发。自正德年间始,山区“番族”因应蒙古势力进入引发的地方动荡,寻求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协调合作的新型治理模式,以郭隆寺为中心的山区治理体系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官 卫所 “番僧” “番寺” “番族”
原文传递
唐代渤海国“二元”地方制度下羁縻统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万志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20,213,共12页
文王大钦茂时,渤海开始征服南黑水靺鞨诸部,并模仿唐朝建构羁縻府州体系。大嵩璘时已出现个别羁縻府州建置,至宣王大仁秀厘定全境府州县体制,羁縻府州制度最终完备。与渤海统治中心地区的府州建置相比,黑水靺鞨地区的府州表现出明显的... 文王大钦茂时,渤海开始征服南黑水靺鞨诸部,并模仿唐朝建构羁縻府州体系。大嵩璘时已出现个别羁縻府州建置,至宣王大仁秀厘定全境府州县体制,羁縻府州制度最终完备。与渤海统治中心地区的府州建置相比,黑水靺鞨地区的府州表现出明显的羁縻统治特征。在这种“二元”地方制度的框架下,统治中心地区的首领势力逐渐被中原式的基层统辖取代。此时出现于日本文献中的首领实为黑水靺鞨地区羁縻府州下的首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国 “二元”地方制度 羁縻府州 首领
原文传递
近年来西方对中国边疆与西南土司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彭文斌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5,共7页
近年来西方对中国边疆研究出现了新的研究取向,从人类学的中国族群研究逐步向历史学的中国边疆社会与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在海外中国边疆研究的热潮中,中国西南土司制度成了一个热点,对一些关键性概念的讨论,如帝制时代多元文化政治、... 近年来西方对中国边疆研究出现了新的研究取向,从人类学的中国族群研究逐步向历史学的中国边疆社会与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在海外中国边疆研究的热潮中,中国西南土司制度成了一个热点,对一些关键性概念的讨论,如帝制时代多元文化政治、中心-边缘、文明进程、朝贡-朝圣体系、地方主体性建构等,产生了建设性与挑战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研究 边疆 西南土司
下载PDF
清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策略与效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方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5,共7页
清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也是明代以来诸多改土归流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文根据新近披露的边疆大吏奏疏和其他史料,探讨此次改流的原因、实现改流的策略以及改流产生的效用,对以往的一些观点亦提出商榷,同时总结清雍正... 清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也是明代以来诸多改土归流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文根据新近披露的边疆大吏奏疏和其他史料,探讨此次改流的原因、实现改流的策略以及改流产生的效用,对以往的一些观点亦提出商榷,同时总结清雍正朝施政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雍正朝 改土归流 原因、策略与效用
下载PDF
试析明代藏区土司的朝贡制度 被引量:14
13
作者 洲塔 贾霄锋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9-65,共7页
朝贡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王朝为处理与周边民族地区及海外各国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经济制度。明廷根据藏区土司朝贡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作为土司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朝贡制度,依次来强化藏区土司制度,以便有效治理我国广袤的藏区。... 朝贡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王朝为处理与周边民族地区及海外各国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经济制度。明廷根据藏区土司朝贡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作为土司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朝贡制度,依次来强化藏区土司制度,以便有效治理我国广袤的藏区。文章对于明代藏区土司的朝贡类型、贡道、贡期、朝贡者身份及朝贡人数、朝贡物品及赏赐等方面剖析,揭示明代藏区土司朝贡制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藏区 土司 朝贡制度
下载PDF
明代永顺土司的婚姻习俗及其特点——以湖南永顺老司城碑刻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瞿州莲 瞿宏州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明代永顺土司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明王朝"以夷制夷"的政策下求得自身地方权力的巩固和稳定,联姻成为永顺彭氏家族势力扩展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基于建构权力网络的需要,永顺土司形成了土司等级内婚、姑舅表婚、同姓为... 明代永顺土司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明王朝"以夷制夷"的政策下求得自身地方权力的巩固和稳定,联姻成为永顺彭氏家族势力扩展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基于建构权力网络的需要,永顺土司形成了土司等级内婚、姑舅表婚、同姓为婚三种特殊婚俗。尤其是永顺土司为应对局势变化在婚姻对象选择上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凸显出土司婚姻极强的政治功利性的特征,且围绕着政治婚姻特点又派生出婚姻交换圈的有限性、女性不拘辈分、成婚年龄小及妇女在家庭中地位高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说,土司婚姻是多种社会关系综合与权利平衡的结果,它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创造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顺土司 婚姻习俗 婚姻特点 碑刻
下载PDF
在苗疆发现历史——《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序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新民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1期27-34,共8页
清代雍正年间大规模地开辟拓殖苗疆,实为广义的"改土归流"秩序重建活动。苗疆经过一系列"王化"政策的改塑和再造,不仅实现了由"生苗"而"熟苗"而"民人"而"齐民"的国家化转... 清代雍正年间大规模地开辟拓殖苗疆,实为广义的"改土归流"秩序重建活动。苗疆经过一系列"王化"政策的改塑和再造,不仅实现了由"生苗"而"熟苗"而"民人"而"齐民"的国家化转型过程,而且也完成了由"生界"而"熟界"、由"新疆"而"旧疆"的内地化转型过程,体现了国家大一统秩序在"化外之地"的具体落实。研究苗疆转型过程应尽可能地按照"复线历史"的要求,关注国家与地方复杂互动的长时段历程;通过重新发现苗疆充满活泼生动地缘特征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构区域学学科——清水江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土归流 开辟苗疆 大一统秩序 内地化转型 区域史 清水江学
下载PDF
宋末至明初广西左江上游土酋势力的动向--从《知思明府黄公神道碑》看祖先叙事的创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杜树海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109,126,共14页
宋末至明初左江上游土酋势力处于巨大的升降变动中,与中原王朝若即若离,与之对抗的上思黄氏被彻底清除,而思明黄氏则从"两边倒"(中原王朝、安南王朝)的状态中顺利转向。明初,与安南王朝进行土地争夺的思明黄氏需要借助中原王... 宋末至明初左江上游土酋势力处于巨大的升降变动中,与中原王朝若即若离,与之对抗的上思黄氏被彻底清除,而思明黄氏则从"两边倒"(中原王朝、安南王朝)的状态中顺利转向。明初,与安南王朝进行土地争夺的思明黄氏需要借助中原王朝的力量,于是便从身份、认同上拉近与王朝国家的距离。由此,才产生了后来成为广西左右江地区众多土司家族谱系中的"征侬"祖先叙事。这个过程伴随着国家边界的生长,或者说是人群"区分意识"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江上游 土酋 祖先叙事 安南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云南“土流并治”管理模式与边疆治理逻辑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楠林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47,共9页
明清时期云南普遍实行“土流并治”的管理模式,即便改土归流也不是对该模式的完全否定。通过改土归流,不少府州县的治理方式和权力格局从“令土官为之钤制,以流官为之弹压”转变为“以土目管土人,以流官管土目”,流官的权力在这一过程... 明清时期云南普遍实行“土流并治”的管理模式,即便改土归流也不是对该模式的完全否定。通过改土归流,不少府州县的治理方式和权力格局从“令土官为之钤制,以流官为之弹压”转变为“以土目管土人,以流官管土目”,流官的权力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因此得以加强,但是王朝国家在当地的治理逻辑仍为典型的“土流并治”。从里甲名色和赋税征收标准的制定过程来看,改土归流之后,地方流官对于西南边疆地区的治理并不会完全采用中原内地的统治方式,更不是刻板地“复制中国式社会”,相反地,流官会充分尊重甚至倚赖于原土司的管理传统,将其作为构建新治理秩序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土流并治 改土归流 边疆治理
下载PDF
土流并治的典范──清末民初西双版纳土流并治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绍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4,共4页
元明清以来,随着土司制度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推行,相伴而生的土流并治政策也随之产生了。土流并治,即流官政权和土官政权同时并存,同在一个区域,土官、流官同时进行统治。在土流并治的政权中,以西双版纳地区最为突出。土官、流官共存... 元明清以来,随着土司制度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推行,相伴而生的土流并治政策也随之产生了。土流并治,即流官政权和土官政权同时并存,同在一个区域,土官、流官同时进行统治。在土流并治的政权中,以西双版纳地区最为突出。土官、流官共存,土官、流官共同治理政权,事无大小土官、流官共同负责,对西双版纳地区政令的统一、地方的稳定、维护边防的安全起过重要作用,是为土流并治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土流并治 西双版纳 典范
下载PDF
鄂尔泰与雍正对云南改土归流的“君臣对话”——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朱批奏折选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维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8,共12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诸多有关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奏折档案,这些档案是研究清代土司制度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而当时担任云贵总督的鄂尔泰,被雍正赋予推行改土归流的重责大任,其奏折所述及雍正在奏折上的朱批谕旨,即形...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诸多有关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奏折档案,这些档案是研究清代土司制度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而当时担任云贵总督的鄂尔泰,被雍正赋予推行改土归流的重责大任,其奏折所述及雍正在奏折上的朱批谕旨,即形成鄂尔泰与雍正对改土归流推行过程的"君臣对话"。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鄂尔泰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的宫中档奏折,不仅可以反映雍正与鄂尔泰的君臣关系,同时也呈现了鄂尔泰及雍正对云南改土归流的推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 鄂尔泰 改土归流 土司 乌蒙土府
下载PDF
论边地土司与中国疆界的形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祥学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4-136,215,共14页
分布于西南与华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土司,历来是中央王朝笼络、羁縻的对象。长期以来,边地土司出于自身利益,对中央王朝或叛或附,无不深刻影响到边疆的安宁与稳定。虽然土司本身具有较强的割据性,但在中国西南与华南边疆地区,一些边地土司... 分布于西南与华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土司,历来是中央王朝笼络、羁縻的对象。长期以来,边地土司出于自身利益,对中央王朝或叛或附,无不深刻影响到边疆的安宁与稳定。虽然土司本身具有较强的割据性,但在中国西南与华南边疆地区,一些边地土司出于强烈的华夏向心力,主动内附,积极捍御疆界,为西南与华南边地一带疆界的最终形成与固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地土司 民族地区 心理边疆 边界 历史贡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