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加热联合放疗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被引量:1
1
作者 虞维博 张萍 +3 位作者 周莉钧 许青 陆惠忠 王孝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391-1393,共3页
目的:观察射频加热联合放疗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5年至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射频热疗+放疗)41例及对照组... 目的:观察射频加热联合放疗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5年至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射频热疗+放疗)41例及对照组(放疗)40例。对比两组短期治疗有效率、肿瘤标志物改变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4.313,P=0.038)。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EA、CYFRA21-1及SCC-A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8%,2/41 vs 19.44%,7/36;Log-rank χ~2=3.995,P=0.046)。结论: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射治疗中,联合使用射频加热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放疗 射频加热治疗 肿瘤标志物 复发
下载PDF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6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德茂 杨志 +1 位作者 聂长庆 杨利民 《实用癌症杂志》 200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对原发部位不明的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再针对性行临床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8例CCUP中明确了原发部位41例(60%)。结论根据病理形态学结果及免疫组化结果能...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对原发部位不明的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再针对性行临床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8例CCUP中明确了原发部位41例(60%)。结论根据病理形态学结果及免疫组化结果能较准确地判断肿瘤可能的原发部位。但须对其生物学行为,转移灶的病理形态特征及临床各种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转移癌 未知原发灶 免疫组化 病理形态
下载PDF
术中瘤床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颈部转移性鳞癌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杰 石峰 +6 位作者 黄文孝 李赞 喻建军 包荣华 魏威 凌航 曾理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69-272,278,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瘤床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晚期颈部转移性鳞癌的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12年12月共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颈部转移性鳞癌67例,男49例,女18例;年龄42~79岁,中位年龄47岁。其中口腔癌术后颈部转移癌26例,喉癌及下咽癌术... 目的探讨术中瘤床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晚期颈部转移性鳞癌的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12年12月共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颈部转移性鳞癌67例,男49例,女18例;年龄42~79岁,中位年龄47岁。其中口腔癌术后颈部转移癌26例,喉癌及下咽癌术后颈部转移癌16例,鼻咽癌放疗后3个月颈部残留转移癌11例,放疗后复发的颈部转移癌14例。以术前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计划的粒子数及进针方向做术中置放粒子位置参考,在瘤床中^(125)I植入放射性粒子,术后CT复查,了解粒子分布状况。置放的粒子活度为1.85×107Bq^2.96×107Bq,植入粒子数16~34粒不等,其中术后补充外放射治疗21例,外放射剂量25~45 Gy。结果对瘤床植入^(125)I粒子治疗的患者无瘤生存21例,复发并死亡25例。3年生存率54.4%,5年生存率44.6%,无瘤生存率31.3%。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对颈部转移癌的瘤床残留或亚临床病灶起到明显的杀灭作用;患者体内携^(125)I粒子持续长时间低剂量近距离组织间放疗,可以居家治疗,无需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转移癌 手术 125I粒子 组织间放疗 外放射
下载PDF
颈部不明原发灶转移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4
作者 赵洺震 董研博 刘良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437-445,共9页
颈部不明原发灶转移癌(CMCUP)通常是指组织细胞学、病理学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但经过系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内镜及影像学等检查,仍然无法明确原发病灶的颈部转移性恶性肿瘤。虽然随着内镜及影像学等检查技术的发展,近... 颈部不明原发灶转移癌(CMCUP)通常是指组织细胞学、病理学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但经过系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内镜及影像学等检查,仍然无法明确原发病灶的颈部转移性恶性肿瘤。虽然随着内镜及影像学等检查技术的发展,近年来CMCUP的检出逐年增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通过已知的检查手段确诊原发灶。对于CMCUP患者的诊断治疗,需要正确识别临床表现,应利用最少侵入性的途径来实现诊断和治疗,避免不恰当的诊断方式。规范化治疗的现状不容乐观,亟需重视CMCUP的规范诊治。本文将聚焦CMCUP临床关注的重点诊疗问题及最新进展,为CMCUP的临床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肿瘤 未知原发灶 颈部转移癌
原文传递
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宝忠 李晓江 +2 位作者 武要洪 费继敏 杨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429-430,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2年 2月~ 1999年 2月收治的 4 2例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的l、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1.4 % (30 / 4 2 ) ,4...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2年 2月~ 1999年 2月收治的 4 2例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的l、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1.4 % (30 / 4 2 ) ,4 5 .2 % (19/ 4 2 ) ,33.3% (14 / 4 2 )。随诊中有 14 .3% (6 / 4 2 )的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发现了原发灶。结论 影响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学类型 ,N分期 ,转移癌的部位 ,原发灶是否找到。对颈部转移性低分化癌、未分化癌或鳞癌应采用放射治疗 ,位于中上颈者应采用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 ,转移性腺癌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晚期颈转移癌应采用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转移癌 未知原发灶 治疗
下载PDF
关于首诊原发灶不明颈部转移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探讨
6
作者 韩兴平 陶明珠 陈卓园园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4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适合于首诊原发灶不明颈部转移癌(UPCMC)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60例经病理证实的首诊UPCMC患者随机地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常规诊治的同时辅以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诊治和护理。... 目的探讨适合于首诊原发灶不明颈部转移癌(UPCMC)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60例经病理证实的首诊UPCMC患者随机地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常规诊治的同时辅以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诊治和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颈部控制率及原发灶检出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颈部控制率和原发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首诊UPCMC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必要的,其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并提高其治疗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寻找原发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转移癌 不明原发灶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 被引量:21
7
作者 肖光莉 徐国镇 高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分析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治疗失败的原因 ,探讨治疗方法和技术。方法 共收集 12 2例初程治疗的病例 ,单纯放射治疗 (R) 6 2例 ,单纯手术治疗 (S) 2 3例 ,单纯化疗 (C) 5例 ,手术加放射治疗 (S +R) 2 0例 ,放射治疗加手... 目的 分析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治疗失败的原因 ,探讨治疗方法和技术。方法 共收集 12 2例初程治疗的病例 ,单纯放射治疗 (R) 6 2例 ,单纯手术治疗 (S) 2 3例 ,单纯化疗 (C) 5例 ,手术加放射治疗 (S +R) 2 0例 ,放射治疗加手术 (R +S) 12例。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淋巴结切除术 18例 ,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34例 ,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3例。放射治疗 94例中 ,全咽部和全颈部照射6 5例 ,全颈部照射 9例 ,部分颈部照射 2 0例。结果 全组 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71.9%和 36 .5 % ,颈部转移癌未控和复发占 45 .9% ,远地转移率为 2 6 .2 % ,原发灶发现占 8.2 %。影响颈部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N分期、综合治疗、全颈照射和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影响远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N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和原发灶出现。影响原发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颈淋巴结转移部位。结论 早期鳞癌或低分化癌、未分化癌局部手术切除或活检术后直接进行放射治疗 ,晚期颈转移以放射治疗和手术综合治疗为主 ,可同时加化疗 ,而腺癌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上中颈部低分化和未分化癌应采用全咽部和全颈部照射 ,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以外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照射野至少应该包括全颈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灶不明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治疗 综合疗法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成人侧颈区孤立囊性肿块的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奥博 郑晓丹 +4 位作者 董研博 韩曙光 袁硕卿 赵洺震 刘良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06-110,共5页
目的收集初诊为成人侧颈区良性囊肿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探讨良恶性的鉴别要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成年患者,初步诊断为鳃裂囊肿或囊性水瘤。总结分析患者的... 目的收集初诊为成人侧颈区良性囊肿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探讨良恶性的鉴别要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成年患者,初步诊断为鳃裂囊肿或囊性水瘤。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共37例初诊为颈部良性囊肿的患者中,最终总恶性率为13.5%(5/37),其中口咽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3例。颈部肿块存在分隔或囊壁局限性增厚是成人侧颈区孤立囊性肿块最终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P<0.05)。结论成人孤立侧颈区囊性肿块需要警惕为颈部不明原发灶转移癌。对于成人侧颈区孤立囊性肿块,尤其当颈部肿块存在分隔或囊壁局限性增厚时,需要结合多种诊断方法,排除颈部不明原发灶转移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颈区 囊性肿块 颈部不明原发灶转移癌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溶骨性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杰 侯梅 +4 位作者 费泽军 游昕 李俊 罗勇 廖正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颈椎溶骨性骨转移癌并行颈椎功能重建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术式探讨。方法2005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PVP治疗颈椎单一椎体溶骨性骨转移癌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38~7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颈椎溶骨性骨转移癌并行颈椎功能重建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术式探讨。方法2005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PVP治疗颈椎单一椎体溶骨性骨转移癌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38~75岁,平均54.5岁。原发肿瘤:肺癌5例,肾癌、宫颈癌、乳腺癌各1例,原发肿瘤部位不明2例。病程2~4年。椎体转移位于C2 4例,C3、C6、C7各2例,均有明显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术前检查患者一般状况均平稳,无凝血功能障碍、神经根痛或脊髓受压等症状。6例行侧方PVP,经椎动脉与颈动脉鞘间入路;4例行前外侧PVP,经气管及颈内动脉鞘间入路。术中骨水泥填充量为3~4 mL,填充率为50%~100%。结果所有患者穿刺过程均顺利,无明显出血或器官损伤。术中疼痛1例;术后立即行CT或X线检查发现椎旁硬膜外骨水泥渗漏2例,横突孔骨水泥渗漏1例,针道返流3例,均无神经系统受压症状。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5.9±1.2)分,术后1 h为(2.6±1.2)分,术后1周为(1.6±1.3)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1周、6个月和12个月对患者定期随访,所有患者均无椎体滑脱、脊髓受压、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出现。3例于术后6个月死亡,2例于术后12个月死亡,死亡原因均为原发肿瘤进展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余患者颈椎局部疼痛控制且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颈椎PVP止痛快,椎体稳定性恢复满意,并发症轻微;经侧方入路途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颈椎 骨转移癌 侧方入路 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药线点灸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朝庭 张晓晶 罗海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7期1016-1017,共2页
谭某,男,31岁,2015年2月5日因“颈部包块2月,吞咽困难7d”就诊。患者3个月前行右侧睾丸癌手术,术后半月即到我院肿瘤科行标准化疗,方案为“顺铂+依托泊苷”。2个月前可扪及右颈部一包块,未引起重视。继续化疗后,包块逐渐增大... 谭某,男,31岁,2015年2月5日因“颈部包块2月,吞咽困难7d”就诊。患者3个月前行右侧睾丸癌手术,术后半月即到我院肿瘤科行标准化疗,方案为“顺铂+依托泊苷”。2个月前可扪及右颈部一包块,未引起重视。继续化疗后,包块逐渐增大约鸡蛋大小,肉眼可见,为明确诊断到肿瘤科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药线点灸 中医疗法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灶探寻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玉分 张工化 +1 位作者 王永玲 孔震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灶探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39例,回顾18F-FDG PET/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或)长期临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计算18F-FDG PET/CT与常规影像学...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灶探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39例,回顾18F-FDG PET/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或)长期临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计算18F-FDG PET/CT与常规影像学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探寻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与阴性预测值(NPV)。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合18F-FDG PET/CT图像及临床表现做定性诊断。结果:39例患者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2.1%、81.8%、92.0%及64.3%,常规影像学分别为57.1%、45.4%、72.7%及29.4%。18F-FDG PET/CT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影像学。18F-FDG PET/CT比常规影像学发现了更多的转移淋巴结和其他组织转移灶。结论:18F-FDG PET/CT在探寻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中比常规影像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而常规影像学如胃镜等可以更好地显示空腔器官,对消化、泌尿等系统肿瘤有更好的检出率。两者各有优势,不能相互取代,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必要时联合应用,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常规影像学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原发灶
下载PDF
^(18)F-FDG PET/CT标准摄取值诊断口腔颌面部鳞癌及颈转移癌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刁晓洁 亚生江.托乎提 +2 位作者 竺涵光 刘建军 阿地力.莫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融合显像的标准摄取值SUV在口腔颌面部鳞癌及转移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3例口腔颌面部鳞癌及颈转移癌患者,进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8F-FDGPET/CT诊断头颈鳞状细胞癌及颈转... 目的:探讨18F-FDGPET/CT融合显像的标准摄取值SUV在口腔颌面部鳞癌及转移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3例口腔颌面部鳞癌及颈转移癌患者,进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8F-FDGPET/CT诊断头颈鳞状细胞癌及颈转移癌的灵敏度100%,特异度80%,准确性91.30%。高中分化鳞癌组、低分化鳞癌组、非癌组织组SU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7,P<0.05)。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F-FDGPET/CT标准摄取值诊断口腔颌面部鳞癌及颈转移癌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鳞癌及颈转移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逢吉 谭玉花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9期1279-128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原发灶不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上颈低分化转移鳞癌宜选用放疗,转移性鳞癌则采用手术加放疗,转移性乳...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原发灶不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上颈低分化转移鳞癌宜选用放疗,转移性鳞癌则采用手术加放疗,转移性乳头状腺癌的治疗采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本组总的5年生存率分别96.4%、78.6%、50.0%。结论:对颈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应加强认识,治疗上应根据病理类型、部位、局部和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转移癌 治疗 存活率
下载PDF
放射治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晚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癌60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靳彩玲 刘晶 +2 位作者 牛红蕊 王巧枝 苗战会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7期601-602,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与微波热疗联合治疗晚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行单纯放疗和放疗加微波热疗,单纯放疗组: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治疗,累计肿瘤剂量60~70 Gy/6~7周;放疗加微波热疗组:放疗同单纯放...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与微波热疗联合治疗晚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行单纯放疗和放疗加微波热疗,单纯放疗组: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治疗,累计肿瘤剂量60~70 Gy/6~7周;放疗加微波热疗组:放疗同单纯放疗组,微波热疗采用HG-2000型微波治疗机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区域局部体外加热。30~40 min/次,2次/周,治疗结束后3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单纯放疗组CR 30.0%,放疗加微波组CR 56.7%,两者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CR+PR)单纯放疗组63.3%,放疗加热疗组CR+PR 90.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波热疗对放疗有协同增敏作用,二者配合对颈部较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放射治疗 微波治疗
下载PDF
43例老年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来源及分区特征分析
15
作者 康炜东 王春贵 +2 位作者 壮志 强欣 张娟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367-136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疾病类型,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老年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资料,并根据淋巴结分区,总结分析了转移病灶与原发疾病的关系。结果:43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原发于鼻咽的转移癌为27.9... 目的:探讨老年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疾病类型,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老年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资料,并根据淋巴结分区,总结分析了转移病灶与原发疾病的关系。结果:43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原发于鼻咽的转移癌为27.9%(12/43),原发于喉的为25.6%(11/43),原发于喉咽和甲状腺的均为11.6%(5/43)。此外,原发灶为肺癌的有3例,口底癌2例,舌癌1例,胃癌及乳腺癌的各1例,还有2例原发灶不明。结论:鼻咽及喉是内蒙古地区颈部转移癌的主要原发病灶,多种疾病可以转移到颈部淋巴结,分区域探讨原发病灶对颈部转移癌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内蒙古 头颈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