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期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变化与相关性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岩 杨丽丽 +1 位作者 张志勇 徐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测定不同时期(术前1d、术后1月、术后半年)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探讨其含量变化规律及上述两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单颗人工种植牙修复的患者86例,并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将上述患者分别于术前... 目的:测定不同时期(术前1d、术后1月、术后半年)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探讨其含量变化规律及上述两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单颗人工种植牙修复的患者86例,并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将上述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血清CRP及尿DPd的检测,所得数据设定为A1组、A2组、A3组。结果:术后1月血清CRP较术前1d所测得的血清CRP有明显升高,术后半年所测得血清CRP则呈现回落趋势(P<0.05),3组总体均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术后1月血清CRP数据与另外两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半年血清CRP数据虽高于术前1d组数据,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前1d、术后1月和术后半年尿DPd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两者均高于术前1d尿DPd,其中以术后1月组数据最高(P<0.05),3组总体均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术日术前组数据与术后1月和术后半年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尿DPd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不同时期检测到的血清CRP和尿DPd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呈正相关。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过程中,牙槽骨吸收改建的活跃期,血清CRP与尿DPd含量会出现升高,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血清CRP与尿DPd可以初步探讨作为反映牙槽骨吸收改建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修复 C-反应蛋白 脱氧吡啶啉 含量变化 相关性
下载PDF
试析《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对《备急千金要方》原书内容的改动
2
作者 冯惠童 包伯航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05-508,共4页
《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简称“新雕本”)为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重要版本之一。既往认为,相对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改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宋校本”)而言,新雕本更接近孙氏原著旧貌。该文从文献旁证及原文自证两种方法入手,... 《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简称“新雕本”)为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重要版本之一。既往认为,相对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改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宋校本”)而言,新雕本更接近孙氏原著旧貌。该文从文献旁证及原文自证两种方法入手,发现新雕本刻者在药物脚注、方证条文序号、方证条文所属章节及部分脉诊内容等方面可能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动。今后有关《备急千金要方》的版本研究工作中,是否能以“新雕本”为基准去评判北宋校正医书局对原书内容的改动,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雕孙真人千金方》 《备急千金要方》 新雕本 宋校本 内容改动
原文传递
紫苏叶挥发油化学型和组分影响因素探究Ⅰ——不同生长发育期 被引量:17
3
作者 魏长玲 张琛武 +4 位作者 郭宝林 李卫萍 高占祥 张芬 田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2-718,共7页
该论文以普遍存在的PK型、PA型及稀有的PL型3种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紫苏生长的营养期、开花期、果熟期3个时期进行紫苏成熟叶样品采集,同时分为1 d之中早7点、午12点、晚18点3个时间点,对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水蒸汽蒸馏法)和GC-MS分... 该论文以普遍存在的PK型、PA型及稀有的PL型3种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紫苏生长的营养期、开花期、果熟期3个时期进行紫苏成熟叶样品采集,同时分为1 d之中早7点、午12点、晚18点3个时间点,对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水蒸汽蒸馏法)和GC-MS分析,3种化学型的样品挥发油得率在0.08%~0.96%,不同生长时期挥发油得率大致为营养期>开花期>落叶期,营养期挥发油得率:PA型>PK型>PL型。各化学型类别不受生长发育影响,表明遗传因素决定了化学型。PA和PK型的特征成分和主要成分相对含量都比较稳定,而PL型的特征成分随生长发育大幅度降低,组成中还存在大量各类成分代谢的上游化合物,表明该化学型可能具有原始性和多变性。PA型特征成分紫苏醛相对含量各个时期基本上从早到晚逐渐降低。PK型特征成分紫苏酮在营养期和开花期中午相对含量高于早晚样品,果熟期则相反。PL型特征成分紫苏烯相对含量在营养期和果熟期都是中午最高,开花期则是傍晚样品最高。综合挥发油得率和主要成分相对含量,PA型的最佳采收时间在营养期的早晨采收;PK型的最佳采收期在各期午前均可;PL型的最佳采收期在营养期的晚上采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紫苏醛型 紫苏酮型 紫苏烯型 生长发育时期 相对含量变化
原文传递
多花黄精从生粉到九蒸九晒过程中多糖的变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瑞瑞 祖艳红 +4 位作者 石丁夫 杜李继 王凯 刘玉军 赵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8期181-182,共2页
[目的]选取浙江丽水和安徽青阳2个产地的多花黄精3年生以上块茎,研究其在九蒸九晒过程中多糖的变化。[方法]参考药典中黄精多糖硫酸-蒽铜测定法。[结果]生黄精中多糖的含量最高,到三蒸三晒剧烈下降,此后到九蒸九晒中间数次反弹,但总体... [目的]选取浙江丽水和安徽青阳2个产地的多花黄精3年生以上块茎,研究其在九蒸九晒过程中多糖的变化。[方法]参考药典中黄精多糖硫酸-蒽铜测定法。[结果]生黄精中多糖的含量最高,到三蒸三晒剧烈下降,此后到九蒸九晒中间数次反弹,但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两组多糖均值相关性显示,不同品种的九蒸九晒过程中多糖变化反应一致性良好。对试验数据采取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10个处理间多糖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个品种间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和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多糖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该试验结果为炮制中药或临床上对黄精多糖含量提出要求时提供参考,并为研究不同产地或不同黄精品种间多糖含量差异提供试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生粉 九蒸九晒 多糖变化
下载PDF
紫苏叶挥发油组分和化学型影响因素探究Ⅲ——异地栽培 被引量:5
5
作者 潘诚 魏长玲 +4 位作者 张琛武 郭宝林 李卫萍 高占祥 田景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5期565-569,共5页
本文以PK型、PA型、PL型、EK型和PP型五类(及混合型)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10个不同产地来源共计20份紫苏果实在北京和甘肃两个实验地进行栽培,采集生长后的成熟叶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从挥发油组成来看,有2份种质... 本文以PK型、PA型、PL型、EK型和PP型五类(及混合型)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10个不同产地来源共计20份紫苏果实在北京和甘肃两个实验地进行栽培,采集生长后的成熟叶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从挥发油组成来看,有2份种质化学型发生了变化,具体为PAEK型(甘肃)—EK型(北京),EKPA型(甘肃)—PAPK型(北京)。其余化学型一致的18份种质中,1份PK型种质发生了亚型变化;9份种质的主要成分较为一致,次要成分种类相对含量有一定差别;8份种质主要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非常接近。综合挥发油组成和成分相对含量分析,紫苏化学型和组成一般不随环境改变,但对于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化学型成分构成的种质,易于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紫苏醛型 紫苏酮型 紫苏烯型 异地栽培 相对含量变化 化学型变化
下载PDF
水肥耦合下温室番茄养分动态变化及与生物量和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虎兵 曹红霞 +1 位作者 郝舒雪 潘小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9-156,共8页
结合膜下滴灌技术,探究不同水肥耦合下温室番茄养分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物量和产量的关系,为当地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小区试验,灌水以2次灌水间隔期Φ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计蒸发量E为基数,设置3个灌水量:1.0E(W1)、0.75E(W2)、0... 结合膜下滴灌技术,探究不同水肥耦合下温室番茄养分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物量和产量的关系,为当地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小区试验,灌水以2次灌水间隔期Φ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计蒸发量E为基数,设置3个灌水量:1.0E(W1)、0.75E(W2)、0.5E(W3);设3个施肥水平(N-P2O5-K2O):320-160-320 kg·hm^-2(F1),240-120-240 kg·hm^-2(F2)和160-80-160 kg·hm^-2(F3),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番茄总产量和干物质量受灌水和施肥影响显著,均随灌水量和施肥量增加而增大,高水W1处理较W3处理总产量和干物质量均平均增加16.5%,高肥F1处理较F3处理总产量和干物质量分别平均增加8.0%、9.6%。植株氮含量在1.81%~3.47%间变化,随生育期逐渐降低,磷含量在0.48%~0.78%呈“锯齿状”波动,钾含量在2.80%~4.79%间变化,随生育期先升高后降低。灌水施肥对植株氮、磷(定植后51、63 d)、钾含量影响显著,增加灌水施肥对植株氮、钾含量有明显提高,在高水W1下较低水W3处理植株氮、钾含量分别提高7.4%~20.0%、5.6%~25.7%,高肥F1水平较F3水平植株氮含量分别提高3.3%~20.8%、3.3%~26.4%。番茄植株氮、钾含量与干物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灌水量越大,植株养分吸收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越大,养分利用效率越小;施肥量越大,氮利用效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番茄 水肥耦合 养分动态 干物质量 产量 肥料偏生产力
下载PDF
ISO 606:2015《传动用短节距精密滚子链、套筒链、附件和链轮》新变化及新增条款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邵慧敏 许树新 《中国标准导报》 2016年第7期24-27,34,共5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ISO 606:2015《传动用短节距精密滚子链、套筒链、附件和链轮》,特别是对增加的"双排链和三排链的最小动载强度、HE系列滚子链、拉力试验时限制加载速度"等技术条款内容,以及"A系列链条链号更改"的... 本文系统介绍了ISO 606:2015《传动用短节距精密滚子链、套筒链、附件和链轮》,特别是对增加的"双排链和三排链的最小动载强度、HE系列滚子链、拉力试验时限制加载速度"等技术条款内容,以及"A系列链条链号更改"的变化内容进行了详细阐释,并就应用有关新增条款给出参考建议和探讨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 606:2015 技术条款 主要变化 应用建议
下载PDF
含水量变化对自行走掘进机增阻反力关系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清国 杨海滨 王庆学 《山西建筑》 2009年第26期1-2,共2页
指出土中自行走式掘进技术是利用在掘进机筒体外侧的可调增阻装置与土体的啮合提供反力前行,叙述了确定前进反力与增阻装置参数的试验方案,建立了试验中要确定的土体—增阻结构系统,进行了模型试验设计,并进行土体含水量变化对增阻反力... 指出土中自行走式掘进技术是利用在掘进机筒体外侧的可调增阻装置与土体的啮合提供反力前行,叙述了确定前进反力与增阻装置参数的试验方案,建立了试验中要确定的土体—增阻结构系统,进行了模型试验设计,并进行土体含水量变化对增阻反力的关系试验,以促进土中自行走式掘进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走掘进机 模型试验 含水量变化
下载PDF
绞股蓝人参皂甙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世彪 林如 胡正海 《实验生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60,共7页
应用光镜技术、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人参皂甙在绞股蓝营养器官中的积累分布状态以及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不同性别之间的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人参皂甙主要分布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组织及韧皮部薄... 应用光镜技术、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人参皂甙在绞股蓝营养器官中的积累分布状态以及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不同性别之间的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人参皂甙主要分布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组织及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厚角组织、表皮及周皮的栓内层也有少量分布,木质部和髓薄壁组织中无皂甙分布;叶中皂甙积累最多,茎次之,根最少。绞股蓝在营养生长期→花果期→枯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地上部分的皂甙含量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叶的含量高于茎,雄株的含量高于雌株。从而认为在9-10月的花果期采收绞股蓝的地上部分而保留地下茎和根,有利于药材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花果期 组织化学定位 营养器官 雄株 薄壁细胞 雌株 人参皂甙 含量 地上部分
下载PDF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与几种弱碱性药物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韦曦 欧阳小琳 +2 位作者 陈秀强 许盈 何信勇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考察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与几种碱性药物注射液混合后的配伍变化。方法:选取临床常用几种不同pH值的弱碱性药物注射液,分别与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pH 4.2)进行混合实验,观察混合溶液的性状变化,测定其pH值并用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考察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与几种碱性药物注射液混合后的配伍变化。方法:选取临床常用几种不同pH值的弱碱性药物注射液,分别与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pH 4.2)进行混合实验,观察混合溶液的性状变化,测定其pH值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盐酸溴己新的含量。结果:盐酸溴己新在碱性条件下极不稳定,与pH较高的常用药物输液如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输液、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输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混合后可产生白色浑浊,使其含量下降。结论: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pH 4.2)与pH较高的药物输液连续静脉输液时,中间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冲管或分开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 PH 含量变化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桑葚的品质分析
11
作者 石丽雯 陆柳印 +4 位作者 王娜 范少丽 赵九阳 赵广 杨璐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92,共11页
【目的】为桑葚的合理化应用和适时采收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新疆良种‘黑妞’和‘贵妃’成熟度1~6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了果实营养相关指标和功能性相关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成熟度桑葚中各指标的差异,探讨成熟度与果实品质间的相关性。... 【目的】为桑葚的合理化应用和适时采收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新疆良种‘黑妞’和‘贵妃’成熟度1~6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了果实营养相关指标和功能性相关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成熟度桑葚中各指标的差异,探讨成熟度与果实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黑妞’和‘贵妃’果实在成熟度为4时内源物质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同时‘黑妞’果实内源物质含量总体要高于‘贵妃’;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整体上与果实成熟度具有正相关性,并且,这3类物质的含量在成熟度为6时均最高,分别为54.8、40.1和557.9 mg/g;‘黑妞’和‘贵妃’果实的蛋白质含量与果实成熟度均负相关,‘黑妞’果实在成熟度为5时含量最低(0.2 g/kg),‘贵妃’果实在成熟度为6时含量最低(0.1 g/kg);‘黑妞’果实的抗坏血酸含量与果实成熟度负相关,含量变化幅度小,在成熟度为6时含量最低(0.7 g/kg),而‘贵妃’果实在成熟度前3阶段未检测出抗坏血酸,从成熟度为4时开始出现抗坏血酸,说明这个阶段是抗坏血酸积累阶段;酚酸类含量和总酸含量与果实成熟度均负相关,在成熟度为6时达最低值,其中‘黑妞’和‘贵妃’果实中酚酸类含量最低值分别为30.3和2.2 mg/kg,总酸含量最低值分别为10.6和7.5 g/kg;在各种氨基酸中,‘黑妞’和‘贵妃’6个成熟度果实中天门冬氨酸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0.055和0.047 mg/g,其中成熟度为1时天门冬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0.078和0.104 mg/g,该指标可被作为果实不同成熟期的风味评价指标。【结论】随成熟度的增加,各果实品质性状指标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黑妞’果实的营养物质总含量显著高于‘贵妃’,且‘黑妞’和‘贵妃’果实的内源物质含量均在绿果期开始出现显著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果 成熟度 品质指标 含量变化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枳壳(饮片)在不同储存条件下质量标志物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廖树伟 熊勇 +2 位作者 张超 涂春蕾 钱蔚珍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 以江西道地药材枳壳(饮片)作为研究对象,以质量标志物柚皮苷及新橙皮苷的含量变化为指标,研究质量标志物柚皮苷及新橙皮苷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枳壳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质量标志物柚皮苷及新橙皮苷... 目的 以江西道地药材枳壳(饮片)作为研究对象,以质量标志物柚皮苷及新橙皮苷的含量变化为指标,研究质量标志物柚皮苷及新橙皮苷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枳壳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质量标志物柚皮苷及新橙皮苷的含量变化为指标,参考经典恒温实验法和留样观察法实验,考察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经典恒温实验法和留样观察法实验,柚皮苷及新橙皮苷的含量随着温湿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再逐渐趋平的趋势。结论 根据枳壳(饮片)质量标志物柚皮苷及新橙皮苷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含量变化规律,为枳壳(饮片)的科学储存养护提供理论依据,为药品规范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质量标志物 含量变化 温度 湿度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葡萄细胞壁果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亦雯 李大婧 +6 位作者 包怡红 聂梅梅 刘春菊 刘春泉 肖亚冬 牛丽影 吴海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2-101,共10页
为明确超声处理下葡萄细胞壁中不同果胶组分含量及结构变化,本研究采用不同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葡萄进行处理,通过咔唑硫酸法、PMP柱前衍生化法、高效液相凝胶色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圆二色谱分析等手段... 为明确超声处理下葡萄细胞壁中不同果胶组分含量及结构变化,本研究采用不同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葡萄进行处理,通过咔唑硫酸法、PMP柱前衍生化法、高效液相凝胶色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圆二色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葡萄细胞壁中果胶组分含量、单糖组成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葡萄细胞壁果胶中碱溶性果胶含量最高,为27.41 mg/g AIR,螯合型果胶含量最低,为8.25 mg/g AIR;不同超声处理后总果胶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螯合型和碱溶性果胶含量降低。果胶单糖共检测到6种,不同果胶组分单糖组成不同,水溶性果胶中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含量较高,螯合型果胶中葡萄糖醛酸含量最多,而碱溶性果胶中含量最高的为鼠李糖;超声处理后果胶组分单糖组成不变,但含量均发生降低;超声作用未改变果胶主链结构,但其线性结构和支链程度均发生变化。随着超声处理时间和功率的增加,不同果胶的分子量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在微观结构上呈现更加松散形态。此外,超声作用对果胶组分特征官能团影响较小,但对螯合型果胶和碱溶性果胶分子的结构和链构象产生作用,使其最大响应值发生移动,并且超声功率作用影响更大。超声作用可使葡萄细胞壁中果胶含量及单糖含量降低,并影响果胶分子线性结构和分子链构象。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超声处理下葡萄干制品品质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葡萄细胞壁果胶 含量变化 结构分析
下载PDF
基于抵当汤减毒的钩吻生物碱体内外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文义 檀兴慧 +4 位作者 王婉莹 谌赛男 廖华军 吴水生 李德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建立体内、体外钩吻生物碱成分测定方法,并测定抵当汤减毒前后钩吻生物碱成分含量,探讨抵当汤减缓钩吻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Da体外检测钩吻与抵当汤混合前后6种生物碱成分变化,采用UPLC-MS/MS检测抵当汤联合钩吻灌胃... 目的建立体内、体外钩吻生物碱成分测定方法,并测定抵当汤减毒前后钩吻生物碱成分含量,探讨抵当汤减缓钩吻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Da体外检测钩吻与抵当汤混合前后6种生物碱成分变化,采用UPLC-MS/MS检测抵当汤联合钩吻灌胃对小鼠血浆中钩吻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抵当汤混合后,钩吻中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含量明显降低(P<0.01);抵当汤+钩吻组小鼠血清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胡蔓藤碱丙含量均较钩吻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降低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钩吻绿碱及胡蔓藤碱乙含量可能是抵当汤减缓钩吻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当汤 钩吻总碱 UPLC-QDa UPLC-MS/MS 含量变化
下载PDF
红壤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 被引量:75
15
作者 王兴祥 张桃林 张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5-341,共7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中亚热带红壤低丘岗地几种主要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土流失、养分循环和平衡特征、土壤养分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水土流失是红壤旱坡地生态系统养分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固体径...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中亚热带红壤低丘岗地几种主要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土流失、养分循环和平衡特征、土壤养分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水土流失是红壤旱坡地生态系统养分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固体径流具有养分富集现象,速效养分损失以地表径流为主,水土流失养分损失量大小顺序为:有机碳>全钾>速效钾>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免耕覆盖和垄作能显著减少水土流失及养分损失量;红壤旱地淋溶也是养分,尤其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在养分平衡有盈余状况下,土壤养分水平是可以逐步提高的,其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提高的速度较快,土壤全氮、有机质和全磷也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复合农林系统中,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农作物区域由于养分投入较高,土壤养分水平明显高于林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旱坡地生态系统 养分循环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北柴胡营养器官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比较 被引量:34
16
作者 谭玲玲 胡正海 +2 位作者 蔡霞 陈莹 史文静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4-222,共9页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北柴胡各营养器官中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分布状态及其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柴胡皂苷在根中分布在中柱鞘和次生韧皮部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棱角处的厚角组织以及位于皮...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北柴胡各营养器官中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分布状态及其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柴胡皂苷在根中分布在中柱鞘和次生韧皮部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棱角处的厚角组织以及位于皮层和髓中的分泌道的上皮细胞中;在叶中,则分布在表皮细胞和整个叶肉组织中。而黄酮类化合物在茎中分布在表皮、棱角处的厚角组织、皮层、髓射线和髓鞘细胞中;在叶中,则主要分布在表皮和位于上下表皮内的厚角组织中。同时,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在根、茎、叶中的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根>叶>茎;而总黄酮在根、茎、叶中的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叶>茎>根;且在叶中含量相当高,从而为北柴胡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对合理利用药材和保护北柴胡资源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营养器官结构 柴胡皂苷 黄酮类化合物 组织化学 含量变化
下载PDF
紫苏叶挥发油组分和化学型影响因素探究Ⅱ-叶片不同成熟度 被引量:13
17
作者 魏长玲 张琛武 +3 位作者 郭宝林 李卫萍 高占祥 张芬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8期1170-1175,1186,共7页
目的:为探究3种不同化学型紫苏不同时期各成熟度叶片挥发油组分的差异,确定分别适宜3种化学型紫苏的最佳采收方法。方法:以普遍存在的PK型、PA型及稀有的PL型三种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紫苏生长的营养期、开花期、果熟期三个时期采收... 目的:为探究3种不同化学型紫苏不同时期各成熟度叶片挥发油组分的差异,确定分别适宜3种化学型紫苏的最佳采收方法。方法:以普遍存在的PK型、PA型及稀有的PL型三种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紫苏生长的营养期、开花期、果熟期三个时期采收不同成熟度叶片样品,对其挥发油进行提取(水蒸气蒸馏法)和GC-MS分析。结果:从挥发油得率上看,三种化学型表现非常不同,开花期和果熟期,PA型嫩叶得率高,PK型则老熟叶最高,而PL型为成熟叶最高;营养期,则是PA型成熟叶最高,PK和PL型嫩叶最高。主成分相对含量上,各化学型的特征性成分紫苏醛、紫苏酮或紫苏烯相对含量在营养期和果熟期均为嫩叶中较低,而开花期为老熟叶最低。结论:综合挥发油得率和主要成分相对含量,PA型于花前期多次采收成熟叶为好;PK型在各个发育期的成熟叶或开花期后的老熟叶;PL型则在营养期采收成熟叶或老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紫苏醛型 紫苏酮型 紫苏烯型 叶成熟度 相对含量变化
下载PDF
稻田多熟种植制中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特点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兴明 陈启德 +2 位作者 刘志明 曾庆曦 汪运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66-73,共8页
本项研究通过连续十年的定位监测,较系统地分析了四川丘陵区稻、麦、油等作物,在多熟制条件下的养分吸收利用特点。明确不同稻型收获物的氮、磷、钾含量及氮素转比率、利用率、生产率主要受生殖生长阶段温光条件影响。同一作物而言,... 本项研究通过连续十年的定位监测,较系统地分析了四川丘陵区稻、麦、油等作物,在多熟制条件下的养分吸收利用特点。明确不同稻型收获物的氮、磷、钾含量及氮素转比率、利用率、生产率主要受生殖生长阶段温光条件影响。同一作物而言,籽实、秸秆的氮、磷、钾含量,年际间及生育季节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大于复种方式、施肥制度等处理因素的影响。在四川丘陵寡照、阴湿的气候条件下,水稻的养分利用率降低,生产100公斤稻谷吸收的氮、磷、钾量远较北方稻区和长江中下游稻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油菜 养分含量变化 多熟制
下载PDF
芡实对沿淮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19
作者 陈毛华 杨永学 刘坤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2期66-71,共6页
为了解乡土水生植物芡实对沿淮农村富营养化河流净化效果,在模拟沿淮农村地区富营养化河流的水池中种植芡实,定期监测水体中的总氮(TN)、氨氮(NH_(4)^(+)-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_(Cr))、酸碱度(pH)、可溶性盐含量(EC)、溶解氧(DO... 为了解乡土水生植物芡实对沿淮农村富营养化河流净化效果,在模拟沿淮农村地区富营养化河流的水池中种植芡实,定期监测水体中的总氮(TN)、氨氮(NH_(4)^(+)-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_(Cr))、酸碱度(pH)、可溶性盐含量(EC)、溶解氧(DO)的数值变化,综合分析芡实对富营养化河流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芡实作为沿淮地区乡土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的河流有着净化作用。芡实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水体95.53%~98.45%的NH_(4)^(+)-N和99.50%~99.65%的TP,净化效果好。芡实对富营养河流中TN和COD_(Cr)的净化效果不明显,而且水体中的pH上升11.05%~11.61%,EC值增加21.12%~22%,DO增加3.82~21.77倍。芡实作为一种乡土水生植物,对沿淮地区富营养化河流具有显著的净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 富营养化河流 水体净化 综合分析 氨氮去除 总磷去除 溶解氧增加 酸碱度变化 可溶性盐含量变化
下载PDF
甘草炮制对江西产吴茱萸挥发油含量及抑菌作用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黄建琴 张敏 +2 位作者 吴珊珊 杨力 袁金斌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42-48,共7页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中的挥发油,借助GC-MS鉴定化学成分,并比较炮制前后挥发油的抑菌能力变化情况。方法:用纸片法测定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挥发油对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中的挥发油,借助GC-MS鉴定化学成分,并比较炮制前后挥发油的抑菌能力变化情况。方法:用纸片法测定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挥发油对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建立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谱效模型,筛选活性抑菌成分。结果:经测定,经甘草炮制后,吴茱萸中挥发油总量和各主要成分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吴茱萸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菌中的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菌无抑制作用,甘草制吴茱萸挥发油抑菌趋势与吴茱萸挥发油相同,但抑菌作用明显降低。结论:甘草炮制可使吴茱萸挥发油中的特定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炮制后抑菌作用被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甘草炮制 挥发油 成分变化 抑菌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