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晓东 朱立国 +3 位作者 于杰 李冰 银河 冯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接受旋提手法治疗,隔天1次,每次10~15 min;对照组接受颈椎牵引疗法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in,两组均治疗2...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接受旋提手法治疗,隔天1次,每次10~15 min;对照组接受颈椎牵引疗法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in,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眩晕功能状态积分、心理功能积分及眩晕总积分。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第7、14天,对照组治疗第14天眩晕功能状态积分、眩晕心理功能积分、眩晕总积分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第7、14天眩晕总积分和第14天眩晕功能状态积分低于同时间对照组积分(P〈0.05或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颈椎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颈椎牵引疗法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型 眩晕 旋提手法 眩晕评分
原文传递
旋提手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魏戌 高景华 +4 位作者 朱立国 罗杰 王尚全 谢利民 李俊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0-90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3个月共9个时间点观测颈椎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颈椎活动度的程度比较,第3次访视起,试验组颈椎活动度计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颈椎活动度的数值比较,前屈活动度改善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后伸活动度从第1个月随访起,左右侧屈活动度从第3次访视起,左右侧旋活动度从第7次访视起,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及与时间交互作用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试验组、对照组的颈椎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旋提手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有效,颈椎活动度程度、数值是量化颈椎功能和评价手法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活动度 头盔式颈椎活动仪 旋提手法
原文传递
个体因素对颈椎旋提手法操作影响的在体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立国 冯敏山 +1 位作者 魏戌 王尚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因素对颈椎旋提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在体实时测量朱立国主任医师对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施行旋提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参数(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最大加速度),分析患者个体因素(颈围、身高、体重、体... 目的:探讨个体因素对颈椎旋提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在体实时测量朱立国主任医师对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施行旋提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参数(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最大加速度),分析患者个体因素(颈围、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与各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的体重指数与操作者的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体重指数是颈椎旋提手法操作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旋提手法 力学参数 体重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旋提手法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广伟 冯敏山 +2 位作者 朱立国 尹逊路 陈焯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6-1351,共6页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病,旋提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椎间孔的测量是临床上重要的参考标准。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旋提手法对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旋提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颈椎标本置入螺...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病,旋提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椎间孔的测量是临床上重要的参考标准。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旋提手法对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旋提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颈椎标本置入螺钉方便CT成像时定位,首先应用MTS材料机在新鲜颈段标本上模拟不同状态下的旋提手法,同时利用运动捕捉技术获取旋提手法过程中Marker点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螺旋CT薄层扫描颈椎标本,运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颈椎实体重建,依据旋提手法过程下颈椎体的运动轨迹,通过Autodesk maya软件进行多模医学图像三维配准实现动态虚拟现实仿真,进行动态图像处理;最后,分别采用ImageJ软件及Adobe photoshop软件测量旋提手法前后下颈椎间孔的纵径及面积。结果与结论:(1)定位牵引有利于提前打开下颈椎间孔,牵引效果略差于中立位牵引,但定位牵引具有更好的安全性;(2)扳动力在150 N以内,旋提手法的扳动力越小,颈椎间孔的纵径及面积的增加幅度也越小;扳动力超过150 N之后,颈椎间孔纵径及面积的增加幅度影响不大;(3)旋提手法通过增大下颈椎间孔可能有助于松解椎间孔周缘的粘连,从而缓解神经根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颈椎间孔 虚拟现实 动态 定位牵引 中立位牵引
下载PDF
500例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与疗效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焯贤 冯敏山 +4 位作者 朱立国 尹逊路 张威 温聪聪 赵文龙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528-532,共5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诊断为颈椎病(除外脊髓型颈椎病)且经旋提手法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X... 目的:回顾性总结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诊断为颈椎病(除外脊髓型颈椎病)且经旋提手法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X线平片、CT及MRI)及手法治疗的疗效、疗程、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男171例,女329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52.17±12.84)岁;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椎病比例分别为5.60%、62.60%、10.40%、21.40%;X线诊断生理曲度异常及颈椎失稳比例分别为96.00%和47.00%;CT诊断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比例分别为86.12%、48.98%、22.86%;MRI诊断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比例分别为96.18%、54.60%;旋提手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椎病的有效率分别为96.43%、96.17%、98.08%、96.26%,治愈率分别为17.86%、15.65%、17.31%、14.95%;疗程7~23 d,平均疗程(13.553.06)d;500例患者接受旋提手法治疗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颈椎曲度异常和颈椎间盘突出是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其中颈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见效较快;该手法可应用于无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体征但存在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患者,但应重视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排除手法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提手法 颈椎病 影像学特点 疗效 疗程 安全性 数据分析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标准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学术特色初探 被引量:7
6
作者 柳直 李盛华(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7期87-88,共2页
目的:观察标准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0例。A组应用标准旋牵手法治疗;B组应用旋转扳法治疗;C组应用颈椎牵引治疗。3组治疗均1次/周,4次为1... 目的:观察标准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0例。A组应用标准旋牵手法治疗;B组应用旋转扳法治疗;C组应用颈椎牵引治疗。3组治疗均1次/周,4次为1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两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 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2.00%,B组为83.00%,C组为63.00%。3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eak、Vmi n、PI、RI等血流参数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型 标准旋牵手法 血流参数
下载PDF
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力及椎间孔形态学特征:三维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王旭 王海美 +5 位作者 陈松浩 冯天笑 卜寒梅 朱立国 陈端端 魏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1-447,共7页
背景: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对各节段颈椎椎体、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及椎间孔面积的影响尚未系统阐明。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为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 背景: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对各节段颈椎椎体、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及椎间孔面积的影响尚未系统阐明。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为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应机制提供数字化证据。方法:选择1例颈背部无异常疾患的志愿者,将其颈椎旋转至生理极限体位状态下的CT影像资料作为有限元模型材料。分别通过Mimics19.0、Geomagic Studio 2013、Hypermash 14.0及ANSYS Workbench 2020 R2软件完成对有限元模型的初步构建,基于文献完成颈椎各组织结构的弹性模量、弹性系数赋值,基于团队前期工作基础在模型上加载旋提手法的力学工况,分析颈椎旋提手法对C3-T1节段各椎体、椎间盘的力学参数及其对颈椎旋颈对侧椎间孔面积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旋提手法实施时,骨性结构的应力明显高于椎间盘等软组织;(2)手法操作时各颈椎椎体顶部椎板处应力高,底部椎板处应力低,关节突关节处及横突处应力较低;而各椎间盘顶部髓核处应力较低,底部与椎板连接处应力较高,但椎间盘应力最高点在顶部外侧纤维环处;(3)另外,加载提扳力后较之加载前,C6/C7节段椎间孔投影面积明显增大;(4)提示旋提手法操作具有改变颈椎本身应力结构的力学特征,并能扩大患者旋颈对侧的C6/7椎间孔面积,实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有限元分析 颈椎旋提手法 生物力学 数字化
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鄢卫平 王玉泉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7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对照组以穴位注射于颈3~6夹脊穴及天柱(双侧)、风池(双侧)治...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对照组以穴位注射于颈3~6夹脊穴及天柱(双侧)、风池(双侧)治疗。结果:痊愈率对照组为12.00%,治疗组为30.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1.33%,治疗组为97.3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型 针刀 枕下三角 旋牵手法
下载PDF
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金哲峰 曹宏梅 《山西中医》 2015年第6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颈椎牵引疗法。两组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颈椎牵引疗法。两组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95%CI=82.75%~99.20%),对照组为83.33%(95%CI=69.99%~96.6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131 9,P=0.033 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降低症状积分参数(t=-3.590 9,P〈0.01)、眩晕积分参数(t’=-8.934 2,P〈0.01)。结论: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颈椎牵引疗法,其收益为OR=0.17(95%CI=0.02~1.58),NN=7(95%CI=3.51~6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旋提手法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颈椎旋提手法治疗中青年颈椎失稳22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庄明辉 李路广 +5 位作者 唐彬 阳国庆 崔莹 魏戌 朱立国 于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在“筋骨理论”指导下,观察旋提手法治疗中青年颈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22例中青年颈椎失稳患者采用旋提手法连续治疗2周,隔日1次,每次15 min,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5,7,14天采集患者颈肩部VAS评分、NDI评分,同时采... 目的:在“筋骨理论”指导下,观察旋提手法治疗中青年颈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22例中青年颈椎失稳患者采用旋提手法连续治疗2周,隔日1次,每次15 min,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5,7,14天采集患者颈肩部VAS评分、NDI评分,同时采集治疗前、治疗后患者颈椎X线片(包含侧位、屈曲位、后伸位片),测量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水平位移、角度位移变化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VAS评分和NDI评分在治疗后第3,5,7,14天均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位X线片上患者治疗后的位移角度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能够缓解中青年颈椎失稳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且能够改善角度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失稳 旋提手法 影像学 角度位移
原文传递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剂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诸有华 郑芝 何淋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4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究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剂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旋提手法加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红... 目的探究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剂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旋提手法加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血流速度、疼痛指标及颈椎功能障碍等级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疼痛指标、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提升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颈椎功能障碍,有效缓解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红花黄色素 椎-基底血流速度 旋提手法
下载PDF
旋牵手法治疗颈椎失稳性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兰天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颈椎中段失稳诱发颈性眩晕及观察旋牵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整理入住我院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排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寰枢关节病变,椎动脉自身管壁病变等病因,就单独由颈椎体中段失稳引... 目的:分析颈椎中段失稳诱发颈性眩晕及观察旋牵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整理入住我院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排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寰枢关节病变,椎动脉自身管壁病变等病因,就单独由颈椎体中段失稳引起颈性眩晕,设置临床对比实验,将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药物及旋牵手法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通过调整失稳的颈椎体中段,95%患者颈性眩晕得到有效缓解,随访半年后,仅5例患者眩晕症状复发。结论:颈椎体中段失稳诱发的颈性眩晕经保守治疗可明显缓解该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体中段失稳 颈性眩晕 旋牵手法
原文传递
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魏戌 朱立国 +7 位作者 高景华 杨克新 于杰 冯敏山 银河 高春雨 谢利民 李俊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影响,探讨TCD的临床价值。方法 19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影响,探讨TCD的临床价值。方法 19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TCD检查,观测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相关指标[包括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脉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同侧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动脉双侧Vp、Vm、Vd水平及基底动脉Vp、V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本组同侧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p、PI水平降低,基底动脉Vp、Vm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p降低、左侧PI水平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Vm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d、P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TCD指标,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TCD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经颅多普勒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原文传递
颈椎康复操锻炼对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16
14
作者 冯敏山 朱立国 张旭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531-1534,1537,共5页
目的:观察经培训后基层医师应用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促进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多中心中央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配合... 目的:观察经培训后基层医师应用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促进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多中心中央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及单独应用旋提手法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及3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总体症状体征,疗效在疗程结束后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3个月时,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复发率都为2%;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4%、10%。结论:试验组(旋提手法+颈椎康复操)及对照组(单纯旋提手法)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整体而言均有很好的疗效,试验组总体上疗效更持久,颈椎康复操的锻炼对于预防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可能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康复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复发
下载PDF
针刺结合旋牵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立强 鄢卫平 +4 位作者 郭亮亮 强天明 李景周 周广超 刘宗玮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9期1675-1677,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旋牵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治疗方案为针刺结合旋牵手法治疗,针刺主要以百会、肩井、大椎、风池、合谷为主穴并配合颈部旋牵手法。对照组...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旋牵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治疗方案为针刺结合旋牵手法治疗,针刺主要以百会、肩井、大椎、风池、合谷为主穴并配合颈部旋牵手法。对照组采用单独针刺治疗,针刺主穴与观察组相同。2组的治疗方案均为1次/d,不间断冶疗7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VAS评分上升明显,颈椎曲度恢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运用针刺结合旋牵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 旋牵手法
下载PDF
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合并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慧森 吴坤懂 刘凯恒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8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合并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旋提手法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之前,加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86%,总有效率94...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合并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旋提手法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之前,加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86%,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治愈率为25.71%,总有效率77.14%,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合并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臂丛神经 鞘内药物注射 旋提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