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用尤瑞克林对中重度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ET-1、NO、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邓伟 孙艳丽 南光贤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观察联用尤瑞克林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急性中重度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08例[神经功能评分(... 目的观察联用尤瑞克林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急性中重度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08例[神经功能评分(NIHSS)>4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组予以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1、NO)、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的血浆ET-1、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血浆NO水平、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均为3.70%。结论联用尤瑞克林与丁苯酞注射液可能更有效地纠正血清中ET-1、NO、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丁苯酞注射液 分水岭脑梗死 血管内皮功能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缺损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组织低灌注相关指标与分水岭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白玉海 王晓红 +4 位作者 王玉春 宋全春 刘杰 耿志伟 佟晓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组织低灌注相关指标与分水岭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分别对68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A组)和72例颈内动脉TIA患者(B组)进行颅内外多普勒、头部MRI、MRA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组织低灌注相关指标与分水岭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分别对68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A组)和72例颈内动脉TIA患者(B组)进行颅内外多普勒、头部MRI、MRA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性质和不同狭窄率出现患病率。(2)对梗死组中38例重度狭窄患者(C组)和对照组中32例重度狭窄患者(D组)的血液流、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发病时血压、左心室射血指数、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A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7.05%、以大脑中动脉(79.41%)、软斑(67.64%)、重度狭窄(58.88%)患者为常见,与B组(75.00%、36.11%、43.05%、44.4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组狭窄率越大,分水岭脑梗死患病率越高(χ2=8.47,<0.05)。(2)C组与D组之间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餐后2h血糖、纤维蛋白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左心室射血指数、发病时收缩压、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分水岭脑梗死与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及性质关系密切,与狭窄率呈正向关系,其中以大脑中动脉多见。并存的低灌注相关因素是诱发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但较少发生在侧支循环开放丰富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组织低灌注相关指标 分水岭脑梗死
下载PDF
中国人脑分水岭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董美学 胡玲 +5 位作者 黄远军 贺维 王啸 魏有东 李琦 谢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人脑分水岭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讨论其病理机制,为制定合理的诊疗及二级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了578例脑梗死患者,将脑分水岭梗死分为内侧型、外侧型和混合型3组,比较各组与非脑分水岭梗死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及脑血... 目的分析中国人脑分水岭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讨论其病理机制,为制定合理的诊疗及二级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了578例脑梗死患者,将脑分水岭梗死分为内侧型、外侧型和混合型3组,比较各组与非脑分水岭梗死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及脑血管影像资料之间的统计差异。结果各组资料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体循环病变(栓塞)、卒中史、饮酒史、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椎基底动脉狭窄、大脑后动脉狭窄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在内侧型、混合型组中发病率增高,外侧型组高脂血症和混合型组吸烟史、体循环病变(低血容量)发生率增高,而混合型组HDL-c有所下降;脑分水岭梗死平均动脉狭窄数明显增多,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高达56.7%,外侧型组大脑前动脉及内侧型组颈动脉狭窄率均明显增高。结论中国人脑分水岭梗死主要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有关,各型发病机制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危险因素 弥散加权成像 脑血管影像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塞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辉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1年第2期88-89,共2页
脑分水岭梗塞 (CWI)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 ,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引起CWI病因有全身低血压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微栓塞。临床类型有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层下型和小脑分水岭梗塞。CWI诊断主要依靠C... 脑分水岭梗塞 (CWI)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 ,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引起CWI病因有全身低血压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微栓塞。临床类型有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层下型和小脑分水岭梗塞。CWI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及临床 ,还应积极寻找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塞 神经功能障碍 CWI 诊断 CT MRI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脑梗死类型 被引量:16
5
作者 聂志余 韩洪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MCAOD)所致脑梗死的类型。方法对50例经颅脑MRA或DSA确诊的症状性MCAOD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W的改变对脑梗死分型。结果50例患者共发现57条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MCAOD)所致脑梗死的类型。方法对50例经颅脑MRA或DSA确诊的症状性MCAOD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W的改变对脑梗死分型。结果50例患者共发现57条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发现病灶的有6(占12.0%)个大脑半球,多发性脑梗死和单发脑梗死分别见于13(占22.8%)个和38(占66.7%)个大脑半球。脑分水岭梗死、流域性脑梗死、半卵圆区脑梗死、多发性散在点状脑梗死(MSSI)、腔隙性脑梗死分别见于18(占31.6%)个、12(占21.1%)个、6(占10.5%)个、2(占3.5%)个和1(占1.8%)个大脑半球。结论MCAOD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约占1/3,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约占1/5,纹状体内囊梗死约占1/5,主要发病机制与动脉-动脉栓塞和低灌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分水岭梗死 大脑中动脉狭窄 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贺永贵 张义东 +2 位作者 张国彬 张蕊 郑桓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314例,按照纳入标准及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2例,分为对照组(98例)和丁苯酞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氯吡格雷片75mg,口服,1次/晚,...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314例,按照纳入标准及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2例,分为对照组(98例)和丁苯酞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氯吡格雷片75mg,口服,1次/晚,抗血小板聚集,丁苯酞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g/次,3次/d,疗程为12d。采用NIHSS评分与BI评分评价治疗前,治疗后第十二天二组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二组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增高(P<0.05)。丁苯酞组在治疗后第十二天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十二天的BI评分则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分水岭脑梗死 NIHSS评分 BI评分 疗效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斌 刘娜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6期159-161,共3页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稳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期和远期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7天,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47,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远期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阿托伐他汀钙 分水岭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病理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辛铭正 曹晓岚 孙灵芝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分水岭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类型,其病情进展较快,且复发率高。本文回顾了络病理论的理论构建过程及基本概念,指出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是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微栓子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气络推动无力和血络瘀滞是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病理机制... 分水岭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类型,其病情进展较快,且复发率高。本文回顾了络病理论的理论构建过程及基本概念,指出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是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微栓子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气络推动无力和血络瘀滞是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病理机制,提出中医治疗分水岭脑梗死要遵循“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认为益气通络、活血通络是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治法。本文丰富了分水岭脑梗死的理论体系及治疗方案,为分水岭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 络病理论 病理机制 中医药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分水岭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耿延磊 陈洪静 +4 位作者 韩笑峰 衣香明 马文彬 马学英 陈金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CWI)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1例CWI患者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未进展组比较,进展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发热、不稳定斑块、血管重度狭窄比率及低密度...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CWI)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1例CWI患者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未进展组比较,进展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发热、不稳定斑块、血管重度狭窄比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OR=2.497,95%CI:1.097~5.687,P=0.029)、不稳定斑块(OR=3.612,95%CI:1.608~8.116,P=0.002)、血管重度狭窄(OR=3.485,95%CI:1.624~7.477,P=0.001)、LDL(OR=1.381,95%CI:1.030~1.850,P=0.031)和Hcy(OR=1.080,95%CI:1.015~1.149,P=0.015)是CWI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热、不稳定斑块、血管重度狭窄和LDL、Hcy水平升高是CWI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识别以上因素可以早期预测病情发展,加强对其控制可能会减少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分水岭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少越 丰宏林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4期4490-4492,共3页
分水岭脑梗死(CW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它不同于一般的脑梗死,早期学者已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其病因、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论,现在更倾向于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CWI的发生。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及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 分水岭脑梗死(CW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它不同于一般的脑梗死,早期学者已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其病因、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论,现在更倾向于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CWI的发生。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及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医师和学者更应重视CWI及更深入地了解CWI。CWI的病因较为复杂,新的观点认为脑血流灌注量降低及微栓子栓塞是形成CWI的重要原因,不同病因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随之不同,需做到有针对性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病因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益气活血汤对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多时点NIHSS,中医证候,HSP-70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粤 曹锐 +2 位作者 朱宏勋 胡文忠 李京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多时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医证候、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及HSP-70的动态变化与疾病发展和中医证候演变的相关性。方法:脑分水岭梗死发病72 h以内的137例...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多时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医证候、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及HSP-70的动态变化与疾病发展和中医证候演变的相关性。方法:脑分水岭梗死发病72 h以内的1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益气活血汤。发病3 d内、第7,14天记录NIHSS评分,进行中医证候评价。采集HSP-70,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虚和血瘀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发病3-7 d,治疗组HSP-70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病7-14 d,治疗组HSP-70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3个时点HSP-70与NIHSS,气虚,血瘀均成负相关(P〈0.05)。发病3 d内、第7天NIHSS与气虚、血瘀均成显著正相关(P〈0.01)。发病第14天NIHSS与气虚成正相关(P〈0.05),与血瘀成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益气活血汤有助于改善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气虚血瘀的中医证候有显著改善作用。益气活血汤可能有利于HSP-70发挥细胞保护功能。因其高度相关性,发病后HSP-70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与关联能够从微观角度反映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规律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中医证候 热休克蛋白-70 益气活血汤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侯传伟 郑黎明 赵雷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4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本院就诊的19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其动脉直径恢复程度均超过8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本院就诊的19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其动脉直径恢复程度均超过80%,随访结果显示,94.7%(18/19)的患者未再次发生脑梗死,术后患者支架处再狭窄的发生率为5.3%(1/19)。结论介入治疗分水岭脑梗死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是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分水岭脑梗死 临床效果 分析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气虚、阴虚证候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海科 梁艳桂 +7 位作者 陈杰 陈文霖 黄涛 黄婷婷 徐丽红 霍绮雯 王娟 谭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50-953,共4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分水岭脑梗死(CWSI)患者气虚、阴虚证候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SW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疗程为14天,分别...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分水岭脑梗死(CWSI)患者气虚、阴虚证候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SW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疗程为14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气虚、阴虚证候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MR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前CWSI患者气虚证候评分为中度,而阴虚证候评分为重度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7天及治疗后阴虚证候评分、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7天及治疗后气虚证候评分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ADL评分降低,Fugl-Meyer评分升高(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7天及治疗后阴虚证候评分、NIHSS评分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气虚证候评分、ADL评分及MRS评分均降低,Fugl-Meyer评分升高(P<0.01,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提高FuglMeyer评分,降低气阴虚证候、NIHSS、ADL、MRS评分,从而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参麦注射液 气虚证 阴虚证 肢体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CTA评估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侧枝循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雪 张春婷 +1 位作者 贾庆霞 赵仁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侧枝代偿在分水岭脑梗死(CW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回顾性分析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39例分水岭脑梗死(包括皮质型、内侧型及混合型)患者的颅内动脉,比较各组患者相关血管病变及侧枝代偿情况。结果 (1)CT... 目的初步探讨侧枝代偿在分水岭脑梗死(CW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回顾性分析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39例分水岭脑梗死(包括皮质型、内侧型及混合型)患者的颅内动脉,比较各组患者相关血管病变及侧枝代偿情况。结果 (1)CTA显示110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系统病变,其中49例为颈内动脉(ICA)狭窄/闭塞,61例为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2)在内侧型分水岭梗死(IWI)患者中,存在MCA狭窄/闭塞者(46例)高于ICA狭窄/闭塞(31例)和无明显狭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ICA狭窄/闭塞时,前交通动脉(ACOA)未开放者在IWI患者所占比例(25/31例)明显多于皮质型分水岭梗死患者(5/11例)和混合型分水岭梗死患者(3/7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3);(4)MCA狭窄/闭塞时,软脑膜侧枝代偿较差者在皮质型分水岭梗死患者所占比例(6/9例)明显多于IWI患者(11/46例)和混合型分水岭梗死患者(1/6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颈动脉系统病变所致的IWI受MCA的狭窄/闭塞影响程度更大;ICA狭窄/闭塞所致IWI梗死与ACOA缺乏或发育不良有关,ACOA的存在可以明显减少IWI发生;MCA病变时软脑膜代偿的出现可增加受累皮质的血供,软脑膜侧枝代偿较差可促进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 分水岭脑梗死 侧枝循环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晓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PC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基线数据、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学资料等,根据患者入院时及病情最重时...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PC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基线数据、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学资料等,根据患者入院时及病情最重时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将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PCI组)(n=68)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非PCI组)(n=132)。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生化指标、颈部血管彩超、影像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史、冠心病史、饮酒史、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白细胞计数、平均动脉压、血糖(Glu)、糖尿病史、发热、颈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CT早期脑梗死征象[局灶低密度改变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脑分水岭梗死(CWI)、重度脑微出血(病灶>10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发热、白细胞计数、平均动脉压、Glu、颈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CT早期脑梗死征象、CWI、重度脑微出血(病灶>10个)为P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史、发热、白细胞计数、Glu、颈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CT早期脑梗死征象、CWI、重度脑微出血(病灶>10个)为P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治疗与预防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糖尿病史 血糖 发热 CT早期脑梗死征象 脑分水岭梗死 脑微出血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的颅内外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子付 梁永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脑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研究其颅内外血管病变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29例均经DSA检查且影像学表现为分水岭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血管病变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脑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研究其颅内外血管病变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29例均经DSA检查且影像学表现为分水岭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血管病变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9例表现为分水岭梗死的患者中,DSA提示18例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病变,6例存在颈内动脉病变。结论颅内外大动脉病变为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主要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原文传递
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舒豪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9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究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患者急性期血压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发病48 h内入院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对入选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记录入院后前3 d血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危险因素及辅助检... 目的探究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患者急性期血压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发病48 h内入院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对入选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记录入院后前3 d血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危险因素及辅助检查结果。出院3个月时随访评估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作为预后评价。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脑分水岭梗死患者110例,完成随访106例。收缩压以间距10 mm Hg分组后分析显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急性期收缩压与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收缩压最适水平在150∽160 mm Hg。在调整其他预后相关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当收缩压〈150 mm Hg时,收缩压每降低10 mm Hg,预后不良的危险率增加73.3%[比值比(odds ratio,OR)1.73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73∽2.799,P=0.024];当收缩压≥160 mm Hg时,收缩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结论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血压偏低提示预后不良,收缩压150∽160 mm Hg可能为最适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血压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凡 魏书艳 +2 位作者 王佩 张唯 李轩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0期2073-2076,共4页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CW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CW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试...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CW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CW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羟乙基淀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50/60)比66.67%(40/60),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00±1.09)分比(5.75±1.03)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8.75)分比(71.36±6.21)分](P<0.01)。试验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0%(57/60)比80.00%(48/60)],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7%(1/60)比10.00%(6/60)](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WI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CWI的治愈率及好转率,且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羟乙基淀粉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娟 邵良 +4 位作者 盛美红 李小龙 汪芳 范松松 蔡红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脑分水岭梗死22例患者(A组)和普通型脑梗死20例患者(B组)进行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成像,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P<0.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脑分水岭梗死22例患者(A组)和普通型脑梗死20例患者(B组)进行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成像,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2组脑血管异常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分水岭梗死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明显相关,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简便的颈部和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脑分水岭梗死者颈和脑血管病变筛查和评估的首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64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技术 颈动脉狭窄 病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与病情及分水岭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水平 张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狭窄或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MV)与病情和分水岭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EI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检查仪检测同侧MCA的MV,以及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狭窄或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MV)与病情和分水岭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EI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检查仪检测同侧MCA的MV,以及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经头颅CT、MRI检查确定分水岭梗死。结果MCA MV重度降低组10例,MV中度降低组38例,MV轻度降低组42例,MV正常组30例;4组NIHSS评分(分别为12.5±4.7、3.9±4.8、3.2±4.7、2.4±4.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分水岭梗死的比率分别为40%、63%、38%、27%,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中度降低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结论E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时,患侧MCA的MV越低,病情越重,发生分水岭梗死的比率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 大脑中动脉 平均血流速度 分水岭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