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84
1
作者 王拥军 施杞 +3 位作者 沈培芝 徐宇 刘梅 陈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颈部动静力失去平衡后颈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与程度。方法 :选择 8月龄清洁级SD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 3月、5月、7月 3个对照组 ,3月、5月、7月 3个模型组 ,每组 10只。在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基础上 ...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颈部动静力失去平衡后颈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与程度。方法 :选择 8月龄清洁级SD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 3月、5月、7月 3个对照组 ,3月、5月、7月 3个模型组 ,每组 10只。在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基础上 (对照组为不作手术的正常大鼠 ) ,组织形态学评判颈椎间盘退变的程度 ;并检测前列腺素E2 (PGE2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含量和胶原酶 (MMP 1)活性。结果 :( 1) 3月模型组可见颈椎间盘纤维环出现裂隙 ,排列轻度不规则 ,髓核出现皱缩或变小 ,少数椎间盘可见髓核轻度突出 ;5月模型组大鼠椎间盘髓核完全纤维化 ,7月模型组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形成。 ( 2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5月和 7月模型组大鼠MMP 1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5) ;PGE2 和 6 keto PG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 (P<0 0 5或P <0 0 1)。 ( 3)模型组组间比较 ,5月和 7月组大鼠MMP 1活性比 3月组升高 (P <0 0 5) ;5月组 6 keto PGF1α较 3月组升高 (P <0 0 5)。结论 :颈椎间盘退变是一渐进性的过程 ,通过破坏大鼠颈部动静力平衡系统 ,可以加快颈椎间盘退变进程 ,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动力失衡为先 ,静力失衡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生物力学平衡 动静力失衡
下载PDF
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彭宝淦 贾连顺 +3 位作者 侯树勋 李增春 宋海涛 陈德玉 《颈腰痛杂志》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颈前路手术切除的颈椎减压标本的组织学表现 ,分析与颈椎病发病相关的因素和机制。结果  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术后优良率占 83% (4 0... 目的 研究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颈前路手术切除的颈椎减压标本的组织学表现 ,分析与颈椎病发病相关的因素和机制。结果  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术后优良率占 83% (4 0例 ) ;18个患者的 2 0例减压完整标本中 ,以颈椎间盘突出为颈椎病主要发病原因者 14个占 70 % ,以椎体后缘骨赘压迫为颈椎病主要发病原因的 5个占 2 5 %。颈椎间盘后缘有炎细胞浸润的占 5 5 % ,1例退变的非突出的颈椎间盘也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有炎细胞浸润的患者 ,其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比无炎细胞浸润者重 (神经功能评分 ,P<0 .0 1)结论 除了突出的颈椎间盘和椎体后缘形成的骨赘压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发病机制 颈椎间盘 退变 炎症反应 病理
下载PDF
颈椎病突出椎间盘组织炎性反应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彭宝淦 侯树勋 吴仕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病发生中突出颈椎间盘组织的炎症反应特性。方法 :取 3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 35个突出的颈椎间盘标本和 3个成年人的 7个正常颈椎间盘标本 ,将每个标本分为 2份 ,1份作组织学检查 ,观察有无炎细胞浸润 ,1份用生物化学方... 目的 :探讨颈椎病发生中突出颈椎间盘组织的炎症反应特性。方法 :取 3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 35个突出的颈椎间盘标本和 3个成年人的 7个正常颈椎间盘标本 ,将每个标本分为 2份 ,1份作组织学检查 ,观察有无炎细胞浸润 ,1份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其中IL 1α、IL 6和TNF α的含量。结果 :35个突出颈椎间盘中 ,18个(5 1 4 % )在边缘区域有大量炎细胞浸润 ,其余 17个 (48 6 % )未见炎细胞浸润 ,对照组未见炎细胞浸润 ;35个突出颈椎间盘组织中IL 1α、IL 6和TNF 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椎间盘。结论 :颈椎病患者突出椎间盘组织具有炎症反应特性 ,炎症反应可能在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 炎性反应 细胞因子 基础研究
下载PDF
细胞因子IL-1a、IL-6、TNF-a、MMP3与颈椎间盘退变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杜伟 申勇 +2 位作者 李宝俊 刘法敬 张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颈椎间盘退变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椎间盘组织取自46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前颈椎MRI及术中椎间盘突出情况分为两组:退变组(24例)和突出组(22例)。对照组椎间盘组织取自15例无颈椎病病...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颈椎间盘退变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椎间盘组织取自46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前颈椎MRI及术中椎间盘突出情况分为两组:退变组(24例)和突出组(22例)。对照组椎间盘组织取自15例无颈椎病病史的颈椎外伤患者。根据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分为三组:轻度组(17例),中度组(15例)和重度组(1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检测不同退变程度颈椎间盘中IL-1a、IL-6、TNF-a和MMP3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退变组和突出组三组之间比较,IL-1a、IL-6、TNF-a和MMP3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与颈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趋势;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三组之间比较,MMP3、TNF-a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与JOA评分呈负相关趋势。[结论]IL-1、IL-6、TNF-a和MMP3与颈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趋势;TNF-a与神经功能有关,可能在神经损伤中起主导作用;MMP3与椎间盘突出有关,对TNF-a的神经功能损伤可能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颈椎间盘 酶联免疫吸附法 JOA评分
原文传递
异常应力环境下兔颈椎软骨终板蛋白聚糖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立 詹红生 +1 位作者 应航 井夫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观察长时间异常应力环境下兔颈椎软骨终板蛋白聚糖 (PG )含量及组分的变化 ,探讨颈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 2 8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家兔颈椎处于屈曲 45°(5h/次·d)异常应力环境下 ,分别于处... 目的 :观察长时间异常应力环境下兔颈椎软骨终板蛋白聚糖 (PG )含量及组分的变化 ,探讨颈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 2 8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家兔颈椎处于屈曲 45°(5h/次·d)异常应力环境下 ,分别于处理前及处理后 1、2、3个月处死动物 ,取C4~ 5和C5~ 6颈椎间盘软骨终板 ,作阿利新蓝染色和生化方法测定PG含量与组分比例 ,比较各组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终板阿利新蓝染色和PG各组分的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 ,实验组阿利新蓝染色变浅 ,PG总量、硫酸软骨素 (CS)和硫酸角质素 (KS)比值、透明质酸 (HA)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5 ) ,并随着异常应力的作用时间延长而变化更为显著 (P <0 .0 1)。结论 :异常应力环境下颈椎软骨终板PG含量明显下降 ,并主要以CS下降为主 ,PG和CS的含量下降是终板退变和生物力学性能改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退变 异常应力 软骨终板 蛋白聚糖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兔颈椎间盘炎症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何坚 林荣 +6 位作者 张圆芳 董继泉 柳维林 王芗斌 江征 陈少清 曾维铨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885-3889,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对兔颈椎间盘炎症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月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参照寒湿型兔颈型颈椎病模型进行造模。造模8周后,高、中、低剂量组分别...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对兔颈椎间盘炎症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月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参照寒湿型兔颈型颈椎病模型进行造模。造模8周后,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16、8、4g/kg的芍药甘草汤进行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于治疗4周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HE染色法观察各组兔颈椎间盘组织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兔颈椎间盘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关键节点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甘草汤可降低兔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P<0.01);能明显改善受炎症损伤的兔颈椎间盘细胞形态结构;同时可降低MyD88、NF-κB P65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可以减轻兔颈椎间盘的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NF-κB信号通路释放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颈椎间盘 髓样分化因子88 核转录因子ΚB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忠军 党耕町 +3 位作者 马庆军 刘晓光 于泽生 姜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经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术治疗颈椎疾病25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交感型颈椎病2例及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本组患者颈部手...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经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术治疗颈椎疾病25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交感型颈椎病2例及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本组患者颈部手术出血平均80ml,18例获10~46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植骨全部融合,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改善满意,除1例出现术后植骨块移位外,未见其它合并症.结论:经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手术技术,适合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部分颈椎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颈椎间盘切除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微创
下载PDF
TNF-α、IL-1β在退变颈椎间盘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唐淼 陈惠德 +1 位作者 张文芽 陈和木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病模型以观察和探讨TNF-α、IL-1β在颈椎间盘退变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进而探讨颈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为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颈椎病动物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其中... 目的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病模型以观察和探讨TNF-α、IL-1β在颈椎间盘退变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进而探讨颈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为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颈椎病动物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其中模型组20只,对照组20只。模型组大鼠切断浅层和深层颈肌并切除1.5 cm长一段,同时切断棘上、棘间韧带建立动静力失衡颈椎病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模型组退变颈椎间盘和正常对照组颈椎间盘中的INL-α和IL-1β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椎病模型组的颈椎间盘组织形态学较假手术对照组有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组颈椎间盘组织中的TNF-α及IL-1β的表达较假手术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模型组大鼠颈椎间盘较假手术对照组出现典型的退变形态学变化,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在颈椎间盘中呈高表达可能与颈椎间盘退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力失衡 颈椎间盘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谭炳毅 张佐伦 +2 位作者 袁泽农 于锡欣 王大川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993-994,T003,共3页
目的 :探讨在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退变中组织形态的变化。方法 :对正常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三组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三组椎间盘胶原纤维无明显变化 ,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与脊髓型颈椎病人的退变椎... 目的 :探讨在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退变中组织形态的变化。方法 :对正常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三组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三组椎间盘胶原纤维无明显变化 ,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与脊髓型颈椎病人的退变椎间盘细胞较正常人有明显变化 ,表现为严重退变或细胞坏死。结论 :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以退变细胞为主 ,为退变早期阶段功能代偿期 ,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以坏死细胞为主 ,为退变晚期阶段 ,为不可逆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间盘 退变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椎体骨赘形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宝淦 侯树勋 施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0期1413-1414,W001,共3页
目的研究椎体骨赘形成的起源和机制。方法实验研究通过建立颈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收集动物颈椎标本。临床收集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颈椎间盘及相邻的上下椎体标本。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兔和人颈椎椎体骨赘形成的动态生长过程。结果动物椎... 目的研究椎体骨赘形成的起源和机制。方法实验研究通过建立颈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收集动物颈椎标本。临床收集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颈椎间盘及相邻的上下椎体标本。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兔和人颈椎椎体骨赘形成的动态生长过程。结果动物椎体骨赘明显来自于椎体周边关节软骨的增生、钙化和骨化。人颈椎退变颈椎间盘周边软骨终板潮标明显前移,钙化和骨化层增厚,形成突向外侧的椎体边缘的骨赘。结论椎体骨赘来自于周边关节软骨的增生,先形成软骨骨赘,然后通过软骨内钙化和骨化而形成椎体骨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骨赘形成 软骨终板 钙化 骨化 颈椎病 腰椎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全颈椎模型建立及不同牵引方位下的牵引力与牵引角度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新酩 刘治华 +2 位作者 张新民 申颜魁 王春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4805-4811,共7页
背景: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颈椎牵引机器人,在该设备研发过程中存在有牵引力与牵引角度不确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的:建立C1-C7颈椎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讨论不同牵引力和牵引角度变化... 背景: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颈椎牵引机器人,在该设备研发过程中存在有牵引力与牵引角度不确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的:建立C1-C7颈椎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讨论不同牵引力和牵引角度变化对颈椎间盘的影响。方法:采用1名30岁健康无颈椎病史的成年志愿者的颈椎CT数据,通过Mimics 21.0、3-matic软件生成颈椎间盘及颈椎骨实体CAD模型,并对该模型划分网格。然后导入Abaqus 2016有限元分析软件中添加颈椎韧带并对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生成的颈椎模型上施加相应约束及载荷,模拟人坐位时牵引力及角度发生变化的牵引,分析牵引力和牵引角度对牵引效果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对于新型牵引设备来说,在50-150 N的牵引力范围内,牵引力越大牵引效果越好,但牵引力过大会导致患者疼痛大幅增加,可以选择治疗效果较好的130 N作为牵引力;(2)随着牵引角度从0°增加到20°,前屈位下的椎间盘变形量逐步变小,<10°的牵引角度比较适合新型牵引设备的前屈位治疗;(3)后屈和左右屈曲位下的椎间盘变形量随角度增大而逐渐增大,并在16°-17°时到达相对稳定的变形量,故该设备的后屈和左右屈位应选择16°-20°的牵引角度;(4)成功建立C1-C7颈椎模型并对牵引力和牵引角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有限元模型 牵引力 牵引角度 颈椎间盘
下载PDF
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有赓 姜鸿志 刘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3-25,28,共4页
43例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均累及颈髓引起不同程度的痉挛瘫。本组均无颈部外伤史。65%的病例颈椎X线平片无异常所见;60%的病例仅单间隙突出;7%的病例呈跳跃型多间隙突出;上位颈椎突出约占全部突出间隙的14%.本... 43例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均累及颈髓引起不同程度的痉挛瘫。本组均无颈部外伤史。65%的病例颈椎X线平片无异常所见;60%的病例仅单间隙突出;7%的病例呈跳跃型多间隙突出;上位颈椎突出约占全部突出间隙的14%.本组有两种临床类型:亚急性突出和缓慢型突出。游离髓核偶可刺破后纵韧带,突入椎管内甚至硬膜下腔,引起急性严重四肢瘫。缓慢突出型常为多间隙突出,少数合并后纵韧带钙化、骨化。35例经前路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2例行椎管成形术。1例前路减压不彻底、半年后再行单纯椎板切除。平均随访7年月,97%获得优良疗效,无手术并发症和加重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颈椎
下载PDF
动力失衡模型兔颈椎间盘病理改变及终板软骨细胞的迁移凋亡规律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栋 刘侃 +3 位作者 时宗庭 杨骁侠 刘恒平 张清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75-1679,共5页
背景:颈肌在维持椎体力学平衡以及颈椎病致病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临床多种颈部症状的主导病因,颈椎力学失平衡及颈椎间盘的退变可看作是以颈肌为主的软组织病变的结果。目的:观察颈前肌短缩痉挛所致颈椎动力... 背景:颈肌在维持椎体力学平衡以及颈椎病致病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临床多种颈部症状的主导病因,颈椎力学失平衡及颈椎间盘的退变可看作是以颈肌为主的软组织病变的结果。目的:观察颈前肌短缩痉挛所致颈椎动力失衡模型兔颈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病理变化,以及异常应力下椎间盘各结构细胞的凋亡规律。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8只,随机分成模型组(n=14)、假手术组(n=14)。模型组于甲状软骨外下方约1 cm处将双侧胸锁乳突肌用医用硅胶硬管垫起致其短缩,建立颈椎动力失衡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胸锁乳突肌分离其中部后,直接逐层缝合。于造模后2个月同一时间取材。颈椎间盘及终板软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颈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迁移变化情况,运用TUNEL法检测颈间盘终板软骨、纤维环中细胞的凋亡情况。实验方案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模型组颈椎间盘发生明显的病理学变化,而假手术组未见明显改变;模型组颈椎间盘终板关节软骨区与纤维环区界限明显,未发现明显细胞迁移现象,但椎间盘终板生长软骨区细胞已明显向关节软骨区迁移;模型组椎间盘关节软骨区、生长软骨区出现细胞过度凋亡,其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纤维环区细胞亦出现一定程度的凋亡,其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P<0.05);(2)结果表明,颈前肌短缩痉挛所致动力失衡(颈椎肌性痉挛所致的异常应力),短期内未发现终板软骨与纤维环之间的细胞迁移,但早期即可出现生长软骨层细胞明显向关节软骨层迁移,且椎间盘的终板软骨、纤维环区发生显著的细胞凋亡现象,可为研究椎间盘早期退变的病因机制提供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 椎间盘退变 颈椎 终板 软骨细胞 凋亡
下载PDF
颈背肌切断复制家兔颈椎病模型颈椎间盘IL-1β、TNF-α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裘淑荣 郝文杰 +3 位作者 胡跃波 许丽霞 徐战鹰 刘福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421-3422,共2页
目的 通过对家兔颈椎病模型的建立,了解颈椎间盘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及基因治疗对家兔退变椎间盘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25只4个月龄新西兰兔,体质量2~3kg,雌雄不分。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 目的 通过对家兔颈椎病模型的建立,了解颈椎间盘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及基因治疗对家兔退变椎间盘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25只4个月龄新西兰兔,体质量2~3kg,雌雄不分。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基因治疗浅层组、基因治疗全层组。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7个月,基因治疗组则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岛(TGF-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入C2-5椎间盘中(每个椎间盘用量为20μL)。8个月后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基因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基因治疗能对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因治疗家兔退变颈椎间盘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海涛 孙喜龙 +2 位作者 刘福成 苏江宁 赵晓勇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细胞因子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5只4月龄新西兰兔,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7个月,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 目的探讨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细胞因子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5只4月龄新西兰兔,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7个月,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入基因治疗组(浅层、全层)家兔C2~3、C3~4、C4~5椎间盘中(每个椎间盘用量为20μl)。1个月后用耳缘静脉气栓法处死动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颈椎间盘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含量,并在形态学上评定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测定各组动物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结果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也明显增厚(P<0.01),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IL-1β、TNF-α含量及颈椎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它们可加速颈椎间盘退变;而软骨终板钙化是颈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二者呈高度正相关。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IL-1β、TNF-α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变 细胞因子 软骨终板 基因治疗 动物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不同体位下推拿旋转手法对颈椎间盘有限元模型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建辉 朱建忠 +2 位作者 潘福勤 张海峰 庞胤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7期1304-130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下推拿旋转手法对颈椎间盘有限元模型应力分布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1例健康男性志愿者的CT和MRI数据,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12.0建立颈椎间盘有限元模型,并分别模拟前屈30°、中立位和后...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下推拿旋转手法对颈椎间盘有限元模型应力分布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1例健康男性志愿者的CT和MRI数据,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12.0建立颈椎间盘有限元模型,并分别模拟前屈30°、中立位和后伸30°三个体位予以旋转推拿的力学载荷,Ansys 13.0软件计算不同体位的力学载荷下颈椎间盘有限元模型髓核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结果本次研究建立颈椎C4/C6有限元模型,共包括19255个节点,96275个单元,C4/C5、C5/C6的屈曲、伸直、侧弯、旋转力矩与实验模型的符合程度相对满意。前屈30°、中立、后伸30°三种不同体位下,椎间盘的内在应力分布均集中在纤维环,髓内压变化幅度小于纤维环,但与纤维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髓核位移与髓内压变化基本一致。退变的椎间盘模型在静止生理状态时便有髓核位移情况,施加旋转手法后,髓内压和髓核位移均有所增大,其中C4/C5、C5/C6髓内压和髓核位移在后伸30°位时最小,其次是中立位,前屈30°位最大。结论颈椎间盘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支持后伸30°位时旋转手法对颈椎间盘髓核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旋转手法 颈椎间盘 有限元模型 应力分布
下载PDF
手法对颈椎病模型兔颈椎间盘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凯 盛杰 夏亮 《安徽医学》 201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干预对实验性家兔退变颈椎间盘组织IL-6、TNF-α活性的影响,以探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34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3.0 kg,雌雄不分。随机分为模型组(n=22)、假手术对照组(n=12)。模型组采用静力失... 目的观察手法干预对实验性家兔退变颈椎间盘组织IL-6、TNF-α活性的影响,以探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34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3.0 kg,雌雄不分。随机分为模型组(n=22)、假手术对照组(n=12)。模型组采用静力失衡法及低头法相结合改进造模,在4周末、8周末两个时间点拍摄颈椎X线侧位片和8周末两组各取C4、C5椎间盘行病理观察,证实模型复制成功后,将模型组分为模型对照组(n=10)和手法治疗组(n=10)。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正常饲养,不处理;手法治疗组给予手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取各组大白兔C4、C5椎间盘,制备成组织匀浆液,用放免法检测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颈椎间盘组织中IL-6、TNF-α的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法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干预能降低退变颈椎间盘组织中IL-6、TNF-α的含量,具有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从而发挥对颈椎病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 退变 细胞因子 手法治疗
下载PDF
退变颈椎间盘中的IL-1β、TNFα含量变化及软骨终板钙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海涛 孙喜龙 +2 位作者 刘福成 苏江宁 赵晓勇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退变颈椎间盘内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和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中西药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细胞因子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5只4月龄新西兰兔,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 目的:观察退变颈椎间盘内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和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中西药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细胞因子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5只4月龄新西兰兔,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7个月,药物治疗组(浅层、全层)给予抗骨增生胶囊和葡立胶囊(剂量按体重折算),灌胃2次/d,连用1个月。1个月后用耳缘静脉气栓法处死各组动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抗体含量,并在形态学上评定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测定各组动物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明显增厚(P<0.01)。而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应用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IL-1β、TNFα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它们可加速颈椎间盘退变;而软骨终板钙化是颈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二者呈高度正相关。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作用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IL-1β、TNFα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细胞因子 软骨终板 动物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新 黄玮 +1 位作者 黄雪花 邓文强 《新疆医学》 2015年第11期1625-16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用APECD治疗的3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 d及l,3,6个月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用APECD治疗的3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 d及l,3,6个月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6个月行MR I检查。所有评分数据收集后使用SPASS13.0软件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 d VAS评分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 d与术后1,3,6个月VAS评分比较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l,3,6个月之间的VAS评分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前路 椎间孔镜 颈椎间盘 髓核摘除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对颈椎间盘刚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焱 王向阳 池永龙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评价颈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后的生物力学性质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具新鲜羊颈椎标本,共制成24个颈椎间盘功能单位,剔除所有的肌肉组织、韧带和椎体后部结构,分两组,每组12个标本。每组依次使用400J、600J、800J和10... 目的:评价颈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后的生物力学性质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具新鲜羊颈椎标本,共制成24个颈椎间盘功能单位,剔除所有的肌肉组织、韧带和椎体后部结构,分两组,每组12个标本。每组依次使用400J、600J、800J和1000J4组不同激光能量进行汽化减压,然后放置在CTM4104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分别进行压缩刚度、剪切刚度测试。结果:颈椎间盘汽化后压缩刚度较汽化前减少(P<0.05),但不同能量组汽化后刚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剪切刚度较汽化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能量组汽化后剪切刚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颈椎间盘汽化减压后颈椎间盘的轴向抗压缩变形能力有下降,但对抗剪切影响不大。激光颈椎间盘汽化术后配合颈椎牵引疗效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 激光 汽化减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