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滢 谷京城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84-86,共3页
以颈部包块为主要表现的淋巴结结核,在病因诊断上往往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忽视,其临床表现特点,超声、CT影像检查,病理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都应是临床医师掌握的内容,就近期相关文献作以整理,综述如下。
关键词 颈部包块 颈部淋巴结结核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消瘰合剂Ⅰ号联合西药治疗颈淋巴结核患者4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敏 李凫坚 +1 位作者 黄丽琴 倪克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656-1659,共4页
目的观察消瘰合剂Ⅰ号在颈淋巴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颈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正规西药化疗方案,强化期用异烟肼片(H)+利福平胶囊(R)+吡嗪酰胺片(Z)+乙胺丁醇片(E),以上药物均口服2个月;巩固... 目的观察消瘰合剂Ⅰ号在颈淋巴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颈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正规西药化疗方案,强化期用异烟肼片(H)+利福平胶囊(R)+吡嗪酰胺片(Z)+乙胺丁醇片(E),以上药物均口服2个月;巩固期用H+R,口服4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瘰合剂Ⅰ号,每日1剂,口服4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记录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检测两组患者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比较两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为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抑郁、纳呆、发热、乏力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纳呆、乏力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淋巴结核治疗过程中,消瘰合剂Ⅰ号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核 消瘰合剂Ⅰ号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Rosai-Dorfman病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勤祥 查云飞 +3 位作者 赵海 肖妮 徐志锋 陈颖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47-1551,共5页
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RDD)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RD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39岁,中位年龄21岁,术前均针对性行数字化X线摄影(DR)和(或)CT、MRI检查,初步分析10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RDD)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RD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39岁,中位年龄21岁,术前均针对性行数字化X线摄影(DR)和(或)CT、MRI检查,初步分析10例患者的影像表现和病理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CT共检出受累淋巴结64枚,最长径〉1.0 cm者40枚(62.7%),密度均匀者62枚(96.7%),14枚(21.8%)边缘模糊,CT增强扫描直径〉1.5 cm的受累淋巴结中约88.6%呈现多环状或半环状强化。DR示右肱骨中上段骨髓腔条片状以低密度为主的骨破坏,小部分密度不均匀增高,未见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顶骨病灶CT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清晰,累及板障与颅骨内外板,边缘未见硬化,MRI示病灶T1WI及T2WI均呈中等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部分呈高信号,钆喷酸葡胺(Gd-DTPA)T1WI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侵犯周围软组织。左上臂软组织病变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见低信号分隔,D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肿块显著强化,外侧边界不清,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显示肿瘤血管丰富。病检光镜下均可见一类胞体大、胞质丰富的组织细胞,其胞浆内见吞噬的大量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小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均为组织细胞S-100(+),CD68(+)。结论淋巴结RDD和淋巴结外受累有着不同的影像学表现,部分与病理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正确认识其影像与病理学特点,有助于完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颈部淋巴结 软组织 数字化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Metastatic Cervical and Supraclavicular Lymphadenopathy from Prostate Mimicking Lymphoma: A Case Series
4
作者 Abubakar Sadiq Muhammad Ngwobia Peter Agwu +4 位作者 Abdullahi Abdulwahab-Ahmed Khalid Abdullahi Kabiru Abdullahi Ahmed Mohammed Umar Ismaila Arzika Mungadi 《Open Journal of Urology》 2019年第6期93-101,共9页
Prostate cancer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ancer in men worldwide and the commonest cause of mortality in men. It is the commonest diagnosed cancer in African men. The earliest and common sites of metastasis are the a... Prostate cancer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ancer in men worldwide and the commonest cause of mortality in men. It is the commonest diagnosed cancer in African men. The earliest and common sites of metastasis are the axial skeleton and regional lymph nodes. Initial presentation of the metastatic disease with cervical or supraclavicular lymphadenopathy is rarely reported. We report 3 cases of metastatic cancer of the prostate presenting initially to physicians with huge cervical and 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which on biopsy revealed metastatic adenocarcinoma. On further evaluation, there were non-bothersome storage symptoms, elevated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and abnormal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Transrectal ultrasound (TRUS)-guided biopsy of hypoechoic nodules revealed high-grade adeno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 on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cervical and supraclavicular lymphadenopathy resolved after commencement of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We advocate for 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in African men above 50 years of age presenting with cervical or supraclavicular lymphadenopthy to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stasis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SUPRACLAVICULAR lymphadenopathy Cancer of the PROSTATE LYMPHOMA Mimicker
下载PDF
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蔡招华 佐日汗 刘亚黎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总结一种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型川崎病的认识。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82例川崎病患儿中的13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 目的:总结一种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型川崎病的认识。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82例川崎病患儿中的13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调查中共有13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患儿,其中男9例,女4例。男女比例2.25∶1;其平均年龄5.5岁。起病至确定诊断的平均时间为8.4d。13例患儿在疾病早期全部被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而采用抗感染治疗。其中有9例(69.2%)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结论: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炎症反应。而且由于其他主要临床表现在病程中出现的时间分散,容易造成川崎病诊断的延误,且其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也较高。故临床上对于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年长患儿,应警惕川崎病的发生,使其得到早期及时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肿大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原文传递
Rosai-Dorfman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祥 何秋敏 许彪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1期2190-2195,共6页
Rosai-Dorfman病(RDD)是一种以慢性淋巴结炎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多巨噬细胞和窦组织细胞增生的疾病。目前,RD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较易误诊或漏诊,临床治疗管理未达成共识。难治性和多病灶患者常因治疗效果不佳而最终死亡。RD... Rosai-Dorfman病(RDD)是一种以慢性淋巴结炎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多巨噬细胞和窦组织细胞增生的疾病。目前,RD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较易误诊或漏诊,临床治疗管理未达成共识。难治性和多病灶患者常因治疗效果不佳而最终死亡。RDD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激素治疗、化疗、放疗等,治疗效果尚不确定。RDD发病率低、复发率高,临床治疗需要长期随访观察,试探性治疗灵活多变,临床诊治经验普遍缺乏,故需要提高相关临床诊治管理水平,以达成系统规范的诊断、治疗和评价预后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组织细胞增生症 颈部淋巴结肿大 皮质类固醇
下载PDF
18F-FDG PET/CT make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diagnosis of malignancy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a study using optimal scale regression tests 被引量:1
7
作者 OU YANG Lin SHI Zhao-yin LIN Zhi-g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59-667,共9页
Background The specificity and precision of lymphadenopathy assessment using US, CT and MRI are generally unsatisfactory, while 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18F-FDG PET/CT) ca... Background The specificity and precision of lymphadenopathy assessment using US, CT and MRI are generally unsatisfactory, while 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18F-FDG PET/CT) can support this process by provi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lymph node features. However, which image features of 18F-FDG PET/CT play the key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cutoffs of malignant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still needs to be determined by further studies. Our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18F-FDG PET/CT abnormalities that would assist in making a reliabl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in enlarged cervical lymph nodes of patients with unknown primary disease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ty-one consecutive patients of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with unknown primary causes were examined by 18F-FDG PET/CT from May 2007 to October 2011 and a definite diagnosis was established by pathologic biopsy. 18F-FDG PET/CT images were evaluated to identify the relevant abnormalities. All image features were analyzed by optimal scale regression tests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were predictive for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and the cutoffs. Results The factors studied in 18F-FDG PET/CT images for predicting malignant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were sex, age, node location, size, shape, margins, 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 mean SUV, FDG uptake pattern and number of nodes. It was found that mean SUV, maximum SUV, FDG uptake pattern, location, size and margins were th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that could predict malignant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Signs of mean SUV〉2.5 (or maximum SUV〉3.5), nodular FDG uptake pattern, location of IIA, III, IV, VB, VI and VII regions, size〉1.5 cm and vague margins had their optimal diagnostic accuracy (Ac) and Youden index (YI), further, combination of any three factors of these six important risk factors would led to the best diagnosticAc of 96% and YI of 0.93. Concl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FDG-PET/CT oncologic imaging
原文传递
颈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勤祥 潘爱珍 +3 位作者 唐姗姗 肖妮 林景兴 祝叶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的CT影像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7例颈部淋巴结SHML患者的临床和C...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的CT影像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7例颈部淋巴结SHML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2~39岁,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活检证实的13枚受累淋巴结的最长径范围在0.8~4.1 cm,平均2.1 cm。CT平扫密度均匀减低者10枚(76.9%),增强扫描11枚呈多环状或半环状强化(84.6%),9枚边缘清晰,4枚边界不清。结论当青少年男性颈部肿大淋巴结CT平扫密度均匀但增强呈多环或半环状强化时应想到SHML的可能,熟悉其CT表现有助于将其纳入鉴别诊断,结合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病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5例HIV血清阳性患者颈部淋巴结及腹部超声声像图改变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梅冬 张倩 刘莲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8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HIV血清阳性患者颈部淋巴结及腹部超声声像图改变特征。方法:35例HIV血清阳性患者应用超声检查,观察颈部淋巴结及肝脏、脾脏、胆囊、胰腺、肾脏,腹腔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然后进行分析。结果:HIV血清阳性患者颈部淋巴结及... 目的:探讨HIV血清阳性患者颈部淋巴结及腹部超声声像图改变特征。方法:35例HIV血清阳性患者应用超声检查,观察颈部淋巴结及肝脏、脾脏、胆囊、胰腺、肾脏,腹腔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然后进行分析。结果:HIV血清阳性患者颈部淋巴结及腹部各脏器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在颈部淋巴结及肝脏、脾脏、胆囊、肾脏均有不同程度肿大及各种声像图表现的改变。结论:HIV血清阳性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肝脏、脾脏、胆囊超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以颈部淋巴结、肝脏、脾脏改变最为明显。虽然以上声像图改变无明确特异性,但是颈部淋巴结肿大对艾滋病诊断的敏感性较高,尤其是在合并肝脾肿大的情况下,结合临床病史,早期筛查、及时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血清阳性 超声检查 肝肿大 脾大 颈部淋巴结肿大
原文传递
综合医院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住院儿童临床特征变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广娜 刘慧 +2 位作者 鲁珊 尤艳霞 邢燕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以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诉的住院患儿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为该类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病房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以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诉收入院的56例患儿,根据...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以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诉的住院患儿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为该类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病房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以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诉收入院的56例患儿,根据年龄分为<6岁组(33例)及≥6岁组(23例),分析不同年龄组的病因构成差异;根据病因构成分为感染性疾病组及非感染性疾病组,分析病因构成逐年动态变化情况,总结患儿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56例患儿中,明确病因者53例,其中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17例(30.36%)、川崎病13例(23.2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3例(23.21%)、呼吸道感染7例(12.50%)、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5.36%)。在川崎病中<6岁组患儿显著多于≥6岁组患儿(P=0.005)。近5年随年份变化每年感染性疾病占比逐渐下降,非感染性疾病占比逐年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3,P=0.022)。非感染性疾病组患儿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及快速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感染性疾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6例患儿中,54例(96.43%)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组和非感染性疾病组之间抗菌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90)。结论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儿童中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主要疾病构成为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近5年非感染性疾病占比逐年上升,但抗菌药物使用比率未见下降趋势,临床需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颈部淋巴结肿大 儿童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颈部多层螺旋增强CT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智 左勤学 +2 位作者 吴琦 龙玉芳 扶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8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颈部多层螺旋增强CT(MSCT)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130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MS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颈部多层螺旋增强CT(MSCT)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130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MS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颈部淋巴结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恶性淋巴结超声检查存在不规则边界,内部存在不均匀低回声,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良性淋巴结超声检查内部呈均匀一致的细点状回声,内皮髓质均匀增长,边界清晰光滑,无血流信号或散在小点状血流信号。恶性淋巴结MSCT图像具有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强化程度明显、不均匀强化及钙化发生率高的特点。良性淋巴结纵横比高于恶性淋巴结(2.14±0.48比1.92±0.43),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血流量(BF)低于恶性淋巴结[(21.38±3.61)cm/s比(23.17±2.55)cm/s、0.62±0.14比0.71±0.17、(48.82±13.51)ml/(min·100 g)比(65.61±14.64)ml/(min·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淋巴结血流分型以淋巴门型居多[51.79%(29/56)],而恶性淋巴结以边缘型[44.59%(33/74)]、中央型[25.68%(19/74)]居多。超声联合MSCT鉴别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95.95%,准确度为94.62%,Kappa值为0.89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MSCT均可以通过淋巴结的影像学特征以及血流分布模式等参数较好地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良恶性,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螺旋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颈部淋巴结肿大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瑾 陈慧娟 +4 位作者 曾柳芽 涂小云 刘阳 熊玉红 邓爱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8期129-132,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且经超声诊断后均通过穿刺进一步病理明确诊...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且经超声诊断后均通过穿刺进一步病理明确诊断(金标准)。结果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经多普勒彩超诊断结果显示,病变分类中炎症反应性淋巴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30%,结核性淋巴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89%,转移性淋巴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33%,淋巴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00%。炎症反应性淋巴结声像图显示:淋巴结形态较规则,多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病变部位多无粘连或融合发生,回声多为低回声且较均匀,及L/S≥2,且能够见淋巴门稍偏移或局于中心;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部分淋巴结内供血呈轻度增加,并且能够于淋巴门部探及树枝状血流信号。结核性淋巴结声像图显示:淋巴结形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变部位以串珠样多发为主,回声多不均匀且多呈低回声,L/S<2;CDFI:血流信号紊乱、减少。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显示:其中淋巴结病变部位早期多不融合,晚期可还出现融合现象,并且病灶形态呈近圆形不规则形态,回声多为不均匀低回声,L/S=1,以及淋巴门发生变形、偏移或者消失。CDFI:血流丰富,分布不均匀。淋巴瘤声像图显示:淋巴结形态规则多见为圆形,病变部位多无融合现象,回声均匀以低回声为主,L/S≤1,并且淋巴门均出现偏移;CDFI:病变部位探及血流形态多样,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炎症反应性淋巴结阻力指数(RI)、最小血流速度(V_(min))和最大血流速度(Vmax)低于结核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诊断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具有高分辨率和无创无痛优点,且可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程度及与血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颈部淋巴结肿大 彩色多普勒声像图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临床分析
13
作者 王君言 郑鹤琳 +2 位作者 丁媛 周娟 唐雪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合并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AARS)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资料,合并AARS(脱位组)及未发生AARS(对照组)各60例,并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合并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AARS)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资料,合并AARS(脱位组)及未发生AARS(对照组)各60例,并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2组临床特点。结果KD患儿8365例中合并AARS共60例(0.72%),好发于急性期,好发年龄为3~6岁(P<0.001),其首发临床表现为发热伴颈部活动受限(100.00%)、颈部包块(66.67%)、斜颈(21.67%)、颈痛(11.67%)。颈部CT或X线示AARS表现,部分伴颈部软组织增厚、肿胀。脱位组患儿唇红皲裂(P=0.01)和颈淋巴结大(P<0.001)较对照组显著,中性粒细胞绝对和相对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颈部B超较对照组颈软组织肿胀、增厚更明显(P<0.05),但2组患儿在冠状动脉病变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牵引可一定程度缓解患儿颈部症状,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淋巴结大、唇红皲裂、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增高和颈部软组织的肿胀、增厚是KD合并AARS的危险因素,但该合并症不增加冠状动脉损伤及IVIG无应答风险,KD抗炎治疗是关键,患儿多数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颈淋巴结炎 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
原文传递
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宗华 秦杰 +1 位作者 李红春 朱立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12年2月-2014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过程。结果 95例患者平均年龄(27.8±8.2)岁,中位发病...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12年2月-2014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过程。结果 95例患者平均年龄(27.8±8.2)岁,中位发病时间4.0个月,以颈部Ⅳ区病变高发;其中34例患者合并肺结核,26例有颈部淋巴结结核手术史。65例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和伤口换药处理,22例行脓肿清除、病灶清扫和伤口一期缝合术,8例行溃疡、窦道清除和病灶清扫术。脓肿切开引流术和伤口换药处理平均伤口愈合时间(2.11±1.76)个月,其中18例患者伤口愈合后又再次破溃形成溃疡;另两种外科处理方式中除2例患者术后创面较大,于第1次手术后1个月再次手术行皮瓣转移后愈合,其余患者伤口术后均一期愈合。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有其特殊的诊疗特点,外科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结核 手术 脓肿形成 外科治疗
下载PDF
VSD联合异烟肼冲洗在颈部淋巴结结核功能性清扫术后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邓贵芳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S0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CTL)功能性清扫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异烟肼冲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CTL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引流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引流组(异烟肼冲洗+常...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CTL)功能性清扫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异烟肼冲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CTL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引流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引流组(异烟肼冲洗+常规纱条填塞引流换药)和VSD组(异烟肼冲洗+VSD),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卡钳值设置0.02)排除基线资料混杂因素影响,最终1∶1比例匹配获得每组各49例基线资料可比患者。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第1周残腔缩小百分比、术后引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换药次数),术后12 h、24 h、48 h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切口I期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VSD组患者第1周残腔缩小百分比高于常规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常规引流组,术后换药次数少于常规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48 h时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2 h,且VSD组术后24 h、术后48 h时VAS评分均低于常规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患者切口I期愈合率高于常规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L患者在功能性清扫术后采用VSD联合异烟肼冲洗治疗,有利于加速残腔愈合,缩短引流时间及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术后创面疼痛感,提高I期愈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结核 功能性清扫术 负压封闭引流 异烟肼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线束治疗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开桂 沈学明 宋明珠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应用60Co与60Co加深部x线治疗的远期疗效。材料与方法1977年3月~1983年12月共收治310例鼻咽癌,其中有颈淋巴结转移276例。分两组治疗,单纯60Co治疗134例,60Co... 目的分析比较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应用60Co与60Co加深部x线治疗的远期疗效。材料与方法1977年3月~1983年12月共收治310例鼻咽癌,其中有颈淋巴结转移276例。分两组治疗,单纯60Co治疗134例,60Co合并深部x线治疗142例。结果5,10年生存率单纯60Co组为17.9%、9.7%,60Co加深部x线组为28.2%,1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通过对临床分期及N病期与5,10年生存率两组的对比分析,Ⅲ期N2单纯60Co组明显低于混合线束组(P<0.05)。结论  提示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采用60Co合并深部x线混合线束治疗是有利的,特别是在N2病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颈转移淋巴结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