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探讨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燕忠 张凌云 王登良 《茶叶》 2008年第2期75-77,共3页
烘焙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之一,对形成精制乌龙茶特有的色、香、味、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对炭焙茶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烘焙技术在未来乌龙茶精制过程... 烘焙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之一,对形成精制乌龙茶特有的色、香、味、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对炭焙茶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烘焙技术在未来乌龙茶精制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焙 炭焙 乌龙茶精制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传统炭焙工艺过程中武夷岩茶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卢莉 王飞权 +5 位作者 林秀国 李诗涵 许嘉慧 王惠珊 张志伟 陈荣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2,共6页
以武夷岩茶(水仙、肉桂、梅占、瑞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传统炭焙工艺过程中(炭焙0、4、8、13、18 h)武夷岩茶品质变化规律,从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及其相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炭焙时间的增加,4个品种的武夷岩茶感官品质均... 以武夷岩茶(水仙、肉桂、梅占、瑞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传统炭焙工艺过程中(炭焙0、4、8、13、18 h)武夷岩茶品质变化规律,从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及其相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炭焙时间的增加,4个品种的武夷岩茶感官品质均有所提升,且均以炭焙18 h品质最佳。水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炭焙18 h后梅占水浸出物含量(38.00%)最高;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黄酮含量逐渐降低,分别以水仙茶多酚(9.40%)、水仙氨基酸(23.94%)、瑞香咖啡碱(10.06%)、梅占黄酮含量(18.68%)降幅最大。武夷岩茶生化成分与感官审评结果高度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武夷岩茶炭焙品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炭焙 生化成分 感官品质
原文传递
温控炭焙对武夷岩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林燕萍 张见明 +6 位作者 黄莹蓉 张芳芳 苏晓瑜 曾苗婷 龙乐 沈琼虹 黄毅彪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温控炭焙结合传统炭焙的优点,并结合现代温度控制技术,对于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和高效利用能源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武夷岩茶为材料,在130℃、120℃和110℃温度下分别烘焙6h,分析不同炭焙温度对武夷岩茶水仙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 温控炭焙结合传统炭焙的优点,并结合现代温度控制技术,对于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和高效利用能源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武夷岩茶为材料,在130℃、120℃和110℃温度下分别烘焙6h,分析不同炭焙温度对武夷岩茶水仙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温控炭焙130℃6h处理的茶样感官审评得分最高。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呈下降趋势,水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汤色RGB值CK处理最大,A3处理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温控 炭焙 生化 品质
下载PDF
武夷水仙茶的品质化学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邱晓红 陈思肜 +3 位作者 张钎 高晨 赵峰 叶乃兴 《茶叶学报》 2018年第1期47-52,共6页
武夷水仙是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类。本文概述了武夷水仙茶的品质化学特征,其嫩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水浸出物42.35%、茶多酚33.42%、氨基酸总量2.76%、儿茶素总量19.50%、茶氨酸15.73mg·g^(-1)。武夷水仙成品茶的主要生化... 武夷水仙是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类。本文概述了武夷水仙茶的品质化学特征,其嫩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水浸出物42.35%、茶多酚33.42%、氨基酸总量2.76%、儿茶素总量19.50%、茶氨酸15.73mg·g^(-1)。武夷水仙成品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水浸出物33.6%、氨基酸总量2.9%、儿茶素总量59.24mg·g^(-1)、生物碱总量34.53mg·g^(-1)、茶氨酸3954.6mg·kg^(-1),挥发成分主要是萜烯类、醛类及醇类,主要成分有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顺-己酸-3-己烯酯、α-法尼烯、β-紫罗兰酮等。随着烘焙温度提高和贮藏年份的递增,武夷水仙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水仙 滋味 香气 炭焙 生化成分
下载PDF
不同烤制方式制备羊肉串感官品质差异研究
5
作者 吴泽熠 刘文营 《肉类工业》 2022年第1期15-24,共10页
分析不同烤制方式制备羊肉串的品质差异。以炭烤(木炭)加工作为对照,选取欧姆加热(电饼铛、烤箱)和中红外加热烤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色彩标准对颜色进行量化;采用基于感应电极的分析系统对主体风味和滋味进行分析;采用色谱法对游离氨基... 分析不同烤制方式制备羊肉串的品质差异。以炭烤(木炭)加工作为对照,选取欧姆加热(电饼铛、烤箱)和中红外加热烤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色彩标准对颜色进行量化;采用基于感应电极的分析系统对主体风味和滋味进行分析;采用色谱法对游离氨基酸组分和苯并芘等进行了量化分析。炭烤烤制时间较长,电饼铛烤制时间较短;羊肉串亮度和红度值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为降低的趋势,但黄色值没有明显的变化;制备的12组产品,部分样品在主体风味上不能进行有效区分,但均具有明显的滋味特性;采用欧姆加热方式(电饼铛、烤箱)烤制羊肉串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只在炭烤羊肉串中检测到了苯并[α]芘。中红外加热烤制和欧姆加热烤制具备替代传统炭烤的潜力,结果为羊肉串品质比较和工艺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串 炭烤 颜色 主体风味差异 游离氨基酸 滋味 苯并芘
下载PDF
武夷岩茶打焙技术
6
作者 刘宝顺 《中国茶叶》 2022年第11期50-53,共4页
武夷岩茶炭焙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其中,打焙是武夷岩茶传统炭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技术要求高,与焙茶品质密切相关。文章阐述了打焙对充分发挥武夷岩茶独有品质的重要意义,梳理了打焙的概念、目的、工具、准备工作及其技术要领,... 武夷岩茶炭焙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其中,打焙是武夷岩茶传统炭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技术要求高,与焙茶品质密切相关。文章阐述了打焙对充分发挥武夷岩茶独有品质的重要意义,梳理了打焙的概念、目的、工具、准备工作及其技术要领,呈现打焙各层面的细节与奥妙之处,为深入认识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打焙 炭焙 制茶技术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高品质茶叶木炭烘焙参数
7
作者 高育森 任金波 +1 位作者 林婷 吴传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6,共12页
【目的】优化茶叶的木炭烘焙工艺,为高品质茶叶木炭烘焙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茶叶烘焙智能化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模糊数学矩阵分析原理,以模糊感官综合评价分作为响应值,烘焙温度、摊平厚度、烘焙时间为自变量,设立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组... 【目的】优化茶叶的木炭烘焙工艺,为高品质茶叶木炭烘焙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茶叶烘焙智能化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模糊数学矩阵分析原理,以模糊感官综合评价分作为响应值,烘焙温度、摊平厚度、烘焙时间为自变量,设立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组合,拟合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法对茶叶木炭烘焙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实际烘焙试验进行验证;测量茶叶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分析试验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二次回归模型的可靠性。【结果】结合实际修整后的最佳组合参数:烘焙温度为82℃、摊平厚度为3 cm、烘焙时间为126 min;茶叶主要香气成分有反-橙花叔醇、法尼烯、植物醇、吲哚,其含量多少与香气等级相符;主要生化成分有茶多酚、可溶性糖、氨基酸、咖啡碱,其含量多少与汤色、滋味等级相符,感官评价结果与评价体系相吻合。【结论】建立的高品质茶叶木炭烘焙工艺的感官评价标准合理,感官评价模型可靠性强,试验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木炭烘焙最佳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烘干 模糊数学 感官评价 响应面设计
下载PDF
基于PFC-PID算法的茶叶炭焙机温度控制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冯震 张茂胜 《食品工业》 CAS 2021年第12期323-327,共5页
传统的温度控制系统由于没有改进PID控制器,导致其存在温度预测准确率低、温度跟踪精度低和控制效果差的问题,试验对PID控制过程进行改进,设计了基于PFC-PID算法的茶叶炭焙机温度控制系统。通过FPGA、输入电路、输出电路、人机接口、分... 传统的温度控制系统由于没有改进PID控制器,导致其存在温度预测准确率低、温度跟踪精度低和控制效果差的问题,试验对PID控制过程进行改进,设计了基于PFC-PID算法的茶叶炭焙机温度控制系统。通过FPGA、输入电路、输出电路、人机接口、分频模块5个部分构成茶叶炭焙机温度控制系统的框架,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结合预测函数控制算法和积分微分控制算法PID实现茶叶炭焙机的温度控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温度预测准确率和温度跟踪精度更高、控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PID算法 茶叶炭焙机 温度控制 温度跟踪
原文传递
地榆烘法制炭前后止血作用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向阳 贾丽霞 +1 位作者 李海涛 赵如同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788-791,共4页
目的比较地榆烘法制炭前后的止血作用。方法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云南白药(阳性药,0.667 g/kg)组,地榆高、低剂量(8、2 g生药/kg)组,地榆炭高、低剂量(8、2 g生药/kg)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于末次给药1 h后检测小... 目的比较地榆烘法制炭前后的止血作用。方法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云南白药(阳性药,0.667 g/kg)组,地榆高、低剂量(8、2 g生药/kg)组,地榆炭高、低剂量(8、2 g生药/kg)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于末次给药1 h后检测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地榆和烘制的高、低剂量地榆炭显著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PT、TT和APTT;高、低剂量地榆和高剂量地榆炭显著提高血小板计数;与地榆高剂量组比较,高剂量地榆炭能显著缩短小鼠的PT、TT、出血和凝血时间,对血小板数量和APTT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地榆烘法制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地榆炭 烘法制炭 止血
原文传递
炭焙和电焙白茶的关键风味物质和品质差异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全金 周喆 +2 位作者 漆思雨 吴颖 孙威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59-267,共9页
以炭焙和电焙的不同等级白茶为实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二者的香气物质、主要呈味物质与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共检测出262种挥发性化合物,以萜类、杂环化合物、醇类、酯... 以炭焙和电焙的不同等级白茶为实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二者的香气物质、主要呈味物质与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共检测出262种挥发性化合物,以萜类、杂环化合物、醇类、酯类和酮类为主,相对含量较高的有2-苯乙醇、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月桂烯、(E)-芳樟醇氧化物等。对比电焙的白茶,炭焙银针、白牡丹和寿眉分别筛选出77、16种和93种差异挥发性物质。香气活性值分析表明,芳樟醇、香叶醇、2-苯乙醇和月桂烯是炭焙白茶的重要香气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呈现天然清香、花果香或甜香。通过检测非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炭焙与电焙白茶的儿茶素组分及总量、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差异显著。感官审评分析表明,审评结果与挥发性物质、非挥发性物质的检测结果较一致。本研究有助于了解炭焙白茶的香气和滋味品质化学,为提高白茶品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焙白茶 芳香物质 香气活性值 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呈味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